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葉之秋

    《紅樓夢》中鶯兒採花折柳合理嗎?

      簡單說幾句,拋磚引玉。

      鶯兒折柳是在第五十九回,具體原文就不引用了,熟悉的朋友不用咱多說,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也可翻閱原著,藉此回顧一番。

      鶯兒折柳合不合理?這個得看站在什麼立場上說。

      用鶯兒的話來講,別人不可以亂折亂掐,但她卻是可以的。為什麼呢?因為她們薛傢什麼都沒要賈家的,什麼戴的玩的,她們都沒要,甚至她們連吃穿用度,也基本上沒要過賈府的東西——這一點薛家入住賈府時就說明了的,現在別說她掐點花柳什麼的,就是要更多,也沒人能說什麼。

      站在賈府一般的主子層面上,比如賈母王夫人,他們來看也是合理的。畢竟嘛,人家薛家是客人,打狗還得看主人呢,鶯兒作為寶釵的大丫頭,折點不值錢的花花草草有什麼關係呢?

      但是站在賈府下人們的角度,甚至是管理者探春李紈來看,鶯兒這麼折騰不合適。

      當時是這個什麼情況呢?

      是王熙鳳生病,王夫人委派李紈探春進行管理,後來加了一個寶釵,組成了大觀園臨時管理班子。這個班子的組成,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大觀園的正常運作。李紈不怎麼作為,但探春是個有想法的人,她看著賴家的花園子很有出息,她想給走下坡路的賈府來點改變,希望做點什麼,貢獻自己的能力。

      所以,探春提議把大觀園裡的東西都給承包出去,讓這些本分老誠信得過的人收拾料理,開源節流。這樣“一則園子有專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臨時忙亂;二則也不至作踐,白辜負了東西;三則老媽媽們也可藉此小補,不枉年日在園中辛苦;四則亦可以省了這些花兒匠山子匠打掃人等的工費。將此有餘,以補不足,未為不可。”

      探春的初衷當然是很好的,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觀園在這一塊的工作上的確是有了很大改善。承辦的,經手的,旁觀的,也都得了些利。

      鶯兒這麼做有哪些不合適?

      鶯兒這是打探春的臉呢。探春是賈府三小姐不假,但是長久以來,趙姨娘的存在讓賈探春倍感焦慮,所以,她一直在向王夫人靠攏。

      現在,她有機會管家,哪怕就是一個園子,但也是機會啊,所以,她甩開膀子要大幹一場。大觀園搞承包就是她想出來的。試行的過程和初步效果也都不錯,辦事的人使盡全力,沒接到這差的人也不眼紅,還給賈府增加了不少進項。如果能一直執行,那也是很不錯的。

      大觀園的花花草草,都有人管著了,春燕的姑媽就包了一小塊。她每天檢查,怕被人糟蹋,一花一草可都是錢呢。

      鶯兒來找黛玉要硝,來的時候已經編了一個花籃,送給了黛玉,回去的時候她還帶上了蕊官和藕官,蕊官先回去,藕官採花、柳枝,鶯兒坐在山石上編……

      在承包人看來,編什麼東西都是糟蹋東西。本來婆子其實沒敢說,是鶯兒玩笑說其實這都是春燕採摘的,婆子氣不打一處來,抓住春燕一頓好訓,一頓吵嚷後,鶯兒把採來的花柳全部扔進了河,回房去了,婆子心疼得直唸佛。

      鶯兒採花折柳,是明晃晃的打探春的臉,也是打寶釵的臉。探春管家,希望的是人人身體力行,力往一處使,都守規則,盡最大能力讓賈府變好。這主意雖然不是寶釵出的,但寶釵也是同意的。鶯兒這一番操作,讓探春很被動。——連寶釵的大丫頭都不聽話,她怎麼整治下人們呢?

