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悠碧木
-
2 # 愉和國學
《論語》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喜歡運動,仁德的人喜歡靜。智慧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孔子認為仁可以讓人長壽。
仁用老百姓通俗的話就是積德行善,行善是可以讓人長壽的。
孔子一生都是在追求仁,在引導人們向有仁德的人學習。
在《孔子家語》中,孔子對養生有更深入的闡述。
哀公問於孔子曰:“智者壽乎?仁者壽乎?”孔子對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幹其君,嗜慾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以弱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將行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佛教注重仁慈,對待一切生靈都要仁慈,和尚連蚊子都不打,很多的寺院裡都有放生池放生池雖然小,但是它的示範作用是很大的。
佛教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彌徒弟只剩下七日的壽命,於是讓他回家探親。途中遇到一場大雨,小沙彌發現一群螞蟻正努力地從積水的地方爬出,但卻不斷地被雨水衝回去。小沙彌心生憐憫,將它們一一救出,才繼續他的旅程。七日後,小沙彌又回至寺院,師父驚訝地發現他的病好了很多,於是入定觀察,發現原來是小沙彌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螞蟻,也增加了自已的壽命。
民間故事裡也有許多善良延長壽命的故事:小山村住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一天在路邊看見有一枚銅錢,撿起來是一粒羊糞,扔到地上羊糞又變成了銅錢,他又撿起來還是羊糞,他生氣的說:連老天爺都來捉弄我,我還不如死了呢。這時有個蒼老的聲音說:你還有三天的陽壽,後天晚上你必須到一百五十里外的青幽山,讓幾隻小鬼吃掉你,你才能超生。他按照長者所說的方向出發了,走到了一座土地廟前,天已經黑了,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倒頭便睡。
早上醒來,發現昨晚大雨把廟前的橋沖垮了,河邊有祖孫兩人過不了河,他淌水把他們背到了對岸。他繼續趕路,天又漸漸黑了,他發現野地裡有一座新墳,按照當地的風俗,新墳前三天必須有人守著,他就靠著新墳睡著了。
半夜他被吵醒,發現旁邊有一幢房子,兩個老人在裡面聊天,一個說前面十里住著一個員外姓李,他女兒得了一種怪病,昏迷不醒,多少郎中都治不好,這個病只要取三年以上的大公雞的雞冠子,用酒泡了一塊吃了就會好的。雞叫頭遍,人和房子都消失了,年輕人發現自己還是躺在新墳的旁邊。
走了十來裡看見一個村子,李員外有女兒病了,他想救活她,李員外非常高興。他照著昨天晚上聽見的辦法給小姐服下,不一會兒小姐的病就好了,李員外想把女兒嫁給他。小夥子說我今天還有重要的事,如果明天我不回來你們也就別等了。
晚上他來到了青幽山,半夜出現了四五隻小鬼被一個仙人攔住了,仙人說他在土地廟那背祖孫過河,加十年陽壽,替別人看新墳加陽壽二十年,治好員外的女兒,再加三十年陽壽,年輕人因為行善延長了自己的壽命。他回到李員外家和他女兒完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中國的佛教、道教都把行善當做修行的重要途徑,民間故事也把行善當做修福的重要方法,都和孔子提出了仁者壽的思想相似。在中國的主流宗教思想裡面,都把行善當做修行的頭等大事,不僅僅是巧合。
美國的戴維.霍金斯博士研究發現:“人的意念振動頻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 200以上的意念是:關懷別人,慈悲心、愛心、行善、寬容柔和等等,這些都是高的振動頻率,震動頻率達到400到500。
生病的人一般都有負面的意念,發怒,怨恨、凡事自私自利,這些振動頻率都低於200,低振動頻率是導致癌症、心臟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論語》裡面直接談養生的內容是這一句話:仁者壽。
《論語》談的最多的是:仁,怎麼做才能達到仁。
從這一句話可以做出下面的判斷:養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論語》也完全可以認為是一本養生寶典。
中華文化的核心也就是仁,也可以這樣說,善良是中華民族的性格。
中華文化也可以理解為養生的文化,這也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
