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師雅集幸福課

    父母的教育影響應該更大一些,我們從一出生見到的就是父母,親子教育會伴隨整個幼兒時間或更長,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深深的影響孩子,慢慢的才會接受早教、幼兒園以及學校的教育,每天在學校裡學的更多的是文化知識,而真正做人方面行為影響效果一定更直接,比如父母的在生活中待人接物,各類行為習慣、性格以及三觀,他們在生活中的表現,孩子都會有意無意的去模仿,因此,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版。

    學校裡也會有老師來引導做人,但是更多的是從書本里或者言語裡進行說教,對於孩子而言,大腦裡都會有這個印象,那個印象,但是要從思維轉化到行為上,依然需要一個過程,有些可能就慢慢忘記了,比如當我們參加了工作以後,你印象中都會說某某老師多麼的好,曾經如何如何,而讓你去評價父母,你可能會說,從自己記事開始,爸爸媽媽就教我們這個那個,你會說很多,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回答。

    無論父母還是老師,凡事在我們人生路上起到關鍵作用的人,我們都需要心存感恩,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

  • 2 # 弘文學堂

    現而今,從老師那裡得到的知識更多些,父母給的才是一生的教育。

    生而落地,牙牙學語,點點滴滴,皆是教育。

    1.幼兒園,告訴我們要分享,要寬容

    那時候剛萌發自我的意識,什麼都可能先自己吃了玩了,甚至可能為一個玩具打起來。老師和家長這時候就耳提面命地講,好東西不要獨享,可以的話,一起玩。可是老師面對那麼多孩子呢,如何一一看顧,只有在家裡的時候,爸媽眼皮子底下,才有可能真正養成那些好習慣。

    而一不小心,有的家長就忘了孩子要長大,要成人,孩子的東西緊緊握在手裡,甚至去搶別人的。不能吃一點虧得孩子,大了就領教了,處處吃虧。

    2.上學了,告訴我們要會與人交往

    學習這件事,學校老師相對抓得比家長勤快。但也只是相對,能夠有家長輔導的孩子,成績普遍要好一些,能夠和和老師主動搞好關係的,孩子成績通常還可以。注意,這跟金錢沒有必然關注,是良好的溝通。胡適母親在孩子小時候,每月給私塾老師多送兩塊大洋,不是為了多照顧小胡適,而是多教他知識。這是遠見。

    父母的與人交往中的與人為善、剋制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塑造孩子的靈魂,比起來這個,課業倒是次之了。所以家長們不要本末倒置,回頭成績事好了,打爹罵孃的,人,基本就廢了。

    3社會了,告訴我們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的。

    這句話是我剛走上工作崗位時,母親送我的。那個時候我對新工作不是很滿意,她這句話像一道光,照在了靈魂裡,以後人生每個路口,都讓我不至於迷失。

    父母們要想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勤勞這一點是少不了的,你可以不讀書,到每天該有自己的事情,不荒廢,不虛度,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至少就成功一半了,言傳身教,父母給孩子的可謂多矣,感恩他們!

  • 3 # 阿巖老師168

    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更長遠些。一個人成長的好壞與家教家風分不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從呱呱墜地起,父母就一直陪伴著孩子。父母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待人處世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名人比如胡適朱德談到自己的母親就感動不已。父母的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事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

    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學校教育。父母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他們是愛的教育的實踐者,而老師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理論的說教,針對的是學生群體,父母面對的是個體的孩子,是孩子行為的直接摩仿者。孩子在老師那裡,最主要的是學習文化知識,老師除了傳播知識還有給孩子們講述做人處世的一些道理。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

    但家庭培養的是孩子整個的成長階段的一些內在或外在的因素,它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直接影響孩子的內因的改變。因此作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我修行,以身作則,給孩子作出正確的標率,言行勝過空洞的理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對子女應該放權,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