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朵朵520
-
2 # 憶史官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之所以赫赫有名,不僅因為他統一了六國,創立了一個王朝,更是因為他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暴君,除此之外,還有圍繞在他身邊的一系列未解之謎:陵寢未解之謎、身世之謎,還有最具傳奇色彩的後宮未解之謎。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有二十三個兒子(長子扶蘇、幼子胡亥)、十個女兒。他有如此之多孩子,後宮必定佳麗如雲,但是這三十三個孩子的生母是誰,史料上竟然沒有記載。
更讓人驚訝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從22歲到50歲,整整28年間自始至終都沒有立皇后,因此,秦始皇是歷史上唯一沒有立皇后的皇帝。那麼秦始皇為何不立後呢?
一、自視甚高。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三皇五帝更為出色,即使秦始皇的後宮佳麗三千,但是他仍然覺得天下的女子沒有一個能夠配得上雄才偉略的他,因此秦始皇的一生沒有立皇后。
二、防止外戚的勢力做大。皇后是皇帝的配偶,但是皇后的內涵不僅僅限制於“帝妻”一層,後宮和前朝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皇后所守護的不僅僅是丈夫,更是君主的權力,以及她的背後的家族勢力。如果遇上了儲位之爭,後宮妃嬪的家族之間必定會攪得朝廷動盪不安。秦始皇的後宮便是如此,他的後宮中有亡國的公主,還有朝中元老大臣家族的女兒。
秦始皇不僅要防備後宮公主們與各國殘餘勢力聯合作亂,也要防備後宮的大臣之女與朝中大臣勾結禍亂朝綱。冊立皇后存在如此大的風險,所以他乾脆就不立皇后,即便她們怎麼折騰也翻不起浪來。因此,秦始皇后宮不立皇后就成為了穩固朝廷勢力的最好的方式了,這也是秦始皇的高明之處。
三、家庭因素的影響。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是一位如花似玉的女人,同時也是一位風流成性的女人。趙姬成為寡婦後,忍受不了深宮的寂寞,先是跟呂不韋舊情復燃,後跟嫪毐好上,並且為嫪毐生了兩個兒子,趙姬的不檢點的行為,深深傷害了秦始皇的內心,也是導致他性格暴戾的重要原因。有這樣的母親,秦始皇覺得是一種羞辱,因此他登基後,殘酷地把母親趙姬趕出了首都咸陽,至死未讓她再住咸陽。
在秦始皇眼裡,後宮的女人只不過是發洩的工具和生孩子的工具。趙姬的不檢點的行為,影響了秦始皇一生,這也是導致他不立後的原因。
那麼,秦始皇不立皇后,跟寡婦巴清有關係嗎?當然沒有。不過,寡婦巴清卻是當時唯一一位被秦始皇稱讚的女性。她之所以受到秦始皇的讚美,來自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史記》記載:
“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
這意思大概就是說,寡婦巴清是重慶人,丈夫死後沒有再嫁,保持了自己的貞潔,因此受到了秦始皇讚賞,被皇帝譽為“貞婦”,還專門為她修建了“女懷清檯”來讚揚她高潔的行為。
第二、寡婦巴清是歷史上第一個女實業家,她擅長製作丹砂、經營丹砂。因此,寡婦巴清成為秦國著名的南方富豪。《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寡婦巴清晚年將自己的全部財富捐給長城工程,還有為秦始皇的驪山陵墓提供大量的硃砂和水銀,因此秦始皇大為感動,將她接入咸陽客居以頤養天年。後來,秦始皇為了感謝巴清所做的貢獻,給予其高度的評價。
因此,秦始皇不立皇后,與寡婦巴清並沒有任何的關係,純屬其個人性格的原因。
-
3 # 媛媛sureway
第一,秦始皇后宮的美女實在是太多,皇帝都是後宮三千佳麗,但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他每攻打得到一個國家,就把美女全部帶回秦國,所以連同秦國一共七國,美女實在太多了,他實在選不出來,秦始皇的後宮團有一萬名佳麗,歷史都有記載的
第二,是因為秦始皇的母親趙姬,趙姬喜歡嫪毐,還給嫪毐生了兩個兒子,秦始皇痛恨嫪毐,後來把嫪毐五八分屍,他也討厭他母親趙姬,所以他覺得沒有女人能達到他皇后的標準
第三,因為秦始皇年紀大了以後,迷信神仙說,相信長生不老,基本晚年都是迷了方向,沒有心思去立什麼皇后了
我認為這三點,是秦始皇沒有立皇后的主要原因
-
4 # 侃到回車
提起秦始皇,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果要評選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那麼秦始皇一定榜上有名,而且排名肯定非常靠前,甚至會位列榜首。是的,秦始皇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從此把華夏大地推向了大一統的時代,單憑這一點,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就足以彪炳整部史冊。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然而他在“立後”的問題上,卻著實讓世人驚訝了一回,秦始皇竟然一生都沒有冊立過皇后,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寡婦巴清的緣故嗎?
