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電視劇精彩瞬間

    一、蓼金花蟲:蓼金花蟲是為害大黃的重要害蟲。此蟲寄主範圍廣,為害時間長,自氣溫上升到7~8℃大黃抽新芽始,直到晚秋回苗前均受其害。

    蓼金花蟲屬鞘翅目葉甲科。蓼金花蟲寄主植物廣泛,據調查,可為害14種蓼科藥用植物。

    ①年生活史。蓼金花蟲一年發生4代,以成蟲在大黃和其他蓼科藥用植物的枯株、枯葉及土縫下潛伏越冬。翌年4月上旬,當氣溫上升至7~8℃時,越冬成蟲開始活動,食害新芽嫩葉。由於越冬代成蟲壽命長,其卵期從4月13日延至5月26日,故世代重疊。第一、二、三、四代的成蟲發生高峰期分別為6月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1月後成蟲陸續進入越冬。

    因4月份氣溫較低,且氣溫變化大,第一代卵歷期約需20天。以後隨氣溫升高,卵期縮短,第二、三、四代的卵期為5~7天。成蟲壽命20~35天,蛹期6~8天,幼蟲期為14~16天。惟第四代9月中旬孵化的幼蟲因氣溫漸漸降低,幼蟲期可長達1個月左右。

    ②生活習性。早春當大黃抽出新芽,成蟲就開始取食為害。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第一代卵盛期。卵大多產在向陽畦的近地面的葉背面。以後隨氣溫升高,成蟲在植株的上部取食葉肉,剩下表皮,把葉片食成透明狀或小孔洞。

    成蟲羽化後第二天即行交配,次日產卵,以羽化後3~15天內產卵量最大。平均每雌成蟲產卵28.7塊,含卵549.8粒。由於成蟲產卵量大,繁殖快,若對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蟲不抓緊防治,往往在7月底8月初造成毀滅性災害。

    幼蟲孵化後先聚集在卵殼四周為害,潛食葉肉,留下表皮,形成小透明斑。3齡後分散為害,高齡幼蟲蠶食葉片成缺刻或大孔洞,嚴重影響植物生長。老熟幼蟲大多在葉背化蛹。

    防治措施:

    ①冬季清潔田園,將枯株落葉燒燬,減少越冬蟲口。在越冬成蟲尚未產卵時,及時防治。

    ②成蟲盛發期,特別注意抓第一代成蟲的防治。用藥種類及方法為,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霧,蟲口下降率達90%左右。早春越冬成蟲開始活動期間,5%西維因粉劑,防治效果顯著。

    二、酸模葉甲:酸模葉甲的成蟲、幼蟲均嚼食葉片。成蟲嚼食葉肉,把葉片吃成許多透明斑,嚴重時嫩葉被害後成片枯萎。初孵幼蟲先聚集在卵殼四周為害,潛食葉肉,僅剩表皮,形成透明斑,3齡後分散為害,高齡幼蟲蠶食葉片呈缺刻或大孔洞,並排出黑色糞便於葉片上,汙染植株。嚴重時全葉被吃光,僅剩葉脈,甚至整片植株枯死。

    ①年生活史。酸模葉甲一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寄主植物的根際13~17釐米深的地方越夏、越冬。翌年春季當溫度上升到10℃以上時,越冬成蟲開始出土活動,食害新芽嫩葉。越冬成蟲壽命長,產卵期也長,可達37天。4月中、下旬卵開始孵化,卵期6~7天,幼蟲期9~11天,預蛹期2天,蛹期6~8天。5月中旬成蟲開始羽化出土,5月下旬為成蟲羽化盛期,此時田間各蟲態都有,但新羽化的成蟲不取食,當年也不交尾產卵。5月下旬至6月中旬開始,成蟲陸續入土至13~17釐米深處越夏、越冬,一直至翌年4月上、中旬才出土活動。

    ②生活習性。4月上旬當大黃抽出新芽,成蟲就開始取食。成蟲一般在晴朗天氣的中午到地上活動,取食為害;早晚及遇大風或氣溫低的天氣則回到土中潛伏。越冬後的成蟲經1周左右補充營養後開始產卵,卵大多產在近地面的葉背面,排成單層塊狀,每塊10~50粒不等。幼蟲3齡後食量大增。老熟幼蟲入土3~5釐米處化蛹。成蟲、幼蟲都有假死習性。

    防治措施:

    ①冬季地凍前或春季解凍後進行深翻,增加越冬死亡率。

    ②4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出土活動,在尚未產卵前,使用藥劑防治。可在4月上、中旬越冬成蟲出土活動期間,在地面噴撒5%西維因粉劑,效果達90%左右。

    三、蓼藍齒脛葉甲:長橢圓形。深藍色,略帶紫色光澤;腹面藍黑,腹部末節端緣棕黃。頭部刻點相當粗密、深刻,唇基呈皺狀。觸角向後超過鞘翅肩胛,第三節約為第二節長的1.5倍,較第四節稍長,端部6節顯著較粗。前胸背板橫闊,側緣在中部之前拱弧,盤區刻點粗深,中部略疏。小盾片舌形,基部具刻點。鞘翅基部較前胸略寬,表面刻點更粗密。各足脛節端部外側呈角狀膨出。體長5.5毫米,體寬3毫米。

