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雨風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劉備、曹操、孫權,三個武藝,應該是曹操最高,劉備次之,孫權最末。
武功最高的曹操在《三國志》中引用《魏書》和孫盛《異同雜語》等書中都有曹操“才武絕人”“才力絕人”的評價,還有多處曹操武力出眾的描寫,比如,少年時,私自潛入中常侍張讓家中,被發現後,面對眾人圍攻,舞動手戟,沒有人能夠靠近。
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比如,多處記載曹操一人擊殺數人的記載,比如著名的誤殺呂伯奢一家,當然,責任到底是不是曹操,還有待商榷。《魏書》記載,是呂伯奢之子和賓客想要掠奪曹操馬匹財物,反被曹操殺死數人;《世說新語》記載是曹操懷疑呂伯奢之子暗害自己,夜殺八人而去,不管責任在誰,可見曹操確實有以一敵多的實力。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同時,在鎮壓揚州兵叛亂時,曹操也曾有過過殺死數十人的記錄。當時,叛兵夜燒曹操營帳,正是曹操以一人之力殺死數十名叛軍之後,嚇退眾人,才轉危為安。
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
不單武藝出眾,曹操的箭術也十分高超,“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可見在當時曹操的武力即使不及呂布、關羽、張飛等名將,但也絕非一般人可比。所以,在與劉備、孫權相比名列第一。
武力第二的劉備在《三國志》中描寫劉備武藝的較少,但劉備作為一個戰場搏殺出來的開國君主,要是沒有武藝防身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三國志·趙雲傳》,記載,在劉備當陽兵敗之時,後人告訴他趙雲投降曹操,劉備聽後大怒,隨手拿起手戟就擲向那人,可見劉備也是隨身佩戴兵器。
雲別傳曰: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
梁朝陶弘景《古今刀劍錄》,曾記載,劉備曾鑄造八口寶劍,名叫“蜀主八劍”,除了一口自己用,其餘分別賜給了太子劉禪、梁王劉理、魯王劉永、軍師諸葛亮、將軍關羽、張飛、趙雲七人。可見劉備也是愛劍之人。
但是,《三國志》中並未有劉備交手的記錄,為什麼把劉備排在孫權之上。還要看明朝這段記載:
明代兵書《陣紀》記載:劍用則有術也。法有劍經,術有劍俠,故不可測。識者數十氏焉,惟卞莊之紛絞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生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劍庸或有傳。
“劉先主之顧應法”流傳到了明代,自成一家,開宗立派,可見劉備的劍法確實高超,而且已經上升到了理論高度。
武力最末的孫權孫權作為“官二代”,要比曹操、劉備晚一輩,而且也過了篳路藍縷的創業時代。自然比曹操、劉備少了許多征戰沙場,其武力也少了許多實戰的磨練。當然,孫權的武藝還是有可稱道之處,在合肥大戰中,張遼就曾見到孫權“便馬善射”,孫權也曾親自彎弓射虎。
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
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庱音攄陵反。】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這些都說明孫權的武藝確有可取之處,但是兩次卻都表現欠佳,第一次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將士擊潰,第二次射虎,馬卻被虎所傷,還是在部屬幫助下,才擒獲老虎,所以,與前輩曹、劉相比,在武藝上孫權要遜色一點,所以,列為第三。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漢家末世亂紛紛,諸雄且將氣力爭。
青梅煮酒評天下,北固山前試劍鋒。
無勇豈能行千里?敢斗方可立三分。
莫道黃袍不染血,冢中笑爾太書生!
