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田隆泰

    1,現代漢語的語法研究時間很短,還沒有那麼多概念也不需要。

    2,英語的時態概念主要針對動詞在不同時間發生時,發生拼寫變化造成的不規則。

    3,英語中的系動詞:be is /was / will be 這些變化,意思都是“是”。

    在漢語裡,表達為 “是” 曾經“是”,將“是”。漢字本身不會因時間而變化。

    4,英語中通常需要在前後加上表示時間的詞,才能表達動詞的“時態”,這一點

    漢語不需要特意說明就可以意會到究竟是過去還是現在,未來的事情,顯然更科學。

    5,英語的語法研究進行了數百年,目前還在不斷演進,很多過去被認為不合乎語法的

    口語表達也不斷被承認變成日常俚語而流行。

    在學習過程中,建議更多地學習現成的句子,以內容為主牢記文章,不必過多考慮語法概念。語言的用處,一個是閱讀,再就是寫作。

    語言工具就像一把刀,用來切菜切肉就是目的,別考慮如何磨刀或用刀刃刀背哪一面切。如今市面上,賣磨刀石的很多,就是沒有人告訴你如何切肉炒菜,捨本求末的太多。

  • 2 # 一句話精通語法

    最為主要的就是“中文字詞”沒有變化而已,不像英語有原形、過去式、過去分詞啥的。這一點對於很多初學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如果在教學中採用“時態”來學習英語語法,有的時候更加是雪上加霜。

    英語的“時態”是必須掌握的知識,但是時態還必須從另外一個維度進行劃分,因為在具體的情況下,英語的“時態”過於複雜了,這就是老師天天重複講解語法時態,但是很多學生依然一頭霧水,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劃分時態的定義。

    在大量的實踐過程中發現,如果英語時態知識掌握不牢固,直接的後果就是“口語與寫作”能力的虛弱,因此對於英語時態的劃分與講解,對於學好英語至關重要,其實英語的語法時態與中文沒有太大區別。只是表現出來的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採用中文定義時態的形式,其實教學效果良好。

    英語時態具有很強的時間關係,過去時態、現在時態、將來時態、等等。這些不同的時態語法知識,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基本思路就是把“動詞”的變化形式講解清楚,由於英語語法的不同時態,必須匹配不同的動詞形式,這一點也為我們學好英語時態提供了很多便利。

    總之英語語法時態是英語的靈魂知識之一,只有掌握這個關鍵知識點,才能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在以後的學習英語中,大幅度提高“口語與寫作”的能力和效率。

  • 3 # 百靈學語

    語言的產生,與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時態"是英語中用動詞的不同變形,表達不同時間發生某一動作的表現形式。漢語為什麼不象英語一樣有‘’時態"這個概念呢?漢語不需要有!

    首先,兩種語言產生的背景大不同。中國人的祖先長期生存並發展壯大於華廈中原地區,農耕文化造就出獨特、穩固、條理性強的以表義為主的漢語文明。而英語是西歐日爾曼部落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朱特人等幾經征服大不列顛諸島,在吸納了多方語言後逐步融合而成的適合漁獵、征伐、通商貿易的表音文字。

    其次,兩種語言的不同需求,催生出炯異詞法、句法。中國人說話四平八穩,表述習慣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事。英國人說話突出中心,表述方式為:發生了什麼事,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看出區別了嗎?

    舉例說明。倆中國農民一邊種菜一邊慢條斯理地說:昨天在家我看了一部好電影,現在我媳婦兒正看呢,明天我還要看一遍。平緩、準確、字字清晰。而倆英國漁民說同樣的事卻變成:I saw a good film at home yesterday, my wife is seeing now, I am going to see it again tomorrow.語音、語調、說話順序都突出重點。

    第三,環境特點決定了英語的表達方式。為什麼英國人非得用"時態‘’來表達呢?環境不同形成的習慣!風大浪高,只能說話保重點,讓對方知道我幹什麼了,是需要強調重讀的,位置放前面,音調加重,其餘的聽沒聽清無所謂。那沒聽清時間怎知你看沒看呀?表音動詞變形了!漢語用手遮目,表示‘’看",用不著變,用時間表達是否已發生。而英語用動詞的不同形式來表示看沒看。saw 表示看過了,be seeing 表示正在看,be going to see表示打算看。保證這部分讓你聽清,就完成了交流主體,其餘次之。

  • 4 # HuiNanHistory

    誰說漢語沒有時態概念的?如果沒有時態的話,你如何表達過去發生的或將來要做的事呢?