      寶釵在賈府,許多時候是力求低調,不出頭。鶯兒這番作為,和寶釵一貫形象不符,這次王夫人給她安排管家的差事,她就不怎麼積極,畢竟是人家賈家的事,可是鶯兒如此高調,說自己家怎麼怎麼沒要賈府的東西,這丫頭,真不默契啊。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期待關注。

  • 2 # 海闊天空詩酒花

    合理不合理,得看從什麼角度看。

    如果說大觀園有規定不許採花折柳,那鶯兒這麼做是不合理的,違反規定嘛。

    但如果說這規定其實只是管理花木的那幾個婆子自己定的規矩,那就不一定需要遵守了,因為這樣的規矩本身未必合理。

    可是鶯兒的理由是蘅蕪苑平時沒要花花草草的分例,所以可以破例採一些,這又不合理了,屬於自說自話胡攪蠻纏。

    所以,鶯兒採花折柳這事到底行不行,可以從這三個層面分析。

    1.探春協理大觀園之後進行了改革,園中的花草樹木被婆子們承包了。如果這時也有了相應規定,已經承包出去的花木,一律不許攀折,那鶯兒就是違規,肯定不可以。

    鶯兒採花折柳這事,發生在書中第五十九回。寶釵派鶯兒和蕊官去向黛玉要一些薔薇硝,路上鶯兒看到吐出新芽的柳枝可愛,就折了不少來編花籃。到了瀟湘館,把剛編的籃子送給黛玉,回來的時候又一路折柳一路編。然後春燕看見了,提醒她說,現在這塊地是她姑媽管的,她媽媽和她姑媽很是小心謹慎,“一根草也不許人動”。鶯兒這樣採花折柳,被她們看見了,一定要抱怨的。

    春燕說的是不是事實呢?確實,那時大觀園正在進行改革,探春把園子裡的花木分給會打理的老婆子去承包打理,收益還不用進賬。就如春燕說的,“一得了這地方,比得了永遠基業還利害”,自己所管轄的花木就跟私人財產似的,不給他人染指,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所以,鶯兒這樣的行為就相當於動了管這片花木的婆子的私人物產,當然不合理。

    2.問題在於,不許攀折花木是大觀園的明文規定還是管事婆子的不成文規矩呢?倘若是後者,鶯兒的行為是否違規就取決於婆子的判定,未必一定不合理。

    婆子們只是承包,但是花木的所有權還是大觀園的。理論上,承包之後大觀園也不可能出臺一個統一的規範,只能說具體承包地段的規矩由具體承包者制定。這樣的話,鶯兒的行為是否可行,只要由管事的婆子判定就行了。

    這就提供了一個靈活操作的空間,如果說是否違規由管事婆子說了算,那實際上婆子們很可能就會根據具體的人事關係來判定是否合理,是否違規。

    比如鶯兒採花折柳這事,既然黛玉都高高興興接受了鶯兒編的花籃,很可能大觀園就不存在不允許採花編籃的規定,那這規定就只能是管事婆子自己制定的。從春燕的話來看,管事的婆子,也就是春燕的母親和姑媽對這種行為會有意見,而後來春燕姑媽來了,也確實有意見,但卻沒有明說,只能拿春燕出氣。

    那婆子見採了許多嫩柳,又見藕官等都採了許多鮮花,心內便不受用,看著鶯兒編,又不好說什麼,便說春燕道:“我叫你來照看照看,你就貪住頑不去了。……”

    如果是理直氣壯的規矩,為什麼不能說呢?說到底還是底氣不足。底氣為什麼不足?是像鶯兒自以為,惹不起她背後的靠山寶釵嗎?也不見得。寶釵的面子能有寶玉大?後來春燕母親追打春燕都追到怡紅院了,也沒見害怕寶玉啊。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這所謂的規矩,婆子們自己都覺得不大好意思明說。畢竟不是什麼可以折算經濟損失的果子,不就一些花花草草,小姑娘們摘來編個花籃,老婆子們也不好說啥呀。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當然不會去攀折花木,知道婆子會心疼,但小姑娘們就算是不懂事吧,婆子們好意思計較?倘若是換了身份尊貴的小姑娘,比如小姐或者主子身邊正當寵的丫環,說不定婆子們還要巴結著主動請她們開開心心採花折柳呢。

