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匍史狗子

    這是由宋朝抑武揚文的政策造成的,這使得全國的軍事實力大打折扣,沒有足夠的能力向外擴張從而完成統一,但也造成了宋朝的文化得到長久穩定的發展,人民精神生活富足而有張力,一大批文官總能在國家危機的關鍵時候站了出來,這也使得宋朝國運能繼續延續。

  • 2 # 丈夫摔傷當事人

    宋朝根本就不弱,從經濟,科技,人才,文學上來說,當然,

    兵可能不行,沒有宋朝剛剛開始的時候那麼厲害,但是武將也多,只不過宋朝不會用罷了。

    題主提到的是:幾百年。

    那麼就是宏觀宋朝的問題了!

    我們從各個方面來看看宋朝。

    1.經濟

    經濟嘛,畢竟是國家的命脈,那麼我們瞭解下宋朝的經濟情況!

    可能有人會說唐朝經濟比宋朝厲害,

    那麼完全錯了。唐朝有宵禁,

    而宋朝的大都市,都是整夜整夜在運營!

    據記載,宋朝當時的GDP總價值比例佔世界總量的22.7%。

    佔世界這麼多的份額,說明了宋朝的經濟,

    就算是天災人禍經常出現,宋朝也比唐朝多三倍的收入。

    而且,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點:

    宋朝的官員貪汙情況很少。

    工資情況,大宋第一!

    宋朝是高薪。明朝是低薪。

    宋朝裡面官員沒有 實職 的有工資。

    實職加工資!

    一個正七品的官月入:12.8萬。

    而明朝只有一千多!!!

    差距多大呀!

    ↑呂夷簡

    宰相給128萬,年收入過千萬了!

    宰相是一品官。我記得明朝一品官只給一萬多。

    明朝宰相一年工資收入比不上宋朝一個七品官。嗯,不吃不喝可能比的上。

    好了,我們說科技。

    科技

    四大發明的:活字印刷出自宋朝。

    指南針。

    ↑指南針

    雖然說,造紙出自漢朝,可是,

    價格依舊很高。到宋朝才改革造紙,出現了便宜,廉價的紙。

    火藥出自於唐朝,可是真正應用是宋朝,

    仁宗時期還編纂介紹火器的

    武經總要,其中使用的火藥配方,已經很接近黑火藥了。

    說明了宋朝之強大。

    印刷術宋朝更是世界第一!

    宋朝有個制度,禁書籍流露出去,

    可是依舊有人走私,

    這個業務多龐大呢?

    據說,蘇軾曾經出了一個集,

    不到三個月就能在遼國書店看見了。

    而且,宋朝已經開始使用石油了,

    當然了,不可能和現實一樣用在汽車等地方,

    但是可以燒火做飯,還可以製作墨料呀,寫出來的字,特別美!

    ↑飲食現場

    看到了吧,宋朝連石油都有了,就差來個我們現實社會中的科技了!

    蘇頌和韓公廉,編寫了的《新儀象法要》,直接影響一百年後歐洲的天文學。

    我來說說數學,

    數術九章,就是出自宋朝!

    ↑數術九章

    多麼偉大的一本書,這是中國唯一一部影響世界的數學書籍。

    而且,宋朝的農民技術也很高。

    ↑宋朝耕地

    曾經創下了:畝產四石(480斤)。的記錄,

    現在看來,不算什麼,在古代看來,這已經是很強的了,

    唐朝呢?

    新唐書·食貨志 載:“以韓重華為振武、京西營田、和糴、水運使,……募人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畝,……墾田三千八百五十餘頃,歲收粟二十萬石。”由此材料計算,屯田者共耕田1 950頃,合畝產為1.025石。

    李翱《平賦書》說:“一畝之田,以強半弱,水旱之不時,雖不能盡地力者,歲不下粟一石”。

    吳慧說,

    唐量畝產1石合漢量3.81石,再考慮到種豆等因素,與漢一樣,打九四折,摺合漢量為畝產3.75石,摺合今市制為畝產334斤。

    比唐朝高了多少,立刻明白。

    人才、兵

    至於人才嘛,就不一一舉例子了。

    說幾個有名的,

    蘇軾,才比李白,甚至比李白還厲害。

    王安石,改革革新的代表人物,被現代人懷疑成穿越過去的人。

    岳飛,名傳千古。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官位很高。

    還有一些,就不一一舉例子了,

    只能說,宋朝人才多,但是就不怎麼會用,所以也落敗不少。

    而武呢?宋朝重文輕武,所以兵力很弱,不然怎麼會來一個靖康恥?

