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中的茶

    鍾繇的小楷是因字賦形,大小參差,追求自然,不生搬硬套,楷中帶隸意,把字距縮短,把行距拉長,整體上看就顯得空靈、古拙。

  • 2 # 秋聲堂主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確實,魏晉小楷往往字的大小不同,筆畫粗細不致,不像後期的唐楷那樣規整劃一,但卻是學習小楷的必經之路,小楷不宗魏晉便難寫出高古拙樸之意。今人很多人學習小楷都從唐人入手,結果就造成了千人一面,只可遠觀而不可細品。談點個人的膚淺認識,權當交流吧。

    一、魏晉小楷是楷書的祖師爺,追本溯源才能理解小楷的精髓與精神。楷書始於三國時代,隸書楷化幾乎與草化同時進行,鍾繇、皇象這兩位大書家對此作出了巨大貢獻,不管是在推動漢字演進上還是在推動書法藝術發展上,都具有劃時代意義。鍾繇將隸書簡化筆畫,增其頓勢或鉤挑而成,變圓為方,省去隸意,實現書體的轉換,創造出楷書,因此推為楷書鼻祖。《宣示表》《賀捷表》等為其代表作品,其結體自然而真趣,筆中帶有明顯的隸書筆意,可以說集法度與趣味於一體。這是外在的。從內在看,鍾繇的這種探索為後代書家創新創造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極具借鑑意義,可以說是楷書藝術的本源所在,因此最為高古。到了東晉,一代女書家衛夫人將鍾繇的楷書進行再一次的演化,再傳給弟子王羲之,王羲之則進行了再次的探索創新,使小楷的筆法、結體實現審美轉換,脫盡隸意成為巔峰,為後世立下楷則。到了唐代,則轉入森嚴法度中不能自拔,書寫規範雖然達到了極致,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創新的方向幾乎堵死了。就像我們今天的閱兵一樣,雖然氣勢恢宏、步履鏗鏘、整齊劃一,但要在戰場上那樣持槍行走,你還未等到“子彈飛一會兒”就已經被淘汰了。所以,魏晉小楷是很多學書人一生的追求,那是楷書藝術的根源所在,是楷書創新的原點。

    二、“書不入晉終下品”,學習小楷的突破性轉折在得魏晉之法。有個有趣的現象,一些武林門派的創始人、祖師爺一類的人物都非常厲害,但越到後來門牌弟子越來越不爭氣,偶有某門派出現一個千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一出手便能笑傲江湖。這是為什麼?因為創始人、祖師爺一類的人物,本就是經過歲月和武林選擇出來的強者,都有笑傲江湖的拿手本領,門派後輩大多隻是學著他們的功夫、循著他們的路子走罷了。楷書也是一樣,即便你的智商再高,但若放著神仙的招數不學,偏要學習民間散打,就算是活到老學到老,也只能是民間散打的巔峰,終究入不了神仙之境。但民間散打有用不呢?當然有,能夠強身健體、開化筋骨。所以我認為,學習小楷可以唐楷為啟蒙,打好基本功,起碼要做到筆隨心動,而後則上溯魏晉,理解魏晉小楷的變化之法和無法有法,增加動勢和趣味,由約而博,假以時日便可自出面目。但要有一點一定要記住,不要學習個性很強的帖子,個性強烈的帖子前面必無去路,容易掉進習慣的泥潭而無法自拔。另外,寫經一類的帖子可以打輔助,但不能主攻,畢竟寫經一類的帖子以抄經為目的,速度較快,筆法簡約,字字雷同,有法度但無趣味,無能細品。

    三、學小楷不能單學小楷,一定要學會融通。練習楷書,可以選擇其他一兩類的書體同步進行,比如隸書和行書。我們看魏晉的一些經典小楷之作,很少有像唐楷那樣通篇全是楷書的模樣,有的有行書筆意,有的有隸書筆意,還有的有篆書筆意,巧妙把其他書體的筆意,融合在楷書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和審美趣味。