-
3 # 犄角薔薇
行善積德讓人長壽與否不清楚,但我確信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行善積德的行是行為,善是無私,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的必然結果,如《周易坤文言》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一個笑容、一句吉言都是一種善的佈施。亦有云:勸人為善,孝順長輩,尊敬他人,是一種行善的舉止;亦有云:改正過錯,浪子回頭,也是一種善的行為;甚至一個善的念頭都是善舉,因為它是行善的初衷。
說個行善積德,必有餘慶的故事。
據說有個叫王善的商人,有個看相的,一看見王善就憂愁地說:“你還沒有兒子吧?”王善說:“是的。”看相的說:“你不但會沒有兒子,而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災難。”王善覺得他的話很靈驗,急忙到蘇州去收取財貨,然後回家。
當時正值梅雨季節,河水猛漲,不能行船,只得暫時住在客店內。到晚上時,天空放晴,他到河邊去散步,看見一個少婦投河自盡。他馬上呼叫漁船,說:“誰能救起這個人,我出20兩銀子。”船伕去救了,也把少婦救了起來。他便把20兩銀子給了船伕。
王善問少婦為什麼要尋短見,少婦回答說:“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養了一頭豬,準備用來償還田租。昨天把豬賣了,不料收的錢全是假銀子。既怕丈夫回來責罵我,再加上家中貧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自尋短見。”王善非常同情她,問一頭豬值多少錢後,便給了她雙倍的錢。
少婦回家時,在路上遇到丈夫,便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丈夫非常懷疑。晚上,夫妻倆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問個究竟。到旅店時,王善已經關門睡覺了。丈夫叫妻子敲門。王善問是誰,回答說:“我是今天投河的那個女人,特來致謝。”
王善厲聲說:“你是個少婦,我是個孤身的外鄉人,晚上怎麼能隨便見面呢?快快回去!如果一定要來,明天早晨與你丈夫一同來。”丈夫的疑惑一下子便消除了,誠懇地說:“我們夫婦都在這裡。”王善便披上衣服起來。
當他剛剛走出房門時,只聽房中“轟”地一聲。他們驚慌地進去一看。原來店房的後牆因久雨而倒塌,床鋪已被壓得粉碎。他這時如果不起床,肯定要被壓死。這對夫妻感嘆不已,道謝後便離去了。
後來王善一連生了11個兒子,其中有兩人登第。王善一直活到98歲才去世。
所以行善積德是一種個人“修行”建議,它是一種“個人”行為“自律”文化傳統,能福佑子孫後代。
我行善的動力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想以微小的善舉幫助到別人。
-
4 # 劉承澤3
人為什麼要行善積德,是求一種安寧,這也是心態好的一種。不斤斤計較,尊老愛幼,發生什麼事不往心裡去,一天樂哈哈的。有以上心態人,少生病,長壽之人。
-
5 # 東方之光173
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沒幾個人能明白,我把話說白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別人開心了,你也會很開心的,人活的就是一個心情,良好的心態就不會生病,是病皆是氣上所得,一順百順事事順心,
-
6 # 磊珞
如果發自內心的行善積德,就可以達到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效果。而在同等條件下,快樂的生活是延年益壽的第一要素。
我的行善動力,就是擴大和深化自己的生命意義。人為自己而活著,就是境界狹隘的具體表現。而人類去群體動物,遇事只為自己著想,別人就會遠離你,討厭你,結局就是孤獨。孤獨就會精神鬱結,就會限制或扼殺生命的意義。相當於縮短生命的長度,收縮生命的寬度。自然就與延年益壽無緣嘍。
生命本身需要快樂,需要活力。讓我們不斷地為自己創造快樂,且在快樂的生命歷程裡,充分享受人生,而不虛度此生。
回覆列表
行善積德之人之事是應該做的,絕對有延年長壽之功效。
行善積德之人絕對是精神,品德,行為,思維高尚,境界高尚之人。
行善積德之人必定雜念很少,自私設有,情通理達之人,心身愉悅寬懷之人。
行善積德必定是與世無爭,與人方便,想入為先開明之人。
行善積德,福禍相依,一世行善,廣積陰德,心無憂,人無爭,身心不累,不急,不要,不看,定有福報之處,豈不長壽。
人人行善,處處有德,人之大幸,國之大幸。
做一點好事,存一思善念,世界將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