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藍鯽

    雖然頻繁拋竿不代表頻繁上魚,但是沒有餌料的霧化是不容易釣到鰱鱅的。

    鰱鱅魚是“傻魚”,只要這一片水中有吃的,它是不會走的。

    釣鰱鱅的要掌握的首先就是餌料的狀態和味型,再就是水層和提竿的時機;調漂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掛餌能浮起來就行。

  • 2 # 風雨釣行

    釣鰱鱅頻繁拋竿對魚是否有影響?個人認為,看樓主作釣什麼環境!如果是原生水庫影較大大,如果是野釣不宜釣快魚,也不用頻繁拋竿可以排除野釣。如果是魚塘和小型養殖水庫,可以說完全不影響,因為它們就是喜歡快節奏的進食(參考投料機)。如果是黑坑搶魚也不影響,也需要快節奏的搶魚,但前提是保持優質的餌料狀態,達到聚魚效果。

  • 3 # 老五釣魚筆記

    釣鰱鱅要利用餌料的霧化進行誘魚,鰱鱅吸食霧化的釣餌。

    鰱鱅多為養殖魚,所以膽子還是比較大,人為財死魚為食亡。

    有的吃就能生存,鰱鱅魚過來都是成群結隊,拋竿可以帶來食物,魚會不顧一切的來吃食,行程了條件反射,所以說頻繁的拋竿不但嚇不到反而可以誘來更多的鰱鱅。

  • 4 # 阿偉野釣

    鰱鱅最傻的一種魚,進窩以後只要有吃的基本不會跑。即便是脫鉤炸窩了,過一會又會聚集過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方不給釣鰱鱅的原因之一。

    只要你拋竿夠勤快,霧化足夠,鰱鱅就會連竿了,別去擔心有什麼太大影響。

    但是也有兩種特殊情況需要注意。

    一是霧化太厲害或者天氣原因,鰱鱅的水層會變,需要找魚層。

    二是如果鰱鱅的個體偏大,儘量讓餌料的附鉤時間更長一些,減少拋竿頻率。

  • 5 # 辣跡天涯

    釣魚拋竿頻率確實是需要把控的。

    針對你說的鰱鱅魚,養殖塘很少投放作為專門的物件魚。所以垂釣環境是野釣,野釣魚警惕性高,容易被驚嚇,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應該要降低拋竿頻率。

    鰱鱅魚是濾食性魚類,所以霧化區域要足夠大才能保證誘魚效果,尤其現在正當夏季小魚活躍,我們更應當加速拋竿頻率來保障窩點的投餵量。

    權衡之下我給的建議是,小魚多的時候加大投餵量,要釣更深的水。沒有小魚也沒有水流的時候,可以適當降低頻率。

  • 6 # 筏無止境

    大家好,“手杆釣鰱鱅頻繁拋竿對魚是否有影響?”從理論上和實踐作釣中觀察,頻繁的拋竿,可以快速聚窩誘魚。對誘釣鰱鱅利大於弊。個人觀點,沒有成功聚窩之前,需要頻繁拋竿,如果鰱鱅進窩,需要適當放緩拋竿頻率,中途停口,還需要尋找魚層。整個釣鰱鱅的過程就是一個靈活運用拋竿的過程。

    回答要點

    鰱鱅雖然貪吃,同樣需要技巧性垂釣頻繁的拋竿,利於快速聚窩聚窩成功後,需要適當放緩拋竿頻率尋找鰱鱅魚層就是一個靈活運用拋竿的過程手杆釣鰱鱅的四大要素問題總結

    一、鰱鱅雖然貪吃,同樣需要技巧性垂釣

    鰱鱅是一種濾食性魚類,在很多朋友的認知裡,就覺得鰱鱅非常容易釣。因為我們經常底釣鯽魚時,都會碰到鰱鱅擾窩,偶爾還能釣到鰱鱅。實際上,鰱鱅雖然貪吃,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想把鰱鱅釣到,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鰱鱅分白鰱與花鰱,白鰱喜香酸,花鰱喜酸臭。而在我們作釣中卻感覺,只要霧化非常好的商品餌,無論是什麼味型,鰱鱅都不拒絕。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釣友們會認為鰱鱅貪吃的原因。鰱鱅雖貪吃,但是它活動的水層卻不是固定的,隨時在根據溫度發生變化。因此,聚窩作釣,尋魚層,都必須不斷拋竿,這種拋竿頻率與節奏可以說貫穿整個釣鰱鱅的過程中。如果不靈活運用,同樣是釣不到這種普遍認為貪吃的魚來。

