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雲間小趙
-
2 # 倆老頭親嘴湊胡
為啥?因為有錢人城市人都基本不吃豬肉,農村人頓頓都想吃,太貴又吃不起,咋辦呢???只有便宜點賣,豬大了不賣不行呀!越養本錢越大!!!
-
3 # 起點農業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玉米、小麥、水稻的價格今年都有所增長,只不過只有玉米增加的比較高一點,其他兩種作物屬於大眾日常需要的產品,價格變好相對更加穩定。但豬肉的價格就出現相對不穩定的情況,在北京新發地疫情之前,豬肉的價格基本在20元左右/斤,在新發地疫情之後的價格基本在30元左右/斤。一前一後豬肉的價格一斤相差10元,可以說大起大落一點都不為過。
▲2020年7月16日 豬肉價格32元,北京
豬肉價格大起大落的因素對於我國的豬肉市場而言,它的供應部分主要為兩部分,國內生產和國外進口豬肉。單純的國內生豬養殖的情況下,並不能滿足整個國內市場的需求,而這個市場的空缺部分就是需要進口豬肉來彌補。尤其是現在國外的養豬場以及屠宰場等陷入的疫情的旋渦當中,尤其是國外的報道已經說明,屠宰場的豬肉已經受到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汙染。現在國外的疫情情況相比國內的還要複雜,尤其是疫情厲害的國家的豬肉已經不能進入國內的市場。
▲非洲豬瘟的影響
在有一個因素,就是2018年爆發的非洲豬瘟的病毒情況以來,對於這非洲豬瘟病毒還沒有徹底的解決的辦法,隨時威脅著養豬戶生豬的危險。對於之前遭受過非洲豬瘟的養殖戶而言,到現在還沒有恢復元氣,因為這個事情虧的太慘了。並且現在非洲豬瘟病毒的疫苗也是沒有研發成功,始終都是危險的境地。雖然農業農村部對於生豬養殖用地以及相關審批,促進不少。但養豬規模需要一個流程,並不一下豬仔就能到出欄的標準。
▲限制進口豬肉
總之,豬肉的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已經持續2年多了,從2018年11月份就開始了,並且在2020年1月份就加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國內進口豬肉的限制的情況下,國內本土的生豬出欄因素的影響,豬肉的價格上漲也是非常正常事情。國內人們對於豬肉的需求量本身就比較大,也是導致豬肉市場行業因素的情況。
-
4 # 糧小咖
玉米、小麥、水稻價格穩定,為啥豬肉價格大起大落?
在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既有季節性和供需關係的原因,又受到宏觀調控的引導,特別是糧食類和肉類,與物價波動密切相關的品種。雖然相對來說,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波動幅度要小一些,但也不是穩定,只不過是近些年來總的變化不大,比如小麥、稻穀的價格當前與10年前的水平相差不大;而豬肉作為國內消費量最大的肉類品種,肉價變化和養殖週期也有一定的契合,大起大落的行情出現的並不多,只不過最近兩年來情況較為特殊,出現了大漲大跌行情。具體從四個品種的市場情況簡要分析如下:
四、豬肉價格近日來上漲明顯,供需階段性趨緊是主要原因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也是生豬產量大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豬肉消費量高達5400萬噸左右,佔到了全球總量的60%以上,消費市場非常大。進入7月份以來,國內豬肉價格上漲態勢明顯,主要是南方地區,受持續強降水、物流受限、供應偏緊等影響,豬肉價格連續上漲。比如廣州地區近一個月的豬肉價格漲幅超過7%,全國生豬外三元均價達到37.96元/公斤,內三元生豬價格達到37.21元/公斤,豬肉價格達到28-30元/斤水平。本輪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專家分析,一是因為生豬的採購成本比較高,當前供應的生豬多是此前養殖戶高價採購的豬仔出欄;二是進口減少,導致市場供應一定程度下降;三是南方洪澇及降水對長江流域的生豬運輸影響比較大。而回顧我國豬肉價格的變化,行業內有個不成文的規律,也就是豬週期,基本上是平均三年一個輪換,對養殖戶來說所謂“賺三年、賠三年、不賠不賺又三年”,這一週期儘管近年來養殖行業發生了較大變化,但仍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綜上所述,農產品價格的變化,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價格波動幅度的大小,也和商品自身的特點直接相關。從糧食和肉蛋奶的價格變化來看,其實橫向對比總的幅度都不大,而且縱向對比來看更是如此,所以不能以一時之變化,而去得出糧食價格穩定、豬肉價格大起大落的結論。
-
5 # 贛鄱農事
玉米、小麥、水稻價格穩定,為啥豬肉價格大起大落?
