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安回望品春秋
-
2 # 歷史紫陌閣
西漢由劉邦一手建立,和手下中國傑出的人才共同打造了大漢王朝,比如傑出的就有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其中蕭何在漢朝建立之後擔任了漢朝的第一個丞相。高祖死後,蕭何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推薦曹參繼任相國。
曹參也是開國功勳,在蕭何死後,劉邦和蕭何等人一致推薦曹參接替蕭何當宰相。我們也知道在劉邦起初起義的起義的階段,曹參是一個武將的角色。不過起義前,曹參就是秦朝管理監獄的一個小官了,比起樊噲等人還是有所區別的,也算是個文化人。那麼曹參本身的能力如何,可以勝任丞相一職嗎?為何還會被劉邦、蕭何等人推薦?
曹參本身的能力如何?可以勝任丞相一職嗎?首先我們先了解一個曹參,曹參和劉蕭何是老鄉,都是沛縣人。劉邦還沒有起義的時候,還啥也不是的時候,曹參已經是當時秦朝的官吏了,在沛縣擔任獄掾(管理監獄的牢頭),蕭何是沛縣的主吏官,可以說是曹參的上司。兩人關係自然不用多說。之後劉邦起義了,蕭何就加入了義軍,曹參也成為了劉邦軍中的一員。
曹參當時在劉邦軍中的身份是中涓(類似領袖身邊近臣的官職),可以看出曹參還是很瘦劉邦的的信任,也可以看出曹參也是有一定的能力。之後曹參帶著軍隊和秦軍在胡陵決戰,曹參一舉擊敗秦軍。隨後馬不停蹄地拿下薛縣,之後又進攻魏王的豐邑。這一系列的作為就已經可以看出曹參的能力是有一定的建樹,是一個能勝任帶兵打仗的將軍。
隨後有立下很多戰功,之後被劉邦任命為左丞相跟隨韓信打仗。在和魏王豹、夏說、陳餘等人作戰的時候,擦配餐也展現出了自己的能力。也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之後漢朝完成了統一,曹參也因為戰功卓著被封為平陽侯。第二年曹參出任齊國的丞相,這一做就是九年,曹參在齊國擔任丞相的期間將齊國治理的非常安定。當時齊國人都說是曹參的功勞。可以看出曹參是有能力的。
紫陌認為曹參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都是一把好手。不像題主說的本身沒多大能力之人,為何會那麼說呢?想必是因為曹參在蕭何之後擔任丞相一職,沒有什麼作為而被這樣認為。曹參恰恰是這個“不作為”才是真正的“作為”。下面和紫陌一起來看原由。
為何劉邦、蕭何等人都推薦曹參擔任宰相?劉邦去世前,呂后到劉邦的病床前問劉邦,蕭何去世後,應該選誰當宰相(指右丞相)?劉邦說曹參。呂后又問曹參去世後呢?劉邦說王凌。
公元193年,蕭何病重去世之前,漢惠帝詢問蕭何誰能繼任丞相,蕭何回答說:“只有曹參有這個才能。”
於是漢惠帝就將在齊國的曹參召回朝廷,任命他接替蕭何成為了丞相。
劉邦、蕭何推薦曹參是認可曹參的能力。曹參成為劉邦的不二人選,除了曹參的能力之外,曹參還沒野心。不會像韓信、英布那些人那樣,會奪劉盈的權。曹參還在朝中有很大的威望。沒有野心又有威望,能幫劉盈鎮住朝中的大臣,使政權穩固。
而曹參也不瞎折騰,後面的“不作為”中也能看出來。不給劉盈亂出主意,劉盈就不會亂政,因此國家就不會亂。而陳平就不行了,陳平的智慧很高,但是不讓陳平出謀劃策就怕陳平忍不住。所以劉邦最終選擇了曹參。
蕭何選擇曹參除了認可曹參的能力之外,曹參是可以延續蕭何的政策,每個領導下任前都會找一個合適的接班人。而之後也確實印證了,“蕭規曹隨”的故事,就發生在曹參身上。
而呂后推薦曹參是有一定的原因。曹參是齊地的丞相,也是根隨劉肥多年,按理來說是劉肥的人,那麼呂后任用劉肥的人做宰相是不是有點奇怪呢?
