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拿果吃
-
2 # 極滋養
答案是:多樣性的膳食纖維!
【腸道-健康之本·百病之源】
腸道菌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醫學界和科學家所關注。
腸道菌群是指生活在腸道的數以百萬億計和數千種類的細菌,這些微生物與人體互惠共生,與宿主共同組成了人體最複雜、龐大的系統——腸道微生態系統。對我們的健康產生關鍵性和深遠的影響。
腸道微生態的失衡和紊亂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和加速疾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微生態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不只侷限於腸道,也影響腸道以外的許多器官和系統。80%以上的疾病與腸道相關或起始於腸道。
調理好腸道微生態是維繫和改善健康的重要方法。
沒有了作為健康底層和根源性的腸道健康,其他一切的鍛鍊、療法、營養和養生都是空談。
沒有好的土壤,再努力的耕作和澆灌都無法讓植物茂盛。
[新芽養身粥]主要由116種純天然植物組成,包括五穀雜糧、豆類、種子類、堅果類、菇類和蔬菜水果。
食物多樣化是健康飲食方式的核心理念。
這些普通食材含有多種多樣的維生素和營養,讓營養更均衡。更重要的是含有豐富和多樣性的膳食纖維,不同種類的膳食纖維適合不同的菌群,也就是細菌的糧食(益生元),足量的益生元能培育出更具丰度的益生菌,多樣化的食物培養出更多種類的菌群,讓腸道微生態更健康和平衝,起到了維護和改善健康的作用。
【腸道好·病遠離】
1杏仁,2榛子,3松子,4雪松仁,5葵瓜子,6西瓜子仁,7草莓,8鮑魚果仁,9香蕉,10綠開心果,11黃金亞麻仔,12巴旦木仁,13無花果,14碧根果仁,15開心果,16鐵棍山藥,17舞茸菇,18花生,19粵北野生菇,20青頭菇,21百合,22客家筍乾,23平菇,24刀豆,25古田猴頭菇,26鹿茸菇,27銀耳,28姬松茸,29珊瑚菇,30黑牛肝菇,31蘿蔔,32黃花菜,33雀蛋豆,34南瓜仁,35小白豆,36黑苦蕎,37皂角米,38白扁豆,39芡實,40青豌豆,41核桃,42玉米,43薏米,44裡面黑長米,45蕎麥,46黃秋葵,47茶樹菇,48金針菇,49杏鮑菇,50麻豌豆,51灰樹花菇,52海帶,53天目直尖筍,54土豆,55萵筍乾,56豆角絲,57蓮子,58熊貓豆,59小爬豆,60蟲草花,61竹豆,62裙帶菜,63黑豆,64黑皮雞樅菇,65雞油豆,66小白芸豆,67竹蓀,68板栗,69羊肚菇,70白參菇,71野生紅菇,72蓮藕,73八渡筍,74花芸豆,75桑葚,76胡蘿蔔,77斑馬豆,78鷹嘴豆,79藏紅花,80青海黑枸杞,81三色藜麥,82榛菇,83滑子菇,84腰果,85紫薯米,86竹香米,87黃金米,88高山岩米,89酸棗仁,90洋蔥,91貴州巴山豆,92松針米,93糯玉米,94五色葡萄乾,95紅棗,96枸杞,97紅豆,98綠豆,99白豆,100赤豆,101燕麥,102黃豆,103紅米,104黑糯米,105白糯米,106糙米,107荷包豆,108小米,109白芝麻,110黑芝麻,111大麥,112烏米,113番茄,114雲南大紅菇,115黑麥,116花豇豆,117雞油菇。檢視圖片
-
3 # 醫者仁心郭
祛溼最佳的是藥物是白蒼二朮,祛最佳中成藥為理中丸,因組方中人參補中益氣,白朮健脾,乾薑溫中祛溼陽光普照而溼邪自消,炙甘草補中而調和諸藥,四藥配伍使脾健而溼去。
-
4 # 牛牯64555427
中藥材是講配伍的,單一藥材不會藥材發揮到極點,加上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醫生用藥的量也很講究,所以要看具體情況。
-
5 # 家道初立
體內有溼氣一般是由於飲食不當或者脾胃不好引起的,因為當人體脾虛功能下降的時候,會出現水液代謝的失調,導致水溼停留在體內無法排出,形成溼氣重的體質,溼氣與脾虛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平時要適當增加運動,多曬太陽同時也達到殺菌效果,這樣可以通過出汗排出溼氣。
