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du評論

    就歧視你,你又能怎麼著?學歷是什麼?不過一張紙,但紙的背後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同樣一件事,有的人學會要一年,有的要三月。都大學畢業了還想理想主義呢?看不上,就自己考研究生博士。

  • 2 # 北緯25

    不算 學歷什麼的是後天自己努力的結果 平等是人格的平等 即人之所以為人應得的尊重 而後天的才情和能力會導致人與人地位和待遇的不平等

  • 3 # 育學筆談

    談不上歧視,這是人才市場正常的雙向選擇問題,人才的選擇性越大,對學歷的挑剔也就會越多,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否則高考志願填報都想著填報211工程和95工程大學呢,這是有現實意義的。

    首先,現在人才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2020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874萬,最近幾年畢業的人數都超過了800萬,受經濟層面的各種因素的影響,現在的就業市場並不樂觀,可以說是人才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用人自然會不斷拔高標準,專科生能完成的工作,絕對會使用本科生,普通本科畢業生能用的話,絕對會找985或者211大學的,甚至是直接使用研究生。這就是人才供過於求的現實情況,但企業用人的的標準誰又來量化衡量呢,所以即便超標準用人也談不上歧視了。

    其次,我們不得不承認第一學歷是211和985的畢業生的確很優秀,要知道當初這些學生在高考的時候可都是佼佼者,他們憑藉著過硬的綜合性知識水平才得以進入這些一流大學學習的,那麼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大機率也是一致的,即便有不一致的情況,也可以透過面試等環節進行篩選。而作為企業,他們用人自然要選擇綜合素質和能力都很高的畢業生,這一點無可厚非。

    最後,大學生畢業生就業貴在定位準確,要學會調整就業期望值,如果目標企事業單位只招聘211和985畢業生,那我們就換一家不挑剔的好了,死磕是沒有結果的,儘管覺得自己能力也很好,甚至很多工作也會幹的很優秀,但現實的問題我們必須要面對,找準適合自己的單位和崗位,這樣最終也可以做的很出色。

    所以,不要總是想著學歷歧視問題,如果沒有明顯的招聘規則瑕疵的話,畢業生在就業時還是處於弱勢地位的,沒有必要必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無謂的事情上,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做最大努力即可。

  • 4 # 華rcnj

    來個老太婆或者來個小學畢業的,算不算歧視?公務員,要求本科,碩士,博士算不算歧視?為什麼農民就不能考?一定是歧視。

  • 5 # 吃瓜莫忘種瓜人

    算。比如電影學院還有拍電影老是選長得好看的當主角,這些都算歧視。

    這滿世界的歧視,早已浸透空氣,滲入每滴水,世人無處可逃。企圖反歧視,其實造就更大的歧視。難道聰明的你,在經歷這許多年之後,卻仍未發覺麼?

  • 6 # 吳是夜

    一般來說,對那些由基因決定、後天難以改變的特徵另眼相看,才算做歧視,比如性別歧視、膚色歧視等。而後天不努力導致跨不過就業的要求門檻,大概是不能算作歧視的。

    我們不能說985、211就代表著它們的學生能力一定強,也不能說雙非大學的學生能力一定弱。

    但是企業招人有一個成本問題。

    從985、211裡找他們想要的的人才是比較容易的,從雙非高校裡找這比較難了。因為985、211裡大部分是比較優秀的,而雙非高校裡非常少的部分是優秀的。

    舉個意思相近的例子:

    大概就是“金裡淘金”和“沙裡淘金”的區別。

    不過大學畢業生都是成年人了,也應該接受一些自己行為導致的結果,無論是好是壞。

    有時候,社會就是這麼殘酷。

  • 7 # 後天囈語

    只招985,211的企業是不是學歷歧視?

