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媒話癆

    司馬懿在於魏,不如諸葛亮在於蜀。

    司馬懿更多的可以說是一個陰謀家,能夠參與到曹操平定亂世當中,他文韜武略確是不凡,然而一生重於權謀,在李勝面前裝病,欺騙李勝曹爽,後面更是不講興勇的將曹爽等人夷滅三族,比如現在很多猜測空城計,就是兩人都看準了沒了諸葛亮,司馬懿在魏國也是四面楚歌,如果這種猜測是真的,那麼諸葛亮也是算準了他的性情,更重於權謀之術。更多的是陰險狡詐。

    諸葛亮以一州之兵糧,六出祁山,更是入則教化百姓,大力發展士農工商,也有了六出祁山的資本,出則六出祁山,意氣風發,大有開疆拓土,大有植入渭河洛水的氣勢,所以兩人不是一個檔次的,諸葛亮頗有點完人的意思,行軍佈陣,治國 經略,錢糧土地民生,還能夠發明等,所以司馬懿也有考慮到正面硬剛不說沒有勝算,勝也是慘勝,損失不是他可以承擔的,所以選擇了熬,熬死了諸葛亮,就贏了。

  • 2 # 娛樂8卦新鮮事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與諸葛亮五次直接對話,基本上是全面下風,給出司馬懿遠不如諸葛亮的結論。然而近年來隨著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其中演義的成分居多,甚至以司馬家最後奪得天下的理由為司馬懿翻案,認為真實歷史上的司馬懿強過諸葛亮,這個說法真的成立嗎?

    丸子妹認為即使從真實的歷史來看,司馬懿也比諸葛亮差了一大截,從三個角度闡述

    中國歷史如何評價一個人:“立功”、“立德”、“立言”。從這三個方面來評價,司馬懿就根本不配和諸葛亮比。

    立功:諸葛亮收服蜀國少數民族後,縱觀中國歷史,反叛基本上沒有,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立德:兩者是天與地的區別。晉由於沒有“忠”這個根本立場,所以晉在漢未、三國之後大亂之後,是少見的沒有大治的朝代,導致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漢人被大規模屠戮。晉266年建國,291年八王之亂,然後就是五胡亂華,北方五胡十六國,漢人被當做兩腳羊。

    立言:諸葛亮有《前後出師表》《戒子書》《心書》《便宜十六策》等等。司馬懿呢有什麼文章傳世的?至於歷史人物對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評價,聽過司馬懿的詩嗎?就說沒有受到《三國演義》影響的唐宋時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李白.唐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唐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唐

    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白居易.唐

    傷心死諸葛,憂道不憂餘 !元稹.唐

    誰將出師表,一為問昭融。李商隱.唐

    公才與曹丕,豈止十倍加。蘇軾.宋

    惜哉淪中路,怨者為悲傷。豎子祖餘策,猶能走強梁。王安石.宋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宋

    看過司馬懿的文章嗎。《出師表》應該背過吧?“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聽說過並且經常在某些文章、書法裡看過吧。看過司馬懿的什麼名人名言沒有?

  • 3 # 純鈞LHGR

    不論是《三國演義》書中,或是影視作品中,正常來講,司馬懿的水平與諸葛亮相差不大,各有千秋,只是某些方面,司馬懿做得比諸葛亮好。

    司馬懿指揮戰鬥的策略能力不如諸葛亮,所以在戰場上是有些吃虧的。但是從大的戰略上講,至少在對抗外族侵略方面,他的表現比諸葛亮要好很多。

    曾經說過,諸葛亮屢次北伐而無果,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在於外族干擾。只要他一出兵,不論是南蠻,還是羌、氐、百越、五溪蠻這些蜀漢周邊的少數民族勢力就趁機作亂,把諸葛亮搞得焦頭爛額,甚至到後期已經無力控制較遠地區的外族入侵,給後來的仇池造成了就地建國的機會。