    總結

    宋朝之所以被稱為:弱宋。

    是因為兵力,武將不行,並不是經濟,人才,科技方面的問題。

    而經濟,科技,只能是輔助,

    只有兵力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比。你手裡有萬兩金,卻沒有實力,那活該捱打了。

    除了這個之外,宋朝可以說是近現代了,除了思想沒有改進,其他都不錯,

    所以,如果去宋朝生活不錯滴!

    當然,南宋除外!

  • 3 # 穿越時空的老男孩

    宋朝,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積貧積弱”,這或許是很多人對於宋朝的最深刻的印象了,認為宋朝武力很弱,軍事實力並不強,打仗只有賠錢,實在是令人感到很憋屈。然而,如果真是這樣,為何會比軍事實力強大的唐朝支撐的時間要更久一些呢?其實大多數人是一種對宋朝產生的誤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何來說宋朝積貧積弱

    史學家錢穆老師曾給宋朝定性為“積貧積弱”,但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句話特指的是什麼,所謂“積貧”指的是宋朝財政積貧,而“積弱”則指的是軍隊積弱。

    軍隊、財政是整個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卻不能完完全全代表一個國家的貧與富。的確,“積貧積弱”是後世史學家們對宋朝的傳統評價,但是,拋開傳統觀念來看,宋朝的“積貧積弱”並不等於“真貧真弱”。

    宋朝,一個在當時世界歷史中經濟實力第一的王朝,居然被說成了“貧”,那麼筆者心中就有疑問了?宋朝如果算是貧的話,那麼其他朝代算什麼?

    二、唐朝是最鼎盛的朝代,那麼宋朝跟唐朝相比,宋朝實際怎麼樣

    宋朝雖然大力發展商業,但耕地面積也超過了唐朝,盛唐時期的耕地面積為485萬頃,而宋朝則是511萬頃,耕地面積對應的是農業發展程度。

    宋朝的GDP當時佔全球經濟總量的60%,人均GDP為2280美元,國庫收入最盛時期達到了1.6億貫,即使到了南宋時期,丟掉了一半江山,國庫收入也達到了1億貫。我們縱觀古今中外歷朝歷代,封建王朝中能夠達到這樣高度的,除了宋朝,再無其他。1.6億貫是什麼概念,打個比喻,清朝康乾時期,國庫年收入為3500萬--5000萬貫,並且要知道的是,當時的清朝人口有2億多人了,大家可以自行算一下人均GDP了。

    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宋朝開國之初,就專門設立了廣州、明州、杭州、泉州等多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其中泉州港是當時世界上的第一港口。

    如此對比之下,宋朝怎麼能夠說在經濟上是貧窮的呢?

    三、宋朝的實力真的很差嗎?

    宋朝的財政收入很多,但花銷也很大,這也是“積貧”的由來。一為文官體系空前巨大,重文輕武,官僚收入豐厚。二為軍隊體系臃腫,暴亂招安,天災後饑荒流民入軍等措施造成的壓力。可以很肯定地說,任何一個朝代如果接手宋朝的這些壓力,沒幾年時間肯定要破產。宋朝能夠撐這麼久,是建立在商業空前發展上的,而宋朝商業也的確緩解了宋朝財政的崩潰。其實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因為財政開銷大,農業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宋朝才不壓制商業,兩者之間是互通的。

    所以,宋朝財政上的弱,也正好體現了宋朝經濟上的強,如果要讓唐朝、明朝、清朝來解決這件事,那肯定要宣告破產。所以說宋朝的經濟實力還是相當強的。

    總結

    宋朝在歷史上並不是亡於內亂,而是亡於外部入侵的王朝。很多人都說,宋朝由於賦稅太重,宋朝農民起義年年都有,諸如方臘、王小波等人,但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這些起義都是小眾事件,並沒有涉及大規模起義。這些起義團隊跟唐朝黃巢起義、元朝紅巾軍起義、明朝李自成起義、清朝太平天國運動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南宋末年會有崖山跳海事件的原因,如果宋朝真的如很多人講的那般弄的民不聊生,民眾又怎麼會一心支援宋王朝?這明顯是說不通的。

    宋朝財政雖然收入很大,基本上是收入多少就花多少,跟月光族沒什麼兩樣。但大宋子民卻沒有到哀鴻遍野,到處饑荒的地步啊!宋朝的財政只有30%來自農業稅收,這在古代封建社會是很難以想象的。宋朝財政是非常緊張,但跟貧卻是兩碼事。所謂貧也就是沒有收入,就比如,一個人收入一千,只花了一百,一個人收入一萬,花了九千,大家覺得誰才是貧弱?