    企業招聘是雙向選擇,只招聘985,211的畢業生,談不上什麼學歷歧視。

    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學歷歧視問題,企業招聘是不是學歷歧視,可能和一個企業性質決定的。

    任何一個企業招聘,對於任何一個大學都是開放的,從招聘效果來看,應該說985,211的畢業生,短時間內能融入企業的發展,企業為了節約招聘培養成本,只能採取只招聘985,211大學的畢業生。

    普通大學混日子的大學生太多,嚴進寬出制約了普通大學人才的培養力度,985,211都是各省頂尖人才,進入大學同樣面臨專業方面的競爭,當然一個大學最重要的是內涵。

    如果你是企業領導人,你也會考慮招聘的最低要求,如果是985,211的畢業生,至少說明985,211的畢業生曾經努力拼搏過,其他大學,有誰能證明你曾經的優秀。

    一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八九百萬,企業沒有時間去考察每一個應聘大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選擇公認的大學畢業生。

    學歷歧視一直都存在,如果說你認為企業招聘只要985,211,是學歷歧視,只能說明你自己沒有像他們一樣努力過。

  • 8 # 朱老師說事兒

    這不是歧視,這恰恰符合適者生存的道理。其實,用人單位都有自己的用人標準和要求。高校畢業生、求職者也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這就是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的雙向、靈活選擇。

    什麼樣的要求算性別歧視呢?

    其實,學歷的高低,就讀院校的好壞,是否有留學經歷等大都屬於個人後天的努力程度決定的。優秀的人可以進入985,211就讀,並且可以輕鬆獲得好的企業的入職邀請。而一般大學畢業的學生,可能選擇好的單位的機會相對較少。這其實不能算作是歧視,恰恰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公正。因為個人努力的多,起點高,獲得的機會和回報相應就多一些。

    真正算得上歧視的大多數是關於性別、民族、家庭出身、膚色等先天帶來的不可改變的特徵。

    用人單位用人要考慮到價效比的問題

    為什麼用人單位都喜歡985.211學校畢業的大學生,道理很簡單。雖然學歷和學校的層次不能絕對代表一個人的能力,但是,從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學業努力的程度、專業學習的天賦等各方面都比較優秀。或者說這些名校培養的學生優秀的佔了多數。當然,雙非高校畢業的學生不一定就都不優秀,可能優秀的比例相對低。

    而用人單位選用人才需要花資金、資源投入去進行打造和培養。起點高的人才用人單位可以省心不少,他們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會更多。

    結束語

    我們都鼓勵身邊的孩子要好好學習,將來爭取上清華、北大。再不行,也要上個211大學。都不希望孩子去讀專科學校或早早地就輟學。原因就在於,多讀書、上好的學校將來肯定對自己的就業幫助會更大。同樣是本科院校,清北生和普通院校的學生素質肯定有所區別。

    這就是為什麼鼓勵孩子要努力學習的原因。

  • 9 # BWanger軟體開發達人

    不算歧視。

    用人單位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應聘者,這種做法肯定是非常不好的。但是,由於效益、工作性質、工件條件都優越的企事業單位,必競是少數,這樣就導致更多的學生去競爭極少的”好”崗位。

    在這種大前提下,HR只能優中選優,985、211做為優先考慮。

    那麼,題主的另一問就來了,為什麼只認第一學歷為985、211,碩士、博士是985、211不行嗎?

    博士應當沒問題,碩士要差點。

    高考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但是它絕對能辨別一個人的學習能力,記憶力,腦容量還有吃苦能力;高考是我國競爭最激烈,最能反映人的實際水平的應試考試;考研有大多為保研,還有一大部分從雙非考到211、985學校,很顯然,考研沒高考那麼難,這些人在高考階段,很難進入985、211。

    這就顯示出第一學歷為985、211的重要了。研究型院校、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A類學科優勢等,是用人單位所看中的。

    用人單位性質不一樣,對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樣。必須對自己有個準確定位。大多數的企事業單位,比較大眾化,需要一般的人才即可。所以,即使高職,選對了,也會有好的職位,好的薪資。

    中國的企、事業單位很多,企業還有國企、市企、私企、合資企業等等。不同企事業單位,對人的要求不一樣,如高新技術研發型企事業、勞動密集型企業、一般的研發管理企業等,需要不同階層的人才。

    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國家高新技術的研究院所、企業,的確需要更高水平的人才。HR也是為了保險。

    一般企業,更願意高薪招聘高職畢業生,上手快,接地氣。

    下圖中,很多雙非學校畢業生,平均薪資要高於985/211的畢業生。說明一大部分普通的用人單位不是完全考慮出身的。

    總結:每個人都是人才,只是崗位不同。認清自我,定位準確,每個人都會大展宏圖的。馬雲也是雙非,但他手下的人,大都985。眼光看遠,馬雲就是標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游泳與跑步想一塊鍛鍊,哪個先哪個後?這樣對減肥是不是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