一直以來,我國玉米和小麥、水稻的價格一直比較穩定,雖然偶爾也有漲跌。拿玉米來說,貴不過是1.2~1.3塊錢/斤,便宜也沒低過8~9毛錢/斤,所以農民每年種植糧食作物得到的收入差距並不那麼大。
不過,在農村養豬搞養殖的,好的年份能賺到大錢,有些年份則是賠賠掉老本。而每年收入差別非常巨大。農民非常不解,為啥同樣是農業,種地雖然賺不了大錢,但能保持穩定,養豬卻要每年都過的和過山車一樣,就不能和糧食作物一樣,把同樣對人們生活關聯很大的豬肉價格穩定下來,不再大起大落了呢?
第一,其實一直在控制。中央儲備凍豬肉將在15日再次投放2萬噸。今年上半年已經累計投放量達45萬噸。這也將是繼7月10日以後,7月份第二次投放儲備凍豬肉。可見,投放儲備肉的方式,是國家對豬肉價格控制的方法,除此外,今年前4個月,已經進口超過130萬噸進口凍豬肉。只是因為今年的豬肉缺口太大,根據資料顯示,缺口達1000萬噸,僅僅靠著儲備肉和進口肉,無法填補生豬存欄不足的巨大缺口。所以一直在控制,只是控制不動罷了。
第二,不能控制。一方面消費者需要質優價廉的豬肉產品,一方面養豬戶只有高額利潤時候才會擴大養豬生產的規模。這兩方面是矛盾的。在豬肉供需平衡時候,讓豬肉穩定在每斤15元左右,消費者覺得能接受,養豬戶有錢賺。但現在豬肉明視訊記憶體欄不足的情況下,唯有快一些恢復產能,讓豬肉供應正常且順暢,豬肉的價格才算真正被控制了下來。不然,養豬利潤微薄,養殖戶退出的越來越多,養豬的越來越少,豬價就更會一再的飆出更高價,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2020年7月14日,也就是全天全國外三元生豬價格均價38.40元每公斤,比昨天每公斤下跌0.05元。土雜豬價格均價37.16元每公斤,比昨天每公斤下降0.1元。豬肉價格最高的省份是海南省,價格為每公斤42.5元;豬價最高的城市是江西省撫州市,價格為每公斤43.0元;豬價最低的省份是青海省,價格為每公斤31.39元;豬價最低的城市是新疆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價格為每公斤13.4元。
從這兩天的情況來看,華東、華南、東北是豬肉價格下跌的主要地區,雖然跌的不明顯,但也反映出整體消費的低迷。經歷了一個季度的豬肉價格大跌之後,豬價再次“牛了”一個月,現在又再次下跌,啥原因呢?
第一,全國性降水的影響,導致壓價難度增大,豬肉消費的低迷,也讓豬價缺乏再漲的基礎。這期間,養殖戶壓欄惜售的態勢有所緩解,表現為屠宰企業收豬較為順暢,但北方高價的地區,近日來有下滑的危險。
第二,中央儲備凍肉的投放,將在15日再次投放競價交易2萬噸,這是7月10日之後的再次投放,加上這次今年已經累計投放45萬噸儲備肉。儲備肉的投放將會起到“打壓”豬價,拉低豬肉價格漲勢的作用,為豬價的連續暴漲降溫。
-
6 # 愛分享生活小竅門
我曾花過一個通宵的時間去暗訪屠宰場,去了解這個問題,至於觀點正不正確不敢肯定,我跟大家分享分析一下。
豬肉價格貴的原因①賣豬肉的朋友哄抬物價,導致豬肉的價格變高。
②因為這場非洲豬瘟,很多養殖的朋友失敗了,豬死掉很多,物以稀為貴。
④環保太嚴格,解決環保需要投資太大,創業的人放棄養殖,轉業投資,養殖人變少。
⑤豬肉價格雖然貴,但豬肉的市場需求量仍然很大。
豬肉價格回落的原因①國家進口豬肉來暫時緩解,填堵豬肉市場的缺口。
②去年豬價暴漲,養殖政策放寬,養殖戶增多,非洲豬瘟訊息少了,說明養殖成功了,存欄豬比去年多了一些。
最後總結順民意的事情才能長久,豬肉價格太貴,大家怨聲載道,國家自然出手解決,豬肉價格會有大起大落的原因就是國家正在恢復,還原豬肉市場,慢慢降低價格,而各地價格有差異,為了防止有些人為了暴利,偷偷的在外地,外省調豬,販賣,不利於非洲豬瘟的防範,所以豬肉價格漂浮不定。
-
7 # 鄉村小立
玉米,小麥,水稻一直以來都是很穩定,因為沒什麼變化,專家正常種植收割,所以價格一直都穩定。
至於豬肉價格為什麼大起大落?因為前兩年因為非洲豬瘟非常嚴重,導致大量豬死亡,所以豬肉就變得少,現在養豬也很難養的活,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都不敢養豬,至於那些養的活的豬,拿去賣自然價格非常高。
我家也買了兩隻小豬來養,可是都沒養活,一頭小豬價格在一千八兩千塊錢左右,所以現在養豬存活機率並不大,不敢養太多
回覆列表
我們國家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自然也是糧食種植生產第一大國。老百姓平常吃的糧油米麵,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
為什麼玉米、小麥和水稻等糧食價格那麼穩定呢?
