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像我不敢與陌生人長時間眼神對視一樣,一次還好,有過多次的挫折之後,我就開始躲避別人的眼神了,怎麼擺脫習得性無助效應呢?
16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崔樂會

    過去你的經驗決定了你收集經驗的方式,如果真的是通過幾次你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那麼你可以用這個能力來養好的習慣。

    反之,如果是過去的經驗影響了你,只是現在的場景喚醒了那份無助。這樣的話你需要學習如何呵護這份看起來叫做脆弱的自己。

    問問它:它多大了?是什麼讓它體會到這樣無助的感覺。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你可以為它做些什麼?

    看見即療愈。

    你要習慣的不是對抗你的負面感受,而是瞭解它幫助它從過去走出來,走到你希望但還沒到的路上。(過去已經不在了,你隨時可以用新的自己開始。)

  • 2 # 山腳下的向日葵

    習得性無助啊!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裝的還是真的很無助。只知道自己有顆玻璃心,經不起一點風浪,碎了讓時間在慢慢拼上,再碎了,再拼上,遺憾的是我現在都沒有練就一顆鋼鐵的心,習得性無助還是時時發生,家常便飯一樣。

  • 3 # 濱州市張芳心理諮詢師

    許多人對一種奇怪的現象不理解:為什麼大象這樣的龐然大物,能夠被一根細繩和一根小木樁拴住在而不會跑掉?

    訓象的人會告訴你:“大象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用這根繩子與這個木樁拴著他的後腿,那時候它是無法掙脫的。現在它長大了,早已經習慣了被這根繩子拴住,而且會覺得自己跟原來一樣無法掙脫,所以我還用這根細繩子,這個小木樁困住他就完全沒問題!”

    所以,無助從來不是生來就有的,它的形成來自於不斷地學習。當個體在這種不斷的學習中體驗到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法控制事態的發展時,就會因絕望而徹底放棄,並形成思維或行為禁錮。而這種經過學習獲得的思維或行為禁錮,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效應”。

    這種明明有力量卻被禁錮的無助狀態,真的是非常可怕;但是,依然有許多人被迫禁錮在這種無力逃脫的無助狀態裡,不敢也不願意嘗試逃離。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由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現,後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

    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為來逃避實驗者加於它的電擊 ;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且不可控制的電擊,那麼當狗有機會逃離電擊時,它們也會無力逃離;同時,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

    狗之所以表現出這種狀況,是由於它們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這種無助感讓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所以它們明明有機會逃離也不願意再嘗試。

    動物的實驗如此,而生活中的人亦如此。習得性無助幾乎遍及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被家暴而不敢反抗的女人、被錯怪而不敢辯解的孩子以及被虐待而不敢逃離的受害者,都是習得性無助的例項。因多次體驗痛苦和失敗而產生的習得性無助,讓他們陷入了深深地絕望和悲哀裡,讓他們即使有機會、有條件也不想再嘗試逃離。

    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曾接待過許多因習得性無助前來諮詢的來訪者。他們中間,有抑鬱、焦慮、恐懼等情緒障礙,也有失眠、退縮、逃避等行為問題;但不管是怎樣的問題的障礙,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全盤否定自己的一切。他們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老師,我什麼都不行,我什麼都做不到,我什麼都沒有。”

    但是,在一段時間的諮詢之後,不僅從習得性無助禁錮中走出來,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曾經失去的勇氣和能量,同時也認識到: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過去做不到的,不代表現在還做不到;只要勇於嘗試,即使暫時做不到,最終也一定可以做到。

    所以,走出習得性無助只需要八個字——敢於嘗試、相信自己。

    小時候的經歷造成的童年創傷,只要敢於嘗試,就能得到療愈,並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曾經失敗的經驗,只要敢於嘗試,就能走出陰影,東山再起。

    那些深藏內心、對你產生巨大影響的情緒狀態,無論它們是抑鬱還是焦慮,抑或是恐懼,都會在你勇敢的嘗試中慢慢離去。

    你要明白: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你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還是相信自己必定失敗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沒人關心沒人心疼只是一味的埋怨該怎麼保持良好的心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