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老師

    這個問題腦洞真大,學生有搖號入學、就想著老師也能搖號赴任,如果真的實施起來,將會是教育界的一場大災難。

    一來毀了學生,二來毀了老師。

    理由如下:

    1、教育需要一個穩定、安靜的環境,經不起折騰;

    一個學生、一個班級,之所以能出成績,不單單取決於一個老師教育教學能力。因為能力再強,要是沒有安於教育的心、三天兩頭想著是往哪裡跑、到哪裡去,備課心思也沒有、上課心思也很少、讓他批作業、輔導學生就更加是一種妄想,那再有名的名師,他也出不了成績。

    所以,搖號赴任的結果,是讓老師對所在學校失去感情、對於所在班級失去責任心,當一個老師一心只想著教完這一屆就有可能搖號走了,他也就失去了自我品牌的塑造意識,那他再強的能力,你也別指望他會有多出力。

    這就好比,你和一個學生講,不管你考不考,你已經被北大錄取了,高考你只是去形式上過個場。這時,你想,這個學生還會每天沒日沒夜拼命刷題、複習麼?

    另外,曾經有人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一個整天在外開講座、跑公開課、折騰教研活動的名師,和一個普普通通、只知道埋頭一線工作的普通老師,都要教你孩子的班,你會選擇哪個?

    告訴你,外行會選名師,而內行呢?會選那個普通老師。

    就是上面的理由,教育教學很多時候不是能力上的問題,而是態度上的問題。名師整天忙著公開課、跑講座、弄論文,哪有時間給你孩子批作業、搞輔導啊,最終孩子成績不行了,無非一句話嘛,“名師教你孩子都不行,說明你孩子能力不行!”

    2、教育公平,不是簡單地把名師在各個學校之間攤攤平;

    讓老師搖號赴任,其實說白了就是想簡單地把名師在各個學校之間攤攤平,以為這樣就教育公平了。

    但這也是外行人的看法。

    內行人都清楚,名師並不僅僅代表名師自己,名校造就名師,名師背後往往指代的是一個團隊。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並不是其他學校的老師沒有能力、沒有努力,而是平臺不一樣,註定他到不了那個高度。

    所以,除非你把整個教育資源攤平了,包括生源、教育教學條件等等,那麼,教育才能真正公平,否則,僅僅想要透過攤平名師來實現教育公平,這是痴心妄想。

    不信,你可以把全國最優秀的名師,從他的平臺抽調出來,然後空投到惡劣的農村學校,你會發現,他賴以成名的公開課、侃侃而談的教育教學方法,大機率會失效,他將很快泯與眾人。原因很簡單,那個造就他、適合他發揮、發展的舞臺不見了。

    那麼,在培育名師的那個平臺呢?這個名師走了,後面自然會有千千萬萬個名師排著隊要上來,然後成為這個學校裡的名師。

    所以,我是認為,要想教育公平。不是從攤平名師開始。而是從培養名師的土壤抓起。

    比如提高教師待遇啊,讓每一個學校都能夠留住人;

    比如加大農村薄弱地區的教育教學投入啊,把校舍建漂亮了、教學設施跟上了,在農村和城市都能接受到同樣的教育了,那麼,生源就能留住。

    土壤有了,名師是不需要引進的,是可以自己去培育的。

    3、老師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要考慮生活;

    決定老師不能夠搖號赴任的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老師不是神、而是人,也需要生活。

    讓老師搖號赴任,當然也可以,但是,你得相對應的,為每一個老師家庭提供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包括住房、配偶的工作、孩子的就學,等等。

    這將是會比讓老師搖號赴任複雜的多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如果實施起來,勢必勞民傷財;但如果不相對應的進行實施呢?我想,沒有哪個老師經得住這樣的折騰。

    像有些中西部地區,工資三兩千,鄉與鄉之間的距離上百公里,當個老師教個書,一遇到搖號赴任就相當於流放一樣,你說誰還願意去當老師?

    結束語:

    讓老師搖號赴任,這是一種對於教育公平的粗暴想法。

    初衷可能並不壞,但是對於教育公平的問題在考慮上顯然是欠妥當的。一旦這樣的政策實施起來,將會是教育界裡的一場大災難。

    別說教好學生了,就是想要留住老師,到時候也會是困難的事情。

  • 2 # 鬥天鬥地鬥自己

    我校一年級就是。一年級採用4搖號。幾百家長在會議室。

    第一次電腦搖號學生分班!(雙胞胎可以提前選擇是在一個班還是不同班)

    第二次搖號分班學生的班號!

    第三次搖號班主任抽帶班號次序

    第四次搖號安次序班主任抽帶的班號!