    二、頻繁的拋竿,利於快速聚窩

    在作釣鰱鱅時,初期為了聚窩,我們都會高頻率的進行拋竿,浮漂到位幾乎不作任何停留。這樣抽杆的目的,是讓餌料加速霧化,快速的在釣點形成大片的霧化帶,以此來引誘鰱鱅進窩。

    鰱鱅的嗅覺非常靈敏,加上鰱鱅餌料的味道一般都非常濃郁。一般來說,只要水域中存在一些鰱鱅,在高頻率的拋竿下,都會很快誘魚進窩。當發現浮漂出現左右晃動,偶爾出現吸食的動作,那麼就可能是鰱鱅進窩。所以,在作釣前期,為了誘魚,我們高頻率拋竿對引誘鰱鱅進窩只有好處。

    三、聚窩成功後,需要適當放緩拋竿頻率

    因鰱鱅是一種濾食性魚類,當一團餌料在水中霧化時,一般都遊弋在餌料下方10公分處,會來回遊動蹭線,不停的吸食餌料周邊霧化的粉末。

    所以,當我們判斷鰱鱅進窩後,則無需繼續高頻率的拋竿。可以適當放緩拋竿的頻率,給鰱鱅留足咬鉤吸食的時間。如果繼續高頻率拋竿,只會加速霧化區的形成,鰱鱅也很難吸食到魚鉤。

    四、尋找鰱鱅魚層就是一個靈活運用拋竿的過程

    因鰱鱅是一種對溫度極為敏感的魚類。俗話說,溫度決定一切。就可以看出鰱鱅是跟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在聚窩時拋竿頻率高,是為了誘魚,但是如果在一個水層連續高頻率的拋竿都沒有鰱鱅進窩。那麼我們就必須繼續往下探尋魚層,繼續高頻率拋竿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作釣中,突然口稀少了,甚至逐漸停口,其實這也可能是魚層發生了變化。那麼,我們就必須往上或往下尋找新的鰱鱅層。所以說,釣鰱鱅就是一個尋魚追著釣的靈活運用的過程。

    五、手杆釣鰱鱅的四大要素

    從上述的幾個段落中,我們可以看出,高頻率的拋竿對鰱鱅是沒有什麼影響,只是需要掌握拋竿頻率的節奏。但是手竿釣鰱鱅具有四大要素。即餌料的味型重,霧化狀態好,比重要輕,追著魚層釣。

    味型重是指餌料味道要濃郁,才能在誘魚上起到決定作用。雖然說鰱鱅貪吃,但是相比下,味型濃郁的餌料聚魚效果明顯好不少。

    霧化狀態好是指餌料入水後的霧化效果。如果是一團死餌或者霧化效果一般,就很難達到快速誘魚聚窩。但是在水廣魚稀的大水面用海杆浮釣,卻需要霧化緩慢一點適宜。因此,手杆釣鰱鱅與海杆釣鰱鱅,釣法上還是具有很大的差異。

    比重要輕是指餌料的自重輕。比重輕的餌料,下沉的速度就慢,霧化的粉末停留在水層的時間越久,聚窩誘魚的效果才好。

    追著魚層釣,這個意思就非常容易理解。如果鰱鱅魚層隨溫度發生了變化,我們的作釣魚層也必須跟著變化,不可固守一個水層。

    六、問題總結

    綜上所述,用手杆釣鰱鱅,高頻率的拋竿對鰱鱅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反而能起到快速聚窩的效果,只是在鰱鱅進窩後,就需要放緩拋竿頻率,給鰱鱅吸食留足一定時間。但是如果中途停口,則需要繼續高頻率的拋竿,同時尋找新的魚層。

  • 7 # 酷湖釣魚人卓哥

    單從拋竿頻率來看,對作釣是有好處的,因為頻率越高,窩點投餌量就越大,反而不會對釣魚有影響,也沒聽說過,過量作窩,對釣鰱鱅有影響的說法。但是如果你,頻繁的拋竿,如果造成了,對魚群的驚擾,那又和拋竿頻率,有什麼關係呢?但從整體來看,如果因為頻繁的拋竿,導致動作失誤,又驚擾了魚群,那就有一定的影響。

    針對問題來解讀

    在釣鰱鱅的季節,我們都是中上層作釣。因為有時候魚群,會在上層,接近水錶層,我們作釣時,一般都會降低噪音,避免驚擾魚群。如果從這個方法來考慮,也需要看,拋竿後,起竿的動作,是否有快速刺魚的動作,如果只是加快,拋竿頻率,實際上是沒有影響的,這個實際作釣時,可以得到證實。