    以上觀點,僅為一家之言,不足之處請批評。

  • 3 # 林泉書院

    魏晉小楷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其結體章法講究"因勢布形,錯落有致”,和行書、草書一樣,多呈欹側之勢,不用打格子,不受格子束縛,講究豎有列、橫無行。鍾繇的小楷隸書筆意多一些,二王小楷與行草一起構成晉韻,蕭散、飄逸。二王小楷和行草可同練,相互促進,加深晉韻的理解。

  • 4 # 千千千里馬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魏晉小楷的字大小不同,放在一起都很美,怎麼去理解和學習呢?”魏晉小楷字大大小小不同,這確實是魏晉時代書法的一個特點,我們掌握的時候啊,千萬要注意,一定要從一個帖的整體出發,理解他在一個帖裡面的位置和特點,不要把它單獨的看成是大或者是小,或者把他寫的一模一樣,因此我們從2點來說。

    第一點,要注意字帖整體佈局特點

    第二點,要注意筆畫結構用墨的變化

    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特點出發來談談如何理解魏晉書法的筆法。

    你的這個問題提的好,事實上我們看唐代的書法家寫字也不一定全都是每個字都寫得一樣大,比如說歐陽詢的字大大小小還是有穿插的,有些字特別大,有些字特別小,我們在《九成宮》這個字帖裡邊就可以找到很多大小不一樣的字。例如“鑿”這個字,在《九成宮》裡邊是最大的一個字,又例如“雲”、“不”、“日”、“之”等等是《九成宮》裡最小的字。但是,像《九成宮》中字寫的有大有小,這樣的例子確確實實也不是太多。

    這是鍾繇《宣示表》中的字注意看筆法、筆勢的變化

    總的來說,歐陽詢的字基本上接近於魏晉的風格,到了顏真卿,他的字寫的圓圓滿滿,字徑大小都差不多一樣了,不管這個字的筆畫是多還是筆畫少,不管這個字長字寫的是長還是短,他都寫得非常開張滿格,後來,柳公權的字,也寫得跟顏真卿一樣。這是唐代書法的特點,但是相比較而言,我們在王羲之的書法,特別是在鍾繇書法的字帖裡邊,看到的字確確實實是大小錯落,甚至於大頭小尾巴,顯得非常的活潑可愛。

    我們知道,楷書是從隸書裡邊而來的,那麼像鍾繇把字寫的大大小小錯錯落落的,是不是隸書裡邊都是這樣的,也不一定是。

    在隸書這個書法體系裡邊,也是像篆書一樣,有的寫的大小很勻稱,有的也是大小穿插的錯錯落落的,到底鍾繇的書法是繼承了哪一個傳統,今天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們從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最早在漢代中期到三國時代這一段時間,都已經產生了楷書的跡象,這些書法是許多書法家分別創造出來的,因此,這一時期的書法就像隸書多姿多彩一樣,每一個書法家都有個人的色彩,而且這種色彩確確實實是五彩斑斕的,鍾繇就是這五彩斑斕中的書法風格之一。但是到了唐代,書法逐步的趨向於統一了。

    歐陽詢的《九成宮》字雖然有大小安排,但是筆法趨於統一非常明顯

    這個統一有兩個方面的統一。第一是歸於楷書這樣一個體系,第二是在楷書裡邊歸於王羲之和鍾繇這樣一個書法體系,這樣一來,書法學習繼承傳統的面就會逐漸的縮小範圍,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在唐代之前,我們的書法家可能有100個老師,100個風格,但是唐代之後,可能也就是四五個老師四五種風格,然後再往下縮,縮到三四個風格了。所以唐代以後的楷書,比較接近的成分就很大,多姿多彩的情況就越來越少了。

    從書法的藝術性上來說,我們認為,唐代以後的書法在逐步的走向套路和僵化,而唐代之前的書法卻是絢爛奪目,多彩多姿的,所以魏晉時代的書法,特別是魏晉的小楷就顯得靈動剔透,活潑可愛充滿著樸實和浪漫天真的這樣一種氣息,所以我們在學習這些書法的時候,一定要感到它的趣味的存在,這種趣味我們要從整體上來理解,它不能從單獨的一個字上來看,因為單獨的一個字它的寫法,我們在臨摹的時候完全可以把它寫得大一點,也可以把它寫得小一點,或者把所有的字都寫得一模一樣,大來消除原來的大小排列這樣一個風格和原汁原味的趣味,這是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來調整的。