    如果說電腦可以作假。後面2—4次9個班搖號全採用在一個一面透明的箱子中,抓球的辦法。特別是第二次,讓9個家長摸球!

    至於班主任和搭伴教師。則按照老老師帶新老師的辦法。基本上別指望兩個老老師合作帶班。所有新老師都進入一年級!

  • 3 # 章不才

    如果單一的看待“老師搖號赴任”,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但是,隨著老師“縣管校聘”政策的全面鋪開,再加上學生“劃片入學、電腦搖號、隨機分班”的實施,說不定將來“老師搖號赴任”真的會成為一種可能。

    “老師搖號赴任”的出發點跟核心價值是:教育均衡與公平。可以這麼說:從來沒有哪個年代,把“教育均衡與公平”提到現在如此高度。

    拿我們這裡的情況來說吧,近年為了實現“教育均衡與公平”,放出了這幾大殺招:

    1.網上報名,公民辦同招,杜絕掐尖;2.學生就近劃片入學(以房產證為準);3.所有學生全部實行“電腦搖號、隨機分班”,杜絕“重點班”、“選班”;4.所有家庭房產證、繳納社保等資訊,全部接入政府大資料平臺,杜絕家長造假。

    以前如果你是本校教職工,自己的子女入學,還可以不用參加電腦搖號。這幾年連本校教職工的子女入學,也必須要全部搖號分班,確保公平。對此不少教職工意見很大,但是也無可奈何。

    毫不誇張的說,在我們這裡,學校學區內的學生分班,已經基本做到了均衡與公平。

    既然學生可以做到“搖號分班”,那麼老師“搖號赴任”又有何不可?特別是隨著“縣管校聘”政策的全面鋪開,老師們由“學校人”變成了“系統人”,這徹底打破了教師流動的壁壘,“搖號赴任”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當然,老師的流動比學生要複雜得多,不可能簡單的照抄學生電腦隨機分班的模式。老師“搖號赴任”至少需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

    1.老師“搖號赴任”並不是真正的均衡與公平。

    表面上看,把教師資源進行搖號分配,是真正的均衡與公平。但實際上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教師的水平有差異。

    舉個例子:假如有100個語文老師,100個數學老師,100個英語老師。這些老師當中,有一半水平比較高,一半水平比較低。那麼“搖號隨機分配”的結果,將會是有一些班級所有老師水平都很高,還有一些班級所有老師水平都很低。這樣的平均分配,均衡嗎?公平嗎?

    可不可以這樣:進行不完全的“搖號”,先把各科老師按照強弱搭配成一組(比如:語數外三個老師為一組,按“2強1弱”或者“1強2弱”進行搭配),再把這些搭配好的一組老師進行搖號分配。這樣是不是更接近均衡公平的本意?

    2.老師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安置在自己的學校附近。如果搖號把老師分配到離家很遠的地方赴任,怎麼辦?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在原來老師屬於“學校人”的情況下,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學校附近買房安家的。現在你要實行老師“搖號赴任”,萬一搖到了離家比較遠的學校,誰願意幹呢?這樣的話,政策想要實施必然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那麼,可不可以把“搖號赴任”的範圍進行劃片分割槽?就跟劃分學生學區一樣,讓老師們也只是在劃分的片區內進行流動。

    或者,對那些去薄弱學校赴任的老師,給予經濟、評優、晉升職稱等方面的傾斜?

    【結束語】:未來的趨勢肯定是:教育資源的分配越來越均衡,教育公平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作為最重要的教育資源,“老師”的流動和均衡分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當然也會給老師們帶來很多挑戰,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更好的適應發展。

    您覺得:有沒有可能實行老師的“搖號赴任”呢?

  • 4 # 路慢慢

    說起來義務段教師搖號赴任,我突然想起來前幾年老家拆遷後搖號選房,不一個性質,但是同一個道理!至今,提起搖號選房母親仍有些抱怨,至於教師搖號赴任,相信老師心中也有一杆稱!

    而義務段老師搖號赴任與村民搖號選房,我們暫且拿來對比一下!

    老師好比村民,班級好比樓房,老百姓都想選個好樓層,戶型、採光要好,位置要便利,哪怕鄰居都要有得選!

    然而,搖號選房之後,大家又傻眼了。好樓層,好房源還是被一些特殊人選走了,心中多少還是有點不樂意。搖號選房本是公平、公正分房的一個措施,而結果卻大相徑庭,難免會激起矛盾!

    同樣老師搖號赴任,從出發點考慮,也多少讓人生疑

    疑問一、這是領導為了讓教師公平競爭教學,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良策?

