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紫姐姐

    在《水滸傳》中,公孫勝和吳用都是梁山好漢,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而且他倆都是軍師,但是論格局和智謀,應該是公孫勝更厲害一點。入雲龍公孫勝是一位道法高強、又孝順、剛強、勇猛、強橫、又聰明但也很暴躁的高手,也是梁山上第一位全身而退、得以善終的好漢。

    能上梁山的,絕大部分是被逼的,但公孫勝是個例外,他加入梁山沒有什麼苦大仇深的原因,純粹是意氣相投。所以他是不穩定的梁山好漢,時而回家修道,時而又被找回來。他在梁山中,是專門解決超自然現象的。

    公孫勝有法術,同時還會卦象,能提前預知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他早就看出宋江以後的結局了。而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運算元,不禁讓我們聯想到諸葛亮,諸葛亮足智多謀,他不但具有軍師吳用的智謀,還具有公孫勝的神算技能,所以說他倆加起來,才頂得上一個諸葛亮。

    說到這裡,筆者不禁聯想到,原著作者寫水滸傳的時候,肯定參考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諸葛亮,羅貫中將諸葛亮塑造成足智多謀,能掐會算,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神仙。

    那麼作為水滸傳裡,也應該安排這樣的角色啊,於是軍師智多星吳用出現了,但是不能呼風喚雨啊,於是,公孫勝就出現了。所以,公孫勝和吳用的合體,非常相似於諸葛亮。再聯想到水滸傳的整個過程,我們發現,《水滸傳》的寫法,在很多方面居然跟《三國演義》有點相似。

  • 2 # 鄧眼看世界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在內容上相去甚遠,前者描述綠林好漢造反的境遇,後者講的是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但一般讀者還是很容易由《水滸傳》想到《三國演義》,李逵像張飛,喜歡哭的宋江像同樣喜歡哭的劉備。諸葛亮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呼風喚雨,可稱是古今智慧大全型人物,無人堪比。但如果我們相信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說法,就可以信心十足地說:一個吳用加一個公孫勝等於一個諸葛亮。魯迅先生曾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是很貼合小說實際的理解。他指出諸葛亮多智與近妖兩面,如果不避牽強之嫌,不妨說吳用與公孫勝各得其中一面,也就是說吳用多智而公孫勝近妖。

    人們對諸葛亮作為智慧化身的印象,大多是與他妙計迭出料事如神緊緊聯絡在一起的。赤壁大戰中有一段極富戲劇性的情節:曹軍一敗塗地,疲於奔命。在烏林之西,宜都之北,看到樹木叢雜、山川險峻,曹操仰面大笑。手下人問他笑什麼,他說:“吾不笑別人,單笑司瑜無謀,諸葛少智。若是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話還沒有說完,只聽見兩邊鼓聲震響,火光沖天,原來趙子龍帶領一彪軍馬早就埋伏在這裡。逃到了葫蘆口,曹操再次仲面大笑,覺得周瑜、諸葛亮智謀不足,沒有預先埋下伏兵。正說間,前軍後軍一起發喊,只見山中一軍擺開,為首的張飛大叫一聲:“曹賊走哪裡去!”在華容道上,曹操又揚鞭大笑,同樣是。嘲笑周瑜、諸葛亮沒有派人馬在此地把守。話音未落,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了曹軍的去路。諸葛亮對曹操的逃跑路線瞭如指掌,是他派趙子龍、張飛、關羽在各要害處守候的。

    在吳用運籌帷幄的生涯中,創造了一篇與此相分相似的傑作。第一次招安不成,童貫統領十萬人馬直撲梁山泊,首仗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折損萬餘人馬。過了三天,他們又重整旗鼓,結果又被殺得手足無措,直到夜裡四更時分,童貫才在周信、段鵬舉等人的護衛下帶領殘部衝出垓心。正當他以手加額,慶幸逃脫厄難之際,只見前面山坡火把不計其數。火光中,兩員好漢捻著兩條朴刀,引出一位騎白馬持點鋼槍的大將,正是玉麒麟盧俊義。童貫的幾員干將捨命拼鬥,衝殺攔路的軍兵。他們且戰且退,到天曉才擺脫了追兵,望濟州而逃。行進中間,前面山坡背後又出現了一隊步軍,衝在前面的是李逵、項充、李袞、鮑旭四位頭領,他們殺得官軍不敢戀戰,只顧逃命。不過,他們終於漸漸接近濟州城了,只是精疲力盡,人困馬乏。就在人與馬都奔到一條溪邊喝水的時候,只聽對岸一聲炮響,箭矢如飛蝗一般射過來,接著樹林邊又轉出一彪人馬,這是張清、龔旺、丁得孫帶領的三百餘馬軍。童貫又遭受了一次重創,最後他連濟州城也不敢進了,帶了些殘兵敗將直接逃回了京城。這次戰鬥的指揮是吳用,他佈署的幾次攔截,殺得官軍夢裡也怕了。

