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虎背三旗

    我自己來說這事:仔細想來,人一生都是在迷津中生活,而真正大徹大悟是在大病中,真正能放得下是在大病後。 我是一個心忠人,誰的事都要管,尤其對親戚鄰人中的可憐人更是不遺餘力。而對自己一直是克勤克儉,很少想著在自己身上花錢。 前年的這個時候,親人都不在身邊,一個人在家裡睡著,半夜裡暈著醒來,自己覺得不對勁就打電話給侄女,只記著她們進不了門,就拖著身子開了門,再無力氣自救。待她們進門時,我還有一點意識,只交待了存單和密碼,並交出了身上的銀行卡,當他們把我抬到車上後我就失去了意識。 在急救室裡醒來後,真是千思不得其解,半輩子沒打過針、很少感冒的我,身體好好的咋說垮就垮了呢,還差點走了呢,小瀋陽在小品中的經典臺詞:“眼晴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晴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現在想來真是那回事。如果那時再不睜眼,這花花世界再好,不就與自己無緣了?你平時省吃儉用不就虧了自己嗎? 出院後的這兩年,我真正想明白了,人都說我變了,我也覺得不是過去的我。該放下的真正放下了:一是不再為別人活著,不再為別人瞎操心,沒有我的幫助,他們日子照樣過;二是不再為子女的事亂操心,兩代人過日子的觀念不一樣,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子女;三是脾氣好多了,遇上不順心的人和事躲著,“忍“字為大,不攬氣、不淘氣,不公平只能認,不再爭上爭下爭輸贏;四是為自己捨得花錢,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怎麼開心怎麼來;五是對伴侶的付出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真正對自己付出的是伴侶,常懷感恩之心,另一半的付出就是子女都做不到。 真正做到“放下”還真不容易,做到想開、看開、放下,才能不虧自己,才能不枉此生。

  • 2 # 老胡看視界

    做人難,難做人,在中國更為如此。所以我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在修煉內心,這一課左右我們的生活、事業和未來!少童時候求學探知,壯年養家餬口,中年經營事業,晚年修身養性!好像一輩子都在打拼,這種負力而行的步履,是我們命運的主基調!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使命相隨。中國傳統文化對一個人發展似乎有些隱形要求,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逐步積累,層次遞進,這是主流的發展觀,但目前還是很多人沿著這樣的路徑,不斷提拔,晉升,最後達到理解的人生位置!

    在中國為人的路上,一面要你有擔當,有責任感,有進取心;還要你懂得進退,平衡取捨,寵辱不驚。你說,有多難,奮發圖強也是你,急流勇退也是你,人生駕馭得要藝術才行!

    真的要做到收放自如,那你性格要率真一點。計較太多,就有鬱結,排解不易,久而久之,生理心理都會鬧出毛病來,遭罪又難受;不要透支消費,生活艱難,規劃著用,否則,負債累累,心力交瘁;生活寬容點,允許適當的試錯,活的強韌些,有彈力有張力,伸縮自如!

    看得傻點,活得通透一點。人過於心計,表現太過聰明,即使機關算盡,最終結果也不是預想,何苦呢?人生真誠些,坦誠相待,注重信譽,自然人緣不淺;認不清人生本質,只糾結於浮華本相,沒有深刻的認知,活得肯定憋屈。

    活得智慧一點,該放下就放下。人大多執念,不能自拔,今天求這個,明天追那個,後天想別的;就是從來沒有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從未為自己真正活過。在別人的世界的浮沉,在潮流裡淹沒自己。做到遊刃有餘,讓人生從容起來,就得看清自己,分析優劣勢,補缺補差,培養自身愛好,讓自己有獨立的價值和競爭力,只有這樣要求和自律,你才會自信,自強!你的世界才風輕雲淡,一覽眾山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陪孩子玩耍的瞬間,讓你覺得自己也回到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