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非利加努斯
-
2 # 島主說事
這個問題也不一定。蘇德戰爭時,冬季戰役基本上比夏季戰役還多,而且整個歐洲戰場的冬季作戰時間也比夏季作戰時間要多。
一方面,歐洲氣候影響。按照地理和環境因素影響,歐洲的夏季一般都比冬季較短,客觀上講,冬季作戰反而成為歐洲戰場的主要特點。從二戰歐洲戰場過程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西歐戰場還是東線蘇德戰爭,冬季戰爭的時間和戰役似乎比夏季還要多。這是由其客觀因素決定的。
另一方面,蘇德戰爭作為歐洲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莫斯科戰役是冬季展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是從夏季打到冬季,唯有庫爾斯克戰役是夏季攻勢,德國人還丟掉了裝甲進攻本錢。但就1944年蘇軍展開大反攻來講,基本上沒有季節之分,什麼時候對進攻有利,什麼時候就進行反攻。從這個層面講,戰爭在歐洲戰場並沒有特定的時間界定。
至於說在有些戰役,蘇軍基本利用了夏季對作戰有利的自然條件,這也在於夏季比較容易獲得補給和道路運輸方便,不可否認的是,德軍在歐洲戰場的冬季是打得不成功的,裝甲缺油少彈走不了道,重型武器因嚴寒而趴了窩。更有重要原因是,德軍閃擊戰把蘇聯的抵抗能力忽視沒計,致使閃擊戰在莫斯科打成了持久戰,士兵們穿著單衣作戰,非戰鬥減員嚴重,客觀上講,冬季作戰對德軍閃擊戰起到了較好的破壞作用。
-
3 # 李合禮律師
一個客觀的因素,就是天氣原因!歐洲的維度很高,冬季很長很冷,歐洲人在冬天縮頭縮腦,凍得像『縮頭烏龜』一樣兒,如果此時發動戰爭,一不小心都被『凍死』了,那還打個秋的仗啊??
-
4 # 築夢工廠
為什麼二戰時,進攻方喜歡在夏季發動,這是怎麼回事呢?小帆認為有以下幾點啊。
一、在夏季天氣晴天較多,視線較為明朗
在進攻的時候啊,進攻方減少了來自天氣方便的限制,比起冬季的下雪天,春季的雨季,傳染病等。夏季不管是在行軍,還是在裝備運輸,後勤給養都比較順暢。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比如德國在二戰時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就是夏季進行的,剛開始打的蘇軍暈頭轉向的。但是啊,一到了冬季,德國軍隊的給養就跟不上了,凍死了好多人。德國軍隊受冬季大雪的阻擋,作戰時視線受限,輜重運輸困難,大大的降低了戰鬥力。最後失敗而終。所以對於進攻方來說的話,夏季是首選。
二、夏季時進攻消耗比較少,節約戰爭成本
大家都知道啊,夏季我們人是穿的少吃的少。所以在夏季進攻啊,不用準備很多衣服給士兵保暖,由於夏季人體不會散出太多的熱量,所以士兵吃的也相對較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啊,減少了戰爭中的消耗,節約了成本。還有夏季道路更加的順暢,減少了來自雨雪天氣影響的可能,提高了行軍和後勤運輸的效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節約。
三、夏季輜重便於行進,提高效率,不至於貽誤戰機
二戰時,已經是機械化部隊的對抗,誰在戰場上機械化更高,誰就更勝一籌。而這些輜重的運輸需要開闊,乾燥的路。如果是雨雪天,那就運輸困難,不利於快速作戰,嚴重影響部隊的戰鬥力。
四、夏季疾病比較少,減少了傳染病的流行
戰爭歸根結底在於人,如果人生病了,那就沒有戰鬥力,自然就影響戰爭的勝利。在軍隊行軍的過程中,總不免會爆發一些疾病,從而影響整體的戰鬥力,不利於戰鬥的進行。而夏季的話,由於高溫,乾燥,傳染病或其他疾病流行的可能比較少。像春季的話,傳染病容易擴散,冬季容易傷風感冒。所以夏季得病的機率較少,像一些中暑這些的基本都是個例且不傳染,也無可厚非了。
-
5 # 煙火人生拾貝
沒有這種情況的。
所謂大規模進攻主要看戰場形勢(戰機),季節氣候狀況僅僅是次要因素之一。
歐戰起訖時間是1939年9月至1945年9月。主要戰役如下:
1、1939年9月德軍進攻波蘭,作為二戰起始。不可謂不重要,是在秋天發起的。
2、1940年5月法國戰役。春季。
3、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是夏季。
4、1943年2月蘇聯進隊反攻。是冬季。
5、1943年7月庫爾斯克會戰及美英西西里登入作戰。夏季。
6、1944年6月諾曼底登入。夏季。
7、1944年12月突出部戰役(阿登戰役)。冬季
8、1945年4月蘇軍攻克柏林。春季。
這個是大系概說,說的是進攻時間。其實每個戰役程序不同,可能會拖到起始階段的下一個季節。因為戰爭程序撲朔迷離,雙方鬥智鬥勇,很難預料。
-
6 # 度度狼gg
德軍大舉侵蘇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時間為1941年6月22日,引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藍色計劃”,則以包克集團軍群1942年6月28日從庫爾斯克地區發起攻擊為起始點。而決定蘇德戰爭走向的庫爾斯克會戰之“堡壘計劃”,德軍攻擊發起時間為1943年7月5日,確實,這三次大戰的爆發時間都是歐洲的夏季。
