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大叔40歲大叔
-
2 # Salg
先把李廣排除,仔細讀史記,你就發現李廣的戰績不是迷路就是敗戰,全軍覆沒還差點被俘,司馬遷寫史記還美化了李廣。
-
3 # 小龍女5505
以上四位歷史名將中最厲害的是西漢少年天才名將霍去病,年少從軍一戰成名,六次出征大獲全勝,重創匈奴令敵喪膽,可惜因多次出征而不幸身遭重創,又染上瘟疫,最終英年早逝。
-
4 # 歷史風物誌
這四人都是古代名將,若論四人誰更強,先排除最早的李牧,原因是趙國雖是李牧死後被滅,可是李牧生前還在的時候趙國頹勢已經出現,而更重要的是和其他三人之間出現的時代差,或許的出現了更多新的戰法,這在戰爭中不是那麼容易拉平的,就像用現代軍隊攻打百年前的古代軍隊一樣。所以李牧很厲害,但和其他三人沒有可比性。
第二個排除的就是霍去病,霍去病就是個關係戶,靠著衛子夫得寵,被漢武帝愛屋及烏。說到兵法,漢武帝曾表示要親自教授霍去病,但被他拒絕,皇帝教都不學誰教的了?要說霍去病是個戰爭天才,太過勉強了,而且史書中對他的人品雖然沒有直接批評,但間接的多有表露霍去病不知輕重的事情,最為典型的就是為了私人小恩怨殺害李廣的兒子。再說戰績,看《史記》中霍去病的戰績似乎非常卓著,但是你看看他哪次上戰場不是跟著他親舅舅去的,說他是跟著舅舅去鍍金的也不無可能。還有一個疑點就是霍去病的死因,《史記》、《漢書》對他大小事情都記得詳細,唯獨死因沒有,巧合的是他殺死李廣兒子後,沒多久就死了,確實難讓人不遐想,莫非霍去病就是個紈絝子弟惹事精,殺了李廣的兒子得罪了李廣舊部,漢武帝為了給個交代,所以暗地裡做了什麼?
最後關於李廣和衛青二人誰更厲害,衛青一生戰功赫赫,不容我們無視,他絕對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而且似乎一生之間少有敗績,但如果就此說他比李廣強,似乎也有些武斷。我們可以站在太史公寫《史記》的角度看一看,司馬遷在《史記》中多有強調衛青外戚(衛子夫哥哥)的身份,對他的事蹟卻遠不如李廣的詳細。李廣在《史記》中有一句評價: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這是漢文帝說的,但其實李廣在漢武帝時期才是真正的生不逢時。看《史記》中李廣傳,公元前129年這一年的的一場戰役可能是李廣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據司馬遷記載,當年四人各率一萬大軍,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出擊匈奴,結果是衛青在匈奴龍城殺敵七百,公孫賀深度敵人後方沒遇到敵人無功而返,公孫敖遭遇敵人,折損七千人後撤回,最慘的是李廣全軍覆沒甚至被俘虜,最後還是奪弓逃回大漢,即便是我們現在看,這四路大軍的戰鬥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佈局,匈奴大軍全出,而衛青、公孫賀二人並沒有遇到匈奴主力,要不衛青怎麼才“殺敵七百”?所以公孫敖、李廣肯定遇到的是敵人的大部隊了,最終戰況慘烈。可惜漢武帝沒有客觀的分析,將李廣貶為庶人,按理漢武帝不至於如此,估計還是想要扶持衛青上位罷了。第二場敗績就是公元前120年李廣四千人對匈奴四萬人的包圍,僵持了一天一夜,最後被張騫所救。許多人看李廣的事蹟只是看到敗就是敗,而沒有看其具體的戰況局勢。
司馬遷對於李廣或許有主觀的評價在其中,但其中一記載: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說的應該是一個事實,李廣和匈奴交戰四十年,如果真的是個軟腳蝦,次次吃敗戰,匈奴會懼怕嗎?而衛青公元前129年開始和匈奴交手,到公元前106年死,滿算也才二十三年。論出身衛青是騎奴出身,衛子夫得寵才發跡,他少年應該是很難接觸到兵法的,就算他帶兵天賦高,真的就比的過將門世家十九歲就從軍的飛將軍李廣嗎?