    拿唐朝來跟宋朝相比,兩者戰敗的資料唐朝更多。就說當時的西夏、遼國,哪個不比宋強,但他們抵抗蒙古軍隊抵抗了多久?再看看宋朝抵抗了蒙古大軍多久?一比之下我們就清楚了,弱並不能光光從表面看,可以很肯定地說,把當時古代任何的朝代拉到蒙古大軍的面前,能夠改變結局的有誰?

    所以說宋朝在經濟和軍事的實力上還是很強大的,所以才能夠在歷史舞臺中站的那麼久。

  • 4 # 恨死然鵝活著

    先回顧一下大勢,北宋的對手先是遼,後是金,金滅北宋,從北宋開國(公元960)算起,北宋就在東北和北部方向同遼、西北方向同西夏透過和議穩定邊疆,向對方納“歲幣”,以金錢購買和平,透過此種方式維持了一百多年的統治,直到1127年的靖康之難。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到1279年崖山兵敗的一百多年裡,開始的時候向北邊的金稱臣。稍後,元朝逐漸統一了北方。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與蒙古聯手,絞殺了金,此後,蒙古從“聯手抗金”的夥伴變成了對手。

    宋朝奇葩,國家的確是積貧積弱,北方的強鄰環伺,城頭變幻大王旗,遼、金、西夏、蒙古,都是一個個強大的對手,邊境需要大量的財政填補,無論是繳納歲幣等方式用金錢買和平,還是用武力對峙,致使國庫空虛,而民間富裕,包括農業、手工業、冶煉等非常發達,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紙幣---交子,宋朝的強盛還體現在文化上,詩詞歌賦繪畫科技理學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高峰。

    還有,這兩段朝代的對手都是北方遊牧民族,騎馬征戰在草原上是大殺四方的,一到中原地區,特別是長江阻隔,對南方望江興嘆多年而不得跨越,此乃南宋苟延殘喘的地理優勢。

    造成兩宋積弱的另一個原因是祖上的遺傳密碼所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以一介武夫取代前朝而統一天下,自己坐上皇帝寶座以後,防備別人同樣辦法,就玩起“杯酒釋兵權”之類的把戲,將軍事部門置於文官管制之下,對外軍備鬆弛,對內壓制輕視軍事,比如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等抗金名將。

    總之,苟延殘喘三百年,一是得益於北方強鄰相互傾軋,蒙古坐大之後才騰出手來滅宋;二是主動稱臣求和避免苟延殘喘,三是北宋被滅之後利用地理優勢對峙北方。

  • 5 # 往事無多

    中華民族的質與性的變始於宋、宋以前、秦、漢後、民族的質與性是那麼的鮮亮、那就是、偉岸、擴揚、野放、擔當、足令天下仰視、即令在亂時、宋所以續存、雖對外示強屢敗、治內也算有方、朝廷並無過度奢華、強暴、還因北方各部初起、不具備勝宋能力、宋的延續、也可算機遇、

  • 6 # 資深近代史專家

    有宋一代,雖然沒有統一,但是,宋與其他小夥伴(遼,金,西夏)基本和平共處,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彼此之間長期處於均勢,沒有特別強的,也沒有特別弱的,誰也無法吃掉對手。

    放眼今天,玩區域均勢策略最好的是英國

  • 7 # 物語之意

    宋朝的問題,大多圍繞著積貧積弱,不能“統一”,也是很多人跟風去鄙夷。就好像天文學,對“冥王星”的幾次重新定位一樣,有部分人就覺那麼小的冥王星,不配九大行星。就覺得大宋不配和漢唐元明清並提。

    但這種說法,真的靠譜麼。確定不是跟風,好好研究,看過宋朝的歷史麼。

    這個題目,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樣的宋朝延續了幾百年,為什麼?答案,其實就是這個問題去反過來思考——宋朝延續了好幾百年,真是積貧積弱,未能統一的王朝麼?

    其一,大宋所謂積弱,不過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宋之前是大唐,四方拜服,號稱萬邦來朝,宋之後大明把蒙古趕回了大漠。加上燕雲十六州的緣故,因此,更多人覺得,宋的軍事太不堪。但這些看法太片面,橫向比較一下,宋朝是最後一個被蒙古滅亡的國家,襄陽保衛戰,釣魚臺保衛戰都是宋軍不弱的見證。

    其二,大宋積弱,那更是無中生有。大宋使中國史,世界古代史,最富裕的一代。唐朝強大,但還有宵禁。大宋各種商業發達,沒有宵禁,勾欄酒肆夜夜笙歌。“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這樣的富裕的見證。

  • 8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宋朝儘管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都是華夏腹地,算是一個面積最小的主幹王朝。唐宋元明清的排序,已給了他明確的歷史定位。