    疑問二、這是領導為了更好的管理教師而採取一個手段?

    假如真如疑問一所述,多少讓人欣慰,畢竟出發點是為了讓學校管理更好,讓教師良性競爭,讓學生得到實惠,讓教育大快民心,於人於己,於公於私,都是一件好事,值得老師們考慮,值得領導們研究!

    而如果與第二種疑問相關,相信會引起大多老師的不滿,同樣也讓老百姓感覺教育“瞎折騰”。校長們是不是管理哲學書籍看的太多,是不是有鬼谷子權術用的太過之嫌,值得反思!

    義務階段教師搖號赴任,從實施方式上來說,也值得斟酌!

    由於義務階段教師群體很大,涉及單位範圍廣,如何保證公平實施搖號,如何保證大多數人沒有怨言,都是面對解決的問題!

    搖號赴任,這件事看是公平,但它得需要人參與,需要人員去組織,因此在涉及個人利益或者單位利益時,參與決策者或者實踐者難免有私心。哪個領導都待見年輕男教師,如果任勞任怨,聽招呼,誰不想往自己學校撈!而對於年老眼花的老教師,大多數都是往外推的,更別提年輕女老師,結婚、生子,如果女老師產假排擋,也夠領導愁壞的!

    第二個問題,教師搖號赴任也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許多農村教師的生活問題!

    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有享受普通人生活的權利!在農村中許多老師都是本地人,搖號赴任實施起來,他們不得不離開家遠赴幾十裡或更遠到陌生地方教學。暫時不管新環境如何,單就路上奔波,安全問題都值得考慮!記得去年冬天一天大霧,光路上趕時間上課的教師開車相撞的就三起。現實安全問題,擺在面前,教師搖號赴任實施起來領導們也不得不好好考慮!

    我的觀點:義務階段教師搖號赴任,聽起來腦洞大開的問題,但也是值得考慮。畢竟縣管校聘在許多地方已經實施,各種聲音都有,成為一種互補方案未嘗不可!

    結束語:

    義務階段教師搖號赴任畢竟不是搖號選房,我們面對的也不是房子,而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我們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教育問題。

  • 5 # 春哥1

    題主你真逗,你怎麼不搖號入洞房呢?你怎麼不搖號吃飯呢?

    天下事有多少可以搖號了之?你的生活是不是都可以用搖號的方式決定,那人類的智商就浪費了。

    一個老師在哪裡工作,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既要考慮他的能力,他的敬業精神,他的家庭,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更要考慮學校是否需要,他去了以後會有什麼後果……

    複雜問題簡單化,最終會讓社會付出更大代價,這是我們不能承受之重。

  • 6 # 姜佐聊價值經濟

    面對我國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許多人認為將優秀的老師平均分配到每個學校,拉昇學校的平均教學水準是不是就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平均分配呢?未必

    於老師而言

    雖然老師是辛勤的園丁,肩負教育祖國下一代重任,但與此同時,教師也是個普通的職場人,想要更高的收入和更加優越的教育環境。

    當老師和我們普通人找工作是一樣的,沒有必要神聖化加過多的道德捆綁,我們普通人找工作更多的就是為了養家餬口,很少有人為了人生理想去幹一份工作,教師也是一樣,也會對高薪厚祿更感興趣,而名校顯然更負擔的起這些。

    在名校任教不僅收入豐厚,而且顯得更加“風光”。未來發展空間也更大,要如何說服優秀的老師屈尊降貴聽從分配呢?

    於學生而言

    有了更好的老師學習成績就可以更好麼,對於基礎不好的學生可能會有顯著提高,對於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呢?失去了優秀的教師資源會不會降低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呢,好剛要用在刀刃上,好的老師加上好的學生才能產生1+1>2的效果。

    面對我國的教育現狀,應該是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因材施教,不浪費每一位教師和每一位學生才是教育發展之道。

  • 7 # 鄉下人1個

    這個問題的言下之意,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搖號赴任也是可行的。

    當然,問題的由來可能是受時下社會上諸多搖號決定事物的影響所致。

    搖號決定,類似於抽籤決定,主要原因是僧多粥少,主要目的是為了追求絕對公平。這樣的方式做出決定,我只贊成一項,就是當人們為了達到某個善良目的,爭著願意自己涉險或作出自找犧牲時。

    你看搖號買房吧,只是開發商玩弄的房源緊張的把戲;你看搖號招生吧,只是為了杜絕民辦學校招生“掐尖“。還有類似的招標、招幹,也有競標、考試面試等等昭示公開公平公正的過程,然而仍有眾多“貓膩“存在。

