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提問】 原創五絕一首: 凌波浮綠翠, 冷月照林森。 藕有清塵意, 花無入世心。 第三句我本來想用“出塵”,以應對第四句的入世,但用電腦輔助檢測居然提示“出”字不是平聲,後來就改了清字,請教為什麼“出”字不算平聲呢?#每日一詩# #詩詞# #悟空問答#
9
回覆列表
  • 1 # 酌詞習格律

    凌波浮綠翠,

    冷月找林森。

    藕有出塵意,

    花無入世心。

    “出”字在古韻及相應方言中,屬於入聲字為“仄”。今人格律詩不能兼顧新舊韻時,標示新韻即可!

    在下拋磚引玉:

    即興步韻詠荷

    五絕·九文(中華新韻)

    凌波浮碧玉,

    冷月照孤人。

    藕有出塵意,

    花無入世心。

  • 2 # QING祝來FENG

    格律詩成熟以來,都把“出”字歸類到入聲字,這是傳統用法,我們已無法改變它。現在寫律詩,如果用新韻,就可以把它當成平聲字了。

  • 3 # 老街味道

    問題:格律詩中“出”字為什麼不算平聲?

    前言

    題主的問題也挺常見, 古入聲字派入其他三聲,造成了字的平仄今古不同。用新韻來看是平聲,但是古韻是仄聲,因此對現代人作詩形成了一些困擾。

    不過,題主的這首詩,其實用“出”字,也是合律的。

    一、題主的詩,為什麼可以用“出”?

    格律詩中,有一種句式叫做半拗體,在唐朝的格律詩中是很常見的。

    題主的詩如下:

    凌波浮綠翠, 冷月照林森。 藕有清塵意, 花無入世心。

    第三句是,藕有清塵意,仄仄平平仄。假如用把清換做出,就是:仄仄仄平仄。

    藕有出塵意。仄仄仄平仄

    這種句式,叫做半拗句。半拗在律詩中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

    藕有出塵意, 花無入世心。平平仄仄平

    這種對句不救拗的情況,也是律詩常見的形式。

    二、古人的半拗體律詩

    1、李白五律

    例如李白的《送友人》,一首詩有兩處半拗體: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頷聯半拗,沒有救拗: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尾聯半拗,用班救自: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許渾五律

    《早秋三首·其一》中,也有兩處半拗: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許渾的首聯和頸聯是半拗體,但是對句都用平聲救拗:生、晴。

    三、為什麼 出是仄聲

    古韻中,有很多今天的平聲字讀入聲,作詩多了,有些常用字會慢慢地記住,例如:

    出,白,石,集,合,郭,別.......

    古人的詩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始自齊梁時期的永明體。隋唐宋一直如此,詩人依據詩韻作詩填詞,到元朝,入聲字開始派入其他三聲。不過,詩人們,一直堅持用古四聲作詩。

    到了今天,我們的普通話中沒有了入聲,原來的入聲字分別進入了1、2、3、4聲。但是在很多地區的方言中還是存在入聲字的。

    結束語

    題主喜歡出這個字,卻為了合律而改用清字。其實大可不必,首先,半拗體也是律體;其次,唐朝人的五言絕句中,幾乎有一半是不合律的古絕。我們又何必如此計較呢。

    五言絕句,有時候古體更有味道。

  • 4 # 梧桐樹邊羽

    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居然不知道“出”字為什麼平仄不合。

    “出”是入聲字,在平水韻中以仄聲入韻。

    可見即使有電腦工具幫助檢測,你甚至都不願意多看一眼,檢測的時候要先選擇“平水韻”或者“新韻”。

    凌波浮綠翠, 冷月照林森。

    藕有清塵意, 花無入世心。

    這首五言絕句,為了在平仄檢測中順利過關,將“出塵”換成了“清塵”,讓原本可以對仗的句子不再相對,同時讓詩意完全不合邏輯了。“藕有清塵意”,完全講不通。

    所以,最好不要修改,就使用“出”字即可。

    而且即使使用“出”字,在平仄檢測中檢出紅色,並不一定代表這首詩不合律。

    首先,即使在預設平水韻的情況下,“藕有出塵意”平仄為“仄仄仄平仄”是符合格律詩中“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講法的。因為二四位置的平仄相替,所以這只是一個三位置不論平仄的律句,是不會影響整體格律判斷的。

    有朋友說,這不是“孤平”嗎?我們判斷“孤平”是在韻句中,具體來說只在“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中,仄聲結尾的句子雖然要儘量避免,但是並非出律。

    所以即使是:

    凌波浮綠翠, 冷月照林森。

    藕有出塵意, 花無入世心。

    在平水韻中,也是符合平起不入韻格式,押“十二侵”部的格律五絕。

    然後,我們還可以從新韻來斷平仄。在新韻中,“出”字毫無疑問就是平聲了,那麼這首五絕接可以稱得上格律完美,不過押韻就變成了新韻“九文”部。

    不論平水韻還是新韻,平仄格式的關係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這首五絕從格律上來說,不管新舊韻都是合格的。

    但是從詩意上來說,“藕有出塵意”雖然比“藕有清塵意”要稍微好些,但也說不大通,長在泥地裡的“藕”怎麼也聯想不到出塵的意境啊。

    還有就是首句的“綠翠”,既然“綠”,又何必“翠”?再則“凌波”是急速奔流的水波,和靜態唯美的“浮”字也不大相配。

    真正閉上眼睛,想感受出這首詩的畫面情境的時候,出來是不怎麼搭的。

    詩意邏輯還可以再修改理順,得到意境上更高的一首五絕作品。

    這裡只是提出建議,至於具體怎麼修改,大家可以自行斟酌。

    當然,還是建議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入聲字”這種聲韻基礎知識,更方便進行格律詩創作。

  • 5 # 千家詩詞

    凌波浮綠翠,冷月照林森。

    藕有清塵意,花無入世心。

    第三句我本來想用“出塵”,以應對第四句的入世,但用電腦輔助檢測居然提示“出”字不是平聲,後來就改了清字,請教為什麼“出”字不算平聲呢?

    回答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從你的提問裡,最少反映出來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你用的是古聲韻創作,在古聲韻中,“出”字為入聲字,但凡入聲字都屬於仄聲字。

    第二,你不知道格律詩中的拗救。這裡的“藕有出塵意”,屬於“仄仄仄平仄”的小拗,也叫半拗,是可救可不救的,如果要救,在對句第三字救一平聲字即可。也就是說,這裡用“出”字,不管這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都沒有格律問題。

    第三,如果用的是新韻,新韻中沒有了入聲字,平仄按照漢族拼音來判斷,這個“出”字在新韻中為平聲字。

    總之,我們既然要學習詩詞,這些簡單的常識是應該掌握的。

    另外,軟體查出來的,只能作為參考,也不見得完全正確的。

  • 6 # 吳常學

    凌波浮綠翠, 冷月照林森。

    藕有出塵意, 花無入世心。

    這首五絕詩,“錯、替、對”相應,是很符合詩詞規律的;如按改後論,第三句“藕有清塵意”的“清”字,與第四句“花無入世心”中的“入”字是不相“對”的,詩喻義也絲乎味變。

    “詩韻”規律中雲“一三五不分,二四六須明”,是指平仄字的應用位置之說,只要二四六平仄相錯,字位義相對,仄起平收,喻意味濃,就是好詩了,在一三五字位上不可強求平仄必須工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谷麥釣魚能堅持下來為什麼沒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