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梔子花的離歌
-
2 # 麻雀愛讀書
我年紀比較大,八十年代上的小學,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冊第二課,沒有題目,原文是:
桃花 蘋果花 海棠花
桃 蘋果 海棠
我們村裡種了許多果樹。
現在是春天,滿樹都是花,我們村是花園。
到了秋天,樹上結滿果子,我們村就成了果園。
(圖片是網上找的)
我是農村人,80年代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相當匱乏,而這篇課文和插畫展示出的富足,恰好滿足了我的渴望。
那時候的田地幾乎都種莊稼,桃樹、蘋果樹也有人種,但都是零星的,成片成片的果園是後來的事了。平時很少有機會能吃到水果。因此看到圖片上碩果累累的桃啊、海棠啊(我們那裡沒有海棠),甭提多羨慕、多向往了。
而且插畫是彩色的,還有滿樹的花,這些都給了那時的我很大的滿足感。
-
3 # 錦丫丫藝術
這個問題好有年代感,回答完之後年齡暴露無疑了:
hello!
hello!
My name is HanMeimei.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Lei.
有沒有印象,這些人物形象承載了我們整個青少年,也成為我們80後集體的回憶。
這套教科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世紀90年代編制出版的,這套課本用了7年,2000年的時候又推出了修訂版,需要提升新版本的難度,不再使用舊教材了,於是Li Lei和Han Meimei也退出了90後的視野。
那時處於青春期的我們是否也八卦李雷和韓梅梅是否早戀呢?這套教材的中方主編劉道義女士有迴應:兩個人從頭到尾就沒說過幾句話,因當年怕孩子早戀,刻意不讓倆人有太多來往。連插圖作者王惟震也表示:“當時畫的時候就得警惕,不能給孩子傳授任何不良的東西。”
不過在新版教材中HanMeimei已經嫁為人妻Mshan(韓太太),丈夫叫HanGang(韓剛)。韓太太整天在廚房中忙前忙後,照顧兩個孩子HanKeke(可可)和HanXixi(惜惜)用餐。而LiLei則成為了一名戴眼鏡的教師,妻子未知。
正如歌裡唱到:
Lesson one
一切從那本英語書開始的
那書中的男孩
LILEI
身邊的女孩名叫
HANMEIMEI
還有JIM LILY 和 LUCY
KATE LINTAO 和
UNCILE WANG
一隻會說話的鸚鵡叫
POLLY他到處飛
好多年沒有再一次翻開它
但哪一段說的誰和誰
偶爾還能細細回味
書中他們的喜與悲
書外身後的是與非
還有隱隱約約
和我一起長大的小曖昧
Good Moring teacher!
這些插畫裡的人物如同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尤其喜歡那隻鸚鵡,是不是同時代的看過《小龍人》這部劇,裡面有個鸚鵡化身的翠翠婆婆,英語課上經常神遊。
-
4 # 戰國策陳永佳
小貓釣魚!是貧道記憶最深刻的小學課本故事。
不能像小貓那樣三心二意,而是要一心一意的堅定目標,最終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但也要學習小貓的好奇心,才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會侷限於教條主義而不能自拔!
-
5 # 楊芳隨筆
課本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幅插圖是《少年閏土》月夜看瓜手拿鋼叉刺猹的畫面,學習這一課之前,我並沒有見過猹這種動物,也沒有讀過很多魯迅先生的書。這一副插圖很好地再現了少年閏土的聰明伶俐、機智勇敢。圖畫很好地幫助我們學習課文時,知道了少年閏土就是這個樣子的,朗讀這一段話時,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畫面景象。
事隔多年,許多學過的課文已經忘記了,這一段文字,這一副插圖總是會想起。那時候,很多課文的段落都是要求必須熟讀背誦的,每一課後面的課後習題裡面都有。碰到半文半白的文章,常常是背的磕磕巴巴,直翻白眼,痛苦不堪,老師就會告訴我們,邊看圖邊熟讀,背起來快,試著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去背,果然百試百靈。後來等到我教學生時,早年的教材裡也有這篇課文,我們常常想辦法借用掛圖,先引導學生看圖說圖,然後圖文結合起來,聽課文錄音,再讀課文,引導學生說一說,讀出了什麼,學生交流後,再用多種方式朗讀。孩子們對這幅插圖的印象十分深刻。後來,隨時教育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許多多媒體手段,透過音畫影片,動態地顯示插圖的內容,對課文的理解學習幫助就更大了。
這段話的文字刻畫出了一個動作利落、敏捷的少年閏土的形象。圖中一位勇敢的少年形象展現在眼前,文中的環境描寫起到襯托的作用。作為開頭,總領全文,生動的描繪出主人公閏土的形象,從而引起下文和閏土有關的故事。開頭的描寫,表明了閏土是 個海邊長大的農村孩子,見多識廣,為後文閏土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知道無窮無盡的希奇事埋下了 伏筆。
景色很美:藍天與碧綠的瓜地間,一輪金黃的圓月。
人物很美:項戴銀圈,手捏鋼叉向一匹猹刺去。
引人思考:圖中這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是誰呢?他的家住在何處?“我”是怎樣和他相識的?他為什麼見識那麼廣?
