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原著中墨蘭的醜事一出,不僅郡主娘娘與王若弗疏遠了,而且如蘭與王家舅舅訂好的婚事,也被康姨媽半路截了胡,王若弗一直擔心女兒會想不開,沒想到如蘭聽說元兒即將代替自己嫁入王家,反而很高興。
22
回覆列表
  • 1 # 八卦氣象臺

    如蘭雖然脾氣大,喜歡拿嫡女的身份派頭,但心裡卻比母親王若弗通透許多。

    就像墨蘭以為永昌伯爵府是福窩,明蘭卻不屑一顧,於康姨母來說,王家表哥是元兒再好不過的選擇,但於如蘭來講,王家舅舅家並不是一個好歸宿。

    王家舅舅是一個好人,但舅母卻是一個厲害的婦人

    原著中並沒有交代王家舅母的孃家,但以王家是世代簪纓的清貴人家,王老太爺配享太廟,王老太太誥命加身的陣仗來看,舅母的孃家應該也差不到哪去。應該也是書香人家,但書香人家也有厲害的女兒。用如蘭的話說:你是沒見過舅母,厲害得什麼似的,也只有外祖母還壓得住。

    王老太太是一個如何厲害的人?在解救康姨母的過程中,三言兩語就差點讓盛紘改變立場。但即便如此,王老太太也僅能與媳婦打個平手。

    華蘭嫁到夫家,夫婦倆感情還是不錯的,但架不住有一個婆母在中間攪和,往袁元紹房裡不斷塞小妾不說,還處處苛刻華蘭,連華蘭的嫁妝也一點點的搜刮.......

    這一切,如蘭都看在眼裡,在她看來,婆婆想要為難媳婦,那簡直是信手拈來,可媳婦要掣肘婆婆,那可是比登天還難。如蘭清楚自己沒有城府,更不會害人,肯定不是厲害舅母的對手。

    再者,母親王氏沒有吃過婆婆刁難的苦頭,自然不會知道其中的道道。還以為王家是福窩,如蘭又不好無緣無故拒絕這門親事。現在,允兒代自己嫁過去了,雖然墨蘭的事對未來的婚事有些影響,但自己卻多的一份選擇,自然喜不自勝了。

    王家表哥性格懦弱,對長輩一味的孝順,不能很好的保護如蘭

    俗話說,母強子必弱。在王家,王老太太強勢,王家舅舅性格懦弱也怕老婆,到王家表哥身上,舅母一味的要強(當然也有康姨母逼迫她快速成長),王家表哥自小就唯唯諾諾,不敢有自己的主見,一味的孝順長輩。

    華蘭姐姐嫁到袁府,尚且有袁文紹的庇護,婆母還是那般囂張跋扈,華蘭的日子過得苦哈哈,如蘭不敢想象,自己若嫁給王家表哥,等待自己的將是什麼日子。不難想象,自己在那個家,只有被“壓榨”的份了。再加上舅母又是婆婆的關係,盛家也不好出面說什麼,這種婚姻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果然如如蘭所料,元兒嫁到王家後,自身性格要強的她和王舅母水火不容,再加上康姨母從中攪和,王家幾乎每天都是雞飛狗跳。從這點看,如蘭的眼光還是挺毒的。

    墨蘭的事,讓如蘭明蘭都擺脫了不滿意的婚配物件,表面上名譽似乎有損,但墨蘭最後由老祖母出面,順利嫁到梁府,對她們姐妹倆的影響也有限。

    最後,如蘭如願嫁給了窮書生文炎敬,雖然婆母也是跋扈,但勝在有文炎敬處處維護,再加上盛家的施壓,如蘭如願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文炎敬敬她愛她,處處以她的立場利益出發,為她著想幫她出點子對付婆母,如蘭不要太幸福了。

    幸福是把握在自己手上,如蘭的幸福,是自己爭取來的,墨蘭的不幸,又何償不是自己爭取的。只是初心不同,最後的結果大相徑庭。

  • 2 # 雨落在眼角

    《知否》中的如蘭,自小在母親身邊長大,她的婚事也讓王若弗最上心。

    如蘭沒有姐姐華蘭那般精明能幹;也不像哥哥長柏一樣優秀,有祖母、父親為他張羅最好的親事;更不像明蘭那樣深藏不漏、步步為營。她更像自己的母親王若弗,大大咧咧、沒心沒肺。但是在自己的婚事上,如蘭卻和母親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原著中,在墨蘭與梁晗醜事爆發前,平寧郡主曾經打過如蘭的心思,如蘭當時也和舅舅家的表格訂了親。但是墨蘭的事情發生後,平寧郡主疏遠了盛家,和王家表格的婚事也被康姨母截胡。氣的王若弗臥病在床,讓明蘭去勸解如蘭,可是如蘭不但不生氣,還忙著抹桂花油,讓丫鬟描花樣子。

