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長白山蕭大爺

    馬良與諸葛亮歲數相當,他們之間是朋友之間,相互欣賞;馬謖歲數小,受馬良臨終託付,諸葛亮以弟弟或者子侄的態度去對他,很欣賞他的才華,對之寄予厚望,但和麻將不一樣。諸葛亮與他們弟兄倆,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關係,不能用喜歡此多彼少來形容。

  • 2 # 書劍談

    個人以為,諸葛亮還是以馬謖更為喜歡。

    馬良與諸葛亮

    馬良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上其實更屬於有隔離感的交往。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隨劉備入川,而馬良留守荊州。他曾在與諸葛亮的一封信中說"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信中是稱諸葛亮為尊兄的,而裴松之夾註中也是猜測,或者馬良與諸葛亮結為兄弟,這層關係也許跟劉關張結拜的意思。

    臣松之以為良蓋與亮結為兄弟,或相與有親;亮年長,良故呼亮為尊兄耳。

    不過,就這封被公開的賀信來說,其中馬良是一種近乎拍馬屁的讚譽,就顯得在他與諸葛亮之間的交往中,顯然他是屬於主動求好的一人。

    因此而言,這種關係其實還是有些距離感的。即便說,諸葛亮因為馬良的關係特別高看馬謖一眼。但別忘記,馬良曾被劉備任官左將軍。

    先主闢良為左將軍掾。……

    須知,當時劉備即是左將軍,而馬良是副官。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諸葛亮和馬良也是互相需要在政治上扶持的。這樣下來,二人間的相處或者就有了些其他的意味了,變的不是那麼純淨了。

    馬謖與諸葛亮

    馬謖與諸葛亮之間關係,顯然就屬於無障礙交流了。

    這屬於諸葛亮主動有著喜歡甚至器重的意思了。《三國志》中提到的一段描寫顯然就極大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第一,劉備死前特別叮囑諸葛亮,不宜大用馬謖。須知,馬良是劉備的副官,也曾因為跟劉備征討東吳而喪命。與情於理,劉備特別提出馬良之弟馬謖的未來使用方向,顯然是鄭重其事及正式的,然而諸葛亮卻“猶謂不然”。可以說,諸葛亮沒有自以為了解,甚至是喜歡,他對馬謖不該有這個舉動。

    第二,諸葛亮以馬謖為參謀後,整日通宵達旦論道講策。僅僅這個舉動,就可以看出,諸葛亮是有多器重馬謖,有多喜歡馬謖的了。

    也是因為諸葛亮的過分喜歡甚至寵信,對於劉備的不堪大用的說法顯然早都成了耳旁風了。

    結語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良可說是馬家五常中,其實論才學最高,可論高談闊論不如馬謖。但他最大優點是,所謂貞信誠實,也不會自以為是,如謙謙君子,所以才有讓東吳孫權都能善待他。論關係,他與諸葛亮兄弟為交。

    這顯然比不上諸葛亮與馬謖亦師亦友的關係,也許諸葛亮與馬謖在某些學術上有更多的共同論點。

    看起來,諸葛亮也好為人師。喜歡馬謖也大概如此,而後姜維也是如此。

  • 3 # 品味書齋

    馬良和馬謖本是一母同胞。在這兩個人中間,諸葛亮更喜歡馬謖。

    馬氏兄弟為襄陽宜城人,弟兄一共五個,其中馬良最有才華。

    馬良在劉備還是荊州牧的時候,就追隨劉備加入了劉氏集團的創業隊伍。

    劉備稱帝后,馬良的職務是侍中,常跟隨左右受其差遣。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馬良戰死。

    馬良生前和諸葛亮關係很好,曾受諸葛亮之託出使東吳,圓滿完成使命。

    馬謖也是劉備從荊州帶入西蜀的,在幾個地方擔任過縣令、太守等職。諸葛亮任丞相後,馬謖為參軍。

    馬謖才氣很高,善於鑽研學習,兵法和軍事理論水平受到諸葛亮稱讚。

    諸葛亮喜歡馬謖之才,很多軍務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在諸葛亮兵發南中平定叛亂時,馬謖獻上了“攻心為上”的計謀。

    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意見,打敗叛軍以後,信任和使用當地人,安定民心。

    就此南中地區保持了長時間的穩定,為諸葛亮集中精力處理蜀漢的大事,特別是為北伐解除了後顧之憂。

    但遺憾的是,馬謖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出祁山之時,擔任先鋒在街亭被曹操手下大將張郃擊潰,從而使諸葛亮用兵功虧一簣。

    街亭失守後,諸葛亮按軍法斬殺了馬謖,同時也深深地進行了自我檢討,向後主劉禪上書自貶三級。

    街亭之戰,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諸葛亮對馬謖的深深信任。

    當時有魏延、王平等將隨軍,諸葛亮力排眾議,偏偏讓理論水平很高,但缺乏實戰經驗的馬謖擔任先鋒去對決久經殺場的張郃,豈有不敗之理?

