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空山簡史

    導語

    泰伯,又稱太伯,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的長子。本應承嗣周部落君位,三讓而不就,讓於其弟季歷,成就日後周文王的盛德。泰伯自己更是遷居江東,建國勾吳。縱觀泰伯一生,其歷史功勳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呢?

    上古歷史多不可考,但其脈絡有跡可循。泰伯生平史上雖無專著,事蹟顯見於先秦諸多典籍中。概括泰伯一生,其歷史功勳主要體現在敬父、讓賢、立德三個方面。

    泰伯何許人也?

    泰伯,又稱吳太伯,是吳國第一代君主,也是東吳文化的始創之祖。泰伯本是周部落首領古公亶父的長子,後為避位讓賢,遷居江東,建國勾吳,遂為吳國始祖,吳氏始祖。

    據傳說,泰伯約生於殷王朝武丁四十年(約公元前1165—前1074年)。任吳國君主四十九年,卒於殷王朝武乙四年丙寅三月初五,享年91歲。據說死後葬於無錫梅里。泰伯生日並不可考,在江南一帶傳說他生於農曆正月初九。所以每逢這日,梅里一帶民間會自發前往泰伯廟瞻仰朝拜。

    歷史上泰伯的事蹟,主要散見於《詩經》和歷代史籍典論中。《詩經·皇矣》中有詩曰:“帝邦作對,自泰伯、王季”。這說明周王朝的先祖歷史上不僅有泰伯其人,而且還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是對周王室有重要貢獻的人。

    泰伯的事蹟被系統地介紹,比較清晰明白的是在《史記·吳太伯世家第一》中。該篇開首就說的很明白: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

    古代“太”字與“泰”字通用。泰伯其人,是歷史上有確切記載的人,並不是傳說中的人,更不是杜撰出來的人。

    泰伯尊從父親的心願,成全父親的心事,終成後世楷模。

    泰伯兄弟三人,父親古公亶父,母親太姜。二弟仲雍,三弟季歷。季歷就是後來的周文王的父親。

    商王朝末年,古公亶父是西岐部落的首領。泰伯作為長子,很有德行,協助父親治理西岐,深得西岐臣民之心。季歷的兒子姬昌(後來的周文王)從小很是聰明,深受古公亶父的喜愛。古公亶父曾經對人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內心很有意向傳位於季歷,然後再傳姬昌。

    西岐禮法是傳長不傳幼。泰伯知道父親心事後,為了成全父親的心願,避免將來出現君位之爭,損害周部落的利益。就說服二弟仲雍,跟隨自己離開周部落世居之地,周原。成全了父親的心願。讓季歷成為了周部落的君主。《史記》記載: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泰伯為了遵從父親的心願,成全父親的心事,拋棄王位,離開周部落,所以被後世稱為楷模,深受後世讚揚。

    泰伯三讓其位,成就周王朝、吳王國後世基業。

    古公亶父生前,趁父親病重之時託言去衡山採藥,帶著二弟離開了周原。古公亶父病逝後,泰伯和仲雍回來奔喪,季歷與眾臣請求泰伯即位,泰伯不接受。這是泰伯第一次讓位。

    季歷被商王朝殺害後,泰伯又回到岐山來奔喪,群臣與侄兒姬昌再次請求泰伯即位,泰伯仍然不接受。這是泰伯第二次讓位。

    泰伯攜二弟仲雍避居江東,斷髮文身,表示決沒有迴歸中原的想法。安定了周部落的民心、人心,讓姬昌有精力全心經營西岐。而泰伯在江南引導民眾養蠶種稻,終於使原本蠻荒的江南實現文明飛躍。泰伯在江南沒有娶妻生子,死後由他的弟弟仲雍繼位。是為泰伯的第三次讓位。

    《史記》記載: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

    泰伯為了周部落的未來,為了吳王國的發展,三次以天下讓人,功德後世無人能極。所以孔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泰伯開化江南,教導荊蠻,德澤後世,深受後人敬仰。

    泰伯在江南教化鄉民,興修水利,百姓安居樂業,給當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的土著居民也十分愛戴泰伯,擁立他為國王,於是泰伯在江南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句吳

    《史記》記載: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有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

    周武王滅商以後,曾經派人到江南尋找泰伯、仲雍的後人。最後正式封仲雍的後人周章為吳國君主。泰伯也被後世奉為了吳文化的鼻祖。世系傳承如此清晰,泰伯讓賢一事,澤被百姓,當是史實,確實值得人們稱道。

    結語

    太伯作吳,高讓雄圖。”泰伯的事蹟雖然散見於各類歷史典籍,但其三讓天下,開啟江東的豐功偉績,始終被後世所傳頌。孔子就很是推崇三代之節,周禮之制。後世歷代王朝總能見到皇位之爭,血雨腥風。由此更可看出泰伯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不計得失的高風亮節。泰伯雖處部落世家,卻能避位讓賢,千古風範,後世再無人能及。正所謂:誌異徵誅三讓兩家天下,功同開闢一抔萬古江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只有西方與東亞完成了工業化其它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