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nYan

    現在醬香型白酒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而關於醬香型白酒的起源則眾說紛紜,有醬酒企業把醬酒的起源追溯到了秦漢時期,但有人的研究表示不認同,雖然眾說紛紜,但真相卻只有一個:越往後越接近現代的醬香,早期的是傳說、雛形。因此,關於醬香型白酒的起源可以表述為:始於秦漢、熟於宋元、精於明清、盛於近代。

    始於秦漢的說法來源於《史記》的記載,大致的情節是這樣的:漢武帝時期,漢朝使臣唐蒙到廣州出差,有幸在那邊喝到了仁懷地區產的酒,叫“枸醬酒”,感覺味道不錯。後來漢武帝到地方考察,唐蒙就故意繞路,把漢武帝引到了仁懷地區,漢武帝喝到了枸醬酒,感覺味道確實不錯,盛讚“甘美之”。這個故事現在被茅臺鎮當地的很多醬酒品牌反覆宣傳,已經成為幾乎家喻戶曉的典故了,於是成為醬酒最早的起源之說。

    漢武帝巡查圖

    但是仍有學者認為,雖然漢武帝“甘美之”的傳說有史料證明,且在地理、文化等方面都符合醬酒起源的基本概況,但是當時的生產工藝,釀酒技術等仍然非常落後,“枸醬酒”從生產到成品,在色澤、口感、成分等多方面都不夠精緻,即便味道獨特,但與現代意義上的醬香白酒仍然差距很遠,因此被稱為“甘美之”的枸醬酒可能在當時是“好酒”,但只能作為醬酒起源的一個傳說。

    2011年茅臺鎮古鎮酒業出土六個方形石窖,被考古專家鑑定為南宋晚期的文物。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宋元時期,有一個“榷酒制度”出現,榷酒制度即官府掌控釀酒,當時的酒坊也叫官窯。官府的參與,讓釀酒在技術、工藝、質量等多方面都產生了進步,元代時就已經有了蒸餾白酒的記載。

    釀酒示意圖

    到了明清時期,我們現代所熟知的醬香白酒重要釀造工藝中的“回沙工藝”已經形成,這時候仁懷地區的白酒已經非常接近今天的醬香白酒了。在歷史中我們都學過,明清時期我國已經開始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手工業和商業往來開始頻繁。赤水河作為仁懷地區的重要水道,將外地的食鹽運進了黔北地區,同時,將產自仁懷地區的醬香白酒帶到了全國。

    赤水河被譽為美酒河

    從歷史到如今,茅臺鎮上已經先後誕生了眾多醬香白酒品牌,在現代化的今天,即使機械化技術飛速發展,那些醬酒老廠仍然恪守著“12987”的傳統工藝,把每一滴酒走做到極致,這既是釀酒人的匠心和良心,更是民族企業的守正和創新。

  • 2 # 週六六

    白酒,是用蒸餾方法處理加工的酒精類飲品。

    所謂杜康造酒、猿猴造酒、儀狄造酒都是神話傳說,不足為憑。

    唐代白居易有:“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的詩句,陶雍的“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的詩句。這裡面提到的錢酒,琥珀色,指的是黃酒,度數很低,燙熱喝更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到:“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此說被大量證實。元代的白酒製造器具是爐具、乾鍋、導流管一體化的。這種形制一直延續到了清末。

    唐朝時候並沒有醬香型白酒。

    醬香型亦稱茅香型,以茅臺為代表,屬大麴酒類。其醬香突出,幽雅細緻,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清澈透明。

  • 3 # 斌哥談歷史

    首先,叫什麼名字真不知道。

    知道的是那時候人們普遍喜歡,未過濾的酒,即濁酒、綠酒。

    白居易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即可窺見一斑。

    綠蟻就是,最初的原釀,浮在酒上面的綠色雜質,像漂浮一片螞蟻一樣,故名“綠蟻”

    《釋名》中說:“酒有沉齊,浮蟻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

    除了“綠蟻”以外,古人還經常說“綠酒”、“舊醅”、“濁酒”等等

    如晏殊的“綠酒初嘗人易醉”。

    杜甫《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朱熹“公能顧我傳新句,我欲留公撥舊醅。”

    范仲淹“濁酒一杯家萬里”

  • 4 # 小賀說酒

    首先宣告一下,醬香型白酒是蒸餾酒,而蒸餾酒是在宋朝時才出現的,所以說唐朝不存在醬香型白酒。

    唐朝時存在的是發酵酒,酒精度在4°-22°左右。可能不會存在什麼香型,可能存在像現在的飲料一樣的味道,就像蘋果發酵的叫蘋香型,葡萄發酵的叫葡香型等等。

    咱們再來說一下醬香型,又稱茅香型,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貴州茅臺酒。醬香型是所有香型裡相對來說最健康的一個,也是任何香料都無法勾兌的。還有就是生產週期相比其他香型白酒要長的多。所以喝酒我建議大家多喝醬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子破碎生產線配置核心裝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