所以在我看來,衛青在當時依靠衛子夫的關係,受到漢武帝的扶持甚至的偏袒,後期李廣的地位幾乎遠不如衛青,能夠得到大軍權的機會更是不如,很多時候都只是被安排在衛青手下打打下手,正應了那句話“有功我拿,有過你扛”,假如二人有一次公平較量的機會,我認為李廣絕對強於衛青。當然這四人都曾為保家衛國事業做出貢獻,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敬仰的民族英雄。
※※※※※END※※※※※
-
5 # 布穀催春馮志
李牧是戰國時代趙國人,李廣是漢代人,他服務於漢代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而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武帝時代人。他們四人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將領,李牧、衛青、霍去病(霍去病的驃騎將軍位同衛青的大將軍),都曾位居全國最高軍事統帥地位。
如果從戰略方面來看,當推李牧和衛青為首,他倆策劃和領導了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處於主帥地位。如果從個人的戰術素質來看,當推李牧為最,李牧既能攻又能守,攻守兼備。李牧征戰生涯第一階段,是擔負趙國北部邊境防守和抗擊匈奴任務,取得了重大成效,僅一次圍殲戰,殲滅敵人10餘萬,使匈奴不敢越雷池一步;第二階段是承擔抗擊秦國的重任。在李牧負責抗秦時,趙國堅如磐石。後來秦國使用反間計,使趙王遷懷疑李牧,剝奪了李牧軍權,並殺害了李牧,之後僅三個月,趙國就被秦國滅亡。後世有一句名言:李牧死,趙國亡。
李牧像
衛青和霍去病是漢武帝時代戰壇上的雙星,也是常勝將軍。兩人共同特點都是奴隸出身,投入軍伍後都是一鳴驚人,一戰成名。作戰對手都是匈奴。舅甥兩人,珠聯璧合,配合默契,是匈奴的剋星。其戰術特點是迂迴包抄,結合集中優勢兵力,長驅直入,猛打猛衝,不給敵人喘息機會。特別是“漠北追擊戰”,衛青、霍去病一鼓作氣打垮匈奴單于集團和右賢王集團。霍去病率軍一直追到瀚海(即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窮追匈奴至漠北,塞外數千裡無王庭”,成為傳世佳話。意思是把匈奴追趕到大漠以北,塞外幾千裡再沒有匈奴的立足之地。“漠北之戰”以後,解除了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自此至宋代數百年間,中華西北邊界幾乎無大戰。在張騫、班超等人外交工作配合下,暢通了通向西域的“絲綢之路”。由此可見,衛青、霍去病的戰績,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李牧、李廣的區域性功績是不可與之比擬的。
至於李廣,也是漢代的著名將領,但是,他的防守的功績大於出征的功績。出征中有幾次失敗,“河南之戰”(即黃河以南河套地區)敗得很慘,並且被俘,在敵人押解途中,機警地奪馬逃脫,“飛將軍”之名由此得來。但作為一個高階將領,這不能不是汙點。毋容置疑,李廣在防守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李廣先後在上谷、上郡、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做太守,坐鎮一方的軍政長官,以打硬仗而聞名,使得匈奴人不敢與他交戰。“但得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寫的就是李廣率軍屹立邊城的英雄氣概。但在出徵方面,從沒當過主帥,只是偏師,充當配角和助攻。所以,李廣的軍事生涯長達40餘年,經歷大小戰鬥70餘場,然而,沒有獲得封侯榮譽。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疲勞,因此,後世對李廣未曾封侯感到十分惋惜和遺憾,名之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綜上所述,我以為:李牧、李廣的成就是區域性的,而衛青、霍去病的功績是具有歷史意義的。
-
6 # 提起昨天換明天
我個人覺得霍去病最厲害,可能對李牧、李廣瞭解的不多的原因,感覺霍去病才是代表大漢威嚴的天子專用大殺器。
可能在戰略上霍去病要弱於衛青和李牧,但在戰術上絕對的第一。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殲滅戰。
17歲為票姚校尉,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這是華夏政權第一次佔領河西走廊,從此絲綢之路得以開闢。漠北之戰消滅匈奴左部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戰後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霍去病的作戰方略可以說是對漢軍戰術觀念的革新。他的作戰可謂是迂迴縱深,穿插包圍,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迴穿插,對匈奴實行合圍,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對其實行毀滅性打擊。
唐朝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及至宋代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我覺得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才是真正的打仗能手。解放軍將霍去病的迂迴縱深、穿插包圍的戰略戰術發揮到了極致,並且無往不利。憑藉這樣的戰略戰術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解放軍中擊敗了比自己強大的多的對手。
這幫人才是真的厲害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7 # 多味食堂
這個不好比較,只能說各有所長,但我更傾向衛青和霍去病,霍去病年輕有為,有如流星一樣,短暫且耀眼。飲馬瀚海,封狼居胥。最為年輕的,也是唯一的冠軍侯。衛青從一個奴隸。成長為大將軍,對匈奴得打擊,也是有目共睹。如果非要說誰最厲害。我我比較認可衛青。做人知進退,謹小慎微,做人低調。所以才得以善終。霍去病雖然厲害。但是年輕氣盛,稍有不慎,就會惹下大禍。所謂暴君如伴虎,也就霍去病死的早,要不然很有可能,會被漢武帝殺害。從漢武帝賜死衛黃後,逼得太子自殺。就能看出一二。
-
8 # 歷史人物故事講解
都說其他厲害的!我說衛青最厲害。你想一下,他的外號叫“常勝將軍”,試問歷史上厲害的名將很多,都做到“常勝”這個節點上嗎?沒有一定的才能能常勝嗎?這絕對非等閒之輩!
回覆列表
先說戰績吧,李廣可以先排除,李廣屬於將才,而且善守不善攻,在後期對匈奴作戰中,敗績較多。而我個人認為霍去病最強,即可以大兵團作戰。如漠北之戰獨領一軍。又可以在河西走廊縱橫千里。最重要的是他取得這些成就還是很年輕,如果他能有四十年的壽命,那後面真沒匈奴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