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古醫生

    春秋時期秦國也一度是霸主,隨後三代亂政最終走向沒落。秦國羸弱被山東六國歧視,同南方部落和北方遊牧民族被稱為蠻夷。當時戰國霸主是魏國,魏國經過吳起變法而強大。最出名的有威武卒,魏國也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影響戰國曆史的人物大多出自魏國,可惜魏國留不住人才這也是它最終走向沒落的原因。

    魏國強大所以四處欺凌周邊國家,魏國看上了土地肥沃的河西之地想把河西據為己有,可河西之地是秦國的封地。雖然魏強秦弱可老秦人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欺負的,在秦人的字典裡可沒有割地的習慣。最終秦魏爆發了河西之戰,雖然秦人勇猛可也不是強大魏國的對手,秦人慘敗。五萬魏武卒擊敗了五十萬秦人,連河西之地也被奪去。就連秦國國公秦獻公也被毒箭射中不久離世。

    秦獻公自知命不久矣所以在最後這段時間也就物色接班人。秦獻公有兩個兒子,大哥贏虔勇猛是個武將的材料。二兒子嬴渠梁比較有政治頭腦,相對而言贏渠梁比較適合做國君。其實在兩兄弟之中也發生很多故事,這之後有時間再聊。

    秦孝公嬴渠梁繼位後就著手這改革秦國,他自知以他一人之力無法改變秦國的現狀。他需要幫手輔助他,可秦人沒有人才加上老士族的勢力在秦國根深蒂固根本容不得外人摻政。

    這時候秦孝公求賢若渴,力排眾議做了一個決定釋出求賢令,廣招六國學士並承諾共同“分享”秦國,可見秦孝公改變秦國的意志是多麼的堅定。在這批六國學士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之後在秦國變法大名鼎鼎的商鞅。為了更好的瞭解秦國他遊走於秦國最偏僻的鄉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也基本瞭解秦國國情。擺在秦國面前的有三座大山分別是 民眾不相信官府、私鬥成風、老士族。商鞅變法第一步是“立信”他把一根木頭放到城外並說無論是誰把木棍扛到城內就會獎勵他賞金。民眾一聽哪怎麼能信啊,不過還是有人完成了任務並且拿到了賞金從那以後民眾對官府就比較信任了,這就是朽木立信的典故。

    接下來就是解決私鬥的事情了。秦國的私鬥就像親戚一樣一年總有那麼幾次,但是商鞅是有手段的,有人說商鞅人不好相處,難以親近。(又不是相親管他)商鞅是一個改革家、法家,最早的“依法治國”就是他提出的。這次私鬥處理了好多人,包括秦國的太子也就是秦孝公的兒子也被流放。

    除此之外商鞅變法最厲害的還是軍功制,對秦國百姓來說打戰立功就可以加官進爵,奴隸立功全家都可以擺脫奴隸身份,所以秦軍打戰都比六國勇猛,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就是這個意思。

    秦國從孝公開始崛起之後就一直是雄霸天下的主,從秦孝公至秦王政期間秦國國力一直是上升的,秦國在商鞅之後還有張儀等人才到秦國,下期講張儀。

  • 2 # 沉140769451

    秦穆公在春秋時期使秦國掘起了一次。著名人物如:穆公嬴任好,名相百里奚、蹇叔、相馬專家伯樂。戰國秦孝公時,任用衛鞅變法使秦國再次掘起,秦昭襄王時,接受魏人范雎的遠交近攻戰略,使秦國最終實現了統一。著名人物有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嬴政,名相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李斯,著名軍事家尉繚子,名將司馬錯、白起、王翦、蒙恬,名臣李冰、著名水工鄭國。

  • 3 # 管要你管

    秦國應該是從秦孝公開始崛起的,在此之前秦國連年大戰,打得秦國貧窮不堪。孝公繼位後,發出招賢榜,廣納賢才,就在這時候商鞅出現了。他的出現可以說是徹底改變了秦國,讓秦國變得強大。他在秦國開始變法,並進行改革。秦國富強了,他練就了一直鋼鐵之師,打敗魏國,收復失地。孝公後便是秦國第一位王秦惠文王,他重用張儀公孫衍等打的山東諸國無還手之力。佔領巴蜀,擊敗楚國,奠定秦國東出的基礎。之後秦武王疏通三川以窺周室,秦昭襄王的時候重用範濉遠交近攻,重用白起打的列國聞風喪膽。並且在長平坑殺趙軍四十萬,滅周室,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基礎,到秦始皇時才統一天下。

  • 4 # 娛樂媒話癆

    在過秦論中,賈誼寫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所以說準確點兒說不是那一位國君在位的時候崛起的,而是從秦孝公時期開起了崛起之路,秦惠文王時期崛起為諸侯大國,後續國君也是一直沒有停止崛起,一直添磚加瓦,一直到秦始皇將秦國送上歷史的巔峰才停止了崛起之路。

    自秦孝公開始重用商鞅,下定決心變法開始,自此之後的歷代國君都堅定不移的繼續在這一條路上前行,才有了嬴政上位時的強大秦國,秦孝公的父親秦獻公在位的時候,內憂外患不斷,但秦獻公有心無力,直到秦孝公上臺,內憂外患更加嚴重,於是銳意進取,釋出《求賢令》才有了商鞅入秦,秦孝公不管什麼情況都大力支援商鞅變法,大大的改善了秦國的狀態,變法的範圍非常廣,影響力也非常巨大,比如採用軍工爵制,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私有,更是提倡法制等一系列措施,讓秦國走上了強大之路,但是一個國家由弱到強,並非一時就可以,但秦國一直到秦始皇的國君就是這麼厲害,一直堅持了下來。

