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nie達俠

    魏延挑戰曹仁,魏延會贏。

    魏延的武功在曹仁之上,智勇雙全,曹仁可能不是魏延的對手。

    《三國演義》中的魏延,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奇特人才。他武藝高強,能征慣戰,忍辱負重,出生入死,浴血戰鬥,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功勞,獲得了一大堆頭銜:漢中太守、前督部——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前將軍、徵西大將軍、南鄭侯,只要上踏一步,就是諸葛亮位置。無論敵手多麼強大,武藝多好,名氣多大,都奈何不了他。

    一、武藝高強,能征慣戰。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身長八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在《三國演義》中第四十一回出場,他能和劉表的大將文聘從巳時戰到未時,可知其武功了得。他為了和黃忠搶頭功,勸黃忠老者不以筋骨為能,說黃忠打不贏血氣方剛的蜀中名將泠苞、鄧賢,就耽誤了主公的大事,為此要在劉備面前和黃忠比武藝。他既沒有把血氣方剛的蜀中名將放在眼裡,也認為五虎大將黃忠已老,不如自己。他打頭陣要奪張飛頭功,把馬岱當馬超,舞刀躍馬迎之,可見在魏延的心目中,自己是能打遍天下的無敵手。如果魏延沒有實際的本領,敢與天下皆知其勇的馬超(有“三國英雄首馬超”之說)對陣嗎?我們看看劉備領益州牧後的排名就知道魏延的地位和武藝了:諸葛亮為軍師,關雲長為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張飛為徵虜將軍、新亭侯,趙雲為鎮遠將軍,黃忠為徵西將軍,魏延為揚武將軍,馬超為平西將軍。第六十七回,閻圃向張魯保龐德可敵曹操諸將。龐德力戰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將,並無懼怯。曹操的這四個頂尖武藝高手都在曹操面前誇龐德好武藝。關羽威震華夏,未逢敵手,遇龐德“二將鬥二百餘合,精神倍長,兩軍各看得痴呆了。”關公對關平說:“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第七十四回),龐德這樣一個厲害的人物,魏延(第七十二回)與他第一次鬥殺時,曹操拔劍在手說:“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才戰退魏延。

    魏延與姜維交鋒數合、詐敗奔走(第九十三回),也不是打不贏而走的。他斬掉了大都督曹真的虎威將軍、前部先鋒王雙;他與有萬夫不當的魏之名將張郃(曾與張翼德大戰,人皆驚懼)交戰,使張郃中計被亂箭射死在木門道中(第一百一回)。魏延從第四十一回出場到一百五回被諸葛亮預伏錦囊計所殺,他直接或間接地幾乎與《三國演義》中所有的武藝頂尖高於交鋒過,可以說他的武藝不亞於任何人。在他的心目中憑武藝他是不怕任何人的。他和劉表的大將文聘從上午9時戰到下午3時;他為爭頭功敢當劉備的面說能贏黃忠;他敢奪張飛的頭功,把馬岱當馬超舞刀躍馬迎之;他射中曹操並與龐德交鋒過二次;他與姜維交鋒是詐敗而走的;他斬了曹真的前部大先鋒王雙;他還引誘使司馬懿的先鋒張郃被射殺;他甚至引誘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幾乎在上方谷喪命。由此得出結論:魏延武藝高強,能征慣戰。正因為他武藝高強,許多惡仗、硬仗都非他莫屬,沒有什麼人能奈何了他。無論是取西川還是御東川;無論是七擒孟獲還是六出祁山;他都衝鋒陷陣,浴血奮戰。

