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欲觀影史

    你說是三國演義吧,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寫的太誇大,,智謀近妖,因為蜀漢政權代表正統,在古代是最看中正統的,蜀漢的蔣琬,董允,馬良等,聰明的人是相當多。

    從正史角度看歷史,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謀士多如牛毛,像曹魏的郭嘉,賈詡,荀彧,司馬懿等,哪一個不厲害,因為曹魏政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名聲比較醜,三國演義也有意黑化曹魏,謀士自然也就被蜀漢壓制,畢竟羅貫中也沒有客觀的寫曹魏,摻雜自己的個人情緒,以及觀點。

    而東吳這邊存在感就更低了,第一沒有曹魏強悍,也沒有那些南征北戰的大戰,曹操是一輩子都在幹仗,給人的印象深刻,說簡單點就是守成之君,沒有劉備的正統,自然被壓在最下面,孫吳的謀士也不比劉備的差,像周瑜,魯肅,陸遜,呂蒙,張溫等,都是比較厲害,而周瑜也就成為諸葛亮的墊腳石,黑的比較慘。

    三國這個亂世,英雄輩出,這三個政權都是相當穩定的,曹操,劉備,孫權都不是等閒之輩,手下聰明人是極多的,誰也奈何不了誰。

    像曹衝稱象,曹子建的文采都是相當厲害的,都是有提到,吳國的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等。

  • 2 # 與生活交朋友

    孔融,建安七子之一,孔子後人,漢末名士,士族代表。

    孔融的身世要比諸葛亮顯赫得多,但他的聰明只能稱作小聰明,完全不能和諸葛亮的大智慧相提並論。孔融的故事也已經夠多了,以孔融的性格能活50多歲,也算是個奇蹟,完全是士族等級制度的庇佑。

    孔融性情剛直不阿,一輩子追名不逐利,不好好發揮文學優勢,偏偏喜歡抨議時政,混跡朝廷,誰都敢懟。沒事還在亂世中打打仗,不過是屢戰屢敗,這方面跟諸葛亮就沒得比了。

    孔融的聰明是小聰明,寫寫文章,懟懟人是他的長處,並看不到他有什麼過人的治國之能。孔融面對朝政黑暗,他能做的也只能懟當權者。何進當權去招惹何進,董卓當權招惹董卓。曹操當權去招惹曹操。懟當權者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何進,董卓沒殺他,還給他官當。曹操也容忍了他很多年,最後忍無可忍,終於找個藉口把他殺了。誣陷孔融的理由也未必是假的。

    諸葛亮各方面才能都在孔融之上,即使是在文學和人品上,也不比孔融差。諸葛亮是個現實主義者,對名利都不追求,只追求實際效果,來達到自己的遠大目標和理想。佩服喜歡諸葛亮的人要比孔融多得多,喜歡讀諸葛亮故事的人也隨之而多。消費者多了,生產者自然也多。

    孔融除了文學,個人品德,其他方面並不突出,這樣的人在那個時代一抓一大把,實在沒有什麼突出的。但是關於孔融的故事仍然不少。

    《三字經》裡就有孔融四歲讓梨的典故,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孔融十歲到洛陽拜訪名士李膺的故事就突出了孔融的機智聰明。

    孔融十三歲時父親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之後孔融以孝聞名。

    名士張儉得罪中常侍侯,躲到孔融家。東窗事發後,孔融,孔融的哥哥孔褒,孔融的母親都爭著認罪。突出了孔家的義。

    孔融任北海相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哭墳,臉色卻不憔悴。孔融直接將此人殺了。這個殺人的做法就有點過分了。

    孔融身上的故事,都是對他的聰明,忠孝,義氣,謙讓等人品上的讚揚。歷史上有這些品德的人並不止他一個。諸葛亮的人品就不在孔融之下。孔融能有這麼多故事流傳下來,已經是他的幸運了。孔融的故事適合啟蒙教育,教教小朋友。小朋友長大了,反倒會更喜歡讀諸葛亮的故事。

    在孔融身上再編故事是真的很難了,除非脫離實際,天馬行空。比如編個飛刀絕技的故事,讓孔融成為飛到絕技創始人。飛刀絕技流傳到李尋歡手裡,被李尋歡加以改良最佳化,在江湖上闖出“小李飛刀,例不虛發”的名頭。

  • 3 # 東籬菊聲

    三國是一本歷史演義故事,諸葛亮做為智慧形象只是其中的一個亮點,一個點綴而已。劉備的求賢若渴,關羽的忠義仁厚,張飛的勇猛直率,還有曹操的奸詐,孫權的智謀……和其它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一起,構成了波瀾壯闊的英雄逐鹿畫卷,既有厚度,又有深度,才使得這本書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固然很傳神,但絕不能成為主體,就像是做飯放蔥花,蔥花只能是略略一點,起到調味的作用,多了就不是蔥花了,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從劇情設計的角度來分析,恰恰是其它人物形象的存在,更加突出了諸葛亮的人物形象。任何一個小說,人物形象之間都不是孤立的,和其它人物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紅花還需綠葉配,沒有了綠葉,也就沒有了紅花。

    一句話,如果多幾個諸葛亮孔融,那就是一本智慧故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種的翡翠大約什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