    但史學界也存在爭議,也就是題中涉及到的幾個方面問題。

    一,未能實現實際意義上的大一統。主要指沒有收復北部的燕雲十六州,西部還有一個與之並存的割據勢力一一西夏國。但與之對立的遼、金相繼滅亡,所以編史時,宋朝是被做為主幹王朝來看待的。

    二,積弱積貧一說並不客觀。

    1,軍弱是事實,這是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造成的。原因也很簡單,宋朝得國是點檢趙匡胤在武將擁立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別人手裡奪得的。為避後人複製效仿而制定。但幾百年未調整,軍弱則處處被動挨打,直至宋朝滅亡。

    2,但在其他方面則是可圈可點的。

    經濟繁榮,年GDP是漢唐時的2~3倍。

    發達的文化科技更是前朝難比。中國四大發明有其三,唐宋八大家獨佔六位。

    開放的社會氛圍使庶民文化豐富多彩。從清明上河圖和東京夢華錄中還能找到當年的印記。

    三,幾百年的經歷儘管很艱辛,但畢竟都熬了過來。

    1,澶淵之盟雖有失尊嚴,但卻使遼、宋邊境安定了近百年。雙方邊貿一直繁榮,促進了商貿大發展。

    2,金兵攻陷開封,北宋滅亡,卻有了趙構南渡,建立了南宋,都臨安。此時的金己無力南進,而南宋要收復北方故土也很困難,故雙方在淮河一帶對峙了幾十年。

    3,後起之秀的蒙古鐵騎,勢不可擋,終於滅了南宋,兩宋的國運時長也就定格在319年。

  • 9 # 叔生沐沐

    這問題有問題,其實宋朝真不貧,就是戰爭弱沒骨氣而已。宋朝最不缺的就是錢,一直用錢安定四周。要知道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10 # 不留痕跡的沙

    宋朝並不是軍隊不行!而是趙家皇帝沒有進取心,打贏了還納貢稱臣!宋朝皇帝不應該屬於正統王朝,正統的應該為遼,畢竟宋給遼納貢!雖約為兄弟之國,但是宋乾的還是稱臣納貢之事!和漢朝的和親是不一樣的!並且遼國也算講信用!澶淵之盟真的和平了,直到北宋背信棄義,聯金伐遼,最後北宋也被金所滅!

  • 11 # 刀筆傳神

    一提起宋朝,給人感覺是很好欺負的。“靖康恥”使宋朝成為恥辱的代名詞,岳飛屈死風波亭、蒙元的滅宋、讓宋朝成為漢族歷史上最屈辱的一個朝代,為“萬世羞”!但宋朝真的是這樣嗎?

    兩宋的延續時間,在秦之後的各個王朝裡面,排名第二,僅排在漢代之後,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在宋代,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貿易規模也增長得很快,汴京更是當時全世界最大、最繁華的城市。宋代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最快的時期,各個科學領域都有突破性進展,印刷業的發展促進了知識的普及和傳播。技術革新產生了大量新產業,支援了龐大的海上貿易,中國商品能夠運達印度洋甚至非洲東海岸。

    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雖開始於漢代,而其普遍盛行和技術的大量提高,則是宋代的事;火藥和刻板術的發明雖都是唐代的事,但此二者之被廣泛採用也都在宋代;發明膠泥活字的畢昇也是北宋人;指南針的發明則無疑為宋代的事。

    在宋代,國家還設立了養老和福利機構,朝廷把沒有繼承人的房屋土地收歸國有,用於開設福田院、安濟坊、施藥局、漏澤園。福田院和安濟坊是收容乞丐和孤兒的,施藥局是提供免費醫療的,漏澤園是埋葬無力買墓地買棺材的窮人的。這種先進的城市配套設施,也是宋代繁榮發展的成果,所以說宋代“積貧”並不準確。

    再說說宋朝所處的周邊環境,北宋和南宋面臨的是遼、金、西夏,尤其是蒙古這個征服了全世界的大帝國,這些對手要比漢唐所面臨的外敵強大很多。在這樣強大的對手面前,兩宋還能生存三百多年,已經很不錯了。五代十國的時候,中原政權把燕雲十六州拱手讓給了遊牧民族,再加上宋代的軍事制度確實有一些問題,這都讓宋軍在戰爭中一直處於被動。雖然戰績不算強,但防守還不錯,橫向對比的話,在當時雖比不上一流的軍事強國,但在歐亞地區,還是要比大部分國家軍事要強很多的。

    所以說宋代並不算弱,雖然軍事實力進攻不行,但防守卻綽綽有餘,加上宋朝經濟和文化實力超強,並影響到周邊國家,才使得宋一代延續了三百多年!