    二、智勇雙全,忍辱負重。

    魏延是一個智勇雙全,忍辱負重的人。魏延的智,表現在他能提出正確的意見,且在一出祁山時能獻奇策。第九十二回,他出子午谷偷襲長安的謀略,與司馬懿(第九十五回)相同:“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魏延結合敵方情況,尤其是主帥的情況和地理的特點形勢分析出的必然結論,應該說是切實可靠的。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魏延看到了司馬懿被削職回鄉是個大好時機(第九十一回),也看準了夏侯楙是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其性最急,又最吝”,曹操見他是夏侯淵之子,因憐他而以女清河公主招楙為附馬,“雖掌兵權,未嘗臨陣。”結果驗證了魏延的預料: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第九十三回,孔明罵死王朗,卻命令趙雲、魏延各引本部軍去劫魏寨時,魏延進曰:“曹真深明兵法,必料我乘喪劫寨,他豈不提防?”他不像趙雲那樣把孔明當神看,絕對服從,他愛動腦筋,看到了劫寨的危險性,說曹真深知兵法,表明魏延也深知兵法。第六十二回,劉備入川時魏延捉住了泠苞,玄德將其放回,魏延馬上提醒:“此人不可放回,若脫身一去,不復來矣。”被他言中,泠苞果然不復來,去決涪江水淹劉備之兵。一擒孟獲的戰役中,孔明以趙雲和他不識地理為由,故意不交給他們任務,結果魏延想出了捉土人引路的辦法(第八十七回)。不論對劉備,還是對孔明,魏延都能提出很有份量的問題,他提的問題雖不多,幾乎個個都對,他的關鍵性建議不被採納,斷定“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還批評孔明“既令進兵,今又叫休進,何其號令不明!” 魏延的智勇,是基於武藝高強之上的,他不畏一切強敵,一馬當先,身經百戰,具有號召力。同時能忍辱負重。他兩次投奔劉備,在緊急情況下,採取暴烈的行動。第一次,劉備為曹操所追,欲入襄陽,被蔡瑁、張允拒之城外,這時魏延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蔡瑁、張允賣國之賊!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接著掄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請劉備入城,結果因為文聘的阻擋而沒有成功(第四十一回)。第二次,長沙太守韓玄認為黃忠連通了關羽,要取長沙,命令將他斬首,在恰欲舉刀時,魏延揮刀殺入,砍死刀手,救起黃忠,大叫曰:“黃漢升乃長沙保障,今殺漢升,是殺長沙百姓也!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眾共殛之!願隨我者便來!”袒臂一呼,相從者數百餘人,殺了韓玄,投拜雲長。諸葛亮不但不論他的功勞,卻反而要把他推出斬首,很不公平。是玄德對孔明說他有功無罪,若斬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才沒斬的,但無端落了個“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的無稽罪名,這對魏延的人格是個極大侮辱。使魏延背上沉重思想包袱,使人對其抱有成見,影響惡劣。但魏延“喏喏連聲而退”,事後沒不滿的表現。韓玄怪魏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屈沉於此。魏延好像在袋中的一把錐子,總是要露出錐尖的鋒利,他膽氣大,敢作敢為,他善於鼓動,有頭腦。在襄陽,他罵蔡瑁、張允為“賣國之賊”,稱劉備“仁德之人”“為救民而來投”;在長沙,他稱“黃漢升乃長沙之保障,”說“今殺漢升是殺長沙百姓也”,“罵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並號召“當眾共殛之,願隨我者便來!”語言極富鼓動性,具有很強的政治號召力,這也表現了魏延的智勇。

    魏延忍辱負重有以下幾個典型事例:一是第九十七回,孔明一出祁山之前,趙雲病死,孔明起三十萬精兵,令魏延總督前部先鋒,徑奔陳倉道而來。陳倉口已築起一城,內有大將郝昭守把,孔明命令魏延四面攻城,連日不能破。魏延向孔明彙報說城難打。孔明大怒,欲斬魏延。結果孔明親自指揮,先用雲梯,後用“衝車”,再用土填城壕,夜間掘地道。皆被郝昭化解。孔明指揮晝夜相攻,二十餘日無計可破。可見魏延難攻的城,孔明還有姜維相助,也無可奈何,魏延並沒說我連日攻不下城,你要殺我,你自己二十餘日也攻不下,怎麼說呢?魏延是能忍辱負重的。二是魏延只帶三十騎人馬,把連斬謝雄、龔起二將,打傷張嶷的王雙斬了,孔明沒有重獎魏延,只是設宴大會。三是魏延追殺張郃,魏兵死者無數,張郃大敗而去。魏延回到關上,令人報知孔明,孔明也沒獎勵魏延。魏延的許多好的意見,也得不到孔明的嘉許和鼓勵。