    馬謖辜負諸葛亮信任,剛愎自用,不按諸葛亮的軍事命令列事,是街亭失守的根本原因。

    從以上情況來看,馬良、馬謖弟兄兩個與諸葛亮的關係都不錯。

    但是相比之下,諸葛亮更喜歡馬謖。

  • 4 # 邢臺大懶牛

    這個談不上喜歡誰不喜歡誰,諸葛亮和馬良同朝為官,直接總是會有些交流和合作,對事情的探討的,作為劉備營中主要的官員,兩人政治上是有合作和扶持的。

    而相比較與馬良,馬謖是馬良的弟弟,是馬良死後推薦給諸葛亮的,所以已經沒有了對比性。

    相比較與馬良,馬謖比諸葛亮小,屬於晚輩,但是在謀略上,和諸葛亮更談的來。

    相比較而言,馬良和馬謖的關係肯定比諸葛亮好,但是諸葛亮更喜歡誰不好說。

  • 5 # 信陵小司徒

    引言:

    其實,諸葛亮對於馬良與馬謖兄弟二人,不能用喜歡這個詞來概括,應該是對於馬良惺惺相惜,對於馬謖,百般賞識,那麼,小司徒這麼說,有什麼證據呢?您且接著向下看。

    (一)馬氏五常 白眉最良

    馬良,字季常,荊州襄陽宜城人,馬良這一輩的馬氏一族一共兄弟五人,都很有才華,馬良是老四,馬謖是老五,字幼常。

    而在這五個馬氏兄弟中,馬良被認為是最有才華的,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末,年僅二十三歲的馬良被劉備徵辟為荊州高階參謀,也就是從事一職。

    後馬良長期留在荊州輔佐關羽,被劉備加升為左將軍府的佐理官左將軍掾,位高權重,劉備稱帝后,馬良出任侍中一職,備受重用。

    在劉備伐吳之時,馬良招撫五奚蠻夷數萬人追隨劉備,可最終,劉備夷陵大敗,馬良也在戰亂中遇害,時年僅僅三十六歲。

    他的戰歿,是蜀漢的相當的損失,也是諸葛亮相當痛心的一件事,因為,他與諸葛亮關係相當的不錯,竟然達到了兄弟相稱,在整個蜀漢集團,除了諸葛亮的親弟弟諸葛均以外,只有馬良與諸葛亮稱兄道弟。

    例如,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諸葛亮入蜀助戰,在雒城拿下後,得知訊息的馬良也是相當開心,他給諸葛亮寫信說道:

    “聽說雒城已經被我們拿下,這是上天的保佑啊,兄長您更應該順應時勢的把握好時機,輔佐主公光大漢室偉業啊。”

    這樣的同僚關係,的確相當的罕見,將馬良稱之為諸葛亮最好的朋友,也並不為過,而諸葛亮入川之後,有馬良在荊州,他自然也是相當的放心,所以兩個人個有才華,惺惺相惜,此言不虛。

    馬良戰死之後,諸葛亮相當悲痛,故而他與劉備對於馬良的弟弟馬謖,也是相當的照顧,那麼,他對於馬謖照顧到什麼程度了呢?

    (二)恩同父子 培養接任

    馬良過世後,馬謖先後擔任綿竹縣令、成都令、越雋郡太守,積累了相當的地方行政工作經驗,尤其受到諸葛亮的喜愛,諸葛亮開府治事後,馬謖與楊儀、廖化、費禕等盡皆為參軍,進入了諸葛亮對於接班者的考察行列。

    而在這些考察者中,最初不管是丞相長史向郎、王連,還是後來的署留府事的張裔、蔣琬,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諸葛亮更器重的,是馬謖。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來自於劉備的臨終遺言,劉備在嚥氣兒之前,特意囑託諸葛亮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彼時馬謖才是一個郡守而已,劉備駕崩之前,為什麼偏偏說了這麼一個人?

    因為劉備一生看人相當準,不管是李恢馬忠,還是楊儀鄧芝,都是如此,所以,劉備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他看出來了諸葛亮對馬謖的重視,明白自己駕崩後,諸葛亮一旦掌權,馬謖必然得到重用,所以,才會提醒諸葛亮。

    果然,劉備的話應驗了,諸葛亮開府治事以後,與馬謖談論軍機大事,達到了徹夜的地步,要知道,諸葛亮那樣的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的忙碌程度,居然可以和馬謖如此談論,這不恰恰說明了諸葛亮對馬謖的重視與培養嗎?

    故而街亭戰敗後,在處理馬謖的時候,雖然馬謖的結局出現了逃亡說、獄中去世說、直接軍法處置說,但是三種結果並不矛盾,而此時,馬謖給諸葛亮寫信說道:

    “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

    這裡就看出來,諸葛亮與馬謖的關係,不是喜歡與否,而是恩同父子,重點培養,萬般賞識的一種態度。

    故而,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與比自己小七歲的馬良,是惺惺相惜、互相敬重、稱兄道弟的關係,對於比自己小十歲的馬謖,是重點培養、萬般欣賞的一種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起來聊聊演員成毅吧,你知道成毅多少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