    漢語和英語的區別,不在於有沒有時態概念,而在於如何表達時代變化。

    漢語是一種孤立語

    所謂的孤立語,就是說詞語在句子中是不會變形的,它會利用詞和詞的相對關係來界定詞語起到的作用。

    具體到時代變化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在表達不同的時間時,詞語本身不會發生變化,但你可以加入時間副詞,表明時代的變化。例如:

    我馬上就到辦公室了。—— 這裡的副詞“馬上”,就代表著將來。

    英語是一種屈折語:

    所謂的屈折語,會透過句子中詞語的變形來表達不同的含義或者起到不同作用。

    譬如,規則動詞的過去式要加-ed、正在進行時要加-ing,就是這種語言的表現形式。屈折語是透過詞綴和詞根的組合來創造新的詞語。

    所謂的“英語有時態這個概念”,是因為你看到了詞語的變形。但並不意味著詞語沒有變形,就沒有時態的概念。

    總而言之,注意區分屈折語、孤立語的區別。

  • 5 # 西門貴right

    實際上漢語也有,只是表現形式較為隱晦。以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為例: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第一句是未來時,第二句是現在進行時,第三句是未來進行時,第四句最妙,是一種將過去、現在、未來結合在一起的時態,短短四句詩,層層疊疊,來回錯落,令人回味無窮。

  • 6 # 閒蔬

    題目所言確切的表述應該是“為什麼英語有時態這種語法範疇,而漢語沒有時態這種語法範疇”。

    如前所述,時態屬於語法範疇,準確地說,時態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語法範疇搭配在一起形成的。這兩種語法範疇分別是“時範疇”和“體範疇”。“時範疇”與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有關(比如現在時、過去時、將來時),“體範疇”與動作行為的狀態有關(比如一般體、進行體、完成體)。

    判斷一種語言是否具有時態,主要是看動詞的變化形式,英語動詞 smile 有 smile, smiled, be smiling, have smiled 等與時和體有關的詞形變化,所以英語是有時態的語言。

    而漢語只有“動詞+著、動詞+了、動詞+過”這三種“準詞形變化”,而“著、了、過”主要是“體範疇”,所以,可以認為漢語有體範疇,但是沒有時範疇,因而也就沒有“時態”了。

    由於漢語沒有“時範疇”,故而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在學英語的時候會發生時態偏誤,初學英語的人經常忘記在說過去的事情的時候把動詞變成過去時形式。

    日語、韓語跟漢語不同的地方是,這兩種語言有豐富的“時範疇”,但是“體範疇”不發達。所以,中國人要想學好日語、韓語也是很不容易的。

  • 7 # 大家點到為止

    漢語不是沒有時態,是表示時態的方法跟英語不一樣,不用也無法專門把時態拿出來作為一個知識進行學習而已。而且實際上漢語的時態相對於英語還更加複雜,變化非常多,完全看語境。比如“吃",本身可以是一般現在時,人吃飯,也可以是將來時,一會兒吃午飯,甚至可以是過去時,這次算吃一塹長一智。"吃了"是完成時,也可以是過去時,純看語境。“吃過"一般是完成時,但也可以變成"吃過了",似乎也可以是過去時。“吃過了"在某些情景又是形容詞,形容吃的太多了,不是動詞時態。我們自己每天說感覺很習慣,外國人學起來其實相當的痛苦,還不如就有時態之類的容易理解。