  • 12 # 不要又說再見

    宋朝真的弱嗎,個人感覺宋朝是很強大的!

    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我們總是感覺宋朝積弱,實則不然,我們先從年曆表來分析,宋朝上乘五代十國,下啟元朝。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的大分裂時期,中原地區政權割據,建立了十餘個政權,史稱十國,天下動亂,五代進入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國力大不如前,而北方各少數民族逐漸強大,尤其是契丹佔據燕雲十六州,更是強盛一直壓制中原政權。

    陳橋驛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區的統一,然而因前朝積弱,遼國的強大,燕雲十六州一直被牢牢佔據不能收回。這屬於上個朝代遺留的問題,可以說北宋是基本完成統一大業的。

    宋朝在亂世中崛起,北宋挺過與遼,西夏的戰爭,最終亡於金國,而南宋與金抗衡,又與蒙古人作戰,可以說宋朝一直處於戰爭中,他的軍事實力還是很強的,只不過毀在了幾個昏庸的皇帝手中。

    個人認為,沒有宋朝對中原的統一,廣大漢族人民可能會受到滅頂之災,少數民族政權虎視眈眈,漢族人民在水深火熱中建立了宋朝,保持了火種,得以壯大和延續。我感覺此次亂世僅次於五胡亂華時的危機,宋朝是完成統一的。

  • 13 # 一貳一橙

    宋朝不但是積貧積弱,而且也是後世眼中被外族欺凌得最嚴重的王朝之二,第一個還是活該倒黴的晉朝,可是兩宋之間的國祚保持了三百一十九年,在周朝八百年國祚的極限之下,宋朝又是僅次於漢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了。

    那既然是公認的“弱宋”,那宋朝又是如何打破王朝不過三百年的魔咒,成為我國曆史上在群敵環繞之下還能延續三百多年的王朝的呢?我認為這主要要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三方面來說,總結出來就是:外部巨浪滔天,但內部安穩踏實。

    政治:過度的重文輕武雖然使宋朝在對外戰事中衰弱,可相對而言也維護了王朝內部的穩定

    在宋朝以前的朝代基本上都有過邊境遊牧民族的威脅,可是導致這些朝代的最終滅亡原因都是起於內部,也就是所謂的農民起義,這是因為北方民族戰力雖高,可是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無法統治農耕文化的中原漢族百姓,就算佔據了中原最後還是被逼得退回草原去。所以對統治者來說更需要擔憂的是內部,而不是外部,歷代王朝都重視以儒家來教化百姓也是這個道理。

    國家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奸邪共濟為內患,深可懼也。

    宋朝吸取了唐朝過度放權而導致藩鎮作亂的教訓,所以在對地方軍權的問題上抓得很緊,在宋朝的地方政府中設立各種官職以分化地方權力,安撫使司主管地方軍政、轉運使司主管地方財政和漕運、提刑按察司主管司法和刑獄、提舉常平使主管當地賑災、市場、水利等等。這四個地方官職統稱為“帥漕憲倉”,都是由中央派官下去,直接領導和監督當地州縣的官吏,每年都必須回開封向皇帝報告當地的情況和彙報政績。

    除了地方行政之外,宋朝對中央機關的分化更加嚴重,將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立,在這之下再進行分權,例如:

    行政機關有政事堂,主官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副官為參知政事,人數至少在都三人之上,以分散唐朝宰相之權;軍事機關有樞密院和三衙,各管調兵和練兵之權,到了要派遣軍隊時,朝廷再派出文官領兵,事罷兵歸三衙,符還樞密院;財政部門有三司和內庫,三司為戶部、鹽鐵、度支,各自管的事務都不同,地位略次於宰相和參知政事,但不受他們管轄,而內庫則是皇帝的家當,連宰相都無權過問。

    眾所周知,宋朝官職是歷史上最繁瑣、最複雜的,經常是有官無職、有職無遣,《宋史.職官志》就指出:宋朝的職官們基本上都是形同虛設,每月拿一份糧餉混日子而已。

    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予朝政,侍郎、給事中不領省職,諫議無言職,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常侍,司諫、正言非特旨供職,亦不諫諍。至於僕射、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

    如此一來勢必造成行政機構臃腫,辦事效率低下,緩慢且束手束腳,王安石變法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在管理財政的三司之外,再設一個“制置三司條例司”,此舉就是為了避開三司、戶部對其變法行動的掣肘。而由於行政部門之間監督、互相制衡,同樣也避免大臣得以一權獨大的情況,所以雖然宋朝很多時候在各種勢力的制衡之下,對外戰事節節失利,可中央卻是前所未有的安穩,沒出現過權臣的情況。

