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曲精品庫

    去朋友家裡拜訪,相信是大家都經歷過的事情,但是,假如你是第一次去朋友家,而朋友恰好有事,沒能去接你,他告訴了你一個地點,以及周邊的標誌性事物,你能順利找到朋友家嗎?

    有人說,藉助導航,我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是在古代,沒有任何導航裝置呢?你還能順利找到朋友家嗎?這個問題,我相信著名詩人常建,便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因為他一定能夠順利找到朋友家。不信?您看這首《三日尋李九莊》的名詩,清新可人、饒有趣味,末尾更是韻味無窮,當真是讓人羨慕。

    三日尋李九莊

    常建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第一句“雨歇楊林東渡頭”,交代了這次行程的出發地點:楊林東渡頭。在這小小的渡頭邊,生長著許多楊柳,出發時,天氣已經放晴,楊柳經過了春雨的洗滌,更加蒼翠欲滴,生機盎然了。開頭這一句,常建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新的景色,烘托了一種愉快的氣氛,而且因為是剛下過雨,所以河水猛漲,也為下文所描述的情景做足了準備。

    第二句“永和三日蕩輕舟”,交代了行程和路線,同時表現了愉快的心情和豐富的聯想,因為時間正值三月三日,這個特殊的節日,會讓人想起歷史上著名的蘭亭之會,詩人特意點明“永和三日”,立馬便讓讀者想起了那著名的《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這一切,充滿了美好,正如詩人此行的目的地。

    末兩句就更加令人嚮往,“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終於要達到此行的目的地李九莊了。李九莊就在這條溪流的對岸,岸邊有一片桃林。要知道,詩人拜訪的時間是三月三,正值桃花盛開的時候,詩人行船來到這裡,根本不需要有人帶路,只要知道朋友的莊園邊上,是一片桃花園,那便不會錯了。

    其實,作者在這裡,已經暗用了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莊比作了現實中的桃花源,只不過典故使用的非常巧妙,顯得了無痕跡罷了。張旭曾經有“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的名句,同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但是張旭的詩,以問句收尾,顯得更有餘味,而常建的詩,平鋪直敘,則多了份酣暢,雖然使用手法不同,但是各自都有無窮趣味和韻味。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題目中用了一個“尋”字,可見整首詩,所描寫的,並非詩人到達李九莊的情形,而是詩人行舟途中所見和所想,是根據朋友的介紹,而生出的想象,這其實正是末二句的韻味之處,所有的詩意,都集中在了詩人尋訪時所想到的美麗遐想,這種浪漫的想象,多了份曲折和雋永,顯得更具人情味,耐人咀嚼。

  • 2 # 耕雲釣月89202987

    常建這個人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他有一首詩從唐代以來就備受讚賞,甚至於裡面兩句詩成了某部國產電影裡面敵特接頭的暗號: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哈哈,我覺得就是這部電影讓很多人知道了這首詩。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古人曾經評價常建的詩在於構思巧妙,善於引導讀者在平淡無奇中突入勝境,然後體會詩中的妙趣橫生,而不以華麗詞藻取勝,詩中佳句,突如其來,令人驚歎。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宋代的歐陽修特別喜歡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兩句,曾經在青州一處山齋宿息,就像今天的人體驗民宿,親身感受曲徑兩句中的情趣意境,更想寫出那樣的詩句,結果呢?,用他自己的話說: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終莫獲一言。這樣的大家都對他的詩中意趣心悅誠服,由此可見,常建的詩,只能是各有各的體會,心得,不是能說的出來的。

    常建其人,於仕途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種長期的漫遊生活,後攜家隱居。在我看來,他的這首詩,就像上面這首從唐代以來就備受讚賞的詩一樣,是一個參禪的話頭,妙在最後兩句。其中的意境,對於曾經有過類似的身臨其境的人來說,容易體會到其中的精彩,但是不太好說出來。說到這裡,說一句題外話,古詩詞中很多風景的描述,今天的人已經很難體會到了,只能是望文生義,那種理解,不是你有多麼聰明睿智就能理解到位的,曾經身臨其境和望文生義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你再說這首詩有多麼妙,懂得自然懂,不懂的還是一臉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蘿蔔與茄子西紅柿能套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