    寄主植物:水蓼、大黃。

    一年發生1代。成蟲有假死性和夏蟄習性。卵多產於寄主植物葉子反面,幾十粒一堆,不規則排列。幼蟲3齡,幼蟲老熟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4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出土活動,在尚未產卵前,使用藥劑防治。可在4月上、中旬越冬成蟲出土活動期間,在地面噴撒5%西維因粉劑,效果較好。

    四、斜紋夜蛾:又名蓮紋夜蛾。屬鱗翅目,夜蛾科。它的分佈遍佈全國,是一種雜食、暴食性害蟲,能為害的植物已知達99科290種之多,其中最喜食的約90種。

    斜紋夜蛾以幼蟲為害植物葉部,也為害花及果實,大發生時能將全田吃成光稈或僅剩葉脈,以後又轉移為害,以致造成大面積減產。

    成蟲白天不活動,躲在植株茂密處落葉下或土壤縫隙及雜草叢中,日落後開始取食飛翔,交尾產卵多在午夜至黎明。從傍晚至黎明整夜都可以誘到成蟲。成蟲對黑光燈趨性較強,但對一般燈光趨性較弱。風力和亮度對成蟲活動均有影響。成蟲對糖酒醋液及發酵的胡蘿蔔、麥芽、豆餅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趨性。成蟲飛翔力頗強,一次可飛數10米,高可達10米以上。

    成蟲羽化後需要補充營養,然後才能交尾產卵,日落後在開花植物上取食花蜜。各世代成蟲產卵量、產卵歷期隨季節環境條件不同而有差異。羽化後3~5天內為產卵盛期,產卵歷期一般7~15天,一雌蛾能產卵8~17塊,約1000~2000粒,最多達3000粒以上。成蟲產卵多在植株生長高大、茂密濃綠的邊際作物上,植株中部著卵較多,頂部或基部相對較少。成蟲壽命一般為7~15天,短則3~5天,少數可達20天以上,雌蛾比雄蛾壽命要短,冬春季壽命較長,夏秋季壽命較短。

    卵絕大多數產在寄主植物葉片背面,遠處透過光線很容易見到;葉片正面、葉柄、莖部著卵較少。初孵幼蟲群集在卵塊附近取食,3齡前僅食葉肉,葉片被害處僅留上表皮及葉脈,呈現灰白色篩孔狀的斑塊,枯死後呈黃色,遠處極易識別。幼蟲初孵時不怕光,稍遇驚擾就四處爬散或吐絲下垂,隨風飄散。2齡後開始分散為害。幼蟲有假死性,稍有驚動即墜地。4齡後進入暴食期,出現避光性,晴天躲在陰暗處,在植株稀疏的田內,白天很少活動,但陰雨天也有少數爬上植株取食,多數在傍晚後出來為害。5~6齡幼蟲多在夜間至黎明前活動,以晚上9~12時出來活動的最多。

    幼蟲老熟後,即入土做一橢圓形土室化蛹。化蛹深度一般1~3釐米。土壤含水量20%左右時,有利於老熟幼蟲入土化蛹,也利於羽化。土壤乾燥或過溼,對化蛹不利,土壤板結時,化蛹多在枯葉或表土下面。

    斜紋夜蛾一年發生多代,世代重疊,無滯育現象,只要氣溫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防治措施:

    ①誘殺成蟲可用黑光燈,也可用誘殺地老虎、棉鈴蟲的糖酒醋液,或用楊(柳)樹枝法誘殺。這類方法對若干種害蟲可同時兼用,並可提供成蟲消長動態作為測報的依據。

    ②成蟲產卵成塊,而且初孵幼蟲有群集為害的習性,所以各種田間操作均可同時進行摘除卵塊或隨時殺死幼蟲。

    a.防治時機的選擇。注意在最早出現蟲害的時期消滅害蟲;注意在點片發生階段消滅害蟲;要在暴食期以前即3齡以前消滅害蟲。幼蟲一般在白天不出來活動,所以藥劑防治最好在午後或傍晚進行。

    b.藥劑的選擇。應特別強調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如90%敵百蟲1000倍液,40%二嗪農乳油1000~1500倍液,50%殺螟腈乳油800~1200倍液,50%嘧啶氧磷乳油1000倍液,50%殺螟松1000~1500倍液,20%殺蟲畏乳油400~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25%水楊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等。

    五、甜菜跳甲:成蟲咬食幼苗子葉和幼嫩真葉後,葉呈缺刻或圓孔形。蟲害發生時,葉片全部被吃光,造成缺苗。

    甜菜跳甲每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大黃等蓼科植物草叢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氣溫升高時,成蟲開始活動。成蟲喜在藜科和蓼科植物上產卵,羽化的成蟲一般在8月份出現,取食藜科和蓼科植物,並準備越冬。