    既然這規矩不能拿到明面上,那麼就不好一口咬定說鶯兒這麼做不合理了。

    3.不能拿到明面上的規矩,是否合理就由主人說了算,當事人絕不能代替主人發聲,說自己沒錯。鶯兒卻偏偏是這樣做的,這一來,就算有理也變無理了。

    當春燕提醒說這種採花折柳的行為會讓管事的婆子不高興時,鶯兒滿不在乎地說,別人不能折,她卻可以。因為自從大觀園搞了承包制,管花木的婆子們都給各房小姐姑娘們按時送上鮮花做裝飾的,但她的主人薛寶釵卻很大方地不需要這項服務。既然平時蘅蕪苑都不沾這些花木的光,現在採摘一下怎麼了?本來蘅蕪苑該得的鮮花,遠遠比現在採摘的多呢。

    這話說得非常沒道理。

    首先她一個丫環,憑什麼代表蘅蕪苑發聲?寶釵不要鮮花是寶釵的事,憑什麼她一個丫環就能代替寶釵認為平時不要的,現在就可以隨便採摘?

    其次,蘅蕪苑不要鮮花,是寶釵自己不要的,並非婆子們有意怠慢,憑什麼鶯兒會認為這是婆子們欠了蘅蕪苑的,就該補償呢?就算要補償,憑什麼補償方式就是她自以為的放任她在園子裡亂採花木?

    最後,就算蘅蕪苑平時不要鮮花,現在得一些補償也不要緊,但這難道不應該是婆子們說的話嗎?鶯兒主動要求“補償”還主動實施“補償”,不是很可笑的事嗎?

    還有一點,鶯兒可能不知道,當初探春推行承包制的時候,正是她的主子寶釵出了很具體的主意,比如婆子們管轄的物資,有了收益可以不必入賬。當時寶釵當著婆子們的面,連承包之後會有人攀折花木、損害婆子利益這樣的事都說到了,正是替婆子們考慮到這一點,寶釵才說收益不必上交,只要每年拿出一定份額的錢,貼補一下那些沒有承包的婆子們,讓她們心理平衡,才不會出現沒事折一下花木,讓承包的婆子們心裡添堵的情況。

    “……還有一句至小的話,越發說破了:你們只管了自己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雖不敢明怨,心裡卻都不服,只用假公濟私的多摘你們幾個果子,多掐幾枝花兒,你們有冤還沒處訴。他們也沾帶了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他們就替你照顧了。”

    可見寶釵是多麼精於人情世故,現在鶯兒偏偏就做出採花折柳的事,還振振有詞說身為寶釵丫環,完全有資格攀折花木,這不是打寶釵的臉是什麼?只能說鶯兒太不懂事了,弄這麼一出,就算合理也變不合理了呀。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寶釵的丫頭鶯兒為什麼說大觀園的花“別人亂折亂使掐不得,獨我使得”?》

  • 3 # 浮生漫讀

    鶯兒採花折柳一事,經常被讀者拿出來說事,我也多次分析過。然而,這麼一件看似簡單明朗的事,卻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為什麼會這樣?正如題主所用的“合理”二字,世間之事,都逃不過一個“理”字,但為什麼還是會有理不清的矛盾糾紛呢?

    這是因為,一個“理”字,看似簡單,實則異常複雜,其複雜之處就在於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立場,都認為自己才有理

    讀書的好處就在於,讀者擁有上帝視角,能夠全盤看問題,只要願意理性客觀,就能梳理出是否合理。

    下面,我將從四個當事人的角度,來剖析這件事,看看鶯兒採花折柳是否合理。

    鶯兒採花折柳引發紛爭,是從大觀園實行承包制而起。所以,我們有必要先補充一下承包制的相關內容。

    大觀園原本是為元春省親而建,省親過後,元春覺得這麼大的園子就這樣關閉很可惜,於是下令寶玉和妹妹們住進去,使之成為了賈府的閨閣園。此時,園裡的各類植物,主要充當觀賞之用,再就是姑娘們採花做胭脂或放到房裡當裝飾品。