    此外在對於帝國的人事選舉上,宋朝的科舉也是歷代最寬鬆,錄取人數最多的,宋太宗時期一年就錄取進士近兩百人、諸科兩百人、“特奏名”一百八十四人,人數比唐朝錄取最頂峰的唐玄宗時期五十人,要多出十倍之多,到後來宋朝考試做官成了一條康莊大道,既好走(科舉不嚴)也想走(考中了家族蒙恩),所以宋朝上至皇公子弟,下至平民百姓無一不想讀書考試做官,在北宋時期,“以文為榮,以武為恥”的思想已經成為了社會主流。

    加上宋朝厚待士大夫,以厚祿優養官員,大多數到期退休的官員也是被留在開封,給與宅邸和俸祿養起來,士大夫對宋朝的滿意程度也是歷朝最高的,這就決定了他們更傾心於安穩大宋江山,而不是和底層百姓一起反對朝廷,以北宋仁宗為例,這個號稱北宋最強盛的時代,僅慶曆三年就爆發了四次農民起義,但是由於沒有士大夫階層的加入,起義很快就失敗了。

    經濟:所謂有錢好辦事,宋朝的經濟是公認最好的,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得朝廷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但同時也是經濟實力最強大的時代,這兩句話並不矛盾,宋朝的積貧在於兩方面:養官和養兵。養兵後面再講,至於養官我們前面說過了,在大規模地收攏讀書人的情況下,宋朝對於讀書人的待遇十分優厚,國家大部分的財政支出,都是耗在了官、兵這兩方面上。

    不過花錢多不代表賺錢不多,宋朝時期已經出現了近代資本主義的雛形,甚至於開始成熟,宋朝商業之發達,取決於皇帝們對商業的寬鬆:

    趙匡胤建國之後,放鬆了對民間商業的控制,將原本只限於縣以上行政部門才能開放的集市,下降到縣一下鄉村地方,發展了基層貿易;允許官員經商,宋朝為了保持文臣武將們耽於享樂的狀態,所以允許他們插手商業,有時連軍隊都可以被武將們拿去作販運之用;對外貿易,宋朝雖然和遼金元夏等國戰爭不斷,可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也絡繹不絕,一句話:政治歸政治,做生意歸做生意,邊境設有榷場,宋輸入羊馬等牲口和特產,遼金進口圖書、茶葉、大米,西夏進口日用品等等;壟斷商業,實行國營,加收商業稅,宋朝的商業稅有兩個特點:一是收取額度輕,二是收取種類多,一般以前的王朝收商業稅,無非是從鹽鐵入手,但宋朝收商業稅,鹽鐵、茶酒等都收,而且因為收得稅率較少,商人們也樂得接受。

    在宋朝大力發展商業的風口上,兩宋時期的賦稅收入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僅仁宗一年商業稅共收入1975萬貫,酒稅收入1710萬貫,茶稅收入108萬貫,鹽稅715萬貫,對外貿易稅53萬貫,經濟的發達帶來了人口的井噴式增長和文化的大爆發,宋真宗時期,中國人口第一次超過一個億。

    為什麼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會出現在宋朝,就是因為宋朝商業發達,每年鑄造的錢幣也無法供應上貿易運輸的腳步,所以藉著造紙術的便利發行紙幣,強化貨幣市場,可既然如此,那宋朝為何還被說成是積貧呢?原因就在於,宋朝的貧並不是貧在百姓和皇帝,而是貧在了國家財政上,由於宋朝厚待功臣士大夫,允許他們兼併土地,絕大部分的農民都把土地偷偷摸摸地轉移到有免稅權力的大家族手裡,以此來逃稅。

    這樣一來,國家的稅收自然減少,加上皇帝自己有皇田收入,以及每年從財政上撥出一部分存入內庫,美其名曰“用錢收復燕雲十六州”,導致了國家財政收入減少,而每年新增的官、新招的兵又是個硬性指標。宋朝財富大頭一在地方豪強身上,一在皇家身上,而收上來的賦稅十分之八九都得用來養官、養兵,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出現財政匱乏,入不敷出的情況了。

    但是即使如此,宋朝內部還是十分穩定,雖然貧富懸殊,可農民們至少還有一口飯可以吃,而豪強們也不敢把事情做絕了,懂得適可而止,對兼併一事也是見好就收,不至於活活把農民逼反,而官員、士兵們,他們可以經商賺外快啊,光景好的話,外快都比正職賺得多,加上每月再領點額外的俸祿,日子過得滋潤著呢,也就安於現狀了不鬧事了。