  • 8 # 英語五步法

    漢語不是沒有時態,只是不著重強調時態而已。漢語是用含義把時態體現出來的,比如正在做什麼,不就是進行時嗎?比如我要做什麼,不就是將來時嗎?或者是一般現在時嗎?比如我已經做了什麼,不就是完成時嗎?我還沒做什麼,不也是完成時嗎?而對過去時只需把過去的時間點出來就可以了,比如昨天我幹什麼了,去年我幹什麼了……所以漢語是用更為簡潔的方式,把時態表現出來,而不刻意地給它帶出來。

    從兩種語言的對比來看,漢語就是便捷、簡單、暢快得多。比如代詞在主語和賓語的位置上是沒有變化的,而英語經常要用另一個單詞。還比如動詞的變位,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一般現在時動詞要有配合。令中國學生不堪的是完成時,分為多種形式,總歸完成時在漢語中,只不過就是“我已經做了一件事情、已經完成了或者還沒有完成一件事情”的意思,英語卻要用一個時態來表達,令中國學生常常是一頭霧水、困惑不解。

    再比如虛擬語態是對現實、過去和將來的假設,漢語非常簡單,只需用一個“如果”、“假如”帶出來條件句就可以了,在主句中也不需要做語態的配合;英語就麻煩得很。比如要說:“如果那天我在現場,我肯定伸出援手”,英語的表達:If I had been there that day I would have surely given a helping hand.

    學習英語就是要習慣那些與漢語不同的英語特色表達法。雖然有些讓我們覺得非常可笑,或者是荒謬。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全體英美人士都把它當作是自然而然的東西,你要學英語也要接受和麵對這個現實。

  • 9 # 星星384

    漢語有啊

    will xx 將要xx

    -ed -了

    have done 已經xx了

    漢語中其實都有對應的時態,語言都是相通的

  • 10 # 世紀末之魔術師

    因為,中文是透過使用時間狀語來表示前後順序!此外,中文沒有助動詞這個語法點,如何表示時態?英語/法語中表示時態大多都需要透過助動詞來幫忙的!

  • 11 # 龍江評論員

    英語國家做什麼事情都程式化,網格化,藉以提高效率。語言也是如此,比如說要表達孩子上學:我們家的阿大正在去學校的路上,它英文加個ing就完事了。

  • 12 # 周F2

    因為英語詞彙是沒有意思的,有意思的字母,從詞源的研究你就可以看出來,英語單詞的發展是基於構詞的法則在組合字母。所以,每個單詞表示的其實不是意思,而是邏輯,一個完整的邏輯本身就包含了時間。漢語則不同,我每說一個字,字裡面都包含了完整的意思,所以不需要用語法進行規制。

  • 13 # 大魚2020

    因為漢語有許多表示時態你字,象過,吃了沒有,吃過了,完成時。象會,一定會,你能保證你完成嗎?我會的,一定會的,將來時,漢語這樣的字很多,而英語這樣的詞不多但也有幾個象often usually 等

  • 14 # SniperYY

    中文當然有時態概念,只是沒有字的變化,我們中文是增加一兩個字來表示時間和狀態,英語是透過對動詞的變化來表示,形式不一樣但效果一樣

    中文…正在 英語…進行時

    中文…了 英語…過去時

    中文…過 英語…完成時

    中文…將,要,會,打算 英語…將來時

  • 15 # BearEng

    拜託

    漢語一樣的時態變化!

    一樣的語態變化!(被動)

    一樣的從句!

    請注意了

    現代漢語是學英語來的!(不是古漢語)

    語法照搬!《馬氏文通》1898年

    漢語拼音是老外最開始搞的!

    《西字奇蹟》1605年,漢語拼音的鼻祖!

    現代漢語詞彙則是翻譯英語來的!

    全面對比漢語來學英語!最關鍵!

    看配圖,也看我的其它釋出吧

    半年到一年掌握英語!

    自學成才!玩!

    不要花費冤枉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你給“上聯:問天問地問蒼生”對一下聯,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