語文課本上的插圖非常豐富,插圖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插圖是課文重要段落或者難理解段落的一個形象解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金色的魚鉤》
《一夜的工作》
-
6 # 連環畫世界
最令我難忘的是小學課本里《少年閏土》的插圖。
在作者的筆下,年少的閏土是機智勇敢的。田間捕鳥,瓜田刺猹,這是令魯迅多麼敬佩的事蹟啊!;年少的閏土是充滿生氣的。儘管有些羞澀,見人很怕羞,但仍是可以與魯迅滔滔不絕,稱他“迅哥”;年少的閏土是充滿快樂的。沙灘拾貝,潮汛捕魚,這是魯迅多麼羨慕而又從未有過的經歷啊!面對年少的閏土,作者只能感嘆自己見到的僅僅是那高院牆的四角天空。
正是這樣如此一個令作者敬佩羨慕的少年形象,在中年相見時卻是另一番情景。 也正是這樣一個如此令人喜愛的少年卻變成了一個自卑,麻木,唯唯諾諾的中年人,令人不可想象。
作者是這樣寫的: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單從外貌描寫來看,閏土已不再是曾經的他了。接下來,一句“老爺”另魯迅先生徹底失望了,他感嘆到“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看到這裡,如此大的差距也使我們不得不看看當時的社會背景了,當時處於一個社會動亂並急劇變革的時代,八國聯軍侵華,清朝覆滅,民國建立,袁世凱稱帝,軍閥混戰,北伐,國共內戰,9.18日本侵華.....閏土便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生活在最底層的壓迫階級,每日為生計發愁。而當時的作者,在經歷讀書識字,出國留學後,再也不會去羨慕這個“經歷豐富”的閏土了。
相比之下,那個少年閏土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愈發清晰,我們也愈發的想念那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閏土。
-
7 # 雲鶴凌空
課本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一課的插圖。六十多年過去了,這幅課本插圖依然記憶猶新。插圖的左邊是一所小學的校門,右邊是一群揹著書包的小學生,興高采烈地跑向學校,書包都“飄”起來了。
這一頁的右邊,豎排版六個字:第一課 開學了。三個字中,兩個是繁體字。
那個時候,上學真的是一件好快樂的事!
不過,繁體字真難寫,一年級的寫字本,那方格足有近半寸見方,還總是寫出了格子。
第二課是“學校裡同學很多。”
插圖是課間時,學生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
想想現在的小學生,書包還“飄”得起來嗎?那個時候,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兩課書總共只有10個字,簡直不可思議!
其間不過區區六十餘年,社會的變化,教育的變化,真的是太大了!
-
8 # 青檸養生坊
說一件我小學的事情,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特別喜歡在課本上亂劃(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哦),結果,有一天,我被同學舉報了,說我在課文“我愛北京天安門”的天安門圖畫上打了“X”,那天,我沒有帶語文書,於是,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老師也不敢怠慢,於是派同學和我一起回家去拿。
一路上,我心裡一直在敲小鼓,眼前出現的畫面是學校老師被批鬥的情景,於是,在心裡一遍遍對自己說,千萬不要有問題。
謝天謝地的是:一本語文書被我畫的亂七八糟,卻只有那幅“我愛北京天安門”的畫乾乾淨淨。
後來,我私下裡想:如果不是那副畫上乾乾淨淨,我會被打成“小反革命”嗎?
只是,從那以後,我學會愛護書籍了。
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幅課本上的插圖了。
回覆列表
小學課本《挑山工》的插圖。
泰山是一步一步爬上去,沒有任何捷徑可以選擇。人生也是一樣,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最終會到達終點。課文節選“我看你們走得很慢,怎麼反而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去了呢?你們有什麼近道嗎?" 他聽了,黑生生的臉上顯出一絲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說:"我們哪裡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
挑山工這幅圖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震撼,因為我小時候爬過泰山,那山勢挺拔,高入雲巔,特別是十八盤,我被父親連被拖帶拽的上去,中間還休息了很多次。
挑山工卻不緊不慢揹著負重前行,腳步很輕快,總覺得他們是超人。
長大了,才知道,挑山工不是超人,他們只是目標堅定,用於攀登的普通人。
每次登山,看著健步如飛的挑山工、滑竿工,我就會想起課本上這幅圖片,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