但是要注意,這僅限於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軍隊,而領土多位於高緯度並且橫跨亞歐大陸的蘇軍卻不受這個限制。莫斯科會戰,朱可夫的大反攻時間為1941年12月6日,而在斯大林格勒,朱可夫實施的“天王星”反攻戰役,則是於1942年11月打響的,所以說,這個提問是不夠準確的,蘇聯人才不管冬天有多冷,那都小意思。
那麼為什麼德國人一般選擇夏季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呢?第一,是來自中歐的德國人實在不適應俄羅斯的寒冷,德國位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西風帶,溫度絕少大起大落,冷丁進入蘇聯後,1941年9月末發起的“颱風行動”已經讓德軍教訓深刻。
第二點原因則是大規模會戰的持續時間較長,如果秋天開打,打著打著一不留神就進入了冬季,俄羅斯的秋天實際只有九、十兩個月,零下幾十度的條件下,步槍拉不開栓,坦克打不著火,極大影響了戰鬥力發揮。所以秋冬兩季都不是德國人鍾愛的進攻氣候,莫斯科城下的挫折,讓希特勒和所有將軍都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那麼春天呢?也不行,俄羅斯的春天是有名的“泥濘期”,開化的凍土和雨水,讓大部分原野成為一片爛泥,坦克裝甲車輛和其它摩托化運輸工具的機動能力大大受限,這個時間段不僅德國人打怵,其實蘇軍也含糊,因此基本形成戰線對峙期。
所以對德國軍隊來說,春天太濘、秋天太短並且冬天太冷,唯一適合進行大規模攻勢作戰的只有晚春到初夏這個視窗期,即5月末到7月初。稍微拖延一點點,以俄羅斯作戰地域之浩瀚,這仗就打不完了,只能半途而廢。比如“藍色計劃”中“B集團軍群”要伸入到伏爾加河下游,而“A集團軍群”要前出到高加索山脈,攻擊目標都很遙遠。
如此長距離的奔襲,即便是開著車旅遊也要耗時許多,何況路上還要粉碎蘇軍的不斷抵抗,不留足兩到三個月的作戰時間肯定沒戲,即便6月末開搞,怎麼也得9月末才能結束,而莫斯科會戰的經驗已經告訴德國人,俄羅斯10月份那是可以下雪的,這事沒得商量。某種意義上,德軍在10月份以後還要勉為其難攻城和巷戰,也是斯大林格勒會戰失利的原因之一。
換句話說,既然兩個集團軍群都不能在9月份之內達成戰役目標,那就一定要收縮戰線轉入防禦,因為可怕的冬天即將來臨。顯然,希特勒和德軍統帥部沒有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終於釀成大敗,從陸軍元帥保盧斯到第6集團軍的幾十萬官兵,到後來被凍成什麼樣了?其軍事素質的優越早被寒冷的天氣折磨得蕩然無存,然後在兵力數字的劣勢下,吃敗仗天經地義。
俄羅斯以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它的四季很不明顯,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天短促和涼爽,春秋兩季的感覺其實很弱,這跟德國的氣候截然不同。但是蘇聯人已經習慣了這個氣候,所以冬季只要條件允許和戰爭需要,照樣揍你沒商量,其良好的禦寒裝備和耐寒能力,是德軍官兵所不具備的。
肯定會有人提起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D日是6月6日,那也是夏天啊?其實那是個意外,因為夏天的海洋氣候多變,反而不利於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正是天氣問題當時把艾森豪威爾愁得要死要活,好容易趕上一個48小時的視窗期,美國大兵急吼吼就開始了“霸王行動”,要麼就將失去機會,而“隆不在”之所以缺席諾曼底前線,也是認為兩週內的天氣都不適合登陸。
幕後的歷史是,在1943年12月的“六分儀會議”上,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確定的登陸時間是:不晚於1944年春季,經過進一步研究後,最終確定的為1944年5月!只是因為方方面面準備的不足、盟國之間的討價還價以及美英將領之間的爭吵,才拖到了6月,所以跟夏天原本無關。
-
7 # 電影中的歷史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夏季發動的攻勢都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比如1944年6月開始到諾曼底戰役,是因為義大利中部戰局已經明朗,盟軍差不多快拿下羅馬,在法國北部的軍事行動才到了允許展開的時刻,當然氣候也是一方面,夏季英吉利海峽的氣候更適合海上大規模登陸。
1941年6月開始的巴巴羅薩軍事行動,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在當年春末開始更為穩妥,不過受德軍入侵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導致了時間的推遲。
同樣的,1943年7月開始的庫爾斯克大戰,原本在春末就可以開打,但德軍之所以又延後兩個月是因為要等式技術裝備的全部運抵。
類似的,1942年7月開始的入侵頓河流域軍事行動(之後成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是受德軍在克里米亞半島軍事行動的影響,德軍剛以巨大代價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繼續類似,1944年6月開始的白俄羅斯戰役,也是安排在當年春蘇軍攻克克里米亞半島之後。總之,這些攻勢基本都是按次序輪上而已。
有哪些攻勢沒選在夏天?
