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大胖
-
2 # 冬天裡的詩
有沒有人結婚後討厭自已原生家庭的?
這種現象有,也不少,結婚後曰子過得比較幸福,就有這種現象發生,久而久之更嚴重,這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可否認。
X女結婚後,顯然討厭原生家庭了,原生家庭人來愛理不理,吃飯時愛吃不吃,來不問,走不送,可是原生家庭人也不在手,你愛理不理,該來就來,該走就走,你不送倒也無防,全然不在乎,該吃吃,該喝喝。倒是婚家人還是挺熱情地。
啥事情習慣成自然,貫了也就無所謂了。
事情沒有絕對地討厭,只有相對地討厭,有地表現在心裡,有的寫在臉上,有的表現在行動上。
不討厭的也很多,喜歡也不是絕對地,相對而言,有的熱情在心裡,有的熱情在臉上,有的熱情在咀上,象由心生,心隨象動。沒有辦法,只能面對,誰也改變不了現實,好不過夫妻,親不過骨肉,再討厭也是你爹孃,再嫌棄也是親生的。
這就是生活,誰也不怪誰。
-
3 # 最厲害的莫過於自己
大巴,特別是單親家庭或者不被疼愛的人,孃家人一直只知道索取,像樊勝美那樣的家庭。
嫁人之後得到溫暖了。就討厭孃家人了
-
4 # 群山之棲
有一句很知名的話是說:”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所治癒,有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說的就是關於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當人還是一個嬰孩的時候,他是沒有選擇的,只能依賴自己的父母,必須接受他們安排的一切,以及聽從他們的觀點。
但是,我們的希望就是在於我們是會長大的。長大後就有了選擇。這個是豐盛生命的原動力。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寶藏”。有選擇,是一件很關鍵也很重要的事實。
每個人其實就是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活著所思所想是可以與父母,以及外界不同的。這也是我們珍貴的地方。
所以,當我們長大後,透過學習,去尊重接納我們原生家庭的一切,是很重要的。這麼做,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讓我們避免畫地為牢,受心靈的苦。
因為討厭原生家庭就是一種不接納。一種抵抗,一種限制。其實也是對自己身上有原生家庭烙印的不接納。一個不接納自己的人,就得不了心靈的自由。
不要想著去改變他們。他們有他們守護觀點的自由,哪怕這些三觀你無法理解和接受。因為他們的這些觀點也和他們自己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這就是界限。每個人只能為自己負責。
你可以愛你的父母,讓你無法為他們負責。每個人終其一生,只能為自己負責。
超越了界限,以愛之名的干涉,都是不適宜的。哪怕你覺得你是在幫他們,看不得他們這麼無明,在受苦。
但我想說,這也是他們的選擇,或則說這是他們的命運。
在界限內,我們自己的世界,我們自己做主。這個世界足夠遼闊讓你去探索了。
先把自己活好了,才最重要。人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一定程度地影響別人。
回覆列表
原生家庭的影響真是深入骨髓!
貧窮的思想根深蒂固!
我爸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都在小山溝裡種地,即便我們那十年九旱既然不會有任何想離開家鄉出去打工的想法。他們喜歡土地,喜歡種地,他們認為種地是最省心的事情,一年12個月只需要勞作三到四個月,其餘時間都是清閒著的。
他們種了一輩子土地,也窮了一輩子。每年收成的玉米賣掉後,還掉種子化肥費用所剩不多,維持一家生計艱難又困頓。
他們故土難離,思鄉情節異常嚴重!
不願出去打工,即使外邊的工作輕鬆悠閒,即使出去打工能有效緩解家庭開支,我的老父親也不願意離開家鄉。而那些早早離開那個山溝,出去打拼的人,早就在市裡安家落戶,生活富足。
不會說話,不會溝通!不會表達感情!
我離家在外十幾年,他們主動給我打電話的次數屈指可數,唯一的一次老媽打給我祝我生日快樂的電話讓我記了好多好多年!而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我的感情,這一點可能完美的繼承了他們。我基本一個星期打一次電話,報平安,然後詢問家裡狀況,千篇一律,再無別的話說,通常幾分鐘便無話可說。
從小到大,我自卑又懦弱,父母告訴我家裡沒錢,讓我不能惹事生非,不能打架鬥毆。我很聽話,我謹小慎微的活著,我怕惹的別人不高興,我從不敢大聲說話,更別提和人爭執打罵。
我知道,這是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會表達,但是一定是在意我的。雖然窮,但是他們依然供我上學讀書。我不能有怨言,不能抱怨,不能討厭他們。
我必須感恩,因為他們給了我生命。我必須知足,因為他們也算任勞任怨,並沒有作奸犯科。我必須懂事,因為他們年紀大了,真的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