而最終呂后還是選擇了曹參,無論是什麼原因,對於當時的呂后選擇曹參,就說明曹參是符合呂后心意的那個人,能力行不行先放在一旁,首先是要符合呂后的心意。怎麼算是符合心意呢?自然是曹參當丞相後,之後做的事也是要符合呂后的心意了。
曹參在當了宰相以後,什麼事也不做,幾乎是“不作為”。但是朝堂上下的人,對曹參都還很滿意。呂后也是,說明曹參在做了丞相之後做到了呂后的心意,符合呂后的要求。
曹參之所以能夠獲得各方肯定,恰好在於他“不作為”這一點上。也恰是能看出曹參的能力。
劉邦、蕭何推薦曹參是認可曹參是因為曹參是合適的人選。呂后認可曹參,就是一些所謂的政治需求了,曹參聽話啊。
從漢惠帝劉盈和曹參的對話,應徵曹參的能力。曹參在齊地做了九年的丞相,之後被調回,在做三年的丞相生涯中,曹參可以說一事無成,不但沒有制定出像樣的政策,還對那些犯了錯的官員很寬容,還每日和他們一起飲酒作樂,完全就是一幅庸臣的模樣。
之後漢惠帝劉盈讓曹參的兒子曹窋回去勸一下曹參:
“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
就是說,你回去問一下你爹,高帝剛去世,一切百廢待興,他作為宰相,為什麼整天只是喝酒,也沒見他來向我彙報啊?劉盈還特別交代,回去千萬別說我讓你問他的。
但是最終換來的確實曹參對兒子的“毒打”,劉盈見曹窋被打,就召曹參來問話,是我讓曹窋來問的,為什麼打曹窋?之後就有了一段對話。
曹參先是詢問漢惠帝自己比起劉邦怎麼樣?漢惠帝說自己比不上父親。然後曹參又說自己也比不上蕭何。你不如高帝,我不如蕭何。
那既然這樣,我們就只能遵守先人留下的制度就好了。為什麼要另搞一套呢?漢惠帝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不在懷疑曹參的能力了,這就是蕭規曹隨的典故。
這就是曹參“蕭規曹隨”的故事。曹參擔任宰相的三年時間裡,一切都遵循蕭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不予改變。但是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其實曹參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沒做,曹參選取了很多老實忠厚的人作為自己的下屬下,喜歡阿諛奉承官員被曹參趕走了。
而當時漢朝的權利可以說是都集中的呂后的手中,曹參要是表現的很有才能,或者不聽話,下場可想而知。我們回顧前文中,劉盈說的“無所請事”這句話。
這句話是說曹參不向皇帝劉盈請示,而丞相不向皇帝請示對嗎,自然是不合常理的。那麼自然是有請示的人,而這人自然也就是呂后了,曹參的一切行動呂后都是知道的,也是呂后滿意曹參的原因。
曹參在回答劉盈的時候,也很有技巧。他並沒有說他必須一切都得聽呂后的,而是說劉邦和蕭何來對比。所以說當時的丞相應該怎麼做,曹參心裡其實非常明白。
當時的漢朝確實沒有什麼大事,無為而治,與民修養是最好的政策,所以曹參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以這樣一副面貌示人,不但朝廷沒有亂,自己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所以說曹參不但不是一個無能的人,還是一個十分聰明且有能力的人。
結語:而曹參的“蕭規曹隨”,其實是“文景之治”的濫觴。曹參所採用的政策,顯然與此後的“文景之治”是一脈相承的。
正是因為有“蕭規曹隨”,因此才有了後面的“文景之治”,漢朝經濟的得以全面復甦。而此時我們在看曹參的能力,曹參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
曹參的“不作為”對老百姓是有用的,可以休養生息,對歷史是有貢獻的,要是沒有這樣的積累,怎麼會有後世漢武帝劉徹的大作為呢!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
3 # 歷史神秘人
曹參如果本身沒有能力,就肯定不會讓劉邦,蕭何,呂后都推薦他當丞相了,曹參雖然沒有張良,蕭何等人那麼名氣大,可是能力還是有的,曹參的能力還真是不同一般呢!
劉邦死前,呂后問劉邦如果蕭何去世了,誰能當丞相,劉邦說是曹參。蕭何去世前,惠帝問蕭何,誰能繼任丞相,蕭何說只有曹參有這個能力,於是惠帝把齊國當丞相的曹參調回中央做丞相!為什麼劉邦和蕭何兩人都認為曹參能當丞相呢,正是因為曹參有能力,而且說文武雙全啊!曹參很早就幫劉邦打天下了,戰功赫赫呢!後來封為侯,劉邦就讓曹參當齊國的丞相,輔助劉肥治理國家,曹參做的不錯啊!作為丞相,曹參自然是符合所有要求的,能文能武,文能治理國家,武能安邦定國,曹參都有這個能力和經驗,所以劉邦和蕭何認為曹參是很適合當丞相的!