    魏延忍辱負重,還表現在善於打硬仗、惡仗,尤其是表現在詐敗誘敵上。詐敗誘敵是一種苦差,一要演詐為真,稍一不慎,被敵人識破,不上圈套,就有被罰的可能;二是誘敵成功之後,論功行賞,也不佔重要位置;三是誘敵之計,如果為對方所料,將計就計,可能丟掉性命。魏延屢次擔任重要誘敵任務,是一種忍辱負重的表現。為什麼諸葛亮總是把這個苦差交給魏延呢(其他人很少擔此苦差)?一是他武藝高強,任何強敵他都能擋,有勇有智傷不著他,名聲和地位又不顯赫;二是他能設法引誘敵人中計,許多詐敗誘敵的任務,都交給他,他也完成得很好,能夠忍辱負重。第九十回,孟獲之妻祝融夫人捉了張嶷和馬忠二將,孔明即喚馬岱、趙雲、魏延三人受計後,魏延見趙雲和自己幾次詐敗,祝融夫人都不上當,就引軍齊聲辱罵,令祝融夫人忿怒趕來,結果遭馬岱埋伏被擒,送夫人到孟獲處換回張嶷和馬忠二將。在火燒藤 甲兵時,諸葛亮為了誘敵,要魏延“限半個月內,須要連輸十五陣、棄七個寨柵,若輸十四陣,也休來見我。”誘敵任務艱鉅、條件近乎苛刻,雖然魏延心中不樂、怏怏而去,但畢竟接受了命令,並且取得了完全徹底的成功。燒死了兀突骨並三萬刀箭不入,蜀兵無法抵當的藤甲軍,使烏戈國人不留種類,徹底催毀了孟獲的鬥志,從而獲得了七擒孟獲的勝利。

    第一百一回,魏延詐敗誘使張郃被亂箭射死於木門道中,第一百三回,詐敗誘使司馬懿父子三人入葫蘆谷,若非驟雨傾盆,皆死於上方谷內。魏延誘敵能在關鍵時刻令敵人忿怒,詐敗得很像,總能取得圓滿成功,也沒有得到什麼獎賞。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詐敗誘敵的重要任務。智勇雙全的魏延,的確能忍辱負重。

  • 2 # 不沉的經遠

    在演義中,魏延和曹仁並沒有機會交手,所以只能從他們的日常表現來比較一二。

    演義中,魏延是劉備集團中僅次於五虎上將的高手。他剛出場就和名將文聘大戰一場。兩個人從已時一直廝殺到未時,鬥了一個難分勝負。最後魏延因為手下兵馬損失殆盡才不得不先退,應該說出場第一戰的表現就不錯。

    魏延跟從劉備以後,在益州、漢中和諸葛亮北伐等戰鬥中表現活躍,斬將殺敵,屢建戰功。特別是在後期,魏延更是蜀漢集團的第一猛將。

    不過魏延在漢中之戰曾經被龐德擊敗,因此綜合看他的武藝應當屬於一流水平,在演義中居於第二梯隊,要次於關羽、張飛、趙雲等超一流高手。

    曹仁是曹操的心腹大將之一,不過他在演義中上陣廝殺的機會不多。江陵之戰中,曹仁曾經擊敗了徐盛和蔣欽,並和周泰戰成平手,表現也是不俗。然而曹仁也吃過癟,樊城之戰時他被關平擊敗。從曹仁的表現看,他的武藝也是大致屬於一流水平。

