回覆列表
  • 1 # 無為大聖o

    在書寫的行筆過程中捻管是個極大的錯誤手法,因為毛筆中所含的墨一直是順著筆頭中心入紙,如果這時捻動筆管筆毛擰在一起墨無法順利入紙,筆畫則️可觀之趣更無筆力可談了。

    毛筆是一種非常特殊而又有趣的工具,如何使用他是千古以來寫字人的頭等大事,這裡還是古人總結經驗正確,正確的執筆法是保證書寫的首要條件叫(指實,掌虛,掌豎,腕平,以腕行筆手指不可亂動,就是不可捻管吧)。只有作到這樣的執筆行筆,才能寫出美妙的筆畫,如作不到那就是在斷港中航行到不了岸了!

  • 2 # 熊文文熊建平348

    書法當中,人們會經常用一些書寫技巧,如捻管,就是靠轉動筆管來改變筆的執行軌跡。還有絞鋒,就是行筆時讓筆尖凝聚在一起,一邊行筆,一邊轉動筆管。這兩種方法有相似點,又有些不同,捻管只是調鋒時用,絞鋒是邊行筆邊捻管,難度大一些。

  • 3 # 楊炳升66

    在寫毛筆字時,捻管這個動作確實有。

    一,捻管這個動作不是刻意而所為,不是什麼筆畫不分什麼位置都要捻。

    二,捻管是因需自然形成的一個補充動作,大都是在使轉絞鋒時出現。

    三,坐著寫字,大家的執筆方法都差不多,腕帶動手是可以轉筆360度的,捻管的動作不經意間就完成了。

    四,站著懸筆寫字,有個別人的執筆方式不對或書寫案子過高,別說是捻管了,就是轉腕都轉動不了。

    五,能夠使用轉腕的動作將筆畫寫出理想的形態,一般的情況下不去捻管。捻管動作真的有,又真的是一個補充動作。

    你如得閒,去看一看人家現場寫字的,看他們的執筆方法。如果坐著寫字是什麼架勢站著寫字還是什麼架勢,那就不要說了,別說捻管,就是轉腕他都轉不了。

    最後說明:

    1,真的有捻管這個動作。

    2,不用捻管動作的照樣可以將字寫的很漂亮。

    3,這是應邀答題,本人不喜歡抬閒槓,你完全可以根據人家的提問發表你自己的觀點。

  • 4 # 揚州八怪爺

    捻管在很多筆法裡都是正途。說不可取的主要是學趙的那一批,筆法不同,自然說法不同。

    有絞轉筆法摻雜的書法,多少都帶一點捻管,只是程度多少而已,越是小字,筆小捻管越方便。

    捻管的轉折點是圓潤的,有時力度大會帶有一點點凹凸痕跡,和純轉腕的弧度是不一樣的。

    這是我從書譜擷取的有捻管痕跡的幾個字:

    注意看著三個小凹凸痕跡,非常細微,但懂行的還是看得出這不是平滑過渡出來的筆跡,書譜裡參雜捻管是歷來口口相傳的事實,就在這些細微處。很多過渡的好的,一點痕跡都不留也正常。

    二王筆法據說不傳之謎之一就是捻管,這涉及的很深,得配合執筆法,執筆死就不用談捻管了,只能做到提按和絞轉。所謂用筆千古不易,古法用筆是不能握死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晉唐執筆圖參考。沒有執筆法談何捻管法。但是孫過庭這個《書譜》是非常正規的二王脈絡真跡 ,值得研究的神品。

    單純用捻管不轉腕的沒聽說過。捻管與提按轉腕肯定是配合的。從物理學角度看,其實捻管就是特殊的絞轉法,筆尖必定轉麻花了,所以一般都有順時針加逆時針配合,一正一反筆鋒還會順平。

    說捻管是雕蟲小技的大師,我敢說純屬放屁。捻管是二王筆法秘法,自古不外傳,不懂的笑話懂的,都說是胡扯,是雕蟲小技。叫他自己試試,恐怕雙鉤執筆的玩不出來。

    不過我倒是覺得,大字不適合這個捻管法,這是晉唐帖字的精華筆法,放大了就很難說了。所以現在用捻管的書家不多,精通的還願意分享的更少,書譜學的好的,有幾個大師是用捻管的,有興趣自己百度找找。

  • 5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捻管,是書法用筆的一種技巧,在書寫中也有常有應用。

