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ACCA CIMA CFA方向班。
以我自己的專業ACCA為例,我來聊一聊。
目前大型跨國公司,財務人員的職責劃分會比較細分,責任具體,工作內容明確,不像很多國企和私企,一個會計要管全公司的記賬、報表、報稅、報銷,這就使得大型跨國公司的財務人員工作內容比較單一化,一個大的財務流程,類似報稅,需要幾個人來共同完成,每個人只負責做好他自己的一道工序即可。
這就像一個流水線,那麼這樣的流水線財務工人,哪怕是非財務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也是可以做的,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合格上崗。
只有那些財務流水工的管理者,那些幾道工序的整合者和分析者,那些看到 the whole picture 的人,才是精挑細選來勝任崗位的。
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四大會計師事務已經相繼推出財務機器人,這給了財務人員一個重大的警告,簡單重複性的財務工作很快就會被機器人搞定,一個機器人,就可以頂替一整條財務流水線上的會計,已經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有很大一批財務流水線工將會被機器人砸了飯碗。
這種變革,會首先從跨國公司外企財務部門開始。
跨國公司的財務部很多是以財務共享中心的形式建立,集中處理該公司全球業務的所有財務事項,財務部門人數多,分工細,工種全,每個人的工作量大,但重複度高,可替代性強。
想要不被淘汰,你就要做機器人做不到的事。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在認識到ACCA的意義,參加考試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ACCA是一個完整的商業學習體系,涵蓋了商業管理、財務分析、法律、審計、人力資源管理等等一整套的商業模型,如果不是從頭學到尾,你永遠不會看清它的全貌。
如果你情商夠高,就會在儘早的時間,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看看你擁有什麼資源和能力,你的路能怎麼去走,如果擁有的東西太少,就要儘早開始充電,但也不要充電過頭,夠用就行,目前時間成本很高,要懂得用合理的時間做合理的事情。
但是關於考證這個東西,真的看自己,不用看別人。
在這裡分析一下ACCA的適用情況:
1. 如果你在做審計,考ACCA並沒有太多實際用處,考CPA才是最正確的選擇。ACCA只是在應屆畢業生進入四大這樣的事務所時起到敲門磚的作用,以及在四大混了很久的CPA老員工,想晉升時的一個大勳章。做審計的話,沒有CPA才是最難受的,升不了manager,拿不了補貼,還沒有簽字權,至於有沒有ACCA,倒是真的不急。
2. 如果你是在做財務,ACCA也可以是入職時的敲門磚,但是實際的財務工作中,以五百強外企為例,由於分工太細,可能工作中很少涉及ACCA的東西,稍有涉及也是管中窺豹,不能成系統。但是如果你學過ACCA,對整個工作的理解能力和工作能力,一定是不一樣的。另外在晉升時,ACCA真的會優先勝出。
3. 如果你是金融圈的,做證券期貨股票或者保險,那還是去打CFA的主意比較好,ACCA就不建議再考慮了。
我是在最懵懂的年紀,選擇了ACCA方向班,至今從未後悔。
還記得那時一科一科地學習、串講、備考、衝刺,大學的四年,基本就是讀了四年高三,但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ACCA給我的,絕不僅僅是怎樣做一個會計,而是教會我怎樣建立一個商業模式,給與我商業化的靈感和一個嚴密的思維邏輯,工作的這些年,收益匪淺。
有人總是拿國內的初級、中級會計跟ACCA去比較,其實這兩者並沒有可比性,初級中級固然實用,考下來你會做個好會計,可也只能是做個好會計,很難跳出這個圈子成長起來。
現在看到很多已經考完ACCA的人,在公司做會計工作,這無可厚非,但是可怕的是什麼,他們做了多年,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多,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職位認知和規劃,這就非常可惜了,並沒有發揮出一個ACCA人應有的價值。
最後,對即將成為新寵的ACCA,總結一些建議和想法:
一,危機意識很多人是沒有的,這些人一定會隨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而淘汰。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深思熟慮的想法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一旦選擇了,就別後悔,因為後悔的成本太高了。
三,ACCA的最大價值在於可以給你一個豐富而嚴謹的商業邏輯思維能力。
四,不要盲目準求證書的數量,而是要看這些證書真的能給你什麼。
五,國內特別缺乏的財務人才是懂分析、部戰略的高階財務管理人才,而不是會計。