    在演義中,即使武藝差距一個層次,那麼也可以戰上幾十個回合。如果武藝差距不大的話就可能長時間打平。比如像張遼對張郃、太史慈、淩統都是戰平就是一例。

    魏延和曹仁既然都屬於一流水平,那麼他們的武力值差距就不會太大。如果真的打起來短時間內是難以分出勝負的,極可能大戰一兩百合還是平手。

  • 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陳侯曹子孝,魏武之股肱。

    御陣嚴將略,權謀勇折衝。

    奇正無遺算,驅馳克全功。

    畫地堪守戰,雄才震江東。

    曹操刺董失敗後,逃回陳留,樹起義旗延攬天下英雄反董。由於曹操本姓夏侯,父親過繼給宦官曹騰為子,當時在曹氏宗族和夏侯氏的族人都來投靠,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書中說,曹仁和曹洪兩兄弟“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都挺能打的。但曹仁通常被曹操作為軍事指揮官來使用,能攻善守,獨當一面。

    蜀漢陣營中也有一員重將,攻守兼備,善於領兵做戰,具備獨當一面的才能,這就是魏延。不但受到劉備的慧眼識珠,破格提拔,諸葛亮南征孟獲,北伐中原時也頗為倚重,是難得的將才。

    那麼,同為坐鎮一方的軍區級大員,曹仁和魏延相比,二人的真實武藝如何呢?如果在陣前廝殺,誰又能更勝一籌呢?咱們就透過他們在戰場的具體表現來進行對比和分析。

    我們能發現,曹仁上陣單挑的次數並不多,既不如夏侯兄弟,也遠不及弟弟曹洪。總共也就這麼三次:

    1.南郡之戰,副將牛金陷入吳軍重圍,曹仁“披甲上馬”率數百騎出城來救,“奮力揮刀”,吳將徐盛前來阻攔,“不能抵擋”,被曹仁“殺入重圍”救出牛金;

    2.曹仁與牛金突圍途中,吳將蔣欽攔截,被曹仁與牛金“奮力衝散”,安全返回城中;

    3.周瑜解夷陵之圍後,兵還南郡,曹軍出城列陣迎戰,吳將韓當出馬,曹洪迎住,三十合後曹洪詐敗;曹仁揮刀上陣,周泰出馬敵住,“鬥十餘合”,曹仁詐敗而走。

    從以上三場戰鬥來看,曹仁能夠擊敗東吳猛將徐盛殺入重圍,說明曹仁的武藝還算是不錯的。突圍途中又遇蔣欽攔截,當時牛金在重圍中負傷,主要還是靠曹仁衝殺,擊退了蔣欽突出重圍。後來南郡城外與周泰的那場廝殺“十餘合”退走,曹仁是一次很明顯的詐敗。以曹仁的武力值來看,肯定比徐盛、丁奉、蔣欽、潘璋這些東吳將領高出一個層次。

    但是,曹仁也有兩次怯戰記錄:一次是新野之戰失利,曹仁率敗兵退回樊城,沒想到關羽已襲取樊城,橫刀攔住去路,“仁大驚,撥馬便走”,不敢交戰;另一次是關羽北征,誘敵出城,巧取襄陽,曹仁發現中計,率兵回返,半路遇到關羽“勒馬橫刀,攔住去路”。曹仁“膽戰心驚,不敢交鋒”,奪路而走。

    曹仁一遇強敵就心怯不敢戰,他也沒有斬將記錄,以此看來他的武藝遠不及關羽這樣的“超級猛將”,也不如屢次挑戰關羽的“強一流猛將”夏侯惇,甚至還在敢於大戰馬超的“中一流猛將”夏侯淵、曹洪之下,只能列在較強的“二流武將”的層次,與李典、于禁接近。

    相比而言,魏延的戰鬥力明顯要比曹仁高得多,他的戰鬥次數和戰績遠遠強於曹仁:

    1.襄陽城下,挺槍躍馬(兵器不趁手)以少打多大戰文聘,“從已至未”,部下兵卒折盡後方逃走;