生逢亂世,這個世界就處處充滿了兇險,隱伏著陷阱,埋藏著危機。但同時也充滿了機遇,蘊含著希望,給你改變命運的機會。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當機遇來臨之時,你要有搏一把的勇氣,但也得充分警惕,莫為蠅頭小利而搭上了自家的性命。
活著,就無時無刻不在算計、謀劃和戰鬥,做為獨霸一方的梟雄,除了腦袋瓜子要非常夠用之外,手底下若沒有個三拳兩腳的功夫那也是肯定不行。那麼,做為魏蜀吳三方的大BOSS,曹操、劉備和孫權,他們三人誰的武藝要更勝一籌呢?咱們就根據《三國演義》原著中對他們各自武力表現來分析分析。
一、曹操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咱們來檢點一下他的武力展現:
1.曹操懷藏七星寶刀欲行刺董卓,“欲拔刀刺之,懼卓力大”,假意獻刀逃走;
2.曹操多疑,與陳宮誤殺呂伯奢家人,“一連殺死八口”,又背後偷襲刺死呂伯奢。
3.滎陽之戰,曹操兵敗逃走,徐榮張弓搭箭,“射中操肩膊”,曹操帶箭而逃;
4.曹操逃跑途中,被埋伏在草叢中的兩個小卒刺倒戰馬,曹操“翻身落馬,被二卒擒住”;
5.宛城遇襲,曹操夜半倉皇奔逃,敵軍放箭,曹操“右臂中了一箭,馬亦中了三箭”;
6.許都田獵,曹操用金鈚箭射中一鹿,“正中鹿背,倒於草中”;
7.曹操詐患頭風,太醫吉平為其治病暗中下毒,曹操識破,吉平“扯住操耳而灌之”,被曹操推開;
8.曹操在赤壁臨江賦詩,“手起一槊”,刺死揚州刺史劉馥;
9.潼關之戰,曹操被馬超打得割須棄袍,馬超追來,“操繞樹而走,超一槍搠在樹上”;
8.陽平關之戰,魏延放箭射中曹操上唇,“折卻門牙兩個”。
曹操親自幹掉呂伯奢一家八口,又刺死呂伯奢,“手起一槊”刺死劉馥,還曾在夢中躍起,斬殺靠近的侍從,具備一定的殺傷力。
曹操懷刀刺董,身懷寶刀,尚且畏懼董卓力大,說明他戰鬥力很渣。曹操多次中箭,還曾被太醫吉平伸手揪住了耳朵,說明他的閃避能力也是個大問題。但曹操疊經大難而屢屢脫險,說明他的奔跑速度還不錯,所以俗話曰:“說曹操,曹操到”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劉備劉備“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他擅長使用的兵器是日月雙劍,劉備的騎射功夫也是相當厲害的。咱們來看看劉備的武力展現:
1.陽城之戰,劉備追擊黃巾軍首領“地公將軍”張寶,“玄德發箭,中其左臂”;
2.圍攻宛城,劉備攻打北門,黃巾軍逃散,劉備“張弓一箭,正中孫仲,翻身落馬”;
3.虎牢關之戰,張飛與關羽雙戰呂布,“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備揮雙劍加入戰團,呂布敗走;
4.許都田獵,草叢中野兔飛奔,劉備“射之,一箭正中那兔”;
5.穰山之戰,劉備遭到高覽和張郃的前後堵截,欲拔劍自盡,但看到高覽三合斬殺劉闢後,劉備又改變主意,“方欲自戰”;
6.博望坡之戰,劉備親自率兵阻截曹軍猛將夏侯惇,詐敗誘敵;
7.雒城之戰,張任出城發動突襲,“玄德敵不住張任”,落荒而走;
8.甘露寺夜戰,劉備挺槍直取孫尚香,孫尚香舞合蚌刀來迎,酣戰三百合,劉備“氣力不加,大叫稍歇”。
雖然在桃園三兄弟中劉備的武力值無疑是最弱的,但要看當時的天下諸侯級別的人物中,又有幾人能勝過劉備?也就是呂布、孫策而已。像公孫瓚、孫堅、馬騰都不一定能打過劉備。
虎牢關之戰,劉備親自上陣,與兄弟並肩對敵,“三人圍繞戰多時”說明劉備在呂布戟下也是走過幾個回合的。博望坡誘敵,敢於和曹軍猛將夏侯惇動手,說明劉備自保是沒有問題的;劉備入川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尚且抵住川將劉璝,還能與張任陣前廝殺,雖然“敵不住張任”,但能全身而退,防禦力足夠強。
三、孫權在《三國演義》中,沒有說到孫權的身高,史書上記載,張遼在合肥擊敗孫權後,問投降的吳軍戰俘,“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兵回答說“是孫會稽。”看來孫權的體形類似於身長腿短的柯基犬。
《三國演義》中也沒有關於孫權的戰鬥記錄。但在演義的第53回中有這麼一段描寫:說是孫權率領大軍去攻打合淝城,駐守在合淝城內的曹軍主將張遼、李典和樂進率兵出城迎戰。雙方擺開陣勢,張遼揮刀出陣,“縱馬當先,專搦孫權決戰”,而孫權“綽槍欲自戰”,而東吳猛將太史慈“挺槍驟馬早出”,與張遼交鋒,沒有給孫權一顯身手的機會。
從這段描述來看,孫權擅使長槍,這與孫策一樣,應屬家傳武學。但孫堅、孫策都是英年早逝,也不知孫權從父兄那裡學到了幾招。
孫權“綽槍欲自戰”,看來是想張遼一點顏色瞧瞧,順便在東吳將士們面前露上一手,但太史慈搶功,沒給孫權這個自我展示的機會。也有網友認為,那是孫權黃酒喝多了,早餐又吃了一付狗膽,才能有這種不知天高地厚的舉動。
魏蜀吳三位大BOSS比較起來,劉備在兩軍陣前有過勝績和斬獲,還能射中奔跑中的野兔。劉備經常親自揮劍出戰,還曾經和呂布、夏侯惇、張任這樣的猛將交過手,戎馬一生未曾受過傷,武力值應居首位。
曹操親手殺過人,還射死過鹿,但他面對呂布毫無抵抗力,被呂布拿著大戟咔咔地敲腦殼,引起腦震盪,留下頭風病的後遺症。曹操還多次中箭,說明他閃避能力非常差,完全不可能是劉備的對手。
有詩曰“親射虎,看孫郎”,說孫權曾經射過老虎,虎受驚發怒,撲了過來,孫權擲出手戟,擊傷了老虎的爪子,侍衛們擁上來幹掉了老虎。這個情節說明孫權的箭術不夠精準,貫穿力也不足。孫權沒有過與敵人交手的記錄,也沒有親手殺人的描述,看來他的武藝是最差的。
魏蜀吳三位主公武力值排名:劉備>>曹操>孫權
-
4 # 波雲星
劉備、曹操、孫權都算得上“馬上皇帝”,都有帶兵出征的經歷。
但是,誰的武藝更好呢?
