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國策陳永佳

    貧道把“沒有我”分為三個階段:忘我,無我,超我!

    心靜如水,乃是忘我的狀態,就像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或者悲。只有做到內心的淡定自若,才能真正面對人生旅途中的挫折與失敗,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內心深處的不足,才能及時提升自身修養,昇華自身的心靈高度。

    心淨如水,乃是無我狀態,就像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能如嬰兒乎”、“如嬰兒之未孩”、“復歸於嬰兒”、“聖人皆孩之”…… 由此可見,偉大的老子很喜歡以“嬰兒”為喻,因為嬰兒的心靈是還沒有被社會上的汙垢所汙染、侵蝕,還是處於最純淨的心靈階段。此乃是告訴悟“道”者,應保持自己的原始純樸狀態(所謂心地空明,渾圓一氣,上下流通,與天地合一的狀態),如此才能進入“道”的境界。

    心境如水,乃是超我狀態。水,它完全可以以氣態的狀態飄往太空,只是分量很少而已。人的心境如果能為水,正如莊子在《逍遙遊》中所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達到“無待、無累、無患”的逍遙境界——心靈無窮地開放,與外物相冥合。

    心靜,是思想的洗刷;心淨,是心靈的洗滌;心境,是靈魂的洗禮。

    ~~節選自貧道的散文《心靈如水如蓮》

  • 2 # 談玄論道

    真正做到了“無我",那就到了證悟的境界了。

    在這種境界,並不妨礙人的心靈與思想的表現。如果證到無我,而心靈和思想也無。不是和木頭石塊一樣?那證悟有什麼用?

    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境界。心靈和思想所有的表現都是現量境。即隨緣起用。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該工作時工作。只是心境淡然,過後便丟。不會沉浸在一種情緒中撥不出來。不會吃飯時想著工作的事,工作時想著吃飯的事。心無旁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3 # 雲藏龍

    本能,生物反應,人一出生就有的本能,寫進基因裡的程式。就像昏迷睡著的人一樣,身體也會有反應,心會跳,會呼吸,一些心臟移植後的人性格會改變不知道是否心真的有靈?

  • 4 # 細羽說

    如果沒有“我”意識,那心靈和思想就會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要去哪裡,不知道幹什麼。自我意識是區別於其他人的,是一個人完整的表現,如果沒有自我意識,我將不是我,那我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與你、我與他人又有什麼分別,我就是一個軀殼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聽世界末日要來,很多人欣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