事實上,若說秦始皇不立皇后,是由於一名寡婦所造成的,這顯然不足為信,那麼,秦始皇不立皇后的真實原因,又會是什麼呢?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以下幾點原因中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的綜合。
第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秦始皇生性多疑的性格。我們知道,秦始皇嬴政生性多疑,而當他坐擁天下之後,就更加無法去相信虛無縹緲的愛情了。秦始皇或許存在這樣的擔心,一旦冊立皇后,那麼也就必然會形成“外戚集團”,這對皇權顯然是個潛在的威脅,而秦始皇是絕對不允許有威脅存在的。
第二個可能的原因,是秦始皇擔心被滅掉的六國會乘機報復。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了天下,這就使得他的後宮妃嬪並不僅僅都是秦國人,當然也包括那些揹負著“亡國之恨”的非秦國人。既然有著亡國之恨,那麼她們肯定對秦始皇心有怨恨,若是這樣的人一旦被冊立為了皇后,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第三個可能的原因,是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給他帶來的陰影。熟悉秦朝歷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趙姬與呂不韋的關係,更知道趙姬和嫪毐的宮闈秘事。正是有趙姬的前車之鑑,所以不免就讓秦始皇擔心,如果冊立的皇后變成了下一個“趙姬”,他又該如何去收場。
第四個可能的原因,是秦始皇“太忙”,沒有時間。秦始皇自認為功蓋“三皇”德比“五帝”,所以他就把“皇”與“帝”合二為一,乾脆稱自己為“皇帝”。秦始皇對自己的文治武功“自我陶醉”得不能自拔,於是他時常出巡,遍遊天下,他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至高無上的“始皇帝”也正因為如此,秦始皇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出巡”之上,所以“立後”的事情也就被耽誤了。
第五個可能的原因,是因為秦始皇非常喜歡胡亥,可胡亥的母親卻很早就去世了,所以,秦始皇為了胡亥,就不再考慮冊立皇后的事情了。
以上也只是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可能原因,至於真實的原因,大概早已隨著那段歷史的湮滅,而被永遠地塵封了。
-
5 # 正史漫談
從這個問題可見,人們的潛意識中是多麼喜歡八卦......
巴郡的寡婦清,是戰國正史中少有的能留下名字的民間女子,但這並不意味著她與秦始皇有什麼感情糾葛;而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卻沒有正式冊立皇后,則完全是出於政治原因。
寡婦清被秦始皇嘉獎,得益於其特殊的身份——堅守貞潔的女富商我們知道,當初公孫鞅在秦國推行變法,其中有一項重要原則,就是重農抑商:
使商無得糶,農無得糴...無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商君書》)
即禁止買賣糧食,掐斷商人低買高賣、賺取利潤之路,逼迫所有人(包括商人)務農。那個時候,秦國上下正是緊密圍繞著“農、戰”兩大主業,迅速實現了國富民強。
不過經濟規律是擋不住的,隨著秦國的不斷擴張,客觀上需要大量的財富,而僅僅農業難以滿足這些需求。甚至秦始皇的父親——秦莊王嬴異人,能從一個質子登上秦王之位,商人呂不韋的贊助至關重要。
到了嬴政在位期間,秦國加大了兼併天下的步伐,對於財富、物資的需求也隨之上升。而一些向秦朝廷提供幫助的商人,因此享受了可觀的回饋。《史記》中,重點記錄了兩個人。
一位是“畜牧大王”烏氏倮(很有可能是《尋秦記》中“烏應元”這一角色的靈感來源),他從戎王那裡搞到漫山遍野的牛羊馬匹,獻給秦國朝廷,被嬴政大肆獎勵:“令倮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即享受封君的待遇,與其他文武一樣按時入朝退朝,有些紅頂商人的意思。
另一位,就是巴郡的寡婦“清”,具體姓什麼我們無從得知。她的優勢,就是“家裡有礦”——其家族壟斷了巴郡的一處硃砂礦,家產多到不計其數;在丈夫去世後,清作為一介女流,不僅守住了先人的家業,還促進了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此外,雖然富可敵國,但她堅守節操、終身守寡,並沒有像一些貴族女子那樣為所欲為(比如嬴政的母親)。