    關於捻管是否是雕蟲小技,我想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看。

    炫技。不可否認在現在的書法創作中,尤其是現場創作,有一些書者故弄玄虛地炫耀技巧。這種創作心態我個人認為並不可取。因為,技巧是服務與創作,也就是在創作中透過技巧來完成一些細節,使作品更精細完美。如果僅僅以技巧來取悅讀者就不可取了。支撐。如上所述,技巧是支撐創作,服務於創作。在書法創作中,追求實處就法,也就是需要透過線質和線形來完成作品的主題表達。沒有技術支撐的創作,有點像是無根的浮萍。就像一個段子說的,一群人到了海邊,詩人寫詩,畫家作畫,但也有人心情無比激動,卻說出了一句:大海,你真TMD大……書法創作的任何技巧,都是一種基礎。就像一道菜,需要有刀工的支撐,也需要調味和火候的把控。缺一都難以成一道佳餚。

    所以,既不能無視技巧,也不應該讓技巧喧賓奪主。

    個人觀點,如有偏失,敬請雅正!

  • 6 # 王乃棟說書畫

    捻管法不是書法學習的方法,是一種寫毛筆字小楷的方法,多用於紙張未發明前的東漢以前寫竹簡之需。隨著紙張應用,字形逐漸寫大,運腕筆法成熟,捻管寫字法大多用於小字實用書寫。有些人書寫書法不分,寫法筆法不明,也去學捻管寫字,但刻舟求劍,寫不了大字。

    書法必須講究筆法,寫出中鋒圓勁具有錐畫沙感覺的筆畫。這就要求五指執筆,懸肘運腕。為什麼?古人早說過一句真言:指死腕活!即把手指固定不動手腕才能揮運出筆鋒。用手指轉來捻去是可以寫出各種小巧的筆畫,卻難以寫出錐畫沙、印印泥的厚實有力筆法。所以不是什麼雕蟲小技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同的方法。供參考。

  • 7 # 景行書苑

    我對捻管的認識是在書寫過程中,透過手指捻動筆管進行轉動,從而達到筆尖旋轉幫助調整筆鋒的方法。

    對於這個用筆技巧,經常看到一些人探討,有支援的,有否定的,也有持折中意見的。我在學習中也遇到過這個問題,當時在老師工作室學習期間,與同學們談到,老師是持否定態度的。最初討論這個問題,是在小篆學習時彎筆畫的處理上,有些同學認為可以更好的形成彎筆畫,並且容易調整到中鋒。老師不用捻管完美的示範,證明了無需捻管。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也堅持不捻管,慢慢的我認識到書寫過程中其實手指只要拿住筆就可以了,書寫完全可以透過腕,肘乃至身體來帶動,這樣的書寫也會更容易用力。當然,我還是寫小楷,不知道還小的字是不是必須手指動作,但不用捻管小字應該也可以很好的完成。

  • 8 # 千千千里馬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有人說:書法學習中捻管是雕蟲小技不可取,老師,您是怎麼看的呢?”我認為技法無大小,實用為上,實用為佳,只要能夠產生預期效果的技法,它都不是什麼雕蟲小技,只要產生藝術效果的任何技法,都不存在什麼雄才大略,也不存在鬼斧神工。因為我們的先人早就說了,書法就是雕蟲小技。

    西漢時代蜀中大學者楊雄《法言·吾子》載:“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楊雄在這裡說的是寫字和寫文章哪一個高貴的問題,他認為:你兒子學寫文章這是好事,但是呢,喜歡寫書法,那是有出息的大丈夫不屑乾的事啊!所以,你的字就算是寫得非常好,那也是雕蟲小技不足稱道。

    西漢時代的草書,這一時期大部分字都是用墨寫在竹簡上的,少量是刻出來的

    楊雄在這裡所說的話,他是有他的道理的,說我們培養兒童,首先要把文章寫好,字寫的好不好是次要的。當然這不是說楊雄就不主張把書法要寫好了,在漢代,尤其是楊雄所處的西漢時代,我們寫字還是非常困難的,大體上書法的載體主要是竹簡,所以在竹簡上刻字也是一種技巧,而且這種人才還是非常稀缺的。

    可能中等以上的人才就才會去做這件事情,因此楊雄認為,你只要是想做第一流的人才,那你最好不要沈溺於書法。

    但是西漢之後,造紙逐漸的在普及,使用紙張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雕蟲篆刻寫篆書的這種情況也改變了,所以,書法跟生活就越來越接近了,再也不用為了寫幾個字就那麼費勁兒,一定要在竹簡上雕刻,而是直接用毛筆寫在紙上了。因此我們要正確理解楊雄這句話的時代背景,非常重要。

