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論語和史記記載,拜見過老子一次,莊子記載了另外一次,好像還有道門中人記載兩次
85
回覆列表
  • 1 # 隔夜的粥

    有記錄的是三次,個人認為應該是大於等於三次

    第一次,據《禮記。曾子問》記載,孔子說他曾經隨從老聃在 巷黨這個地方辦理喪事,遇到了日食,老聃告訴孔子如何應變。 巷黨,是魯國地名。老聃,即老子,不知何故在周王朝丟了官,來 到了魯國,以辦理喪事為謀生手段,孔子這時跟隨老子學習喪禮。孔子與老子這次見面發生在何時,學者們意見不一。清代 學者閻若璩《先聖生卒年月考》,根據老子、孔子二人治喪過程中 遇到了日食的記載,考證時在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34歲。當 代學者孫以楷教授《老子通論》考證認為,時在魯昭公七年,孔子 17歲。應該說,孫以楷教授的考證結論更為合理。

    第二次,據《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與南宮敬叔一起到 東周洛邑訪問,藉此機會,孔子拜訪了擔任周守藏史的老子,向 老子請教有關禮的問題。關於這次見面的時間,學者們多有考 證,一種說法認為是魯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孔子25歲;另一 種說法是魯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孔子31歲。 通常以第二 種說法為是。

    第三次,據《莊子。天運》等篇記載,孔子51歲時,老聃被免 去周守藏史的職務,回到故鄉宋國沛地相邑,孔子與弟子前往沛 地相邑拜見老聃,二人討論了天道的問題。《莊子》一書多寓言 故事,其中所記未必是歷史事實,但有學者認真考察了《在子》書 中有關孔子的記載,發現基本上符合孔子的思想學說和生平事 跡,大致可信。 但是,就孔子、老子二人這次見面來說,《莊子。天運》篇明確記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 見老聃”,卻是有問題的。孔子51歲開始從政,出任中都宰,政 務繁忙,這一年孔子大概不會出遊。另外,孔子自述“五十而知 天命”,《莊子。天運》篇卻說“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明 顯與孔子的自述不合。 因此,孔子、老子二人這次見面的時間, 不會在孔子51歲時,很可能是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的某一年。

    除了以上三次見面以外,孫以楷教授認為,孔子、老子還應 該有兩次交往,即二人見面交往應在五次以上。總之,孔子、老 子兩位天才見過面,並且見過不止一次,這是確定無疑的。但 是,由於文獻記載的缺失簡略,二人見面的細節,如時間、地點以 及討論的話題等等,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考證。

  • 2 # 檸羽76876

    據瞭解記載中是三次

    不過到底誰記載的是真,誰記載的是假,現在已經很難去考證了。至少我們知道,孔子和老子兩大智者,曾經在遙遠的時空中相會,坐而論道,這就已經足夠了。

  • 3 # 史詩集

    依據史料記載及合理推測,應該有8次以上,因為兩位聖人關係密切,孔子還以老子為師。

    有記載的主要是正史和他們弟子的記錄,經歷了兩千多年曆史,中間可能遺失了不少史料,而且還不算私人見面無記錄。

    一、《史記》記載一次見面

    據《史記》記載,孔子與南宮敬叔到東周洛邑訪問時,拜訪了擔任周守藏史的老子,並請教禮的問題。

    《史記·孔子世家》亦載:“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載:“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二、《禮記·曾子問》記載

    孔子自稱曾隨老聃在巷黨辦理喪事,遇到了日食,老聃告訴孔子如何應變。

    聃,即老子,當時他在周王朝丟了官,到魯國後以辦理喪事謀生,孔子這時跟隨老子學習喪 禮,這裡應該是一段時間。

    《禮記》中記載的問禮之事,老子答覆頗為耐心細緻。孔子三次轉述“吾聞諸老聃曰”

    三、據《莊子·天運》等記載

    老聃被免 去周守藏史的職務,回到故鄉宋國沛地相邑,孔子與弟子2次前往沛地相邑拜見老聃。

    1、《莊子·天道》:“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翻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孔子曰:“要在仁義。”

    2、《莊子》記載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又在宋國的沛地再一次拜訪了老子。

    《莊子·天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

    四、楚國渦陽縣鄭店村

    周王室單穆公“親下以謀上”對周景王“鑄無射”——“宣佈哲人之令德”變法發難,公開在景王祭奠上殺儒子王賓起立孔子。

    景王繼承人王子朝被打敗避難於楚國,老子也隨同逃到楚國渦陽縣鄭店村一帶避難,老子的弟子在那邊發現孔子。

    總結

    除以上數次有記載的見面外,孔子、老子肯定還見過很多次年,有時還是一段時間在一起。只不過由於文獻記載的缺失,一些時間、地點等細節還有待考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應該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