而清的這一品質,正與秦始皇嬴政提倡的觀念不謀而合。在《會稽刻石》中,他要求“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說白了,就是要求女子堅守貞潔。
因此,富而不淫的清,自然而然的成了嬴政要樹立的榜樣。他對其客客氣氣、以禮相待,甚至還下令為她修築了“女懷清檯”(跟後世的牌坊一個意思)。
因此,若說嬴政跟寡婦清有什麼私情,那純粹是亂點鴛鴦譜。兩人的年齡差異姑且不提,嬴政不可能為了一個寡婦就自扇耳光,破壞自己的大一統治國方案。
而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主要是為了加強集權、維持穩定“後權”,向來是對“王權”的削弱,戰國時期的秦國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嬴政之所以能統一天下,除了他個人的能力使然外,前代祖先的努力也至關重要,即賈誼所說的“奮六世之餘烈”。其中,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的貢獻相當引人注目,自其公元前306年即位,一直到公元前270年,秦國的發展事業,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象:
痛打與和親的組合拳,奪下南方巨無霸楚國近1/3國土,使其一蹶不振;
利用各國對齊國的不忿,鼓動、參與六國伐齊,兵不血刃打殘最大的競爭對手;
孜孜不倦蠶食韓、魏,將秦國的戰線穩步推進到中原...
但尷尬的是,這些成績與秦昭襄王本人的關聯並不是很大。當年僅僅18歲的嬴稷能從燕國火線歸國繼承王位,靠的是其母親羋氏、舅舅魏冉等人在朝廷的血腥爭鬥;其後,秦國的大權,自然落入了母后一族手中,即使秦王年齡漸長,權力仍未完全收回,正如范雎所言:“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在宣太后的帶領下,這四位外戚極大削弱了秦國的王權,也為政權的安定埋下了隱患。
後來,在范雎的協助下,秦昭襄王清除了“四貴”,將大權完全掌握在手中,並確立了遠交近攻的對外戰略,拉攏齊、楚,打擊三晉,透過長平之戰,打殘了東方最強的軍事力量,為秦國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而嬴政本人,則更是後宮參政的受害者。當初他13歲即位時,大權被與其母親有染的呂不韋把控,自己稱其為“仲父”;而隨著他年齡漸長,深受太后寵信的嫪毐逐漸嶄露頭角,此人不僅為嬴政貢獻了兩個異父弟弟,甚至還裂地封侯、大權在握:
事無小大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而且“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即本屬於秦王嬴政的待遇,嫪毐都可以享用。
上述經歷,對嬴政來說堪稱奇恥大辱,在他除掉嫪毐、呂不韋后,曾一度氣憤的將母后發配冷宮。
因此,也許正是這些慘痛的教訓,讓嬴政從未立後;無論是當秦王還是皇帝時期,史書中對其後宮情況很少有記載。
除了不設定皇后外,秦始皇還不設藩王:“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他的執政風格,是自己親力親為、大權獨攬,任用專業的官吏,就像引發“坑儒”事件的盧生在背後“痛斥”的那樣: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
可見,通宵達旦處理政事,對秦始皇而言是家常便飯。這一表象體現出來的,是秦始皇打破傳統貴族政治、強化君主集權的嘗試。
很難簡單的評判這種思路是對是錯,但相對於過去數百年中壁壘森嚴、等級分明卻又各自為政、滋生割裂的傳統模式而言,秦始皇的治國理念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他不依靠宗室、不製造權貴,希望以法令、官吏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這一想法雖過於理想化,但在當時、對後世都具有積極意義。
其後的歷朝歷代,選定皇后,對帝王而言無異於穩定政權的頭號大事,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安定人心,實際上是立足於拉攏權貴、形成統治聯盟,在很多時期,外戚和宦官,甚至成了皇室制衡文官的重要棋子。當然,一個王朝若陷入各派內耗,那基本上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
6 # 庫卡曲
秦孝公時期對於立後和立太子事宜已經形成了制度。秦朝統一之後,立後的制度更加完善。那麼秦始皇為何沒有立皇后呢?