    而在這一點上,司馬懿的做法就更加實際。只是不知道這個對外族的戰略是司馬懿本人的確這麼想,還是曹操留下來的“蕭規”。他們對待北方外族,不講什麼信任,要打那就往死裡打,殺人盈野;不打了,也不相信外族肯老實,時時刻刻加以提防。稍有不臣之舉,就馬上派兵征剿,北方外族雖時時作亂,但由於這樣的嚴防死守,亂子鬧不大,比諸葛亮的疲於奔命要強許多。

    三國後期,蜀漢最大的問題是人才凋零。諸葛亮在後期沒能培養出幾員超級大將,這也是諸葛亮不如司馬懿的地方。

    諸葛亮是累死的,因為他事必親躬。諸葛亮事必親躬,是因為沒有多少人才可用。而他如果能夠提早多培養一些人才,也就不至於有這樣的問題。

    司馬懿雖然是以奪權為前提來經營朋黨,但好歹他手下不缺人,比如說他的那幾個兒子,又比如郭淮、鍾會、鄧艾等。

    諸葛亮不結朋黨雖然是好的,卻因此帶累了蜀漢人才的缺乏,甚至給羅貫中著作《三國演義》都帶來了麻煩,不得不借用關興、張苞來擔任大將,否則連寫都沒得寫,蜀漢軍事指揮員的匱乏實在是慘到家了。

    除此之外,就不能說司馬懿還有什麼比諸葛亮更強的地方了。畢竟,如果把司馬懿放在諸葛亮的環境裡,又不結朋黨,事必親躬,司馬懿很可能更早累死,做不成諸葛亮那樣的成績。

  • 4 # 詩與歷史

    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在三國演義中交戰出現在諸葛亮的北伐戰爭中,諸葛亮處於進攻狀態而司馬懿處於防守狀態,可是每一次交戰最後都是以諸葛亮退兵結束,因此給人留下諸葛亮用兵不如司馬懿的感覺。可惜細細品味之下,你會發現,其實兩人的軍事才能不相上下,彼此都有機會殺死對方,可是都沒能如願。而且在雙方的交戰中兩人也都沒有經歷過一敗塗地的敗仗,大都是互有勝負的交戰。因此應該說兩人才能不相上下。

    我國自古以來對戰爭攻守雙方有這樣的說法:十而圍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由此可見攻守雙方在戰爭之中的兵力關係,進攻一方只有在五倍於對方的時候才適合發動進攻。可是在蜀魏的戰爭中,雙方的交戰一直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因此在每一次的交戰當中,如果魏國不中諸葛亮計策,而是堅守城池,諸葛亮就很難取得很大的戰果。而司馬懿是出了名的善守將軍,在戰爭之中,採用的策略只有一個——堅守不出。等蜀國糧草耗盡,自然會退兵。諸葛亮的六出祁山的北伐大業,多次是因為糧草不及,無奈退兵。因此根據孫子兵法的對攻守雙方的兵力要求可以判斷,魏國的勝利,並不是司馬懿強於諸葛亮,而是諸葛亮兵力、糧草受限。因此諸葛亮北伐屢次失敗並不能作為司馬懿才能強於諸葛亮的證據。

    另外從雙方几次交戰經歷我們會發現,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戰爭多為互有勝負的拉鋸戰,很少出現大規模敗退。由此可知兩人的才能應該是不相上下。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因為馬謖失街亭,諸葛亮擺了一出空城計,才勉強保住蜀國軍隊。空城計是否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現在已經無從知道。但是可以肯定,這一次的交鋒,諸葛亮敗了!

    而司馬懿在上方谷之戰中可謂是險死還生。上方谷之戰,諸葛亮以蜀國全部糧草為賭注,誘使司馬師進入上方谷。諸葛亮欲以大火燒死司馬懿,可是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司馬懿直言是上天救了他一命,並承認自己的失敗。因此這一次的交鋒,算是司馬懿輸了。除此之外的交鋒,兩人都未出現危機生死的敗局!這也可以說明兩人才能,不相上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給媳婦買臺代步車,在考慮元EV,比亞迪的電池技術靠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