大家認為曹參不行,是因為“蕭規曹隨”的故事,認為曹參沒有大作為!恰恰是曹參的不作為顯示了他的大作為!曹參當了丞相後,上班就是天天喝酒,以前怎麼幹就怎麼幹,無所事事似的。惠帝不滿意了,好歹你是丞相啊,怎麼都要有新規則啊,不幹事怎麼可以呢!於是惠帝就問曹參,你為什麼不大幹一番事業呢,你是丞相啊,就有自己的新思路嘛!曹參就問惠帝,你比的上你父親劉邦嗎,惠帝說我自然比不上啊,曹參說你比不了父親,我也比不上蕭何啊,可劉邦和蕭何按照他們的定下的規矩國家不治理的很好嘛,我為什麼要改變呢,好方法就應該遵循嘛,按照他們定下的規則治理國家就很穩定很好啊,何必新做另一套去折騰呢,這不是浪費精力嘛,多此一舉,沒必要啊!惠帝聽了很有道理,也就不折騰了!曹參那樣做才是高明啊,第一個就是蕭何定下的規則很好啊,不用改變就能治理國家,不想白折騰。第二個就是現在大權獨攬的是呂后啊,我曹參真的去折騰,呂后會怎麼想呢,會放心我嗎,認為我有企圖啊,所以不變最好,曹參越表現的安於現狀,呂后越放心,朝局才能安穩啊,國家不就發展了嘛,內部少點爭鬥,國家就多點時間發展,曹參很清楚,漢朝初立不久,需要就是穩定和休養生息,而不是去折騰,何況曹參也不是真的不幹事呢,只是沒有改變規矩而已,他對人事還是做了一些事的,沒有能力不幹事的人,他都趕走了,留下的都是幹事的人才,以後的文景之治的繁榮就有曹參的一份功勞,所以說曹參是有能力的,是那種沒有野心,大智若愚般的人才!
-
4 # 南朝居士
劉邦得到天下後分封諸侯,曹參是功臣榜第一,食邑10630戶,是最多的,傳說中的萬戶侯,
曹參的功績最牛,總共打下了2個諸侯國,120個縣;俘獲諸侯王2人,諸侯國丞相3人,將軍6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1人。
最後劉邦把平陽的10630戶,封給曹參作為食邑,封號叫平陽侯,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曹參常領兵出征,而蕭何為丞相鎮守關中,兩人一為將,一為相。曹參被劉邦定為諸侯座次第二。
張良的食邑一萬戶,傳說劉邦想給他三萬戶,他沒要,
第三名周勃 食邑8100戶
周勃自從隨劉邦起兵,共俘獲相國1人,丞相2人,將軍和二千石的官吏各3人;另外他還打敗2支軍隊,攻下城邑3座,平定5個郡,79個縣,俘獲丞相、大將各1人。
周勃為人質樸剛強、老實敦厚,劉邦認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被封為絳候,食邑8100戶。周勃平定諸呂后,食邑增至10000戶。
第四名是蕭何,蕭何也沒有軍功,為漢軍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到了重要作用。封酇侯,食邑8000戶,後又增加2000,成萬戶侯。蕭何被劉邦定為諸侯座次榜首。
你說曹參沒有能力?那誰有能力呢?
看歷史不是說誰的知名度大,就是誰更厲害,誰功勞大的,曹參知名度雖然不高,但是他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你不能說他的功勞是運氣好吧?
曹參在楚漢戰爭中,是作為韓信的助手的,同時也是牽制韓信的,韓信是丞相、大將軍,曹參是代理左丞相,隸屬於韓信指揮。
韓信屬於後方運籌帷幄,前面指揮作戰的就是曹參這些人,比如滅魏王豹就是曹參指揮的,一戰滅了魏國,得52座城池,這不是能力?
-
5 # 史詩集
曹參本身能力就很大,只是電視沒有凸出而已。人家身經百戰,功勞高居漢朝開國第二,這能沒本事?