    至於外敵們,給點歲幣就可以解決了,雖然名聲不好聽,可真要打起戰來,那國家的財政支出就嘩嘩如流水了,遲早會出現經濟崩潰的局勢,相比之下,每年用來示好的那點歲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說宋朝政府不是打不贏外敵,而是不想打,也不願打,只是可憐了一腔熱血為國捐軀的武將們了,北宋狄青是如此,南宋岳飛也是如此。

    軍事:宋朝政府對軍權的控制力極強,有效地防止了地方擁兵自重的情況發生

    宋朝的軍制採取的是募兵制,分為四部:禁軍、廂兵、鄉兵和蕃兵:

    禁軍為中央正規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收天下兵權於中央,為四部之中戰力最強者,方便皇帝討伐地方,人數眾多,開銷巨大,仁宗時期一度達到了八十萬禁軍的額度,戰力低下;廂兵為地方正規軍,只能服勞役,不允許參加訓練,而且人數比不上禁軍,神宗年間地方廂兵總數不過二十三萬,僅僅是禁軍的三分之一;鄉兵為地方非正規軍,是北宋為了防備遼夏,而在河北、河東、陝西等邊境,允許當地豪強招募農民自組護衛隊而來,雖戰力強勁可人數極少;蕃兵,在宋夏交界之處招募的羌族百姓入伍為兵,由朝廷賜予駐地、錢糧和衣物,蕃兵的主要用處是為了打心理戰和作為前線嚮導,人數在四部中最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看出,禁軍是整個宋朝的頂天之柱,佔據了人數和裝備各種優勢,一旦發生了內戰,禁軍就是宋朝可以安全渡過難關的基石,但是由於宋朝募兵的限制寬鬆,世家子弟、邊境百姓、逃難災民、獲罪囚犯都能收入軍中,所以禁軍在平定農民起義的層面上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一旦面對遼金這些虎狼之師,那就只能作鳥獸散了。

    國初因之,或取土人,就所在團立;或取營伍子弟,聽從本軍;或募饑民,以補本城,或以有罪配隸給役。

    當然為了控制住禁軍,朝廷也制定了一連串的法律來管理,比較重要的有階級法、更戍法等。階級法就是制定各種等級的軍官,各司其職,在軍中有先斬後奏之權,這樣使得各級軍官都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嚴格按照上司的指示行事,這是保證了兩宋禁軍安穩的基礎。“太祖設階級法,二百年軍中不變亂,蓋出於此”。

    而據《武經總要》記載,用來限制禁軍的軍法足足有七十二條之多,包括打架鬥毆、喝酒斂財、逃跑盜竊、傳武結義等等,此外還有飲食服飾、移動換防、支取糧餉各種限制,這些嚴苛的軍法,使得兩宋禁軍循規蹈矩,雖然被武人的豪邁與熱血被抹殺了不少,可至少讓這些身處天子身邊的禁軍不至於犯上作亂,為兩宋三百年保證了軍隊的穩定。

    總結:兩宋之所以能在強敵環繞、積貧積弱的環境之下,維持了三百年的國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內部的安穩。

    雖然兩宋都採取了過度重文輕武的做法,衰弱邊境士兵的戰力和鬥志,磨滅了士大夫們敢於嘗試的改革之心,一切固步自封而已,可宋朝也是內部統治最為安穩的朝代之一,若是沒有和清朝一樣遇到外敵入侵的話,恐怕兩宋的國祚加起來還不止三百年呢!

  • 14 # 牛回回

    首先,宋朝的“積貧”是指宋朝財政的貧,“積弱”是指軍事上的積弱,它不是指宋朝的所有事物都弱,這就像一個優秀的人,若他身上有一個明顯的缺點,人們就會對他所有的優點視而不見。

    其次,我認為國家是否大一統,跟國家能延續多少年沒有直接關係。比如說秦朝、隋朝。不過宋朝能夠延續319年不滅亡,肯定是有它的過人之處的。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經濟發展超前,還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GDP佔全球22%,唐宋八大家有六位是宋朝的,四大發明開始被廣泛應用是在宋朝,在宋朝就已經開採出石油……這些無處不體現出宋朝是經濟強國,文化強國。

    (網圖)