    鍾繇《宣示表》中的單字,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大小寬窄,長短筆畫的粗細變化比較豐富,這是和唐代的書法有明顯區別的地方

    比如說鍾繇的著名的字帖《宣示表》裡邊的很多的字,是大小不一樣的,但是我們臨摹的時候,可以把它臨摹的一模一樣大小啊,這就是藝術家的章法安排的問題,這個還真的不太好學。

    我們看著字帖的時候,當然字帖上寫的大我們就寫大,字帖上寫的小,我們就寫小,這也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們自己創作的時候要把握這個尺度和調節能力就比較難了,這也是書法的境界和意境問題,所以把握這個尺度這個能力是比較難以獲得的。

    為此我們根據您的提示和提問,我們就探討一下我們如何去理解像鍾繇這樣的書法,大小錯落穿插有致的這樣一種藝術風格,他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應該怎麼去繼承它。

    鍾繇的書法不屬於特意有成行成列安排佈局的章法,但是它的章法的安排是有組織的,例如上圖的六個字就是一組,這在整體的章法裡邊屬於塊面的安排,我們臨摹字帖的時候要注意這些特點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整體出發,我們臨出魏晉的書法風格,它的整體的風格就是自由、消散,這是它的一些特點,如果排除了這些特點,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一樣,因為每一個字我們都可以把它寫的一模一樣大,或者我們可以自由的調節它的大小。例如,像歐陽詢《九成宮》中的很多字他是故意寫的小,但是這些寫的小跟魏晉書法,特別是像鍾瑤這樣的書法作品裡邊的大小配置是完全不太一樣的一個概念,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所以習慣於唐楷學習的朋友們,應該在進入魏晉書法的時候要更加的活潑和放得開一些,特別是除了筆法之外,要從整體上把握章法安排,雖然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學問,實際上這正是魏晉書法的特別之處,也是他的很高的境界之處,就是前面我們講的他是屬於瀟灑自由,而不像唐楷那樣工整、拘謹或者是比較的規範統一。

    第二個就是墨法筆法的問題。經過魏晉書法和唐楷不一樣之處還有一個區別,就是魏晉書法的小楷比較多,那個時候由於造紙還不是非常的成熟和發達,因此紙張都比較小,大概就是一尺左右所以魏晉時代的人們在寫書法的時候,他們的字也寫的不是很大,魏晉時代的字指有多大呢,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16開的性質那樣大,因此他們的字也寫的不是很大,大體上來說,跟我們今天寫的鋼筆字的大小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但是魏晉書法的精妙,它就在於能夠在像篆刻一樣在方寸之間看到一個大世界,在這麼小的字裡邊,它也能夠善於大膽的用墨筆畫,有的鶴叔有的很細,例如項重要的書法就特別有這樣的特點,他的《薦季直表》中的字和章法的安排足的看看幾個字。

    這4個字是《薦季直表》中選的。

    我們看這個“臣”字,第1個筆畫寫的多重,好像是濃墨淋漓大筆信揮而就。

    但是,就是在這一個字裡邊,它的粗細變化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這個字是唐楷來寫,你想一想,它的筆畫的變化絕對沒有那麼大。這就魏晉書法是給我們感覺像美妙的音樂一樣,有強音,有弱音,有長音,有短音,短的短,長的長,重的重,輕的輕,給人一種愉快節奏之美。

    當你進入臨摹這樣的字帖的時候,你一定就像聽到了美妙的音樂一樣,感受到了無限的薰陶。臨摹魏晉書法,給人的心情也特別的愉快,感覺容易放鬆或者是非常抒情的感覺。

    但是,我們千萬要記住,這個時候一定要管控好自己筆法,一定要穩、準、狠,做到心到手到。特別是我們在起筆、行筆、收筆的時候,一定要把每一個部位都掌握好,才能夠把這個字寫的穩重當中有變化。要不然就會產生一種油滑的東西了,因為你寫的心情很愉快,這一愉快,筆下也就不顧筆法裡邊的結構變化了,如果一個筆畫沒有什麼變化那麼這個字寫出來就一定是沒有什麼韻味的。

