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森嶼嶼
-
2 # 鄭秀珊
《皇帝的新衣》的內涵自己不確定,但不敢說實話,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無知。大眾化思維人云亦云。
《指鹿為馬》是明知不對偏要說對。倔強固執。
《吶喊》是怕人不知,大聲提醒。有對現實的絕望,喊出來讓人明白。
我的理解,望指正。
-
3 # 梅里一了
謝邀,《皇帝的新衣》,是面子問題。《指鹿為馬》,是膽子問題。《吶喊》是部小說集,既有面子問題,又有膽子問題,更重要的是腦子問題。腦子是個好東西,就看你怎麼用。比如,魯迅的《吶喊》是為″寂寞前行的猛士″吶喊,那麼腦子需要搞清楚,推動這個國家寂寞前行的猛士究竟是誰?
-
4 # 林宋IF
《皇帝的新衣》出自安徒生童話,講的是兩個騙子利用皇帝的奢侈和大臣們的虛偽進行詐騙,最後被一個小孩子揭穿的故事。
這個故事對我們今天很有啟示意義,因為今天的社會像那樣的騙子仍然很多,甚至不少高學歷的人也會被一些低階的手段所騙。而現在的騙子和童話裡的騙子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通曉人性人心,懂得人性中的弱點。我覺得他們如果去搞研究的話,一定會成為這一方面的專家。
在《皇帝的新裝》當中,除了最後那個天真的小孩,可以說其他人從皇帝到大臣再到普通百姓,都把這種弱點顯露無疑,每個人都害怕被人認為是一個不稱職的人,愚蠢的人,所以都昧著自己的良心說話,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在現實裡都不稱職,而是人性當中普遍存在的弱點促使他們不敢揭穿騙子的局。
所以這個故事安徒生主要是在揭露人性的弱點,諷刺一些人的虛偽愚昧和自私自利,因為說到底,因為有利害關係,所以他們寧可保持愚蠢,也不願意去揭露。在這個幽默滑稽的故事背後,留給我們很多思考。說不定笑話這個皇帝的時候,其實也在笑話自己,但是自己卻不自知。
《指鹿為馬》講的是秦末趙高為了驗證大臣們是否順從自己,於是牽來一頭鹿,然後對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讓大臣們平判,雖然大家都知道那是一頭鹿,但是畏於趙高的權力,有的違心說是馬,而堅持真理的人都說是鹿,最後說鹿的大臣都被趙高除掉了,剩下的都是依附趙高的人。
這個故事其實主要是在講人在權力、威勢和死亡的威脅下,是否能堅持正義的問題,以及掌握了重要權力的人,他們即使胡說八道、信口雌黃、歪曲事實也沒有敢來揭穿他們,當一個人地位和權力大到無以復加的時候,即使他說了一句改變常識的話,那大家也只能一起當糊塗蛋,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故事是在諷刺權力太大太集中帶來一些荒謬。
第三個《吶喊》,是魯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說集,有許多我們熟悉的比如,《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等,這些作品主要描寫的是20世紀初期的中國社會。作者批判了當時底層人民的麻木,官僚地主階層的貪婪腐朽,歌頌了偉大的革命者。他主要是想喚起當時的華人民覺醒。
在這三部作品中,《吶喊》具有時代性、地域性 。但是前兩個作品具有共通性,也就是說,他們指出的問題是全人類人性當中的弱點。但是這兩部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這三部的共同特點是揭露人性的弱點和陰暗面,不同的是《皇帝的新裝》講的是人在虛榮和利益的矇蔽下產生的愚昧之舉,而《指鹿為馬》講的是人的權力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可以顛倒黑白。《吶喊》則是魯迅先生在那個時代敏銳地看到了華人身上的弱點,併發出的疾呼吶喊。
回覆列表
《皇帝的新衣》,《指鹿為馬》,《吶喊》表達的內涵有何異同?
《皇帝的新衣》最淺顯的道理是想告訴人們:一味的跟風從眾可能會迷失自己,喪失基本的判斷能力淺顯的事實為何被那麼多人視而不見,騙子的手段又不高明,為什麼沒有人去揭穿這個假象呢?大人的世界和孩子世界唯一的不同就是大人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去做很多違背本心的事情,慢慢的就真的像隨風的牆頭草一樣,沒有自己的立場隨風搖擺。
《指鹿為馬》比喻顛倒是非,但深層的還是說人們會屈從於現實的權力之下,違背原本的是非黑白,說出顛三倒四的言論也就不奇怪了指鹿為馬其實除了成年人世界的複雜,也讓人看到了權力社會中,位於低位的人的一種無奈選擇,在生死和金錢權利面前,是非黑白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對於引匯出這麼一出名場面的主導者來說,他需要的就是識時務為俊傑的人。
《吶喊》則是依據當時的歷史背景表達對踐踏生命的封建王朝的控訴,揭示封建王朝那醜陋的“吃人”本質,刻畫出在社會矛盾下苦苦掙扎的知識分子悲慘的命運三個故事本質上都是表達了外在環境對人的影響,客觀因素迫使人做出一些違背本真的行為。無論處於自我意識還是被迫隨之,都體現除了社會意識形態內的一些文化和體制對人們言行的巨大影響,無論是好面子行為,迫於強權的低頭,還是在一個大環境下長久的麻木不仁,都說明環境的對人行為意識的影響作用之大。但三者不同的是層面不一樣,儘管主旨相似但細緻的脈絡卻是大不相同的,在不同的維度則會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