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滾開垃圾君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願此次事件僅僅是一次孤立事件發生,沒有示範效應,願遇難者安息,生者警醒!

  • 2 # 有吃不餓

    就是有天大的怨,也不能傷害一車無辜的百姓。未雨綢繆,希望交管部門在查長途客車時,考慮一車乘客,不要激怒司機。我就坐過這樣的車,一路上汽車如同喝醉酒似的,還好司機只是情緒不好,控制住了。但一車乘客都是虛汗直流。

  • 3 # Pandarization

    很奇怪有很多人為這個貪心變態的精神病司機喊冤,哭喊著要反思。

    這裡想列舉一些事實:

    1.司機租住在親戚房子裡

    2.被拆遷的房子產權是單位的

    3.有房子住,出租了單位的公房,還在申請公租房

    3.單位給了司機7萬元作為福利

    4.7萬元足夠在安順買房

    不是所有的拆遷違規,不是所有的城管都打人,不是所有的教授都騷擾女生,更不是所有的幹部都貪汙。看新聞一定要追究背後的邏輯與真相而不是靠主觀腦子去了解世界。

  • 4 # 手機使用者清風寨

    可憐那二十個年輕的生命!可憐那二十多個家庭!!是什麼人那麼冷血屢屢造成如此的慘案?!是多大的利益,非要以大批學生的生命作代價?!

  • 5 # 風風25324306

    積怨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儘快化解積怨,化解矛盾。

    政府有關部門建一個平臺,讓老百姓訴訴苦。

  • 6 # 老北京人142857A

    一件事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會存在?他不合情,他不合法,但他合理。不管這件事的性質如何,不管別人如何譴責,不公平的後果給了事情發生的合理解釋,說明此事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發生的必然性。如今在這個世界上,這種事發生的還少嗎?

  • 7 # 創新數

    我的辦法是:

    1、加固道路護欄

    用特號鋼筋水泥,把道路護欄加固到汽車無力穿越的結實程度;

    2、製造浮力汽車

    科學家制造水陸兩用汽車,由於浮力的作用,就是進到水裡,也無法沉底。

    3、鞭策肇事司機

    用帶刺的鋼鞭,把肇事司機的遺體當眾抽打粉碎,看哪個人還敢報復社會。

    真的把我氣暈了!

    正是:

    司機厭世,

    開車水裡。

    無辜乘客,

    陪他淹溺。

  • 8 # 緣來緣去皆隨緣

    心裡的傷痛遠遠超過肢體的份痛,到一定時候就會爆發,報復社會就會傷及無辜,是痛苦的轉移,它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傷人別傷心!

  • 9 # 湘215634261

    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件事,下班以後,去找有關人房子拆了,安置房沒有,一個不想活的人將會做出什麼想不到的事來?那將是另一種犯罪事件?那麼社會的看法將大轉彎。

  • 10 # KKKli

    拆他房的人應該還他一套小戶型的只有使用權的房子再拆房,才公平合理,可是沒有,結果是單方面強拆,致使被欺凌的弱者司機張某因情緒被激怒失控引發了嚴重的悲慘後果,所以不能只譴責司機,還應該追責拆遷方,如果拆遷方不強拆也不會有這種社會悲劇發生,只是去責罵一個被生活壓挎的精神崩潰者不能解決問題,相反會成為掩蓋問題的幫兇同夥。

  • 11 # 希望2000

    有殺人基因的人早晚總要殺人,他可以用任何藉口,甚至不需要藉口,只要他有點不舒服就會開啟殺人開關,執行殺人程式,這是無法防止的,這樣的人一般都有嚴重的性格缺陷,且無法矯正,這樣的人對社會危害極大,與在美國殺害章瑩穎的兇手克里斯滕森具有一樣的性格缺陷!所以對公交司機的入職必須經過心理健康專家的嚴格的性格篩查和甄別,同時要加快研製無人駕駛汽車代替有人駕駛汽車,這樣才是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

  • 12 # 我就是飯票

    司機針對底層百姓這個是個錯誤,但也是司機無賴的選擇!最終結果不管怎麼樣受傷的都是底層人民,這個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的事太多,改變不了,最終只有報復,我親身經歷了很多事,發出來可能馬上就被刪了!不反對司機報復,只是應該改變物件。我要是走到司機這一步,會針對那些賴我賬的。

  • 13 # 老馮故事會

    是個人問題嗎?是社會問題嗎?應該給人們敲敲警鐘了!

    從司機的所作所為,到最後墜江,這個司機應該原來性格就比較偏執,包括心理上可能也存在著疾病的隱患,透過這件事兒,以後的公共高風險行業,在招收高風險作業人員時,是不是可以進行心理健康測試。

    現在大家對想說的就是追責,追責,追責應該是必須的,對相關責任人要做出相關的處理,第一,這事件給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第二,死傷了那麼多無辜的人,對於這些造成事故主要責任人,應該一查到底。

    從肇事司機情況看,如果身邊最貼近的人,公司領導,發現情況不對,及時勸阻,感情溝通,慘劇有可能不會發生。

    事已至此,逝者已去,埋怨抱怨無濟於事,應該對以後的公共高風險職業,加強科學管理,人性化管理,防微杜漸,警鐘長鳴,不要事後諸葛亮。

  • 14 # 使用者360822770354

    7月7日司機墜水事件的輿論走向:

    二、官方釋出通告,官媒無聲或遣責司機,部分自媒體深挖或推測司機動機,網民分裂為純遣責司機和同情司機遭遇的兩部分。

  • 15 # 手機使用者65995353374

    任何年代都有極端的惡魔,不值的同情,同情的是無辜的人。社會在發展,文明在延續。讓我們共同努力建設文明、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但斌和林園誰的投資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