二、種植傳統糧食作物,比其他經濟作物風險相對小些。現在全國範圍內種植面積最廣的,就屬玉米小麥和水稻這幾種傳統糧食作物。因為畢竟農村百姓對這些糧食作物已經有一定的種植經驗,包括前期種植、中間管理和後期的銷售問題,基本上能做到心中有數。相對其他經濟作物來說,也沒有那麼大的風險。所以農村百姓也是根據當地的地理優勢和氣候因素,而選擇種植這幾種傳統糧食作物。
三、百姓主要糧食來源和工業用糧,種植面積大當然消耗量也大。玉米、小麥和水稻這些傳統糧食作物,是老百姓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當然根據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也都出現了五花八門的各地特色美食和小吃,更是吸引著全國各地遊客們的眼球,豐富了百姓的餐桌。再加上養殖業飼料和其他方面的工業用糧,所以更是帶動了這些糧食作物的深加工。當然也因為糧食作物的需求量大,所以老百姓不管從各個方面考慮,還是覺得種植傳統糧食作物最穩妥。
也是由於國際和國內的多方面因素,才決定了玉米、小麥和水稻的價格一般都趨於穩定,很難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所以很多農村百姓,是一邊耕地一邊出門打工,因為僅僅依靠農村種植很難發家致富。但是隨著現在國家對三農建設的大力支援,相信未來的農村也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為什麼豬肉的價格會忽高忽低、大起大落呢?
一、生豬養殖遭遇非洲豬瘟,降低了生產產能。前年出現的非洲豬瘟,讓生豬養殖戶遭受了非常大的經濟損失,有的傾家蕩產甚至負債。這一次的打擊讓很多養殖戶不敢再隨便擴大養殖規模。再加上生豬養殖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緩衝期,才能夠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當然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所以這段時間的豬肉價格也是一路飆升。讓很多的普通百姓只能望洋興嘆,遇著肉攤也是繞道而行。
二、受疫情影響,一些國家禁止出口豬肉。由於今年全球範圍內普遍遭受疫情,受疫情影響很多國家為了自保,停止出口豬肉和糧食等一些民生所需物資。他們停止供應往外出口豬肉,而豬肉又是國內百姓消耗量最大的畜禽肉食。那麼這一部分的豬肉缺口,自然會讓國內的生豬市場造成供不應求的現狀。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僧多肉少的時候,它的價格自然會像坐了火箭一樣不斷攀升。
三、養殖戶現在也是因為多種因素,而選擇保守養殖。現在農村養殖生豬的專業戶,從各方面因素考慮,大部分也不敢盲目的擴大種豬。因為現在豬肉的市場行情不穩定,養殖戶也是在心裡非常糾結。你說擴大養殖規模吧!現在作為主料的玉米價格,增高了五年來至高點,在養殖成本上又增加了一大筆開支。誰也不知道晚段時間的豬肉價格又會是什麼情況?萬一跌了,豈不是又砸在自己手裡?可是看著現在的價格這麼好,如果不擴大規模吧!放著這麼好的機會如果抓不住,又將會損失一筆不小的財富,畢竟誰都想著趁這時候多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