    秦孝公在位時的變法,才有了秦惠文王上位的時候,就稱王了,可以想象秦國從弱小國家一躍為有稱王實力的國君,就看出來了秦孝公在位時候的政績,秦惠文王呢,上位就用了縱橫家張儀,對其它國家從戰略的角度進行削弱,還擊敗了魏、楚,滅亡了蜀國,攻下了出產好馬的義渠國,讓秦國更上一層樓,後秦武王上位,但是對秦國並沒有太大貢獻,相反還驅逐了張儀,不過僅僅在位四年便與大力士比試舉鼎受傷去世。

    秦武王去世後,他的弟弟秦昭襄王上位,任用范雎白起等人,並打出了著名的“長平之戰”,更是滅亡了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不過遭到了天下諸侯的聯手抵制,再加上戰爭的消耗,迫不得已放棄大好局面,其後其子秦孝文王繼位,但繼位後三天便去世了,又由秦莊襄王繼位,在位三年時間,先是徹底的將周的殘餘力量消滅乾淨,又積極的對外擴張,但也僅僅在位三年,便由秦始皇繼位了,任用王賁,王翦、蒙武、蒙恬、章邯、李斯、尉繚子等人,終究是一統六國,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大秦王朝。

    由秦國的歷史可知,奮六世之餘烈,這句話並不是亂說的,所以應該是秦孝公時期開始崛起,到秦惠文王就正式崛起為一大諸侯國,但是崛起之路卻並沒有停止,秦昭襄王等後續國君也是不斷在將秦國推上一個新的高度,直到嬴政將臨門一大腳,終於將秦國腿上了巔峰。秦武王列外,因為這個國君比較重視武力,所以沒有什麼貢獻,但是也並沒有昏庸到將變法的內容更改。

  • 5 # 秦國那些事兒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應該是有著兩次崛起的,第一次是在秦穆公時期,代表人物有百里奚,蹇叔。

    第二次就應該是秦孝公了,《過秦論》中提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所以是從秦孝公時期,秦國開始真正的崛起,經過商鞅變法,張儀的連橫,范雎的遠交近攻,白起的軍事。秦國才得以在六世之後一統天下

  • 6 # 樗丘閒居客

    猛虎出山,大秦崛起。

    秦孝公任命商鞅實施變法,秦國從此變富變強,但這只是秦國的蟄伏期,讓秦國這隻猛虎慢慢的強壯起來。秦國真正的崛起還是在秦昭襄王時期。

    秦昭襄王,姓名贏稷,從公元前306年當上秦國國王到公元前251年去世,在位五十六年。

    在秦昭襄王初期,秦國與各國實力相差不多。秦、齊、楚、趙、魏、韓幾個國家或合縱或連橫,互有攻伐。公元前299年趙主父(趙武靈王)還喬裝到秦國考察風土人情,準備攻打秦國。到了秦昭襄王后期,秦國已經藐視群雄,如同一隻將要下山的猛虎,虎踞在黃土高原之上。

    秦國崛起時期的代表人物,首屈一指是白起。公元前293年,穰侯魏冉推薦起用白起為將。白起第一炮就打了個震天響,在伊闕大敗魏國、韓國聯軍,斬首二十四萬。公元前279年白起伐楚,攻克楚國別都鄢城。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伐楚,攻陷楚國的都城郢城,燒燬楚國的宗廟和夷陵。在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中,白起接替王齕為秦國軍隊的主帥,誘騙趙軍主帥趙括上當,把趙國四十五萬軍隊分割包圍,斷絕糧草。趙括突圍時中箭而亡,四十五萬趙軍投降,全部被白起坑殺。白起打廢了趙國,打殘了楚國,打怕了魏國和韓國,但是沒有打醒六國,六國沒有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最終各國都是自身難保。

    白起極大的削弱了六國,壯大了秦國,他是秦國崛起的最大功臣。當然他身邊還站著魏冉、司馬錯、蒙武等一群秦國的名將。

    對秦國崛起有突出貢獻的還有範睢,他建議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專門攻打和秦國相鄰的國家,這樣秦國每打一次勝仗,所佔領的每寸土地都能劃入秦國的地界,所得到的利益都能歸到秦國,使得秦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壯大起來。

    範睢讓秦國有了正確的戰略方向,白起、魏冉、司馬錯、蒙武等秦國名將又連連打勝仗,確保秦國崛起。

    從和趙國的關係上,也可以反映出秦國崛起的軌跡。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還惦記攻打秦國;到了趙惠文王時期,趙國躲秦國都躲不開,公元前283年的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的澠池之會,雖然依靠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忠誠,使趙國避免了秦國的羞辱,但此時的趙國已經是明顯的處於下風;長平之戰過後,要不是行賄範睢挑起他和白起的矛盾,使他向秦昭襄王進讒言,讓白起停止攻打邯鄲,趙國可能就滅亡了。

    經過秦昭襄王時期五十多年的征戰,秦國已經遠遠高出其他六國一頭,猛虎已經出山,大秦傲然崛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6拍鳥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