劉邦、蕭何、呂后都推薦他當丞相,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一、開國元勳,值得信任曹參跟隨劉邦從沛縣起義——直搗關中——退入蜀地——還定三秦——助漢破楚。
一路忠心耿耿緊隨劉邦,是劉邦身邊信得過的人。
開國後殺了不少功臣,但曹參就是平安,可見在劉邦心中,曹參是靠得住的。
二、居功至偉,威信極高漢初大封群臣時,曹參是位列第二,僅次於蕭何,且當時眾臣都是推舉曹參功勞最大,應該封賞最多,排位第一,證明當時曹參為漢朝開國的功勞之大少人能及,而且都是大家看在眼裡的。
因此,在蕭何死後,曹參的功勞、威望足以擔任丞相。
眾臣:“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三、才能不低,洞察世事在起義之前,曹參就已經是官吏,在經歷無數戰火洗禮後,他的能力更是迅速成長,一路來,成就斐然:
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
在任職上,他曾經擔任過代理左丞相,並輔助韓信;漢朝建立後,曹參又擔任齊國相國輔助劉邦長子劉肥。
期間,曹參禮賢下士,向老年人、讀書人學習治國,尤其是厚禮請來蓋公,學習了清淨無為的黃老學說,讓百姓們自行安定。
此後,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採用黃老的學說,所以他擔任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安定,被百姓稱讚為賢相。
四、心如明鏡,蕭規曹隨曹參對黃老學說有了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對漢初的政治方向有正確的認識,而且深知蕭何的才能以及政策的正確。
蕭何等人知道曹參能夠將已經制訂好的政策、法令貫徹到底,也知道曹參有很強的能力。
曹參也不負所托,在入朝成為相國後,一切皆遵蕭何之法而無所變更,一方面讓國家大治,另一方面也讓呂后的權益不會受到威脅。
直接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挑選一些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任命為屬官。趕走對言語文字苛求、一味追求聲譽的人,保證能夠服從他的政策,也讓政治一片清明。
總結百姓歌曰:“蕭何為法,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後世都記得蕭何是漢朝第一賢相,常忘了漢朝第二賢相——曹參,若是他人繼任了漢朝第二位丞相,那蕭何才實施沒多久的政策將被更改,漢初的政治、社會局面將大為不同。
因此,劉邦、蕭何、呂后都是不凡之人,且相處那麼久,自然不會看走眼。
守業更比創業難,曹參的守成實則更為難得!
-
6 # 天人嘯劍
我們都聽過這個成語“蕭規曹隨”,劉邦病危時,呂后問他蕭何死後的人事安排,劉邦立馬回答曹參。當蕭何病危後,漢惠帝來詢問時,答曰“陛下能得到曹參為相,我死而無憾。”由此也可見曹參之為政才能。題主說曹參沒多大能力,這是錯誤的,在楚漢戰爭中,曹參與韓信派到一塊,劉邦主要的目的是讓曹參掣肘韓信。而曹參接替蕭何後都是按蕭何定下的規矩來實施。他對漢惠帝說過,國家初建,局勢還不穩定,不宜大動,適宜休養生息,否則苦的是百姓。
曹參這種 “無為而治”的做法屬於“不做而做”,他自己上位後只幹了兩件事情,.任用老實人和剔除驅除追名逐利的人。曹參認為只要能夠保證大臣們老老實實做好自己本分,不要為了追名逐利做些不必要的事情,就完全足以應對朝政所需。
雖然曹參似乎沒有像蕭何、韓信這般有名望,但卻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天下種種,凡事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居功而不自傲,握權而不濫用,實在罕見。
回覆列表
誠然,曹參沒有“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那麼名氣大,卻是漢朝第二任丞相,劉邦建都長安後,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但是說他沒多大能力,怎麼可能?!
一個成語或許可以解釋,“蕭規曹隨”,語出《史記·曹相國世家》。指得就是曹參在任丞相三年期間,整日飲酒作樂,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得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休養生息,生活日漸提高。
“因循守舊、無為而治”可能是讓人對曹參產生“沒用”印象的原因。但其實曹參能夠做到“功居第二”、“第二任丞相”,絕對是憑能力掙來的!
據統計,在曹參輔佐劉邦建立西漢政權過程中,總共打下了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獲諸侯王二人,諸侯國丞相三人,將軍六人,郡守、司馬、軍候、御史各一人。曹參身受七十多處創傷,戰功第一!
蕭何去世前,蕭何向孝惠皇帝劉盈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
太史公司馬遷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之。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參擅其名。曹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曹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