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談闊論慢生活

    只有你知道原因,其實我更知道!

    她嘆息的原因,無外乎就是:室友又想做好事,又擔心被人訛!

    因為,社會上有這種情況,助人為樂扶老人時,反而被老人訛了一下。好像這類情況時有發生,於是就導致很多人不敢做好事了,所以就出現了本話題中題主的“一聲嘆息”!

    這聲嘆息,看似折射的是社會現象,實則反應的是社會道德底線的喪失和缺失。如果一個國家的民眾,都缺少了最起碼的道德底線,那將是這個民族最大的悲哀……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仁的具體表現是“孝悌”上。《論語•學而篇》說得非常清楚:“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我們不能把老祖宗大好東西給丟了呀!

    其實比丟失更可怕的,是怕!

    因為怕被訛,所以不敢!因為怕惹麻煩,所有不去做……孔老夫子幾千年就告訴我能女人“仁者,愛人”是也!啥意思?愛護、呵護,這是仁大基本要義!這些優良傳統,我們不能丟,也不可以丟!

    大家都嘗試著去做一點好事吧,這樣就會慢慢的影響到更多人……

    舉手之勞的善舉,才是最偉大的!

  • 2 # 老闆王中王

    我咋覺得沒有那麼多壞老人呢!壞的都是極個別的,因此我們遇到老人有難應該毫不猶豫的給予幫助,以彰顯社會正氣。

  • 3 # 賈燁真的故事

    嘆氣!非常正常,嘆的是當下的社會風氣。

    按理講:看見一個老人跌倒了,毫不猶豫的趕緊把ta扶起來,這種行為,要在以前,是不是毫無顧慮的,心裡還為做了一件好事而高興。

    可是現在不同了,當看見老人跌倒,會猶豫半晌,本能的問自己?我是扶還是不扶呢?要是扶起ta來,ta會不會訛我?可是,不扶,又對不住自己的良心。最後決定扶,也是冒著被訛詐的風險,壯著膽子把ta扶起來,結果,老人不但沒有訛人,反而還說:謝謝

    我猜想您可能就是為這種社會份圍而嘆氣吧?

  • 4 # 聞鍾居士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學雷鋒,幫助盲人過馬路,扶老太太過馬路;參加工作後,覺得順手幫助一下身邊的人還是天經地義。

    ……幾十年後,一幕幕的觸目驚心,讓人心有餘悸;從當初的理所應當(伸手助人)到今天的理智止步(至少腳步不再那麼堅定)用了區區幾十年;再有多久我們的腳步才不再猶豫?

    百年夠嗎?[null]

  • 5 # 微辣花姐

    現在這種情況讓誰碰到也會很矛盾的,幫助老人怕訛詐,不幫吧總趕覺著心裡過不去,尤其是孩子都不知道怎麼教育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用卡.網貸.親人欠款.到底先還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