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難得糊塗李學龍
-
2 # 公正永生
謝邀。教育成敗的關鍵首先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學校,我認為這個問題只能是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好好積德給兒女’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含糊,孩子還沒有懷做父母的就要給孩子準備好的基因,不然怎麼孩子的一切都隨父母?孩子有了好的基因隨父母,加上後天的學習才能出人頭地;另一種說法是:‘沒有好的爹媽,孩子還好的了’?孩子出生一切都是爹媽給的,性格、模樣,個方面都有父母的樣子。那一定會有人說爹媽不好,孩子好咋解釋?後天得來的都是學校和社會環境影響得來的,不是嗎?孩子在好沒有學校的教育也不會成功。因此,教育成敗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合成體。這是我的一點認識,也不一定正確。
-
3 # 樺姐談養育
對的,你說的很正確。
雖然,學校的老師,同學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會有影響,社會也會對孩子有影響 ,但是這些影響都沒有父母的影響大。
因為,第一,對人的一生都起著重要作用的安全感,是來自於父母。
第二,就像你說的,品德教育和為人處事都是受父母的影響。
第三,情商教育。一個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是受父母的影響。
第四,財商教育、生命教育,都是來自父母。
說白了,等孩子進入社會,生存能力,讓自己生活的好的能力,讓自己快樂幸福的能力,都是來自於父母。
再說了,如果一個孩子不好,別人不會說“你老師是怎麼教你的”,人們只會說“你父母是怎麼教你的”。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4 # 素珺676
我認為教育成敗的關鍵取決於父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身高、長相、說話方式、走路姿式很大程度上都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父母的一切。
一、孩子的性格特點的形成取決於父母。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打地洞。”
性格軟弱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的性格絕對不會剛強,性格剛強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的性格也絕對不會軟弱。
有些自卑、內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
我原來教過一個男生,字寫得很好,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成績都優秀。在新學期開學典禮時,我叫他代表年級上臺發言。在臺下把稿子念得又通順又熟練,結果他到臺上緊張得開不了腔,汗水直流。後來我和他家長聯絡時,發現他的家長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連我和交流都是戰戰兢兢的。
父母的遺傳基因太強大了,當老師的無論怎樣幫助鼓勵,關鍵時刻還是父母的基因在起作用。
二、孩子的品德好壞的形成取決於父母。每一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具有優良品質的父母,他的孩子也不會差。反之,自私自利、奸詐陰險的父母,他的孩子只能是比他更糟糕。
我認識的一個人,在他6歲左右的時候,幾個小孩子夥起到別人的菜地裡偷白菜。當他把一棵大白菜抱回去時,他的媽媽不僅沒有責罵他,反而說他做得對,把那棵白菜炒來一家人吃了。後來這個人在學校就開始拿同學的筆、本子之類的,逐漸養成了偷盜詐騙的習慣。在他25歲那年,因為僱大車偷銅線廠裡的銅線,而被逮捕入獄。
他之所以成了小偷,完全是他父母的責任呀!
