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極狼人

    史記裡很多記載都經不起推敲,其中比較著名的故事有趙氏孤兒,烽火戲諸侯等,其中周幽王千金一笑的故事簡直假的離譜,周天子舉烽火,諸侯趕到,褒姒在城樓上莞爾一笑,這個故事只能騙三歲的小孩,真實的烽火戲諸侯其實是一次周天子親自指揮的大型軍事行動,討伐申國,,最後以周天子的完敗而告終,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前因後果。

    周幽王之世,西周國力雖然衰弱,但還強於諸侯,周天子控制西六師,東六師,殷八師,三支強大的軍隊,幽王親率周軍伐有褒氏,大勝而歸,褒國獻美女和財寶才被饒恕,可見西周的國力還是不可小覷。

    但為何會被犬戎輕易攻破呢?周幽王寵愛褒姒,對父親為他娶得王后十分討厭,愛屋及烏,褒姒的兒子伯服也後來居上,受到十分的寵愛,王后來自申國,無故被晾在一邊自然心懷怨望,被人告發,幽王藉故廢申後,並連同太子宜臼一起廢去,另立褒姒為後,伯服為太子,

    宜臼出奔申國,告知舅父申侯其母子被廢的原因,申侯大怒,申國一直為西周王室守衛西大門,防衛犬戎,可以說是西周王室的重要屏障,所以能得以和王室聯姻,申侯盛怒下起兵推立宜臼為天子,和周幽王唱起了對臺戲,周幽王聽聞宜臼以子反父,申侯以臣反君大怒,率領週六師盡出,討伐申國,申侯被打得大敗,無奈之下像犬戎求救,許以豐鎬之地的金銀財寶女人糧食盡歸犬戎,

    有人帶路犬戎當然不客氣了,他們突襲周王師,周幽王大敗,在亂軍中被殺,申侯和犬戎乘勝追擊攻破鎬京,殺了已經繼承王位的伯服和褒姒,犬戎席捲鎬京,生靈塗炭,申侯無力制止,這時各國諸侯聽聞犬戎入寇,鄭國,衛國,晉國,秦國紛紛前來援救,犬戎看諸侯兵多,帶著財寶女人西歸而走,

    宜臼正式登基為周天子,封賞各路前來援助的諸侯,衛侯升為公爵,鄭伯為周朝卿士,晉侯得到土地,秦由附庸升為正式諸侯,但虢公不服新天子,另立公子餘為周天子,為周攜王,兩週互相攻伐,周平王無奈之下宣佈遷都洛陽,以避鋒芒,將岐豐之地送給秦國,從此周王朝走向沒落。

    這就是真實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和史記中的記載完全不同。

  • 2 # 明月故鄉

    凡是涉及到三黃五帝、夏商周等朝代的故事,很多都是歷史傳說,經不起推敲的。好多都是神話故事。比如敘述皇帝出身時都會有一個神話故事。比如吞鳥蛋懷孕,踩巨人腳印生娃,斬白蛇等等,都有神道設教的意思。但是這些傳說為什麼會代代相傳?為什麼《史記》這些歷史著作都要詳細記載?要知道史記還是經過太史公對古代史料進行篩選,可以登大雅之堂才詳細記載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歷史故事又可能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如果我們從研究的角度和抽象隱喻角度分析,從神話原型學上來分析,那麼這些故事又可以有另一種合理的解釋。如此,才可能解開歷史真相。如果我們今天只是單從故事本身來解釋,那這些故事太荒謬了。從這個層面來說,我覺得史記中的軍事故事也好,其他故事也好,看似荒誕不經,其實還是有很多值得推敲解讀的必要!