除了運動之外,我們可以選擇飲食食療法袪溼,而對於食療的方法可以在平時飲食方面都選擇一些能夠袪溼氣的食物,比如1.薏米粥以及紅豆都是有較好的祛溼效果,2.白扁豆可曬乾,炒後可食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其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補氣健脾、兼能祛溼、清肝明目等功效
還有我們也可以選擇中醫的理療方法,也可以透過艾灸點在穴位上,拔罐來祛溼,平時可以泡泡腳緩解下工作壓力從而增加療效。
回覆列表
溼氣是一種人體水液代謝的產物,有內溼和外溼之分俗話說:十人九溼,甚至更有“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的說法。可想而知溼邪的可怕和嚴重性。
“千寒易去,一溼難除”,如何知道自己溼氣重?這7點不妨一看1、看看狀態
早上起床看看自己的精神狀況,如果早上會特別疲勞、暈暈沉沉,容易發睏,怎麼睡都睡不夠,整個人都打不起精神來,那就是溼氣重了。
2、看看舌頭
看看舌頭兩邊是否殘留牙齒的痕跡,也就是俗稱的齒痕舌,這是看是否溼氣過重的簡單辦法,如果有,這說明你體內的溼氣是比較重的。
3、看看肚子
不管如何健身、鍛鍊,小肚子依然減不下,這不是基因問題,也不是你懷孕了,而是因為溼氣在皮下積聚,會形成肥胖的表現,這是溼氣重最先表現出來的症狀。
4、看看臉
如果你的臉和頭髮出油嚴重,那可能就是因為是溼氣重,導致溼氣沒發出去,這一點在肥胖的人身上最明顯。
5、看看婦科
女性如果溼氣重,會引起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月經不調、陰部瘙癢等婦科疾病。
6、看看關節
其實我們所說的關節炎、風溼,其實都是因為長期出現溼氣重的一個情況,這樣長期下來會引起炎症的出現,所以導致關節疼痛。
7、看看身體
溼氣重,容易滯留於人體臟腑經絡之間,阻礙氣機,使臟腑功能出現失調,經絡不暢,然後食慾減退,出現小腹脹滿、小便淋漓不暢等。
為什麼溼氣不易祛除?原來是這些習慣在加重溼氣,你知道嗎?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是新陳代謝容易下降的原因,有些人熬夜的時候還會吃夜宵,這會增加身體代謝負擔,當我們的身體代謝不好時,體內過量營養堆積排不出去,進而變胖,所以早睡早起利於健康!
2、吹太多空調
夏天空調都是整晚整天的開,對我們的身體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個散溼的重要途徑,可一進到空調房間,該出的汗出不來,該消耗的消耗不掉,身體裡的垃圾排不出去,堆滿了溼邪。
3、吃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會加重脾運化溼的負擔,或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宜長期過量食用。
4、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祛溼“最佳”的不是薏米,也不是紅豆,而是堅持喝1水,遠離溼氣很多人都認為祛溼最佳的是紅豆或者薏米,其實它們單獨的祛溼作用是比較小的,如果加上一些中藥泡水喝,這樣的祛溼效果就提升了。
如果溼氣比較頑固的,可以試試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記載了“祛溼奇方”,赤豆無溼茶,這才是祛溼“最佳”!
作用:針對溼氣、食慾不振
藥材:薏苡仁、芡實、赤小豆為主,紅豆、大麥、橘皮、苦蕎、梔子、甘草
分析一下主藥的藥效:
薏苡仁: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
紅豆:有健脾去溼、利水消腫之效,堅持用紅豆和薏苡仁泡水喝,能促進血液迴圈,及時排除溼寒之氣,是驅寒祛溼的佳品。
這2種藥材放在一起藥效比較好,想祛溼更快的話,還可以搭配芡實、大麥、橘皮、苦蕎、梔子、甘草等等這些利脾胃的食材,利溼同時健脾益氣。脾氣足了,溼氣就弱了。
如果溼氣比較重,每天起床後堅持喝1杯,除此之外還可以配合上運動、睡前泡腳等來祛溼。
每天運動半個小時,有利於增加四肢的力量和排汗,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都可以。
睡前堅持用溫水泡腳有利於全身的血液迴圈,不僅能幫助溼氣排出,對身體也是很好的。泡腳最好選擇木桶,水量要沒到小腿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