沒選在夏天的大規模攻勢自然很多,比如選在春季的法國戰役、北歐戰役、巴爾幹戰役、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突尼西亞戰役、萊茵蘭戰役、魯爾戰役、柏林戰役等。
選在冬季的則有蘇芬戰爭、安其奧戰役、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勒熱夫戰役、莫斯科戰役、烏克蘭右岸戰役、突出部戰役等等
總之,時間雖然也是領導要考慮的次要因素,但不會說總是要選在夏天。
-
8 # 松青追夢人
這主要源於歐洲的氣候,春夏季氣候涼爽,正是用兵時節,此時鐵甲戰車隆隆,飛機轟鳴,將士擦掌抹拳,個個生龍活虎,士氣高昂,人與裝備達到完美的結合,這時出兵,是最有利的。
歐洲的東部及俄羅斯地區,秋冬季節雨水多,雪多。特別是冬季,氣溫比我國的東北溫度還要低,達到零下四五十度以下,這個季節人們一般很少外出,外面厚厚的積雪,滾燙的開水放到外面可瞬間結冰。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國的通常做法是---夏季開始集結兵馬,然後沙場秋點兵,在秋季出征,冬天前確保班師回朝。戰爭打到年底都未結束的情況,軍隊就會採取冬守春戰的策略,先找地方集中過冬,來年開春再戰。
在這樣極度嚴寒的冬天的歐洲用兵,首先是人穿著厚實的衣服,身體要保護好,就不能裸露在外,以免凍傷,那人的運動能力就會受限。其次,武器裝備如汽車、裝甲坦克由於輸油管路的超低溫凍結,可發生變形,爆裂,發動機等核心部件已會因零下幾十度的低溫而不能工作,從而使因動力系統引發的一系列故障的鐵甲戰車趴窩,失去效能,槍械也會因槍栓凍住打不開,而失去戰鬥力,所有這些在歐洲戰場出現將是致命的打擊,而遭致失敗。
如二戰德軍進攻蘇聯,經歷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的英勇堅守的蘇軍,終於粉碎了德軍的閃電戰術,把德軍拖入了嚴寒的冬天,隨著德軍鐵甲戰車的失靈,德軍凍死凍傷不計其數,雖可望見莫斯科城,但也無力進入進攻了,隨著蘇軍的總反攻,一路的敗局巳定。
如拿破崙進攻沙俄,眼看就要兵臨莫斯科,勝利在望了,但嚴寒的冬季來臨了,拿破崙計程車兵由於缺乏禦寒的衣服,幾十萬大軍凍死無數,最後只剩萬餘人敗回法國。
這兩次生死悠關的戰爭,皆因天公作美,嚴寒的極端天氣救了俄國。這也就是為什麼二戰歐洲戰場大凡大規模的進攻都選擇在夏季的原因。
-
9 # 咖哩咖哩醬
這個問題不一定。在蘇德戰爭期間,冬季戰鬥基本上比夏季戰鬥更多,並且整個歐洲戰場的冬季戰鬥都比夏季戰鬥更多。一方面,歐洲的氣候影響。根據地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歐洲的夏季通常比冬季短。客觀地說,冬季作戰已成為歐洲戰場的主要特徵。透過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程序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西歐戰場還是東線的蘇德戰爭,冬季戰爭似乎比夏季有更多的時間和戰鬥。這取決於其客觀因素。另一方面,蘇德戰爭是歐洲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莫斯科之戰於冬季啟動。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從夏季到冬季進行。只有庫爾斯克戰役是夏季攻勢。德軍也失去了裝甲進攻。首都。但是,就蘇軍1944年開始的反攻而言,基本上沒有季節。當有利於進攻時,發起了反攻。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戰場上沒有具體的戰爭時限。對於某些戰鬥,蘇軍基本上利用了有利於夏季作戰的自然條件。這也是因為夏季更容易獲得物資和便利的公路運輸。不可否認,德國軍隊在冬季在歐洲戰場上沒有取得成功。裝甲缺少燃料和子彈,無法前進,由於嚴寒,重型武器沉沒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德國的閃電戰忽視了蘇聯的抵抗能力。結果,閃電戰成為了莫斯科的持久戰。士兵們穿著單衣,而且非戰鬥人員流失很嚴重。客觀地講,冬季戰鬥對德國的閃電戰有更好的效果。破壞力好。
回覆列表
可能是湊巧。也可能是夏季氣溫回升。武器裝備的使用不會出現問題。尤其是歐洲北方。德國就是去俄國結果坦克完全成為廢鐵。
不過我沒統計過是否真的大部分戰役都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