    諸葛亮最讓人難忘的舉動,是他在百般無奈下采用的最危險也是最瀟灑的空城計。吳用雖然沒有類似的舉動,但他也採用了一些頗具膽識與特色的計謀,比如喬裝改扮深入敵後,智取大名府救盧俊義、劫江州法場救宋江便是其中成功的戰例。

    魯迅說的“近妖”,至少包含這樣一層意思:行動過於玄妙、怪誕,非常人所能及。赤壁之戰,孫劉聯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讓周瑜在南屏山建一七星壇,然後他自己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登壇祝禱。結果在將近三更時分,便颳起了東南風。此外,諸葛亮還能用石塊在沙灘上擺“八陣圖”,陣內突然會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抵得上十萬精兵。東吳都督陸遜困在其中,險些永遠出不來。

    巧的是,這類神神通通的功夫,公孫勝也頗在行。在朝廷第二次招安之前,梁山泊與高太尉的官軍打了一場水戰。官軍以水軍、步軍、馬軍聯合作戰的方式進入了梁山的腹地,漸近金沙灘了,突然樹叢裡一聲炮響,戰鼓齊鳴,左右兩邊分別殺出秦明的紅甲軍與呼延灼的黑甲軍,正在下船的官軍當即死傷大半,其他的船隻趕忙後退,這時候公孫勝披髮仗劍踏罡布鬥,在山頂上祭風。初始是穿山透樹,接著便飛沙走石,白浪掀天。好漢們劃出裝著蘆葦、乾柴、硫磺的小船.駛入官軍的大船隊裡,然後一齊點火,燒得官軍焦頭爛額,屍橫遍野。

    公孫勝的祭風簡直就是諸葛亮借東風的再現。不同的是,諸葛亮的架勢更大,他不僅讓五百名精壯將士專門搭了一個三層九尺高的七星壇,而且還叫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配合行事。公孫勝沒有這些講究,只是在激戰需要風的時刻臨時在山頂上行起法術,並且很快就狂風大作。如此的比較十分有趣,但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假如說由此看出公孫勝比孔明略勝一籌,他無須幫忙就能行法。但赤壁之戰比梁山水戰規模大得多,孔明招引來的東南風颳了一天方才止歇,這又是公孫勝不能比擬的。因而在這裡只要記住一點,諸葛亮與公孫勝都會一種凡人無法企及的法術:祭風。

    公孫勝在佈陣方面的表現,使我們更有理由將它與諸葛亮聯絡起來。芒碭山的強人項充、李袞在歸順之前,曾與梁山泊交戰過一回。他們中有人會使神術妖法,使得新近投奔梁山的史進、朱武等少華山頭領折損了不少人馬。公孫勝聲稱他獻出一個陣法就能奏效,並明確說那是漢末諸葛亮擺石為陣的辦法。他的具體操作情形是讓大小將校分八八六十四隊,組成四頭八尾形狀,大將居中。待項充等四五十人人了陣,陳達就把七星號旗一招,那陣勢隨即紛紛滾滾,變作長蛇之陣,項充他們東奔西走,左盤右轉,就是找不到出路。然後公孫勝拔出松文古定劍,口中默唸咒語,喝一聲“疾!”只見昏天黑地,狂風只在項充一夥腳下亂卷,他們最後落進了陷馬坑裡,被活捉了。顯而易見,公孫勝是用梁山泊的將士充當石頭重擺了諸葛亮的“八陣圖”。

    公孫勝的祭風與佈陣可以說是在有意識模仿諸葛亮。有意思的是,在這方面吳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聽說高俅親自統領十節度使的十三萬人馬前來征剿,宋江十分恐慌,便找吳用商議,吳用很自信地說:“仁兄勿憂。昔日諸葛孔明用三千兵卒,破曹操十萬軍馬。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只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只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是背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比及他十路軍來,先教他吃我一驚。”吳用刻意地將自己與諸葛亮進行比較,似乎要給人造成一種他是梁山泊的孔明的印象。招安成功以後,眾好漢將進京朝覲天子,大家都是一身戎裝,唯有吳用、公孫勝、魯智深、武松四個例外,其中吳用恰好是諸葛亮的典型裝束:羽扇綸巾。

  • 3 # 好哎

    吳用的謀略多為陰謀,只能小用,行軍打仗鬥法還稍遜一籌,公孫勝道士出身,懂道法兵法,既有謀略又能親自上陣破敵

    諸葛亮陽謀陰謀全玩的轉,還能親自上戰場指揮三軍作戰,又懂天文地理兵法道法

    應該說吳用跟公孫勝倆加起來也不如諸葛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30.40.50.60歲,哪階段開始有錢對人生意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