  • 3 # 香茗史館

    作為太史公司馬遷嘔心瀝血之作,《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不僅在史學界地位崇高,在文學界同樣擁有著極高的地位。不過,由於《史記》記載時間跨度較長,即使司馬遷本人秉筆直書,但由於史料來源的問題,其中有些記載仍然經不起推敲,例如著名的“鉅鹿之戰”,如果細細推敲,其中便有著不少的謎團。

    【注:此時以採用秦紀年,即以十月為一年之始】

    鉅鹿之戰背景:章邯率軍圍攻鉅鹿,項羽北上救援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陳勝派周文率領大軍殺入關中,攻至戲水(今陝西臨潼東),直逼秦都咸陽,秦二世胡亥大驚失色,在章邯的建議下大赦天下,並以章邯為將,率領驪山刑徒迎擊叛軍。

    章邯率領著臨時拼湊的秦軍,先是在戲水大敗周文,一路追擊多次大敗敵軍,最終迫使周文兵敗自殺,之後又擊殺滎陽將軍田臧,攻破滎陽城。此後,章邯繼續東進,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張楚政權連戰連敗,陳勝最終被車伕莊賈殺死,張楚政權覆滅。

    張楚政權崩潰之後,項梁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立楚懷王之子熊心為王,史稱後懷王,建都盱眙,繼續開展反秦鬥爭。與此同時,秦二世則增派長史司馬欣和董翳增援章邯,而章邯不負眾望,敗項梁、圍魏咎、破齊楚聯軍,先後殺死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迫使魏王魏咎自盡,甚至在定陶之戰中擊敗楚地義軍首領項梁。

    項梁死後,劉邦、項羽撤往彭城,章邯認為黃河以南的叛軍已經基本解決,於是渡過黃河攻入趙地,在邯鄲附近大敗趙軍,趙王趙歇、大將陳餘、丞相張耳逃往鉅鹿城,章邯則令王離率領上郡邊軍圍攻鉅鹿。

    面對趙王的求援,楚懷王以心腹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領范增、英布等領兵救趙,又以劉邦率軍西行,收攏項梁、陳勝餘部西行攻秦。宋義率軍抵達安陽之後停滯不前,項羽則殺死宋義奪取兵權,楚懷王熊心無奈之下只能任命項羽為楚軍統率,鉅鹿之戰爆發。

    鉅鹿之戰疑點重重,《史記》記載似乎並不可靠

    如果我們以《史記》的記載來回顧“鉅鹿之戰”,其實會發現史料的記載其實相當簡單,尤其是項羽擊敗秦軍的過程,不僅過程簡單,且甚至沒有提到具體戰果。而如果仔細推敲,我們甚至能發現《史記》的記載其實極為混亂,從而導致這場戰爭變得疑點重重。

    1、王離圍攻數月而不見攻城記載。按照《史記》記載,秦軍圍攻鉅鹿的乃是王離率領的十萬上郡邊軍,即蒙恬曾經北擊匈奴的那支軍隊,而駐守鉅鹿的則是剛剛遭遇大敗的趙國殘軍,且鉅鹿城只是個防禦工事並不怎麼完善的小城。然而,即使雙方實力懸殊如此巨大,按照《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王離率軍從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兵圍鉅鹿,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一月王離投降,長達數月的戰爭之中,《史記》竟然找不到任何王離攻城的記載。更為奇怪的是,王離對於鉅鹿北部陳餘匆匆召集的幾萬援軍視若無睹,而陳餘對於圍攻鉅鹿的王離大軍也是毫無動作(只在張耳催促之下發兵五千但卻遭遇慘敗)。

