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直哥

    農民靠加工農產品發家的人很多,這應根據當地農產品的品種和存量來考慮投資加工業,有些產品根據季節生產加工,有的可以長年加工,有的粗加工,有的可以深加工。比如農村紅薯,粗加工為山芋澱粉,而山芋澱粉又可加工成粉絲,粉皮,粉條,還可製作涼粉。又如養殖業鵝鴨屠宰後,有的直接賣鮮貨上市,有的二次加工成鹹鵝和板鴨再上市,這樣可以延長銷售期和便於存放。有些應時水果,銷售時間短,不利於存放,需深加工,如桑果,可釀酒,鮮桃製做成罐頭等等,農產品的加工可以小型作坊也可規模化,主要是根據貨源量而定,有些技術性很強,投資需慎重。

  • 2 # 一路風景美

    爆米花算農產品加工嗎?不過,賣這個可掙錢,比上班掙的多多了。

    爆米花爆一鍋10元,10分鐘一鍋,一天爆80鍋,就800元,一個月24000,一年爆5個月就120000元,比工資掙的多吧。

    這樣的農產品加工,既好學,投資小,發家快。

  • 3 # 陳志程

    肯定有,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人和企業。以俺所在老家為例。

    先說個人:

    1鎮上榨油的,每年油菜籽出來,村民都會背去榨油,不要油餅免費。雖然我不知道其中門道,但人家過得很滋潤。當然,他也收油菜籽,賣油。

    2過年時賣現炒瓜子,加工香腸,幫忙灌。附帶賣香腸調味料。附近幾個鄉場一起做,辛苦是肯定的,一個月掙幾萬潤利。

    3低價收購糧食,釀酒。玉米一斤一元,稻穀1.2,酒在鄉場上從5元到上百一斤的都有,當然賣得最好的是十元到二十元檔。

    4:紅薯加工。紅薯有兩次加工:一是紅薯加工成粉,二是粉再加工成粉條,除了紅薯,旱藕,豌豆,胡豆都可以加工成粉條。

    5收購竹筍,野菜。有的略微加工一下,有的不用加工都行。再轉手賣出。

    以上列舉幾個例子,還有其它的,就不一一列舉了。下面說一下企業方面。

    企業的話:當年有桔子罐頭廠,紅燒肉罐頭廠,匯源果汁。村民大量種植紅桔。家家養有幾頭肥豬。後來這些廠都侄閉了,改種榨菜,賣給涪陵榨菜廠,魚泉榨菜廠。之所以寫企業出來。因為這些原料都不是工廠直接收購,中間大有可為。

  • 4 # 農家樂786

    農民朋友你身邊有靠農產品發家的嗎,分享一下?

    春滿人間百花吐豔福臨小院四季常安積少成多節約為本集零為整儲蓄當先

    農村老俗話:只要你用功,行行出狀元。

    農民朋友你身邊有靠農產品加工發家的嗎,分享一下?提問的問題只要你在城市各類廣場上就走訪,就能看到許許多多的農產品加工出來東西,不都是農民的智慧加工的嗎。請你放心,依靠農產品加工發家的肯定有千千萬萬的,人若懶惰不用頭腦去考察肯定是一事無成。

    在我家附近有一女子,她會的是打豆腐、炸生條,因為幹了多少豆腐和生條從未失手,生意越來越大。家中收入全靠這位女子,並且還在縣城裡開起了一個店鋪,重點以豆腐、生條、順便賣各種幹萊類,現資產很豐富了。以農產品加工發家的我發現了不只一二例,有很多的。關鍵是你自己去找門路,只要不怕失敗,必定有成功的效益。

  • 5 # 高哥觀三農

    4年來,雖然沒有大富大貴,可也把家撐起來了,只要心中有想法,就可以大膽去幹,沒什麼不可以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大膽嘗試,先做開,慢慢摸索經驗,做適合自己的類目,肯定能行。