    一、如蘭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敬哥哥

    盛紘本來是給墨蘭訂了文炎敬,但是在明蘭和老太太去宥陽期間,文炎敬去盛家做客的時候認識瞭如蘭,兩人一見鍾情,但是因為墨蘭的關係,兩人沒法在一起。

    沒想到林噙霜和墨蘭母女家看不上寒門出身的文炎敬,費盡心思去攀梁家的高枝兒。

    在墨蘭出事後的第二天,文炎敬就給如蘭寫信,說要考取功名後,向盛家提親。所以如蘭在聽到康姨媽截胡的時候,非但不懊惱,心裡恐怕歡快的很。

    二、王舅母並不是好相處的人

    劇中並沒有過多的講述王舅母的故事,原著中王舅母並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

    更重要的是王舅母並不喜歡自己的小姑子,尤其是在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后,王舅母的心思才被讀者所知。

    兩個小姑子,王舅母都不喜歡,王若弗性格大大咧咧,沒有心機,還算好點,康姨母處處愛佔便宜,插手哥哥的家庭事務,讓王舅母恨極了這個小姑子。就算她不是那麼恨王若弗,但是有康姨母這樣的人攪局,王舅母是不會待如蘭好的。

    如果不是王老太太撐腰,如蘭和康元兒王舅母是一個也看不上。

    三、如蘭對自己的婚事拎得很清

    如蘭雖然性格像母親大大咧咧,但是在自己的婚事上拎得很清。

    舅母不好相處,表哥太過懦弱,這樣的婚姻即便有母親和外祖母的撐腰,也只會讓日子越過越糟。

    華蘭的教訓還在眼前,華蘭這麼精明能幹的女子,在婆家還要受婆婆的氣,自己的陪嫁都貼補到婆家,還三天兩頭往自己的房裡塞人。如蘭早就看出來了,高門大戶家的媳婦不好當。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如蘭和文炎敬的感情,文炎敬給瞭如蘭一個美好的愛情,如蘭也是一個追求愛情、相信愛情的小女子。

  • 3 # 小小娛樂八卦妹

    如蘭可以說是全劇裡最沒心沒肺的丫頭了,而且她還非常有主意,是個聰明通透的丫頭。

    她從小看慣了母親在盛家所受的委屈,也看到了華蘭姐姐高嫁的艱辛,所以她對與婚姻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情意相投,琴瑟和鳴。

    而如蘭之前是與王家定了婚事的,如蘭並不歡喜,甚至特別懊惱,也多次和明蘭提起過該怎麼辦。

    可是就在墨蘭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康姨母也是趁機截胡瞭如蘭的婚事,把自己家的姑娘嫁給了王家。

    大娘子知道了是氣憤的,甚至為了如蘭錯失了好姻緣而感到不值,可是如蘭卻非常開心。

    後期如蘭也是成功找到了真愛,甚至一波三折,算是低嫁,但是不得不說寫幾個姑娘裡面屬她是最幸福的。因為沒有什麼勾心鬥角,真的都是琴瑟和鳴。

    如蘭是一個追求自由的人,所以她自然是不喜歡與王家的婚約,正好康姨母幫她解決了,當然她是非常開心的了。

  • 4 # 開心的波貝貝

    書中如蘭的婚事之所以會被康姨媽截胡,多半原因還是由於大娘子的心氣比較高。

    如蘭及笄的那一年恰好趕在了朝廷的第一次內亂剛結束不久,這時候齊衡的第一個老婆嘉誠縣主已然死在了容妃的手中,所以平寧郡主非常的著急,想在這段時間裡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到下一任繼室。

    平寧郡主剛開始便鎖定了盛家,而且先問的還是明蘭的婚事,大娘子腦筋不會急轉彎,想都沒想,直接就把明蘭已經許配給白石灘賀家的事情抖了出去,平寧郡主見自己說出去的話無法收回,所以才定了王若弗的小女兒盛如蘭。

    就在大娘子得意忘形的時候,平寧郡主居然反水了,因為首府申家突然決定把女兒嫁到齊國公府去,顯然最後,王若弗的美夢變成了一場鬧劇,等到她反應過來,再想與王家結親的時候,康姨媽已經把自己的女兒塞進了王家。

    彼時的如蘭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既不開心又開心:不開心的是,康姨媽居然鳩佔鵲巢,感覺就像是別人搶了一件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加上如蘭本身就對康姨媽沒什麼好感,因此也曾對這件事情憤憤不平過。

    而開心的是,她再不用嫁到王家去了,因為如蘭本身也並不想嫁到高門大戶的家庭裡做兒媳婦:一方面,她從小便看著姐姐華蘭在袁家過得十分辛苦,另一方面,她希望自己未來的老公家庭人口比較簡單(最好沒有婆母),所以在如蘭的思想裡,一直認為低嫁才是自己真正的出路。這也是後來如蘭為何非常中意文炎敬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原著裡的時間段與電視劇中的時間段完全錯開了,書中如蘭被王家截胡的時候還沒有認識文炎敬,而劇裡如蘭這時候剛好遇見了心中所愛的男人,而且,文炎敬還是她第一個交往過的物件。