    後來,探春“興利除弊”,受賴家的啟發,準備把園子承包出去以開源。改革方案經過寶釵的補充後迅速實施,從此,園裡的各類植物,就成了經濟作物,經濟功能優於觀賞功能。承包者在植物的豐收季,先按份例送到每位主子房裡,剩下的就由承包者自行變賣。

    需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承包者在植物的豐收季,先按份例送到每位主子房裡,剩下的就由承包者自行變賣,賣多賣少關乎著承包者的經濟收入。這是接下來鶯兒與婆子產生矛盾的主要因素。

    瞭解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從相關當事人的角度進行剖析。

    寶釵角度:“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

    寶釵隨母親和哥哥進賈府之初,就與賈府約定,“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都由薛家自行負責,不要賈府支付分毫。但從寶釵被元春下旨住進大觀園開始,賈府就把她當自家姑娘對待了,寶釵很難完全做到費用自理。但是,寶釵是個非常自律的人,只要能做到不受賈府的物質,就儘量不受。比如到小廚房點菜,她會主動先掏菜錢,並給出豐厚的人工費,這就做到了既不佔賈府的便宜,又不佔下人的便宜。

    大觀園承包後,按照規矩,寶釵也應和黛玉三春一樣,享有承包者送來的份例。但以寶釵的自律,她堅決不肯要,卻又不好直說,所以用了一種委婉的方式,來避免佔賈府的便宜。這種方式就是:“一概不用送,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

    所謂“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其實在寶釵心裡,已經打定了主意,永遠也不會“和你們要”。

    但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寶釵萬萬想不到,她的這一決定,卻埋下了一個小隱患。這一點,我們在後面的“鶯兒視角”中再說。

    鶯兒視角:春暖花開柳條美,到了“和你們要”的時候

    貼身丫頭和主子姑娘之間的關係有很多種,鶯兒和寶釵的關係比較特別,她更像是寶釵的孩子,對寶釵崇拜得不得了。就像孩子崇拜父母,覺得自己的父母才是世界是最了不起的人。

    之所以說鶯兒像寶釵的孩子,是因為寶釵並沒有把她當丫頭對待,她很好地保護了鶯兒的天性,讓鶯兒活得像四月的黃鶯,天真活潑、自由飛翔。

    所以,鶯兒是紅樓所有丫頭中,活得最輕快的,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心性也像孩子一樣簡單

    正因為如此,擁有編花籃手藝的她,在去瀟湘館途中,看到“柳葉才吐淺碧,絲若垂金”,不由得技癢,像孩子看到了喜歡的東西,馬上投入地玩了起來,“伸手挽翠披金,採了許多的嫩條……一行走一行編花籃,隨路見花便採一二枝,編出一個玲瓏過樑的籃子”。

    她為什麼可以隨意採摘?因為在她心裡,有一個理念:她的主子寶姑娘說過“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究竟沒有要過一次”,所以“我今便掐些,他們也不好意思說的”

    鶯兒沒能理解寶釵的真實意圖,以為她真的是“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另外,鶯兒也很心疼她的主子姑娘,覺得她值得享受一切,但她卻很少享受。她當然無法理解寶釵的境界,只是以她的思維來理解這個世界。姑娘說“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但長時間以來,“究竟沒有要過一次”。所以,在她看來,她只是把暫存下的原該屬於姑娘的取拿一點,也不為過。

    要理解鶯兒此時的心境,關鍵在這句話:“我今便掐些,他們也不好意思說的。”我們可以換成更直白的語言,便於理解:如果我家姑娘從一開始就接受了份例,那我們已經取用了很多。一直沒拿,給你們拿去賺錢了。其實我們並沒有說過不要,只是暫時存在你這裡了。現在我只是拿一點點,你們好意思為難我不肯給我嗎?