    2. 魏延率部偷襲雒城,半途與川將泠苞不期而遇,“戰到三十合”,川將鄧賢也來夾攻,魏延敗走,馬失前蹄,被黃忠所救;

    3. 涪江水壩,魏延“戰不數合”生擒泠苞;

    4. 葭萌關下,魏延“戰不十合”,擊退張魯麾下大將楊柏;

    5. 魏延“不十合”擊退馬岱,追擊中被馬岱暗箭射中左臂;

    6. 陽平關前,魏延搦戰,龐德出馬迎敵,“正鬥間”,曹軍後方火起,曹操命全軍前壓,魏延“詐敗而走”

    7.魏延迂迴密林到曹操近前,一箭射中了曹操人中,龐德趕來“奮力向前,戰退魏延”

    8. 益州界口,魏延遇高定部下猛將鄂煥,“戰不數合”,魏延詐敗,將鄂煥誘入包圍圈,與王平、張翼合力生擒鄂煥

    9.益州平亂,魏延“戰不數合”擊敗雍闓;

    10. 錦帶山谷,魏延伏擊,一合生擒孟獲;

    11. 銀坑之戰,魏延與祝融夫人對陣,“戰不十合”,詐敗而走,將祝融夫人誘入伏擊圈;

    12.姜維援救冀城,魏延在城外攔截,“戰不數合”,詐敗而走;

    13. 街亭失守,魏延率部救援,正遇張郃,魏延揮刀交鋒,“戰不數合”,張郃詐敗,將魏延誘入包圍圈;

    14. 西平關之戰,魏延“不三合”斬殺魏軍先鋒大將曹遵;

    15. 魏延深入敵後,在陳倉道口伏擊魏軍猛將王雙,王雙“措手不及”,被魏延斬於馬下;

    16.木門道之戰,魏延誘敵張郃,“戰不十合”,魏延詐敗,將張郃引入伏擊圈;

    17.上方谷之戰,魏延與司馬懿交鋒,“戰不三合”,詐敗而走,將司馬懿誘入伏擊圈;

    18.諸葛亮五丈原歸星,魏延作亂,阻截蜀軍歸路,王平來戰,“戰不數合”,王平詐敗而走。

    我們可以看到,魏延的戰鬥經歷是非常豐富,成長迅速。他從最初的那個與黃忠爭奪先鋒大印的“愣頭青”,逐步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大軍區級別的重將。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魏延非常擅於學習、總結和提高自己。比如說,他第一次在雒城路上與川將泠苞交鋒,“戰到三十合”都奈何不得泠苞,但後來在涪江壩上就能“戰不數合”生擒泠苞,可見他對泠苞的戰鬥特點進行了很多研究,發現了對方的弱點。再如,起初時魏延總是猛打猛衝,但在葭萌關捱了馬岱一箭後,魏延很快開啟了他的詐敗生涯,戎馬一生,總共七次詐敗,是三國時代的“詐敗大王”,演技高超,甚至還成功地欺騙住了老狐狸司馬懿,可見魏延是個非常善於學習和總結的優秀將領。

    陽平關之戰,魏延被曹軍猛將龐德“奮力”擊退,可見他的武藝還達不到龐德、夏侯惇這些“強一流”猛將的境界,而是與張郃、夏侯淵等接近,屬於“中一流”猛將。

    結論:魏延的武力值要比曹仁這個“強二流”武將高出一個半層次,如果兩人在陣前單打獨鬥,魏延只要三十餘合就足以把曹仁殺得落荒而逃。

  • 4 # 布氣333

    雖然曹操兵多將廣,猛將如雲,,,,但是,魏延一箭射中曹操的人中穴,射掉了曹操的兩顆門牙,曹操疼痛難忍,從馬上跌翻倒地,魏延躍馬舞刀,殺奔曹操,曹操命危,幸好龐德及時趕到,奮力戰退魏延,救了曹操一命,,曹操差點命喪魏延之手,,,其功不可小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寫作,第一篇25萬展示,2.9萬閱讀,算什麼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