    由此觀之,採用搖號法,實際揭示的是誠信的普遍缺失以及人為操作的普遍不被信任,這才是當今社會的痛點所在。原因眾多,歸納起來就是私慾的不斷澎漲和可以看到的常常毫無底線的醜陋言行。

    中小學校內部,十多年前已經普遍流行將新生按分數分檔,取各檔次分數平均攤入每個班,然後由班主任隨機抽取一個班的學生以示公平,然而仍舊難以保證公平,未了還有個別學生後補打招呼入班。據聞現在已有流行搖號編班了,為什麼?人工編的班還有誰信“公平“?學生編班,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不會有“公平“,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幾個實物的東西,每人幾個可以分得“公平“。搖號編班說白了也不是追求所謂“公平“,只是個人私利容不得一點吃虧而已。

    教師搖號赴任的想法,比之搖號編班更加離譜。每個教師的長短優劣本難評定,即使單個教師的長短優劣也是動態變化的。而況教育工作本身,本是一項良心工作,如此把教師當成一個“物件“抽來調去,成何體統?真的實施起來,更多的問題出現尚且不論。

    只信“物“,不信“人“,只要“分數“,不要“人“,只重教,不尊師,為私利而追求“公平“,棄誠信而無視禮恥。怎樣辦教育,乞每個關心教育者思之省之!

  • 8 # 三味聊教育

    說真的,要說實行“縣管校聘”,倒不如實行搖號分配各校老師

    因為“搖號”比“校聘”能大幅度提升城鄉學校的師資均衡。而且也可以避免“校聘”方式中可能出現的“鄉村學校搶不過城市學校優秀師資”以及因“校聘”中校長權力過於集中而可能造成的不公平現象。

    頂層教育行政部門,推行縣管校聘制,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均衡城鄉師資。但就目前多地已推行的方案看,並不能讓真正優秀的老師去鄉村學校應聘

    如果實行“縣管搖號制”,可以按以下幾個步驟操作:

    第一步:由縣教育局將全縣各階段老師按學科分好類;

    第二步:由各學校作出各學科所需教師計劃數,並上報縣教育局。

    第三步:按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老師,分別招開全體教師“搖號現場大會”。併為場公佈結果,嚴禁暗箱操作

    這種搖號方式有幾大好處:

    1、可真正實現均衡城鄉師資;

    2、可完全避免不公平現象,老師無怨無悔。

    當然,為激勵老師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可規定一年為一個週期,每學年初搖號一次

    對於那些教學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者,應加大績效獎勵。相反,對於那些工作懶散、缺乏責任心、教學成績低劣者,可加大扣除績效獎勵。

    網友們認為這個方法如何?比縣管校聘是不是更科學合理?

  • 9 # 一位教師

    教育,最怕瞎折騰。搖號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公平。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搖號來解決,比如師資分配。

    簡單的探討幾個問題,就知道能不能搖號了。

    1.真要搖號,幾年一搖?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6年,初中3年。如果進行搖號,總不會傻到一年一搖吧。那樣的話,學生每年都要換老師,家長也受不了。

    真要搖號,小學每6年搖一次,初中每3年搖一次,最起碼能保證老師完整的帶完一屆學生。看似學生沒受到影響,其實不然。

    幾年就要換一個地方,老師自然就沒有歸屬感,對所在學校也談不上什麼感情,畢竟在這個地方只呆幾年。好也罷,差也罷,忍忍就過去了,這與長時間呆在一所學校,不是一種感覺。

    就比如我吧,自上班以來,一直沒有挪過地方。十幾年過去了,熟悉了校園裡的一草一木,對學校、學校的老師,都有了很深的感情。

    採用搖號的方式,學校更像是長期住的賓館,就找不到家的感覺了。

    2.號搖完了,還是不均衡怎麼辦?

    如果真是採用完全搖號的方式,其結果是不可控的。雖然看起來是公平了,但實在無法真正保證均衡。

    出現集中的機率雖然小,但並不是沒有。如果差一點的老師都集中到一個學校裡,或者一個學校裡攤上的差一點的老師比較多,又該怎麼辦?

    是接受結果還是再搖一次呢?如果接受結果,恐怕家長們就不願意了。如果再搖一次,那搖號還有什麼意義。

    一旦出現這樣的結果,怎麼辦都是錯。

    3.搖到離家很遠的學校,讓老師怎麼辦?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普遍採用就近入學的原則。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就是方便上下學。

    如果採用搖號的方式,老師去哪個學校上班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家門口,也有可能是幾十公里之外。並且,這不是一個老師會遇到的問題,而是所有老師都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讓老師們如此奔波,又於心何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按指標操作能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