    鶯兒的思維沒有錯,但她的處理方式有問題。因為寶釵說的是“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意思是先問再要,而不是直接拿。如果按照流程走,鶯兒先問婆子:“我想拿一點柳條鮮花編花籃,可以嗎?”此時的婆子自然不好意思拒絕。

    以鶯兒的簡單思維,她覺得反正結果都是一樣,那麼就沒必要費事走這個流程了。

    這也正說明,寶釵沒把她當執事下人,沒對她進行過嚴格培訓。薛家人少,沒有賈府這麼多規矩,主子和下人的相處,更像是家人。所以,當香菱和黛玉學詩,她可以毫無顧忌整晚寫詩,不必擔心白天沒有精力當差。

    這就是鶯兒的角度,她認為她只是取用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

    婆子視角:寶姑娘不要,就是我的,再要拿走,就是割我的肉。

    寶釵那句“一概不用送,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一開始婆子也是當真的。但時間長了,寶釵“究竟沒有要過一次”,這便讓婆子產生了習慣心理:寶姑娘不會要,這份省下來的收入,就是我的。

    人的本性是貪婪的,當習慣成自然,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合理合法地佔為己有,就會覺得這本該就是自己的。如果再要被拿走,或者突然得不到,反而會產生怨恨或對抗心理。

    比如廣為熟知的一個例子:一個人長期以來每天給乞丐一塊錢,乞丐也把這一塊錢當成了固定收入。突然有一天,那個人沒有給乞丐錢,乞丐不習慣,便對這個人產生了怨恨,反而責怪這個人。

    婆子正是這種心理,她已經習慣了寶釵不會要,現在突然看到鶯兒帶著藕官等人採了許多嫩柳和鮮花,“心內便不受用”,但看到是鶯兒帶頭,“又不好說什麼”,只好遷怒於內侄女春燕。

    這種心理,普通人都有,只有修養極佳的人,時刻告誡自己要分清份內與份外,才能坦然面對這樣的得與失。

    所以,站在婆子的角度,也不能說她有錯,人性使然。這也正是作者曹先生了不起的地方,用悲憫之心,寫出每個人言行的合理性,告訴我們要多視角地看問題,不要輕易去苛責人。

    為了加強這一點,作者再透過春燕的角度,來對雙方的情況進行一個補充。

    春燕的角度:“越老了越把錢看的真了。”

    不得不佩服作者曹先生在行文上的功力,這個情節,如果沒有春燕的加入,很難達到現在的效果。春燕的身份很特殊,她是管這片柳樹婆子的內侄女,按照遠近親疏關係,她應該更偏向於自己姑媽。但是,她一出場,就主動說了一大段話,借用寶玉的一句名言,說出了她母親、姑媽、姨媽三個婆子共同的性格特點:“如今越老了越把錢看的真了。”

    這段話,其實是說給讀者聽的,讓讀者對這些婆子有一些更深層的理解。

    越是把錢看得重要,越容易斤斤計較,婆子“一得了這地方,比得了永遠基業還利害”、“照看得謹謹慎慎,一根草也不許人動”,已經是平常的習慣行為,如今看到無緣無故被損折,自然心理上接受不了,發怒生怨也是必然的。

    這種做法,連春燕都看不過去,說明婆子計較太過,眼裡心裡只有金錢利益,活成了“死珠子”、“魚眼睛”。

    所以,這場矛盾糾紛不可避免,鶯兒和婆子,正好處在女人兩個完全相反的階段:鶯兒天真爛漫、活潑靈動,眼裡心裡只有美;婆子被生活壓成了“死珠子”、“魚眼睛”,眼裡心裡只有錢

    那麼,這場糾紛究竟誰對誰錯呢?作者沒有說,也不想說,他只是把每個人的角度都呈現出來,讓讀者自己去體會。

    結語:小孩子才論對錯,成年人只講利弊,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從來不會簡單地去判斷是非對錯,因為很多事實在是分不清是非、評不出對錯。只是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同,通常會傾向有利於自己的一方。如果一定要說誰對誰錯,那隻能說雙方都有錯:鶯兒錯在不打招呼自取,而婆子錯在太過於斤斤計較。