    褚遂良捻管寫出的字《大字陰符經》,渾厚有筋骨

    不過,寫字自古以來就佔的地位不是那麼崇高,不像我們今天還有書法家。因為在很長的時間裡,從漢代到唐代之前,中國讀書人都是大官顯貴和貴族人士,普通老百姓讀了書,也是沒什麼用的,因為當時選拔人才都是有大貴族來推薦的,一般老百姓沒有一個公平的平臺可以去參加國家大事的管理的。所以普通老百姓也不喜歡讀書,更不要說去寫字了。

    而且就算你字寫的好,又有多大的用處呢?直至科舉制度完善以後,寫字才對每一個讀書人來說顯得非常的重要了,互相之間欣賞書法,社會上崇拜書法甚至以書法的高下論人品的高低成為一種風氣。

    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的書法寫得好,也不一定能夠做官,也不一定有什麼大的作為。把字寫好是每一個讀書人的責任。沒有什麼可討價還價的,也沒有什麼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因此,自古以來,書法本就被認為是雕蟲小技。

    魏晉書法多小字,書法以捻管居多。圖片鍾繇《宣示表》選字欣賞

    那麼一個小小的粘管的動作或者書法的技法,你說他是雕蟲小技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說雕蟲小技就雕蟲小技,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呀,不就是你使用著好,你使用著它出的效果那不就行了?

    但是,我認為我們有些人總是喜歡攪事兒,明明都是一回事兒,他非要說成是八回事兒,十回事兒,非要花樣翻新,出個新詞兒就以為自命不凡。

    事實上捻管或者是翻碗等等都沒有什麼區別,寫小字和寫大字不一樣,所以我們在用筆的時候手法就有點不太一樣,寫小楷你怎麼去翻腕?你怎麼去用肘?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寫小楷就利用手指的靈動性,去轉動筆管,調調整筆鋒,這是最常見的手法,也叫“捻管”,也是比較簡單省事快速的方法,這有什麼不好?

    寫大一些的字指關節和腕關節互相配合

    寫大楷毛筆本身就比小楷含墨多分量重,手指的力度顯然不夠,所以,需要用臂力和腕力,用翻轉或者是動臂來實現筆鋒的調整和旋轉的。

    因此本質來說,不管用什麼樣的技法,沒有任何本質區別。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我們在學書法的時候,不要把技法放在第一位,技法是非常具體的,是適應具體情況的,不適應具體情況的技法,那叫生搬硬套,你想一想我們把翻腕和絞轉用在寫小楷上可以嗎?根本不可以。

    因為翻腕和絞轉的動作太大,我們的小楷特別是蠅頭小楷,就那麼小一點,你怎麼翻?只有手指的捻動筆桿兒,這樣一個動態,它的微調效應就非常的顯著,而且起到的作用也非常的好,這何樂而不為呢?憑什麼說這是雕蟲小技,說他是書法技法的一個高科技一點也不過分。

    當代書法延續了魏晉唐代書法的技法,特別是清代提出的新技法,把指關節,腕關節和臂關節結合起來,可以寫大小不同的字

    就我們整個的書法的所有的技巧來說。寫字主要是分大字和小字的技法。由於寫字大小不一樣,用筆的大小不一樣,那麼適用的技法也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大字和小字的技法都一樣,那我們就沒有那麼多的所謂的用筆的技法了。

    但是在寫字的時候,我們有三個主要的動關節,最小的關節是指關節,中等的是腕關節,最大的一個關節是肘關節。

    這三個關節影響我們寫字的動作幅度,也影響我們的關節動作。其中,指關節影響動作的幅度是最小的,所以它就適應於寫小字,那麼寫小字就需要捻管,而不需要我們的翻腕或者是動臂。

    所以技法都是適應不同大小自而應用而生的,因此上來說,它沒有什麼技法本身的高下之別。只有適應寫字環境的不同需要。

    清代的館閣體書法更喜歡用粘管的技法

    我個人覺得,沒有任何一種技法特別的高明,也沒有任何一種技法就不高明,或者是其它的都是雕蟲小技,就你的技法是鬼斧神工。

    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對於技法而言要兼收幷蓄,靈活應用,不要生搬硬套,更不要去抬高這個技法,貶低那個技法,而且每一個人選擇不同的技法,他也有適應自己需要的這種特殊情況,所以我們認為技法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你自己選擇的技法,把書法寫好,寫出書法的美感和美學的價值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過哪些「奇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