    簡單介紹下小編做啥產品小米,小米是當地出名的雜糧,小編也不種,秋天去農戶那裡收購穀子,也不需要多大資金,小編每年也存個十多萬元的,包裝成小袋,禮盒出售。老鹹菜,也算當地一大特產,小編也是自己加工,每年秋天,向農戶收購白蘿蔔,加工成老鹹菜,也是一個特色。杏幹,我們這裡有大面積的白水杏種植基地,每年7月份左右,白水杏就開始成熟,小編會加工一個月左右,今年杏花都凍了,沒有杏,要不然肯定會有影片奉上。每年端午節,小編還加工粽子,大約一個月左右,也有7萬多元的收益,尤其是當地特產“黃米粽子”,更是暢銷。

    小編的產品

    以上僅供參考

  • 6 # 鄉村小懶

    有哦,鎮上的酒廠,就靠賣酒開豪車,建洋房。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農產品質量普遍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如大棗加工,甘薯加工,蔬果加工,花卉加工。

    農產品加工市場的前景還是十分不錯的,但需要準備從事這方面的人,對行業進行全面探索分析,瞭解加工行業全域性資訊,掌握一定的加工技術和經營技巧,才能獲得高利潤。

    近年來,惠農政策在全國各省市地區實行,不僅補貼金額力度高,而且補貼專案廣泛。

    其中有一項補貼就做農產品加工專案補貼。

    這對農友們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補貼政策。

    農產品加工有多重要?

    農產品加工關係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更是食品加工的基礎,發展食品工業,提新農業,是現實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出路。對於咱們農民朋友來說,農產品加工的重要性並不可小窺。

    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

    一是保障新時期食品安全的現實需求。

    二是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

    三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重要途徑。

    四,是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五是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渠道。

    農產品加工有哪些補貼?

    農產品的加工補貼也有很多種,從農產品產地到一二三融合發展的產業都有相應的補貼。但是農產品加工補貼申請的專案和條件都是有範圍的。

    補貼範圍:

    一,每年新建的馬鈴薯儲存,果蔬保鮮庫,烘乾裝置等。

    二,養殖加工,農產品流通,出售休閒農業等。

    三,油料,果蔬等農作物產生的副產物進行飼料轉化。

    四,對貧困地區帶動增收顯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小貼士:各地區的農產品加工補貼政策不同,以上僅供參考。

  • 7 # 陌上花開且緩歸

    在陌上花這裡有個村子,相傳是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後裔聚集地,就是那個寫《愛蓮說》的作者。

    所以這個村子的人不僅以蓮為精神圖騰,而且特愛養蓮花,村子裡有幾百畝荷塘。每到夏天,綠色的荷葉,粉紅的荷花,層層疊疊,搖曳生姿,已經成了這個村的一大景觀。

    而說到養蓮花,就不得不說一說這村裡的名人李二孃,李二孃年紀輕輕就上省城打拼,幹過很多職業。後來在省城打拼累了,就想回村從事農業。

    當時村裡正將全村原本分散經營的土地統一流轉,準備種植蓮花,但一直無人承包,李二孃就壯著膽子將這些土地承包了下來。

    因為之前都在城裡打拼,二孃也沒怎麼幹過農活,更沒種過蓮花,於是就請了個種蓮高手,自己邊學邊種。別看二孃是個女的,可事事親力親為,幹起活來絲毫不比男的差。

    在二孃的努力下,頭年蓮子就獲得了豐收,幾萬斤的產量。可大豐收的喜悅還沒褪盡,隨之而來的銷售困難就困擾了二孃。

    在村幹部的建議下,二孃打算把蓮子加工成蓮子酒。可跟種蓮花一樣,做酒,二孃同樣是外行,但這個女人有股不服輸的精神,前前後後一共拜了七八位老師,跟他們一點一滴的學習釀酒技術。

    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二孃掌握了釀蓮子酒的技術,蓮子酒要用老了變黑的蓮蓬子釀,大約100斤蓮子能釀2斤酒。在二孃的一手操辦下,愛蓮酒坊成立了。