    對於讀者來說,我們應該從這件事中學會多視角分析問題,並理解每個人的立場,從而擁有悲憫心,學會不苛責,寬厚平和地待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在這件事中,雙方都不算大錯,只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如果我們置身其中,我們並不能保證能比她們做得更好。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人心,懂得人性,便能像佛一樣,以慈悲去看待世人,從而獲得雲淡風輕的心境。

  • 4 # 西山雨木

    鶯兒是薛寶釵的丫頭,寶釵那麼穩重自持的一個人,貼身的丫頭卻是嬌憨無比,語音婉轉,寶玉贊她不愧是個“黃鶯兒“”。

    鶯兒有個特點就是手巧,尤其在編織方面,既會打絡子,也會編花籃。

    然而在五十九回“柳葉渚邊嗔鶯吒燕,絳雲軒裡召將飛符 ”中,鶯兒卻因為採花折柳惹來一場不大不小的口舌之爭。

    那麼鶯兒在大觀園裡公然採花折柳編柳籃應不應該?

    如果單從守規矩角度來說,鶯兒公開折柳多有不妥。

    不妥之一:鶯兒折柳是在探春剛剛對大觀園實行改革,將園中花草植物都承包給個人之際,此時鬧出事來,往小了說是不守規矩,往大了說是和探春的新政公然作對,影響不好。

    鳳姐病了之後,探春李紈寶釵這三駕馬車走馬上任。說是三人同治,實則是以探春為主。

    探春興利除弊,銳意改革,將承包制引入大觀園的日常管理,實在是創新進取之舉,可謂是超越了時代,想想我們國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可是幾十年前才有的呢。

    這樣一項新政,能在積重難返的榮國府推行開來,還能得到眾僕人的擁護,政策的創立者探春可謂是苦心孤詣,確實是在為挽救這個家費盡了心力。

    我們知道一項新政的實行,勢必會動搖某些既得利益階層的反對,探春好不容易建立的威信,鶯兒帶頭不守規矩,則無異於公開與探春叫板,新政的權威性會受到質疑。

    不妥之二:鶯兒的任性行為,無端使得好心告知的春燕受了牽連,也帶累寶釵名譽受損。

    鶯兒編花籃本是即興而起,第一個花籃送給了林黛玉,得到黛玉誇獎後,又決定多編幾個,本也算不上什麼錯。

    但是當春燕跑過來好心的告知利害關係時,如果鶯兒及時收手,便是春燕姑媽看見了也不好意思多說。但鶯兒根本沒把春燕的話放在心上,反而理直氣壯的繼續編。

    春燕的姑媽果然看見了,不好意思說鶯兒,只能對著春燕出氣,此時鶯兒沒有好好說明原委,反而不合時宜的誑言是春燕摘的柳和花,結果可憐的春燕被她娘一直追打到怡紅院。若不是襲人晴雯麝月等丫鬟還有寶玉迴護,春燕是免不了這一頓打了。

    另外,寶釵名義上也是管家的三駕馬車之一,改革政策的制定也有寶釵的參與和完善,而自己的丫鬟公開踐踏規則,挑起事端,在眾人心中,難免不對寶釵有所腹誹。

    鶯兒由著自己的性子頑,未經承包人同意公開折柳已稍顯不妥,後來故意挑事,又賭氣把花柳扔在河裡就更加劇了事態的發展,最後發展到怡紅院一場風波,帶累了許多不相干的人,越發顯得鶯兒不懂事。

    不妥之三:鶯兒把薛家尤其是薛寶釵的身份等同於大觀園中各房主子,實屬身份認知不清。

    寶釵雖然住在大觀園,但身份卻跟其他姑娘不同。三春是賈家的正牌小姐,寶玉李紈也是正經主子,黛玉是賈母從小接來養著的,況且母親也是賈家的嫡出小姐,也算半個主子,而寶釵僅僅是因著王夫人的關係才住在這的,和賈府一點血親也沾不上,就是個寄住在賈家的親戚。

    莫非薛家在賈家住的久了,自己就預設是賈家的主子了?