六,財務人才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比如ACCA CIMA CFA方向班。
以我自己的專業ACCA為例,我來聊一聊。
目前大型跨國公司,財務人員的職責劃分會比較細分,責任具體,工作內容明確,不像很多國企和私企,一個會計要管全公司的記賬、報表、報稅、報銷,這就使得大型跨國公司的財務人員工作內容比較單一化,一個大的財務流程,類似報稅,需要幾個人來共同完成,每個人只負責做好他自己的一道工序即可。
這就像一個流水線,那麼這樣的流水線財務工人,哪怕是非財務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也是可以做的,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合格上崗。
只有那些財務流水工的管理者,那些幾道工序的整合者和分析者,那些看到 the whole picture 的人,才是精挑細選來勝任崗位的。
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四大會計師事務已經相繼推出財務機器人,這給了財務人員一個重大的警告,簡單重複性的財務工作很快就會被機器人搞定,一個機器人,就可以頂替一整條財務流水線上的會計,已經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有很大一批財務流水線工將會被機器人砸了飯碗。
這種變革,會首先從跨國公司外企財務部門開始。
跨國公司的財務部很多是以財務共享中心的形式建立,集中處理該公司全球業務的所有財務事項,財務部門人數多,分工細,工種全,每個人的工作量大,但重複度高,可替代性強。
想要不被淘汰,你就要做機器人做不到的事。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在認識到ACCA的意義,參加考試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ACCA是一個完整的商業學習體系,涵蓋了商業管理、財務分析、法律、審計、人力資源管理等等一整套的商業模型,如果不是從頭學到尾,你永遠不會看清它的全貌。
如果你情商夠高,就會在儘早的時間,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看看你擁有什麼資源和能力,你的路能怎麼去走,如果擁有的東西太少,就要儘早開始充電,但也不要充電過頭,夠用就行,目前時間成本很高,要懂得用合理的時間做合理的事情。
但是關於考證這個東西,真的看自己,不用看別人。
在這裡分析一下ACCA的適用情況:
1. 如果你在做審計,考ACCA並沒有太多實際用處,考CPA才是最正確的選擇。ACCA只是在應屆畢業生進入四大這樣的事務所時起到敲門磚的作用,以及在四大混了很久的CPA老員工,想晉升時的一個大勳章。做審計的話,沒有CPA才是最難受的,升不了manager,拿不了補貼,還沒有簽字權,至於有沒有ACCA,倒是真的不急。
2. 如果你是在做財務,ACCA也可以是入職時的敲門磚,但是實際的財務工作中,以五百強外企為例,由於分工太細,可能工作中很少涉及ACCA的東西,稍有涉及也是管中窺豹,不能成系統。但是如果你學過ACCA,對整個工作的理解能力和工作能力,一定是不一樣的。另外在晉升時,ACCA真的會優先勝出。
3. 如果你是金融圈的,做證券期貨股票或者保險,那還是去打CFA的主意比較好,ACCA就不建議再考慮了。
我是在最懵懂的年紀,選擇了ACCA方向班,至今從未後悔。
還記得那時一科一科地學習、串講、備考、衝刺,大學的四年,基本就是讀了四年高三,但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ACCA給我的,絕不僅僅是怎樣做一個會計,而是教會我怎樣建立一個商業模式,給與我商業化的靈感和一個嚴密的思維邏輯,工作的這些年,收益匪淺。
有人總是拿國內的初級、中級會計跟ACCA去比較,其實這兩者並沒有可比性,初級中級固然實用,考下來你會做個好會計,可也只能是做個好會計,很難跳出這個圈子成長起來。
現在看到很多已經考完ACCA的人,在公司做會計工作,這無可厚非,但是可怕的是什麼,他們做了多年,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多,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清晰的職位認知和規劃,這就非常可惜了,並沒有發揮出一個ACCA人應有的價值。
最後,對即將成為新寵的ACCA,總結一些建議和想法:
一,危機意識很多人是沒有的,這些人一定會隨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而淘汰。
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深思熟慮的想法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一旦選擇了,就別後悔,因為後悔的成本太高了。
三,ACCA的最大價值在於可以給你一個豐富而嚴謹的商業邏輯思維能力。
四,不要盲目準求證書的數量,而是要看這些證書真的能給你什麼。
五,國內特別缺乏的財務人才是懂分析、部戰略的高階財務管理人才,而不是會計。
六,財務人才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