  • 15 # 半畝園書生

    宋朝是趙匡胤所建立的一個朝代(960—1279),分北宋和南宋,共歷18帝,立國319年。宋朝是否“積貧積弱”,史學界並無定論,西方和大部分國內史學家其主流觀點認為宋朝是積弱不積貧。所謂“積弱”是指軍事指揮和戰鬥力弱,趙匡胤為了防止“陳橋兵變”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透過兩次削兵權和實行”以文制武”的政策,來限制軍人集團力量的發展。“不積貧”是指宋朝的財政收入在歷史上是很高的。明代的財政收入只是北宋的三分之一,到了清代,政府的財政收入才和宋朝相差不多。所以,宋朝不是一個貧窮的朝代。為什麼一個雖然富有但軍事力量很弱的朝代面對北方先後四個少數民族政權,還能延續300多年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生產關係的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縱觀中國古代各朝代的興衰,都有一個規律,每個朝代大約在300年左右,一個朝代建立之初,新的皇帝都會吸取前朝滅亡的經驗,進行政治和經濟的改革,發展生產,減輕百姓負擔。一般情況下,這個政策要延續到前四任皇帝,以每任皇帝執政25年計,就有100年佔一個朝代的三分之一,宋朝也不例外,宋初,由於均田制遭到破壞,開始出現租佃制,地主和農民的剝削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租佃制使人身依附關係較輕,農民有了更多的自由。生產關係的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首先是人口和土地的增加,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其次,經濟作物和商業性農業的發展,為手工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原料,推動了手工業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繁榮。第三,宋代官私手工業規模擴大,技術改進,產量提高,比如,採掘冶煉的發展,就使鐵的產量增加。以上各個方面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政府的財政收入出現盈餘,國家的綜合國力更強。這就使得宋朝向遼,夏,金交納歲幣時不會導致政府財政上的匱乏和造成財政負擔。

    二,宋朝的統治者制定的相關政策和制度使統治集團內部,統治集團與百姓之間的矛盾沒有達到激化的程度,雖然也出現過“黨爭”和農民起義,但都沒有動搖宋朝的根基,使國家機器能穩定執行。首先,削兵權造成了重文輕武,文貴武賤的現象,這個政策雖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有利的是,宋朝沒有出現武將叛亂割據的事件,有利於國家的穩定和統治。其次,宋朝奉行“與士大夫治天下”,文人受到極大尊重,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文化普及和科舉制度的發展,透過科舉,使整個社會處於一個較平穩的狀態,又為國家選拔了人才。第三,宋代從整體看,皇權相對消弱,相權相對強盛,其結果是宋代沒有出現內朝。中國的古代歷史,大多數王朝都有內朝,內朝的組成人員就是皇帝的私臣,包括皇帝的宗親,外戚宦官等,內朝作為皇帝用以分割外朝權利的工具,往往凌駕於以宰相為首的外朝之上,內朝與外朝相比較,家天下統治的色彩非常濃重,但由於宋朝相權強盛,抑制了以後妃,宦官,宗親為代表的勢力,使得權利能正常交割,政策能正常延續,有利於朝廷內部穩定,進而有利於社會各方面的發展。

    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宋朝的影響。北宋時遼,夏,金先後跟北宋同時並存。遼(916—1125)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權;夏(1038—1227)是党項族建立的政權;金(1115—1234)是女真建立的政權。

    遼和夏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文明程度,生產力水平,經濟實力,人口和軍隊數量,都要低於北宋,這兩個政權之所以不斷向宋發動戰爭,就是為了掠奪財物,說白了,就是你富我窮,只能去搶,他們即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侵佔中原王朝。因此,北宋和遼簽定“澶淵之盟”,和夏用給歲幣的辦法議和後,北宋和遼,夏120年沒有發生戰爭,和平相處。

    女真建立金國後,迅速發展,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大舉進攻北宋,攻陷開封,擄走徽,欽二宗,北宋滅亡,宋欽宗的弟弟宋高宗即位逃到南方,定都臨安(杭州)史稱南宋。1141年宋金議和,南宋把東起淮水,西到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以北的土地劃歸金統治,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與此同時,北方又一少數民族蒙古興起,建立了蒙古政權,先後滅掉了夏(1227),金(1234),和雲南大理(南詔)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開始進攻南宋,蒙古對南宋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45年,其原因,一是蒙古在攻打南宋時還要西征;二是南方水鄉不利於蒙古騎兵;三是南宋軍民不怕犧牲,英勇反抗蒙古的侵略。1279年蒙元滅南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

    綜上所述,我們用一個時間線來說明宋朝為何享國319年。

    1,北宋和遼,夏由開始的收復戰爭到以錢換和平共處168年左右,其中和平相處120年。

    2,南宋和金由戰爭到割地議和形成對峙局面共處106年左右。

    3,南宋抵抗蒙元侵略到滅亡45年,共計319年。

    我們在用一句話做個總結。宋朝300多年,內部相對穩定,沒有產生推翻其政權的力量;外部環境雖然惡劣,但除蒙元有推翻其政權的野心外,其他三個少數民族政權即沒能力也沒意願推翻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勸退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