    鶯兒話裡話外說他們從來不要分例,但是別忘了,寶釵以親戚的身份住在這裡已經是寄居,這分例賈家給是情分,不給似乎也輪不到薛家理直氣壯的要吧。

    寶釵一直維持的懂事人設,被鶯兒一句大言不慚的話崩塌掉,寶釵聽見恐怕也要吐血吧。

    然而,雖從管家的角度看鶯兒行為有種種不妥,但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天性的表現,算不得大奸大惡,而婆子們的表現則過於粗鄙。

    探春改革的目的是調動下人們的積極性,把園子管好,自給自足。說白了,園中的花兒柳兒本來也就是要送給各房去插的。

    然而大觀園的婆子們是不懂這些的,她們眼中只看見折了這些花兒,心疼的是自己管轄的範圍有人亂摘亂編。殊不知,這園子並非她們的私人財產,她們只不過承包照管,結果後來弄到人人自危,柳嫂子也抱怨從樹下過都不敢抬手,怕惹嫌疑。長久下去,本來好好的政策,恐怕最後也會弄得怨聲載道。

    這恐怕也是探春改革之初未曾料到的吧。

    [尾聲]

    小小花籃,折射出探春新政的履行實施的問題。

    探春一心要破舊迎新,消除積弊,故而極力推行改革。

    而寶釵的態度則有點耐人尋味,她看似置身事外,實際上卻處處留心,完善承包政策的措施是她,質疑探春的改革效果也是她,巧的是,第一個不守規則的也是她的丫頭。

    而此風波之後,寶釵並未斥責鶯兒一句,這也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呢。

  • 5 # 詩心痴語

    鶯兒採花折柳的行為合理嗎?當然不合理。一件小事暴露本性,鶯兒這個人物,讓人實在喜歡不起來。

    怎麼這麼說呢?聽我道來。

    “採花折柳”的起因

    紅樓夢第59回,史湘雲犯了杏斑癬,薛寶釵打發鶯兒去找黛玉要一包薔薇硝。正值早春,“綠柳才黃半未勻”,鶯兒看到柔軟鮮翠的柳條,一時技癢,折了一些柳枝編了一個漂亮的花籃。

    從瀟湘館回來以後,鶯兒不回去覆命,折了好多柳枝,就坐在石頭上編起花籃來。

    不講理的鶯兒

    春燕走來說,管理這一片兒的姑媽馬上就要來了,提醒鶯兒趕快避開,別找不自在。春燕說的非常委婉,也合情合理。

    原文:

    ……這一帶地上的東西都是我姑娘管著,一得了這地方,比得了永遠基業還利害,每日早起晚睡,自己辛苦了還不算,生恐有人遭踏,又怕誤了我的差使。如今進來了,老姑嫂兩個照看得謹謹慎慎,一根草也不許人動。你還掐這些花兒,又折他的嫩樹,他們即刻就來,仔細他們抱怨。”

    可是鶯兒並沒有體會春燕的苦心,更不聽從勸告,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歪理。

    鶯兒道:“別人亂折亂掐使不得,獨我使得。自從分了地基之後,每日裡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單管花草頑意兒。誰管什麼,每日誰就把各房裡姑娘丫頭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還有插瓶的。惟有我們說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究竟沒有要過一次。我今便掐些,他們也不好意思說的。”

    這些話看似有理,其實全是歪理。

    第一,該享受的福利沒有享受,能當作破壞破壞公共財物的理由嗎?

    放棄了應得的福利是事實,因為沒有用處而主動放棄也是事實。主動捨棄不需要的東西,反過來又翻後賬,有意思嗎?

    第二,不知是不是在親戚家住太久了,鶯兒根本沒搞清自己的身份。

    薛家住在人家的園子裡,是客人的身份,更應該自覺自律,尊重主人。

    這丫頭傻乎乎的把自己當成主人了,覺得自家姑娘和主人家的姑娘們是一樣的。

    這只是她一廂情願 ,賈家上上下下誰不知道,薛家的人是“死住著”的親戚?