三、學校教育有一定作用,但不是關鍵性的作用。現在普遍存在的“5十2二〇”就是最好的例子。學生在學校,必須遵守“學生守則”、“班級文明公約”、校規校紀。這些規則老師天天都在講,朝會課講、班會課講、聯絡課文內容也在講。學生在學校還能遵守,但一走出校門,一部分學生就會忘得一乾二淨,每週一又要重申一遍所有的規矩。
稍微調查瞭解一下就知道,有這些壞習慣的孩子,要麼是他們的父母有這些壞習慣,要麼就是他們的父母慣出來的。
我記得看到過一篇文章,文章裡說:據專家調查分析的結果是,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超過五年。再好的老師也不能影響孩子一輩子,他們的父母的行為和處事方式才是真正影響他們終身的。
所以學校教育只有在父母的支援下,才能取得好的結果。如果父母不配合,學校教育也就等於零。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
5 # 弘道
這個問題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值得所有家長深思的問題。
事實上,一個人的教育質量的高低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而絕對不是任何單一因素所決定的。我在二十幾年前就提出了大教育系統的概念,我認為一個人的教育主要包括:自然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實際上,一切教育最終都將歸結為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無疑是重要的,特別是在一個孩子幼小的時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綜合素質和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不可過分誇大家庭(父母)教育的作用,而且過分誇大家長的教育作用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學校教育無疑是人類在自身教育父母最偉大的實踐和事業,學校教育的價值毋庸置疑。在人類發展史上,學校教育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學校教育也不應被過分地誇大。
總而言之,一個人的教育在事實上一定是大教育系統的合力作用和綜合的結果,任何單一的教育子系統都無法承擔其為人和成人的全部責任,恰到好處地運用好各個教育子系統,融合和平衡這些教育子系統,發揮各自的作用,並以自我教育為歸宿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
6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從國內外的很多著名研究來看,家庭教育的作用確實是要大於學校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孩子90%以上的素質是由家庭決定的,而不是學校。其實我們只要仔細分解一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側重點,就能夠明白兩者的不同分工和作用。
家庭教育重在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很多的家長熱心於給孩子報各類的興趣班、補習班,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上,這就偏離了家庭教育自己的重心。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職責是培養好孩子的核心素養,比如孩子的各類習慣、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孩子的思辨能力、孩子的世界觀等等。這些都是家長應該在幼兒和小學階段就幫助孩子培養好的,而這些也是孩子未來學習知識技能的基石。比如一個專注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孩子,上課走神,聽課效果差就是必然,顯然就很難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取得好的成績。
學校教育重在傳授孩子學科知識。很多的家長都把所有的教育都寄託在學校身上,這本身就不現實。學校是一個相對標準化的教育體系,主要以傳授學科知識為主,對學校的考評也是圍繞著這個來的。比如像德育這些是很難量化的,也就很難列入考評標準。而一個很難列入考評標準的東西,指望每一個學校自覺的把它實踐好是比較困難的,學校會本能的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有考核標準的地方去,比如教學成績。從學校的課程設定和密度,就能夠一目瞭然的看出學校的重心在哪裡。比如語文和數學的課程安排密度必然是最高的,因為這是主課。所以家庭教育的內容,顯然學校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家長指望把這些責任推給學校,本身就不現實。
所以,只有我們把家庭教育的責任做好,培養好孩子的核心素養,孩子才能夠在學校這個相對標準化的教育體系當中遊刃有餘,輕鬆獲得很好的成績。
-
7 # 擺渡育兒
教育成敗的關鍵首先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學校,我非常贊成你的觀點。
因為孩子從呱呱墜地,到學走路,學說話,所處的環境都是家庭,陪伴身邊最多的就是父母。
孩子降臨到人世,純潔得如同一張白紙,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參照物。父母的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孩子,都將變成孩子將來為人處世的樣板。
父母的影響會不知不覺在孩子內心根深蒂固,即使後來的學校教育也會規範孩子的一些行為,但原生家庭的影響威力巨大。
當年一位中學女同學王某,她的母親屬於典型的愛慕虛榮,自私刻薄的市U。七八十年代就塗脂抹粉,穿金戴銀,穿起了各種花色“的確涼”(年輕的幾乎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了吧)襯衫,喜歡和別人攀比……
結果女兒自然而然被母親同化。母女倆為搶著穿漂亮“的確涼”,二人互懟,甚至用極其粗俗不堪的話互相謾罵。母親罵女兒“小biaozi”,女兒罵母親“老biaozi”。當時在一條街都傳為佳話。
從初中到高中,王某心思都花在穿衣打扮上,學習成績一直不好,高考也一落千丈。後來據說嫁給一個有錢的生意人,比她大十幾歲。
有一年同學聚會,只有她一個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脖子上套著粗得不能再粗的金項鍊,手腕上戴著沉沉的金手鐲,每個手指都箍了2、3個金戒指。簡直一個“有其母必有其女”的翻版。
按理說,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在學校受的教育時間也不算少,但是,家庭環境對王某的影響早已滲入骨髓。後天的學校教育在她身上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因此,父母的個人品德修養和知識水平,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水準和成效。家庭教育需要言傳,尤重身教。
衷心希望所有做父母的都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少一些物質追求,多一些精神追求。為了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要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升。
請記住: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
8 # 格格巫育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育也不僅僅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它是需要家庭以及其他社會環境因素加入到裡面去的,到底哪一點更為重要也各有各的看法。然而,有的人就會說,孩子教育成敗的關鍵首先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學校,你怎麼看?