一、劉備劉備“機(智)權(謀)(才)幹(韜)略,不逮魏武”,但是在個人武藝方面卻完全不落下風。
劉備不是很愛讀書,但是對狗馬、音樂、美衣服等很是喜愛。平時話不多,對屬下和善,喜怒不形於色,且喜好交結豪俠。
雖是宗室,劉備家境寒微,聚眾起事後,特別是初期,手下的戰將不多,自己也帶頭衝鋒陷陣。與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張飛,結為兄弟,歷無數戰事,總能安然脫困,劉備的武功其實是很高的。
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曹公遣蔡陽擊之,為先主所殺。二、曹操曹操是個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的人。由於手下大將很多,帶兵出征的曹操多數時間運籌帷幄,鮮有直接出手機會。
但是,曹操身手還是很厲害的,以下是三則曹操年輕時的戰例: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踰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曹操一家文武兼備,曹丕也是個擊劍高手,“黃鬚兒”曹彰更是勇冠三軍。
三、孫權射虎孫權是極愛讀書的人,曾勸導呂蒙、蔣欽等讀書。
孫權也自己帶兵打仗,但戰績常常不佳。
但是,孫權也是尚武之人。要知道,孫權畢竟是"江東猛虎"孫堅之子,“小霸王”孫策的親弟弟。
他喜歡打獵,常常乘馬射虎。可是猛獸哪是這麼好惹的,你攻擊他,他也會反過頭來咬你。孫權就是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經常和老虎搏鬥。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孫權去吳地,親自騎著馬在亭邊射虎。孫權的馬被老虎咬傷,於是他用兩把戟去刺老虎,老虎變有些退卻了,孫權的侍衛用戈攻擊老虎把它抓住了。
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庱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張昭勸說:身為一國之君怎麼能做這種危險的事情,你應該坐在廳堂裡管理文武百官,而不是在這裡和猛獸搏鬥,萬一老虎太過兇猛傷到了你,不是會被全天下的人笑話麼。
昭變色而前曰:“將軍何有當爾?夫為人君者,謂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謂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孫權聽了,於是連連道歉說:我年少做事情考慮的不周全,希望你能原諒我。
權謝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考慮周全後的結果呢?