    後來寶玉專門打發春燕母子找春燕賠禮,就是源於親戚間的禮貌,給人疏離、客套的感覺。

    其實鶯兒說這些話的時候,也不是那麼理直氣壯。她覺得人家是“不好意思說的”。這恰恰說明,她自己也知道這種行為不對,會討人嫌。明知不對還要做,很有點逞強的意思,也太不懂事了

    自以為是的鶯兒

    何婆子眼看著辛苦呵護的花草被人破壞,心疼的不得了。

    鶯兒不敢搬出先前的一番言論,為了撇清自己,栽贓無辜的春燕,分明是挑撥離間了。在她心裡,不但不領春燕的情,反而嫌棄春燕多事。

    春燕捱了打,她又趕忙勸架。“你老人家打他,我豈不愧?”

    這句話說的,好像自己面子有多大似的。也太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何婆子不買帳,鶯兒的表現是“聽了這般蠢話,賭氣紅了臉”,“坐下仍編柳籃子”。

    這時候鶯兒如果賭氣甩手走了,也不至於發展到後來春燕被姑媽和親媽“聯合雙打”,鬧到寶玉那裡去了。

    她還想立威、擺架子。繼續編柳籃子,是故意氣何婆子,當著面糟蹋人家的寶貝花草。

    鶯兒本是頑話,忽見婆子認真動了氣,忙上去拉住,笑道:“我才是頑話,你老人家打他,我豈不愧?”那婆子道:“姑娘,你別管我們的事,難道為姑娘在這裡,不許我管孩子不成?”鶯兒聽見這般蠢話,便賭氣紅了臉,撒了手冷笑道:“你老人家要管,那一刻管不得,偏我說了一句頑話就管他了。我看你老管去!”說著,便坐下,仍編柳籃子。

    從始至終,鶯兒一直在惹是生非、挑撥離間,火越拱越大,矛盾逐漸升級。

    作為客人,這種行徑真的很令人不恥。

    寶釵處處謹小慎微,八面玲瓏,偏偏教出這樣一個成事不足的丫頭來,也是無語了

  • 6 # 醉吟扶夷

    站在鶯兒的角度來說,小女兒家天性愛頑,看見鮮花嫩柳,怎能忍得住不手癢癢呢?編個籃子送給林姑娘,還能贏得林姑娘的一聲誇讚,這對一個十來歲天真爛漫的小姑娘來說,再合理不過了!

    但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就並非如此了。

    首先是承包了這片花柳的責任人春燕的姑媽。對於春燕姑媽來說,這片地方的花柳既分派給了她,就是她的職責。眼下鶯兒隨意折取鮮花柳枝,就是亂了規矩,侵犯了她的利益。很明顯,站在春燕姑媽的立場上來看,鶯兒採花折柳顯然是不合理的,是需要進行阻止的。

    再就是以探春為首的新組管理層。探春有個有遠見的姑娘,她隱約預見了賈家的傾覆,想要儘自己的力量做些事情來阻止悲劇的發生,故此才有了“興利除宿弊”的創舉。所謂“令行禁止”,鶯兒卻先亂了“令”,這對探春的改革是有害而無益的。因此,站在以探春的管理層的立場來說,鶯兒採花折柳是不合理的,是需要處罰和糾正的。

    最後,就是薛家。薛家在賈家是客居身份,本應事事謹慎避嫌。故此,薛寶釵才會不收賈家的花草分例。然而,薛寶釵的小心謹慎,卻被鶯兒又是採花又是折柳的一番舉動毀了個一乾二淨!而鶯兒如此的任性,不但反應了薛家的治家治下無方,更會被親戚所笑話!所以,站在薛家的立場來說,鶯兒採花折柳也是不合理的,是有損薛家聲譽的。

    所以,合理不合理,看的是站在誰的立場,醉吟的看法您認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差一點的211與上好一點的雙非一本哪一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