    連竿上過魚的釣友,應該有經驗。我們在遛魚時,都會向窩點,繼續拋餌續窩,並且遛魚時,魚在水中竄動,這種驚擾比起,拋竿動靜要大的多,有時候也會連竿上魚,所以也變相證明了,頻繁拋竿,不會對作釣產生影響。

    但是拋竿之後,還有一個提竿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是輕提魚竿,那是沒有影響的。如果你是按,正常刺魚那樣提竿,那起竿的動靜就會很大,這樣頻繁的,刺魚也會對魚,產生影響。也容易錨到魚,如果真的是錨到魚,就很容易炸窩了。如果從炸窩的角度分析,那頻繁拋竿,並且刺魚起竿,對作釣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所以單從頻繁拋竿來說,弊端小於有利,作釣時,應該保持一定的拋竿頻率。

    手竿釣鰱鱅分享

    鰱鱅魚吃餌,是用魚腮,來過濾水中的食物的,其實他的吃餌動作,主要就是吸水和吐水。所以鰱鱅在吃餌的時候,浮漂的前奏動作,多半會規律的上相湧動,然後會黑漂。

    主要的作釣理論是:上鉤掛餌入水後,餌料會保持一定的霧化速度,餌料霧化飄落,在餌團的下方一定距離,會形成一定面積的霧化帶,並且包裹住下鉤。當魚過來吃餌的時候,一般是把下鉤吸入嘴中,會導致浮漂湧動黑漂,這個時候我們透過,抖竿就可以刺魚。

    鰱鱅也是需要找魚層的,有時候因為一些氣候原因,魚會固定在一個魚層,這個時候,如果魚不在雙鉤範圍內吃餌,也就是說,餌料霧化沒有包裹下鉤。一般是因為,餌料狀態有問題。主這樣就會導致,釣不到魚或是沒有吃口訊號。

    有時候魚會出現在,餌料的上方,就會出現蹭線的感覺。如果在餌料的下方,浮漂就不會有明顯動作,這些都是魚層的問題導致。黑漂但不中魚,就是魚在餌料下方的,最常見情況。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因為魚總是在,餌料的下方,一般是因為,餌料的霧化範圍,將魚引誘到,雙鉤的下方,導致魚在雙鉤下方吸水,浮漂出現黑漂反應,但實際上,魚鉤沒有吃到嘴裡。

    釣鰱鱅的經驗分享

    安靜:鰱鱅是上層魚,儘量在魚進窩後,不要大聲喧譁。外界因素會導致,魚只在窩點外圍,或是窩點下方停留,但不靠近岸邊,或是不到餌料霧化水層吃餌。

    提竿:作窩的時候,浮漂沒有吃口動作,或是總是小魚鬧窩的動作,容易讓人失去耐心。所以在沒口的情況下,不可以刺魚起竿,沒魚應該輕輕提起魚竿。

    遛魚:適當應用失手繩,因為這樣也容易,導致炸窩。有些情況,也不可以操之過急,比如子線搭橋,就需要耐心等待,也許要一個小時,但魚終究會漂起來。並且遛魚時,需要離開窩點遛魚,避免炸窩。

    補窩:在上魚後一定要補窩,在遛魚的一開始,就需要先補窩,大小比釣餌大一點點,這樣續窩的效果,會比較明顯。

    正口問題:一般會體現在,找魚層的問題上,有時候是因為餌料霧化問題,讓魚在偏上,或是偏下,這樣魚在吃餌時,就會導致浮漂有動作,這個時候就容易錨到魚,而沒有正口。

    魚進窩訊號:一般鰱鱅進窩,它會在窩點範圍,有翻水的情況,但水面沒有聲響,需要你用肉眼觀察。1)水面漩渦,和一般漩渦一樣,但沒有聲響,表示魚沒有躍出水面。2)湧浪,從中心向外擴散,中心比水面會有微微突起。3)魚星,大塊狀細小魚星,塊狀密集氣泡,範圍比較大,這是鱅魚。4)小魚鬧窩突然停止,一般會表現為,突然的感覺小魚,都消失了,浮漂會有微弱型號,這也是魚進窩的表現,但如果沒有魚口,可以透過調整魚層,主要表現為,連續幾竿都沒有鬧窩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不聽話,被老師要求轉校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