    防治措施可採用藥劑拌種防治。

    六、甘藍夜蛾:鱗翅目,夜蛾科。別名夜盜蛾。它的幼蟲又叫做地蠶、切根蟲、截蟲。甘藍夜蛾的幼蟲為雜食性害蟲。受害嚴重時葉肉全被吃光,僅剩較粗的葉脈和葉柄;受害輕時葉子也被咬成大小不等的孔,影響產量。

    以蛹態在土中越冬。越冬蛹在第二年5月羽化為成蟲,出現後在被害作物葉背上產卵,卵期10天左右。幼蟲約經30天老熟入土化蛹,蛹期60天。到7~8月間第二代成蟲出現,以後第二代幼蟲又為害作物,到老熟時則又潛入地下化蛹越冬。

    成蟲白天在植物葉中潛伏,傍晚開始活動。產卵最盛的時期大約在晚上7~8時。卵成塊狀,分散產下。每塊中的卵數由幾粒到幾百粒不等,平均100多粒。一雌蟲最多能產卵近3000粒,平均產800多粒。初孵化出來的幼蟲成群棲息,白天在葉裡潛伏,夜間出來食害。葉的被害部初呈透明狀,幼蟲稍長後現出大小不等的穿孔。這時幼蟲能吐絲下墜,也能自由爬行,因此群棲的數目大大減少。3齡以前的幼蟲前2對腹足未長成,因此,走路時背弓起如尺蠖;到3齡以後足已長全,白天多躲在葉裡或土塊下,夜間出來食害。5齡以前的幼蟲白天一般在地上部潛伏,6齡幼蟲白天多藏在根下土中,到夜間就出來食害。此蟲的食量隨著齡數而增加,6齡幼蟲的食量比其他各齡顯著增多,約佔全幼蟲期食量的80%~90%。

    防治措施:

    ①誘殺與捕捉。成蟲發生多時,可利用糖蜜誘殺器誘殺。對幼蟲可利用其白天潛伏土中,夜間出來為害,而且被害幼苗倒在地面的特點作線索,白天用手或用樹枝撥開3~7釐米深的表土進行捕捉。

    ②藥劑防治幼蟲。老齡幼蟲為害特別嚴重,白天又多潛伏在土中,藥劑防治比較困難,最好在幼蟲2~3齡時(被害葉出現小孔)即開始噴藥。噴藥次數可根據為害情況決定。此外,噴藥時應注意勿使噴霧器碰到植株上,以免使幼蟲震落,降低藥效。

    七、大灰象甲:又名大灰象蟲,屬鞘翅目,象甲科。常與蒙古象甲混棲,共同為害。食性極雜,寄主植物有41科70屬101種。

    大灰象甲以成蟲和幼蟲過冬。翌年4月下旬開始出現,6月中旬出現最盛,終見於9月上旬。

    成蟲不會飛,依靠爬行活動。在4月下旬溫度較低時,成蟲很少爬出地面活動,多潛伏在土塊間隙中或植物殘株下面。陰雨天也很少出來活動。隨氣溫的上升,成蟲的活動也隨之活躍,當日平均氣溫達20℃以上時活動最甚。但也畏懼高溫,6~7月多在上午10時以前和下午3時以後出來活動,在大暑前後,多數成蟲離開地表爬到葉片背面或枝幹的陰處,甚至爬到地邊或苗圃地周圍的大樹上避蔭。

    成蟲有隱蔽性和假死性,當遇外物臨近時,即靈敏地躲藏到枝葉的後面,如再接近便假死墜落。成蟲喜食幼嫩多汁的幼苗。由於群集為害,幼苗一旦受害,便無一倖存。幼蟲常沿葉脈咬食葉片,食痕呈半圓形缺刻。

    幼蟲脫離卵殼落地後,便迅速爬行尋找土塊間隙或鬆軟表土,鑽入土內取食。幼蟲隨天氣轉寒自9月下旬向下移動,在土深處做成土窩,在土窩內越冬。至第二年4月上旬再開始活動。越冬深度均在40釐米以下,以在60~80釐米深處越冬的最多。

    越冬幼蟲6月下旬開始化蛹,一般在60~80釐米深處化蛹。如果土壤結構堅硬,也有在40~50釐米深處化蛹的。蛹經15~20天羽化。大多數都在上午羽化,羽化後當年不出土,在原化蛹時所做的土窩中越冬。

    防治方法:

    ①整地時用2%滅除威每667米2施1000~1500克與30倍細土拌勻,撒在土表,然後再翻入土中,防治幼蟲。

    ②在幼苗拱土時,往苗眼中澆灑50%馬拉硫磷1200倍液,防治成蟲。

    防治大灰象甲,必須採取綜合措施,連續地進行防治,才能收到顯著效果。

    八、金龜子:夏季咬食葉片,嚴重時僅留葉脈。防治方法可用化學藥劑毒殺,亦可在早晨成蟲活動遲緩時捕殺,或夜晚點燈誘殺成蟲。

    九、蚜蟲:是幼苗期發生的一種根蚜,咬食根部汁液,平時不易發現。6~8月可發生於葉部,影響大黃正常生長。移栽前可將帶有根蚜的幼苗根莖放在45%樂果乳油1500倍液中浸漬後再栽。地上部發生蚜蟲可用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枚康熙通寶是什麼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