    我們一定要記住,如果一個筆畫裡邊的結構不存在了,這個書法就一定是寫不好。

    注意下面的筆畫,沒有橫畫,看起來是4個點,但是這4個點的承接關係非常的嚴格,又非常的自由

    魏晉的書法雖然是從漢代的隸書裡邊兒演進而來的,但是從漢代的隸書到魏晉筆法,筆法的結構已經形成,這就是書法在起筆、行筆、收筆的這三個節奏裡邊,它有嚴格的變化,同時又有自由的調節,這個變化和調節,魏晉書法掌握的是自由,而唐代的書法裡邊掌握的是森嚴。

    這是魏晉書法和唐代書法的重要區別,因此我們臨摹魏晉書法字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特點。

    如果我們在臨摹字帖的時候,把握好整體的章法安排和具體的一個字裡邊的筆法的自由變化這兩個特點,那麼我們對魏晉書法的臨摹或者是理解應該說基本上就已經是非常接近原始的狀態了,也就是魏晉人的風度了。

    事實上,所有的書法都有共同的特徵和規律,那就是要緊緊的抓住兩個結構,一個結構是,筆法結構,一個結構是,字法結構。

    我們在專注於書法風格的時候,把這樣兩個結構掌握好,再加上我們對章法的重視,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夠透徹地理解書法裡邊的境界問題,魏晉書法是一種境界,唐代書法、宋代書法,都有自己的境界,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既要著眼於魏晉書法的時代特點,同時也要注意貫穿歷史的承傳的優秀品質都有哪些,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書法的藝術的真諦。

  • 5 # 翰墨書道

    魏晉小楷字大小不同放在一起非常和諧好看,該如何理解和取法學習。

    題主所言,確實如此,因為古代小楷書法,在字形構勢上基本上都隨字賦形,因勢生形。筆畫多的字形大一些,字形小的寫小一些,要做到字形小不至於猥瑣,字形大不能密不透風,不過這也是基本基本上如此,也有字形小藉助複雜用筆是其體型雖然小單但不簡的意趣,也有筆畫翻繁而字形簡單的技法,比如筆畫繁多的字,往往會把主筆寫突出的基礎上把一些副筆點畫造型儘可能簡潔處理。特別是框內部分的相同點畫,均左作簡潔處理。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才使得雖然字形大小不一,但排列成行卻能夠和諧統一,舒暢協調。

    那麼該如何理解這種技巧法呢?我們知道漢字的點畫因為字形結構不同,筆畫多寡不同,勢必會造成字形的大小不一,再說,一個因為其原本的造字原因,也不可能的的一模一樣,自然會有點畫多寡的情形。如果我們在書寫是都寫的一模一樣大小,本身就不可能。未為了整體或者說通篇的和諧融洽,智慧的先民在創作創造和書寫漢字的實踐中,逐步總結出來一套對於應當的結構和和章法處理技法。

    努力使得大小,點畫多寡不一的字形組合成文章是時那個和諧規範。這一方面與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有關 也與漢字的基本造型有關。但更主要的是為了美好化的需要,古代的書法家們逐漸總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書法點畫、結構和章法技法,使得字形組合成篇是更加合理。一方面基本保持了單字本身的自然形態與整個字形輪廓,一方面也適度進行了微妙的調整。比如方框的字,如“國”字、“固”字等,實際上也並不是仍然按照其本身的輪廓去書寫的,而是更就視覺原理的誤差,已經與其它字在一起的和諧需要,會比原來的字形略微縮小一點,以使得和相鄰的字在大小疏密等方面相稱,不至於大小過於懸殊。實際上這種審美與技法,在古代未必是有意自覺如此,多是因為審美的自然而然所形成,之後被後來者總結而成技法與理論。