    這就是妥妥地初戀才會有的表現,剛開始喜歡一個人,往往會執著且無比專一,因此康姨媽截胡了王家的婚事,如蘭自然表現的蠻不在乎,畢竟她心裡是有底的,只要能和她的敬哥哥呆在一起,如蘭就會變得非常的滿足。

    別看如蘭表面上比較耿直girl,可是心裡卻十分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與什麼樣的人共度一生,可能許多觀眾會覺得如蘭很傻,但筆者卻認為,如蘭非常的睿智,因為她有自己的思想,而在那個女性處處被壓制的時代,能夠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即使不聰明,她的勇敢也值得我們去學習。

  • 5 # 劇說巨好看

    如蘭是個嬌蠻任性大大咧咧的小姑娘,在母親王大娘子的庇護下,生活得很是恣意灑脫,在劇中是很討喜的存在。

    嘉成縣主過世後,平寧郡主有意娶如蘭做兒媳婦,王大娘子也很滿意,兩家雖未明說,但也心照不宣。墨蘭的醜事一出,平寧郡主說變卦就變卦,把王大娘子氣得半死,恨不得生吃了墨蘭母女。

    不能和齊國公府結親,好歹王大娘子還有備選——孃家哥哥的兒子王表哥也還可以。沒想到突然收到王家的來信,說王表哥已和康家的元兒表妹定了親,連小定都下了!

    王大娘子看上的女婿,竟然被自己的親姐姐康姨母截胡了。脾氣火爆的大娘子去和康姨母理論,反被好一頓奚落,回來就氣病了。

    因為墨蘭不守規矩,讓如蘭錯失了齊衡和王表哥這兩門好親事。明蘭猜測,按照如蘭的性子,肯定會很生氣。結果出人意料,如蘭並沒有想象中的憤怒,反而有種輕鬆的閒適感。

    事有反常,反而讓人擔心。如蘭這般無動於衷到底是為什麼?

    如蘭雖嬌生慣養,遇事卻通透

    盛紘寵妾滅妻,如蘭的母親王大娘子,一輩子受妾室欺壓。她見多了內宅大院裡的爭鬥,對身不由己的婚姻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無論是嫁給齊衡還是王家表哥,若不是兩情相悅,再多的榮華富貴,都只是表面風光。而她對這兩個結婚物件都沒想法,嫁與不嫁,都無所謂,失去了,也不覺得可惜。

    如蘭心有所屬,喜歡上了窮舉子文炎敬

    盛紘為墨蘭千挑萬選,定下了自己的得意門生文炎敬。沒想到墨蘭母女嫌棄文書生家境貧寒,哭哭啼啼不願下嫁。為了打消盛紘的念頭,母女倆暗中策劃,墨蘭不顧廉恥和梁晗私會,終於攀上了伯爵府這棵大樹。

    墨蘭醜事一出,文家當然也嫁不了了,最開心的當屬如蘭。原來當日文炎敬來家做客,路遇如蘭,兩人一見傾心。只是墨蘭已被父親做主指給文書生,於情於理,如蘭都不能再和將要成為自己姐夫的人有瓜葛。這份愛而不得也只能悶在心底。

    現在如蘭還有嫁給心上人的機會,自然喜不自勝。

    王舅母不是個好相處的人

    如蘭對婆婆有天然的牴觸,這一切源於姐姐華蘭的經歷。

    大姐姐華蘭,盛家嫡女,雍容華貴,管家理事樣樣來得,婚後還是免不了被婆婆欺負。除了不停地給兒子塞通房妾室,還算計搜刮兒媳婦的嫁妝,華蘭若不遵從,便要站規矩。雖說姐夫還不錯,但也不能回回指望他出面擺平,是以華蘭吃了不少婆婆的惡氣。

    而王舅母也不是個好相處的人。

    如蘭小時每年都隨王大娘子回外祖家過年,對舅母的印象很不好,說舅母厲害的不得了。更深層的原因就是,康姨母仗著母親寵愛在孃家作威作福,王舅母對這個大姑子積怨已久,連帶著對小姑子和孩子也沒有好臉色。

    再者如蘭素來看不上王表哥唯唯諾諾的樣子,只一味地孝順,沒有男兒氣概,是個不堪嫁的。

    如蘭若成了王舅母的兒媳婦,婆婆厲害,夫婿不能替自己撐腰,日子想必不會鬆快。既然康姨媽沒眼色願意上趕著找不痛快,那就讓給她好了。

    康姨母半路截胡,讓如蘭順利擺脫掉不中意的結婚物件,對她來說是好事,所以她的開心也在情理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美國就耍賴皮,以美國為中心了,世界各國能拿美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