    2、楚軍僅攜帶三天糧食卻苦戰兩月。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無疑極大彰顯了項羽勇猛無前的霸氣,然而這個成語如何細細推敲,其實也存在致命的疑點。《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也就是說項羽“破釜沉舟”後楚軍的實際存糧其實只有三天。而根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項羽是在秦二世三年(前208年)十一月發動的渡河作戰,而王離卻是在兩個月後,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一月才投降的。楚軍在只攜帶了三天口糧的情況下,卻連續作戰長達兩月,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3、項羽圍攻王離而章邯卻視而不見。按照《史記》記載,在王離率軍圍攻鉅鹿的同時,章邯率領著不少於二十萬的秦軍在鉅鹿以南的棘原佈防,而其主要目的便是保障王離軍團的糧道和抵禦其他諸侯聯軍。然而,史記中關於項羽擊敗王離軍團,僅有“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短短几十字的記載,至於項羽是如何在章邯眼皮子底下渡河北上,迅速包圍王離軍團,且與秦軍大戰九場進而徹底擊敗王離軍團的,《史記》並無任何記載,而章邯為何對近在咫尺,且長達兩個月的戰鬥視而不見,而王離軍團戰敗之後為何不向章邯軍團靠攏,我們也不得而知。

    4、項羽與章邯交戰記載極為模糊。在“破釜沉舟”擊敗王離之後,“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也就是說王離軍團的戰敗導致章邯軍團側翼暴露,無奈之下只能率軍向西撤退,而項羽的軍隊也退回了漳水以南,雙方短期內並未交戰。此後,按照“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紆水上,大破之”的記載來看,項羽最少在漳水渡口“三戶”和紆水兩次擊敗了章邯,然而查詢地圖卻不難看出,打了勝仗的項羽不僅兩回都退回了漳水以南,而打了敗仗的章邯卻一直駐紮在漳水北部不動地方,這豈不令人生疑?

    5、秦楚軍隊戰鬥力前後變動太大。從鉅鹿之戰前的戰爭形勢來看,章邯率領的秦軍面對各路義軍,簡直是無往不利,而此時的楚國軍隊呢?除了在項梁率領下曾在東阿城和濮陽兩次擊敗章邯之外,再無勝績,而在項梁兵敗被殺之後,項羽和劉邦更是直接率領軍隊退回了彭城,甚至連報仇的心思都沒有。那麼,項羽是如何憑藉六萬軍隊,大敗三十萬秦軍的呢?我們姑且認為這是由於秦軍戰鬥力下降嚴重,而項羽憑藉“破釜沉舟”極大鼓舞了士氣。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解釋,項羽擊敗王離軍團,會合了各路援軍之後,卻又拿章邯的二十萬秦軍毫無辦法這個問題呢?難道秦軍戰鬥力又突然提升,而楚軍“破釜沉舟”的BUFF到期了嗎?

    以上便是《史記》關於“鉅鹿之戰”的直接疑點,至於章邯與王離軍團的統屬問題、黃河以北的王離軍團為何會在鉅鹿之戰前與黃河以南的劉邦軍團交戰等問題,同樣是疑點重重,只是由於與鉅鹿之戰結局關係不大,因此不在此討論。

    真實戰況已經無法得知,但項羽戰績誇大應該是事實

    按照《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作壁上觀”,也就是說鉅鹿之戰中各諸侯雖然都派出了援軍,但卻根本沒有參戰,而只是扮演著作壁上觀的角色,於是才有了鉅鹿之戰後,各諸侯見項羽“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的局面。

    然而,綜合《史記》中關於鉅鹿之戰的疑點,我們其實不難發現,秦軍戰敗除了秦國國內政局動盪,導致軍心士氣不穩這個因素,以及楚軍勇猛無畏的戰鬥力之外,各諸侯的援軍必然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至少起到了分割、牽制秦軍的作用,從而為楚軍擊破秦軍提供了可能。

    不可否認,項羽率領的楚軍在鉅鹿之戰中必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否則不會出現鉅鹿之戰後諸侯聯軍聽從項羽指揮的局面,但將此戰的功勞全部歸結於項羽一人,而認為其他各路諸侯軍隊“皆作壁上觀”,顯然也不太合適。

    鉅鹿之戰的具體情況,我們目前已經無法得知,但《史記》中關於此戰的記載,顯然經不起推敲,且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戰功的誇大,顯然是毫無疑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如果不會獨立思考,是不是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