一、父母是孩子三觀的奠定者
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並不是孩子知識內容的學習,也不是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是孩子在思想層面上的教育。這對於孩子的個人品德、人品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孩子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塑造孩子良好的思想觀念,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
而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下,就是對孩子三觀的塑造,這比去學校學習還要早開始,因此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就成為關鍵的一點。接受到良好思想教育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有著不錯的表現,人生道路上也不會因為價值觀的偏差而做出嚴重錯誤的選擇。
二、父母是孩子習慣的塑造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習慣的塑造也是尤為關鍵的一點,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夠堅持做好,大部分的因素就在於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教育之下,孩子能夠有著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閱讀、自習、規律作息等等。
這些習慣將會成為孩子生活中強有力的正向能量,讓孩子在個人成長中獲得更多有益的收穫。而孩子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要以家庭為主,而早期上學之前的生活都是在家裡度過,對於孩子個人良好習慣的建立,需要家長們作為其奠定和輔助者。
三、父母是孩子學習的鼓勵者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情,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項重要的事業並且需要堅持到自己二十多歲進入到社會工作,而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成長中的首要任務。但想要孩子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能動性,那麼在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是困難的時候,必要的鼓勵和支援是不可少的。
而這一個角色,很多時候都是需要父母們來充當才可以,在孩子的學習上,父母能夠給予其足夠的支援、鼓勵。能夠在孩子氣餒的時候,鼓勵孩子繼續前進;在孩子獲得好成績的時候,能夠給予任何的讚賞,都能讓孩子更有動力好好學習。
四、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雖然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成長道路,但對於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思想來作為支撐的時候,成長中的道路選擇,就需要父母來為他們做好保駕護航的工作,我們可以不去幹預孩子們的具體選擇,但卻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就更不能夠去包庇和縱容他們,應當懲罰的時候就要給予批評和教育。這樣孩子才不會在我們的溺愛和維護中,走向錯誤的道路,也能讓他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少走彎路。
重要提示:孩子的教育成長,父母是關鍵的一環,也影響著孩子教育成敗的關鍵,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三觀思想的奠定者,是他們良好習慣的塑造者,是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鼓勵者,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
-
9 # 51心理學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以及無處不在滲透的教育,均源於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與影響。
如果說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於哪種因素。一句話總結:父母的教育是基礎,後天的培養是關鍵。
父母的個人品德修養和知識水平,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水準和成效。家庭教育需要言傳,猶重身教。父母的言行舉止將變成子女為人處世的樣板。而學校的影響則相對晚了許多,也少了許多。請大家發表您的高見!
回覆列表
這話沒毛病。就在於父,母的。這是為什麼呢?先看看教育的重點,是人的思想,情感,習慣。其二,學習的方法。其三,是知識。這三者什麼關係?人的思想,情感,習慣是什麼時候起形成的呢?上學前就形成了,這個期間孩子在哪裡,是誰帶的,一張白紙都畫了些什麼呢?一般大人注重知識健康,對靈魂情感習慣認識不足,總認為大了就好了。這是天真的想法,人性沒那麼簡單可怕的很。思想情感習慣控制人一切,指揮系統出了問題,怎麼幹正事呢?孩子小不懂,大人不懂問題就嚴峻了太可怕了。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可是來了個不聽話的孩子,教育起來難度很大,有的能教好有的幹教育沒效果。其根源底子沒打好。要不有這樣的話呢?好孩子後面有名家長。這是不是理呢?說到底就是家庭教育資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