孫權特地讓人制作了“射虎車”,部下在前面駕車,然後自己只要呆在裡面朝著外面射箭就可以了。
然猶不能已,乃作射虎車,為方目,間不置蓋,一人為御,自於中射之。時有逸群之獸,輒復犯車,而權每手擊以為樂。昭雖諫爭,常笑而不答。---------《張昭傳》
哎,這玩心實在太盛。
孫權射虎,非常有名,以至於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還專門引此作為典故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真比較起個人的武藝來,感覺還是劉備最厲害,畢竟得親自在萬馬軍中真刀真槍的拼殺,曹操次之,孫權再次之,躲在車裡射虎也算是一景。
-
5 # 不沉的經遠
按照演義來說,是劉備最強,曹操、孫權最弱。按照正史來說,劉備、曹操最強,孫權最弱。
一般說起武將的武藝排名,一般都是指演義,所以我們首先從演義角度來比較一下劉備、曹操、孫權三人的武藝。
在演義裡,劉備的武藝無疑是最強的。他在和黃巾軍的戰鬥中,先是在曲陽之戰射傷了“地公將軍”張寶,後來在宛城之戰中又一箭射死了逃跑的賊將孫仲。這兩次戰鬥劉備都是在雙方馬上運動的情況下射中目標,顯然箭術非常不錯,弓馬嫻熟。
劉備的劍術也不錯。虎牢關劉備和關羽、張飛聯手擊敗了呂布。雖然這一戰劉備基本是湊個熱鬧,主力是關羽、張飛。但是至少說明劉備對呂布能走上一兩個回合,這個表現已經比那些雜魚級武將強得多了。
此外在曹操攻打小沛時,劉備夜劫曹營中計,先後遭遇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等人的圍追堵截。結果劉備成功殺出重圍,連傷都沒受一點,這表現也是非常了得。甚至在他年老之時,面對張任這樣的猛將還能全身而退,他的武藝可以說非常不錯。
相比之下,曹操在滎陽之戰被兩個小兵活捉,而孫權面對敵人都是靠手下掩護自己逃命,這兩人基本屬於戰五渣,並列最後。
其次我們看一下正史裡三人的排名。
首先還是說劉備。劉備出身貧寒,是靠鎮壓黃巾軍的軍功出仕。按照他的出身,劉備開始肯定級別不高,能混出頭來肯定沒少衝殺在一線。而且後世兵法書中所記載的五種“軍隊劍法”,劉備的顧應法就名列其中,可見正史上他的武藝也不錯。
而正史上曹操也有不錯表現。根據《魏書》記載,有一次曹操手下士兵叛亂,火燒曹操營帳。曹操親自持劍殺數十人,剩下叛軍紛紛逃跑。能一次連續擊殺數十人,曹操的武藝肯定也是不錯,足以和劉備媲美。
相比之下,孫權在正史上還是沒什麼表現,自然又是墊底。
-
6 # 凡人自搏
劉備比二人來說,武藝應略高一籌,不然關張二人是不服的,也不會有三英戰呂布一說,劉備手使雙劍,劍劍直擊人心,!
回覆列表
三國時代,鐵馬金戈,英雄輩出!
作為三方主帥,劉備和曹操曾經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吾與使君也!
兩人異途同歸,分別開創了兩大集團。
孫權雖沒經歷沙場生死考驗,但兄長小霸王臨終囑託:沙場大戰你不如我,治理政務我不如你。可見孫權擅長管理,怪不得曹操詩云:生子當如孫仲謀。心中念想兒子接班人可要爭氣啊!
中國古代六藝作為學子必修課,棋琴書畫騎射(一說棋琴詩書禮射,反正射代表武藝是必修課)。
曹操出身官宦之家,生父夏侯氏是官僚,養父是大宦,自小學文習武,起兵之時,光看夏侯眾弟和曹家眾弟,個個武藝高強,初出道曹操就一一委任上校團副,作為總司令的曹操,武功可不得了,否則眾阿弟怎能個個會屈居其下。
曹操本想當荊軻般英雄,寫下絕命書刺殺董卓,可當董卓睜眼笑道:愛卿可有什麼事?曹操竟收手了,雙手捧劍:我想送寶劍給大人!
曹操放下寶劍,連忙出逃,門口遇到董女婿李儒,李儒不解問董卓:他慌慌張張幹什麼?
問清事由,李儒說:只要召他來就知其心了。結果曹操開始了千里大逃亡,路上發生了誤殺故交呂伯奢一家,留下了千古被罵的一句話:寧我誤殺天下人,不願天下人殺我!
後來蔣介石依此:寧肯錯殺一千人,不肯放過一個人!
曹操本是有荊軻之壯膽,說明其武功也是超一流。
劉備曾拜在名儒盧植手下,與公孫瓚丶索紹等同窗,兩人都靠一身藝膽斬露頭角,青史有名。劉備是以雙股劍起家,最初與關張邂逅是在關張兩人打擂臺不分勝負,互不服氣大打出手時,劉備上前勸架,硬是將兩大漢推開,不是具備行家身手決不會敢上擂臺當和事佬。
接著關張日後以劉備為老大馬首是瞻,關張皆是萬人敵,劉備武功也是超一流的,否則連呂布也不放眼裡的張飛怎會心甘情願地追隨。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劉備可是大叫:賢弟讓開,看我生擒雙口呂!直接鬥了二十回合。不是金鋼鑽,那敢攬瓷活?
由此可見劉備和曹操少承名師,武功高強,孫權相對學文多,武藝乏乏。
劉備和曹操畢竟做為主帥,很少過招,但兩人戎馬一生,麾下擁有五虎將和五良將,其才學膽識自在袁紹丶袁術丶劉表等之上。曹操煮酒中其實已大致看出了大智若愚的劉備,只是還不確定,否則就要:"寧我誤殺天下人,勿要天下人殺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