    二孃的蓮子酒主要銷售給個人,還有一部分銷售給周邊的飯店,都是喝了之後愛上蓮子酒的老粉,現在每年的銷售額能做到一百萬左右。

    有人勸二孃透過電商平臺擴大經營,但二孃不打算這麼做,因為蓮子酒老酒比新酒好喝,釀好後需要三到五年的存放期。二孃怕訂單太多,會讓品質有所下降。

    陌上花在想,二孃的蓮子酒之所以能受人喜愛,並牢牢地圈住老客,這和二孃的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完全是以品質取勝。

    之後二孃又針對女性不太會喝酒,但是又喜歡享受微醺的感覺這一特點,學會了很多度數不高,口感微甜的米酒、果酒、鮮花酒的釀酒技術,比如糯米酒、薏米酒、橙子酒、楊梅酒、青梅酒、獼猴桃酒、桃花釀、玫瑰花釀等等。

    二孃不僅自己靠種蓮創業致富,她的創業模式還帶動了一大批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她的農產品加工產業也給村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

  • 8 # 農場小郝

    那麼身邊有沒有農產品加工發家的呢?

    要說農產品加工發家有是有,只有那麼一兩家,因為他們種植的水稻是"有機稻",有機稻在透過深加工,就可以賣出很高的價位。

    不深加工的話,有機稻和普通的水稻價格相差一毛。如果深加工的話就可以賣出5—7倍的價格,有的甚至超過了15一斤,可以說想不發家都難。

    而無深加工發家的卻不少,每家土地面積都很多,因為是農場裡種植。人數少,土地面積廣,大量種植可提高自身產業價值和收益。當然了,我們也會隨時考慮,是否種植優質有機稻。

    而養殖業很難深加工,本地"雞"從養殖再到出售,那都是完整的呀,難不成像超市裡那樣剁成塊販賣?那多便宜呀,不划算!

    深加工的農產品或許有魚,那麼怎麼深加工呢?那麼是什麼魚呢?

    那就是麥"穗魚"養殖的麥穗魚個頭大,且肉質鮮美。不過市場上很少有人賣,一般都是大老闆去收購,這些收購的麥穗魚就會被轉賣到餐館和魚市,絕大部分是用於深加工製作成魚乾,這些魚乾可以賣出更好的活魚的4—7倍。

    可深加工的土產品還有"菌類"榛蘑,榛蘑可在秋季大量採購,然後加工曬成幹,每斤能賣50一斤是個(純天然 純綠色 健康)食材。

    豆角也是可以加工的,可以將豆角摘下,用刀切成條,然後曬晾,晾成幹就成豆角絲了。冬季拿出來炒著吃,燉著吃,那種味道吃過的都說好吃。

    這個豆角絲,還沒有人賣過,不知道是否可以稱作為土特產!

    而土特產卻有很多,但深加工發家的卻很少。

  • 9 # 愛生活愛三農

    農民朋友你身邊有靠農產品加工發家的嗎,分享一下?這個話題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靠農產品加工發家的很多很多啊,我是一個小鎮上的,我們這附近就很多做農產品加工的,生意都還不錯,比如米粉加工,棉絮加工,豆腐製作,米酒製作等等,但是我覺得最成功的就是我家對面這一家,他也是做加工的,老闆現在70多歲了。自己不做事了請了三個工人幫他做,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加工,他就是一臺碾米機,一臺炸菜籽機,就靠這兩臺機器,他年入幾十萬很輕鬆。

    別看就兩臺老機器,但是他生意確實好,確實賺錢。先說碾米吧,他秋天大量收購稻子回來,均價1.2元每斤,碾出來的米賣2.2元以上每斤。每天碾好幾千斤。銷路都不用愁,由於是鄉下自己碾的,別人都相信他,很多酒店,機關食堂都來他這裡買

    榨油機就更不用說了,兩個人每天忙不過來,這個榨油機不僅他自己榨油賣,也幫別人加工,每斤收加工費5毛錢。每天都能榨油幾千斤。這兩樣加在一起你算算能賺錢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勝算》蔡夢說想吃豬肉燉粉條,真的就是簡單的想吃這道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