    實際上,題主所說的大小,在書法中並不是完全絕對的大小,而是視覺審美上的一種感覺。因為書法家在處理大小特點的字形,往往會使大者不見其對大,小者不見其小,要以相稱為妙。所以會對點畫單一,字形較小者,透過一些技法之使其有一種密或大的感覺,比如只有一畫的“一”字,往往或將其加粗或用筆上覆雜化,甚至將其位置偏高一些處理,使其在空間位置是不至於過小。

    題主所謂,字形大小不一,但放到一起又非常好看,實際上就是讓字形既要保持原來的字型形勢,同時透過微調使的各字之間,在作品的章法構成中,又處於一種相襯的理想境地,自然會使得每一個字即具有獨自的個性特徵,同時又能夠和其它字和諧融洽相處的天然美的藝術境界。

    如何學習這種技巧呢?一方從理論上認識理解這種技巧,同時要在臨摹與讀帖中善於發現經典書法作品中的技巧與出彩之處,在臨摹過程中消化吸收,融會貫通與自己的書法創作之中。

  • 6 # 書法有云

    魏晉小楷的字大小不同,放在一起又好看,如何理解與學習?我們現在所講的魏晉小楷,它主要是指鍾繇的小楷和王羲之的小楷這兩種風格為主。鍾繇被稱為”楷書之祖“,是在於他對小楷的一種創新,而王羲之學自鍾繇又將小楷進一步的規範化,使之更接近於我們現在的楷書字型樣式。

    至於小楷的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放在一起又好看,這是因為他們做到了重心平穩,節奏鮮明,另外,在書寫風格上也得到了統一,因此能夠更加鮮明的表達作者的神采,使欣賞者能夠體會到作品的美。而這些特點即使在我們現在書法創作中也是一樣實用的。

    想要透過學習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我上面所說的幾點之外,在臨帖中最好能夠採用塊面來進行學習,比如說,你可以先臨習一行或者一塊甚至一頁,不要對單個字進行反覆練習。

    圖片:鍾繇小楷作品

    一、鍾繇小楷

    鍾繇是將隸書字型演變到楷書字型,在其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在他的楷書中還是很大程度地保留了隸書的筆意,且在字形上還是以隸書的扁方形為主。

    因此,從他的作品中,我們發現其章法佈局上還是以隸書的那種為根本。

    圖片:鍾繇小楷《薦季直表》

    二、王羲之小楷

    王羲之的楷書學自鍾繇,但是其又在這一基礎之上進行了創新,將帶有隸書筆意的筆畫進行了變化,使之更趨向於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楷書字型。楷書的標準化、規範化是王羲之在書法史中的貢獻之一。

    圖片:王羲之小楷《黃庭經》

    綜上所述

    魏晉時期的小楷,正是由隸書轉變為楷書字型的演變過程,鍾繇在此間起到的作用非常的大,王羲之又做了進一步的創新。小楷字型大小不一,形態參差不齊,只要掌握住它們的書寫重心以及節奏,是能夠將它們的美體現出來的。

  • 7 # 此時無聲勝有聲

    書法作品由於字形結構筆勢的變換原因,經常同一個字會有不同的寫法,整幅書法作品裡頭字形會有大小肥瘦的變化,這如同人的心情的變化可慷慨可細膩,我覺得學習時重點不在於魏晉小楷字的大小而在於筆畫的變化和整幅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氣勢

  • 8 # 阿卡迪美

    我覺得這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楷書在唐以後被規範的更加嚴格。每個字就楷書來說大小一致可以更為美觀規整。

    一般認為,魏晉楷書處於楷書發展的早期階段,很多規範還處於探索時期,可能那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字的書寫上,並沒有關注到大小一致這個方面。從碑帖來看,小字往往是筆劃較少的字,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簡體字;而大字多為筆劃繁複的繁體字,由於筆劃多,所以書寫時往往容易寫大。後人慢慢對這種書寫形式進行了規範,才有了今天看到的規範書寫形式。

    當然有人認為這是魏晉人故意而為之,文字變化更為自由隨意,表現了魏晉人的灑脫自由。這也許有氣道理。但畢竟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人更願意接受唐人的章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太強,不知道怎麼去管誰有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