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秦始皇生性多疑,可能有怕皇后以及外戚勢力過大而影響自己的政權。
2.秦始皇后宮佳麗有萬人之多,估計他自己都沒法選擇了。
3.秦始皇迷戀長生,也有可能是對長生不老的慾望遠勝女性的魅力了。
4.最有可能得一個原因,有可能和秦始皇的母親有關。秦始皇的母親多次的掣肘秦始皇。秦始皇怕自己死後太后專權,對自己的後代不利,為了後代的安全而不立皇后,這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為了不立後的原因。
-
7 # 河東來
這是因為炎帝神農氏農業部族的傳統所致。
炎黃聯盟,就是黃帝軒轅氏工業部族與炎帝神農氏農業部族的工農業聯盟 ,又以黃帝工業部族為領導核心,黃帝部族的統治理論集中於《道經》一書 ,講究“萬物負陰而抱陽”,提倡“母神信仰”,“媽媽當家”。
而炎帝部族則針鋒相對,提倡“父神信仰”, “爸爸當家”,其方式就是繼承人的母親不再是“皇后”的領導者身份,只是單純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所以沒有必要立“皇后”,因為古代的“皇”意思實際上是“大神”的意思,“皇后”,就是“大神後面的(可以控制大神的)女人”。
如果立“皇后”,就意味著給自己人為的設定一個背後的“領導人”,從而侵害至高無上的皇權。
回覆列表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目前仍然沒有任何史料記載證明他是有皇后的。作為中國第一個意義上的皇帝,他的妻子怎麼可能沒有記載,那麼只有一個可能就是他沒有皇后。
在現有的史書中記載中,與秦始皇有關的女人一共才有五個有名有姓,而且都是3個是他還是和他有血緣關係的,一個是孟姜女這個與他向深仇大恨的,另一個則是一個寡婦巴清。那麼秦始皇不立皇后,真的是因為寡婦巴清嗎?
一個寡婦的影響力真的有那麼大嗎?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有後宮列女近萬餘人,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後宮有超過一萬的妃子,當時的秦始皇不僅在秦國原有的制度下收納美女,還會在吞併六國的時候網羅六國美女來充實自己的後宮。如果真的巴清影響如此之大,那麼秦始皇不可能還會大肆徵召美女。如果排除這種可能,真正的影響到始皇不立皇后的原因,可能還得追溯到他的童年。
大家都知道,不幸的童年會給人造成陰影,人會用一輩子來療傷。十三歲,嬴政即位成為親王。翩翩少年風華正茂,正應該是個陽光開朗的時候,但是少年嬴政卻分分鐘擔心自己的命運,從而散發出層層陰鬱氣質。她的母親趙姬與自己的仲父呂不韋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國事大多交給他們處理,並且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的權力越大,嬴政便對他越是忌憚。
別人都知道他只是仲父和母親的一個傀儡,可是他自卑且不甘。長期在這種自卑和不甘中,他開始由內向、多疑、妄想,變得專制、暴虐、冷酷無情。人人都說秦始皇是一個暴君,其實他正是因為母親所做的一切才變得失去理智的。
他多疑,擔心立後成為自己政權的一大隱患,他不甘於被另外一個家族所掌控;
他專制,後宮三千能夠讓他實現男人對女人的征服欲。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能有與自己並肩行走的資格;
他保守,在位那些年,秦始皇都要強調婦女的貞節。在他眼中,這甚至是一件關係天下“嘉保太平”的大事。一生貞節的巴清,才能被秦始皇賜予與自己平坐的權利;
他寡情,童年陰影讓他認為沒有任何女子能讓他付出真心,自然也就不會賜予任何一個女人皇后的地位。
他是一個野心家,還未當權的時候,他已經為自己制定好了一個統一六國的計劃。他只用了十七年的時間,就將這個計劃變成了現實。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當坐上皇位的那一刻,他已經是一名近四十歲的中年人。
他是一個實幹家,他不願把時間浪費在任何阻礙他前行的事情上。童年加註在身上的痛苦,成長中扭曲的性格,長大後的遠大抱負,都促成了他不願意立皇后,最終也沒有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