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人狂語
-
2 # 南朝居士
人才是可以培養的,這個世界從不缺人才,缺的是平臺和後臺。
如果你仔細觀察,不僅僅是劉邦的同鄉多,劉秀的南陽集團、楊堅李淵的關隴集團,朱元璋的淮西集團(淮西二十四將)。
而且,不僅僅是同鄉多能人,自己的兄弟子侄也是多能人,
李淵的三個兒子都是三軍統帥,李世民只有19歲,李元吉只有15歲,就是擁兵十幾萬的統帥。
成吉思汗的、完顏阿骨打、耶律阿保機、努爾哈赤的兒子們、子侄們,那也都是名將啊。
你是不是人才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給你機會,願意培養你,你就能成為人才,別人不給機會你,你是人才也沒用。
最典型的韓信、諸葛亮、姜子牙,都是人才吧?沒有機會,他們啥都不是。
但是,如果你跟劉邦是同鄉、一起玩到大的關係,他想培養你,給你機會,你就能成為人才。
最典型的就是趙構培養岳飛,岳飛的軍功怎麼來的?都是在內部平叛積累的,他跟金人作戰,是後期的事了,前期都是平定楊么的叛亂積累的軍功,才能跟韓世忠這些人平起平坐、
如果你叔叔是某集團的老闆,他想培養你,你認為你需要幾年可以做到部門經理的位置?
劉邦基於他的權力需要,也必須培養足夠多的嫡系力量,才能震懾集團內部的其他山頭,如果自己的嫡系班底不夠強大,自己的權力也會不穩定,所以他需要培養自己的嫡系班底,也就是沛縣集團了。
基於這種背景,但凡有機會,就讓沛縣的人領銜作戰,軍功積累起來,自然就是人才了。
如果仔細觀察劉邦集團封侯的人,大致有三類,一類是原本就是一方諸侯,帶資入股的,比如王陵,一類是外戚、親人,比如呂氏外戚等,一類就是他的同鄉了。真正從底層(非同鄉)崛起的,沒有幾個。
所以啊,並不是劉邦的同鄉人才多,而是因為劉邦崛起了,他願意培養他的同鄉。
還有比如某行業,不是老闆都是同村嗎,還是親戚的,他們壟斷了行業,為此他們都是人才?
-
3 # 歷史的星光
劉邦老鄉,偉業驚天,國之棟樑。
(劉邦)
是沛縣的地理獨特,山水有靈?
是沛縣神光照耀,上天券顧?
(沛縣)
如果這樣認識,就大錯特錯了。
但凡開國皇帝打天下,身邊都有一幫堪稱能人的親朋故舊、老鄉好友。
曹操起家,就有親戚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族人曹真,曹洪、曹仁。
朱元璋造反,後面跟著周德興、李善長、徐達、李文忠、朱文正、耿炳文一幫鄉親。
所以,劉邦的老鄉是能人並非獨特現象。歷史給他們提供了舞臺,領路人劉邦,給他們提供了在這個舞臺上施展才華的機遇,而他們也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不斷自我磨礪,最終光芒四射,一柱擎天!
正所謂水懷珠而川媚,石抱玉而山輝。失去歷史的舞臺,沒有雄才大略的劉邦,他們什麼都不是。
不是嗎?
蕭何,沛縣的一員刀筆小吏。曹參,沛縣的一名監獄長。樊噲,屠戶一個。周勃,養蠶兼吹鼓手。夏侯嬰,養馬、駕車。不跟著劉邦造反,他們肯定毫不起眼,無聲無息。
劉邦靠著老鄉打天下,老鄉靠著劉邦施展才華,一飛沖天!
且看這三位如何展示的吧。
蕭何————
秦未大亂,他是劉邦起兵之時最重要的謀劃者和組織者,楚漢相爭時,他鎮守關中,收斂賦稅,安撫百姓,把關中治理得井井有條,向前方前線輸送的糧餉和壯丁源源不絕,為劉邦建立了穩固的後方基地。他舉賢任能,使韓信卓越的才能脫穎而出,留下了“蕭何月夜追韓信”的千古佳話。他隨劉邦率先入關,不貪錢財,先收府庫典藏的書籍律令。他還制定了著名的“約法三章”。在西漢建立後,整頓秦朝的舊法條文,主持制定了全新的律令和賦稅。他不愧是西漢一位完美的“師爺”。
周勃—————
西漢的一代名將,英勇善戰,樸實耿直,不善言談。劉邦在臨終時說:“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多年滅秦,他戰功卓著。攻下邑,徵東阿,滅齧桑,他率先登城,一路奏凱。漢初平定燕王臧荼、韓王信等諸王叛亂,他下三城,平五郡,穩定了漢初動亂的局面。周勃,不愧為西漢的鼎定之將。
樊噲————
西漢開國功臣,一生戰功無數。隨劉邦征戰的歲月中,樊噲斬殺76,俘288人,其中丞相1人、將軍12人,軍官11人。他單獨領軍征戰時,克5城,平6個郡,佔領52縣。尤其是鴻門宴中,
他怒闖大帳,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生吃彘肩。為保劉邦,不顧生死,堪為一代忠臣良將!在平定漢初異姓諸侯王反叛中,他是平叛主將,俘燕王臧荼,平定燕地;活捉楚王韓信,平定楚地。斬韓王信,平定代地。大小功勞,難計其數。儘管最後被劉邦斬殺,但他漢朝奠基人的光環不會泯滅。
劉邦老鄉有能耐者眾多,不能一一列舉,就此打住。
劉邦,老鄉,大時代的弄潮兒,如堅固城池,互為表裡;似深空星辰,彼此拱衛。
英雄不死!
-
4 # 遊歷往事
一,劉邦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喜歡用自己身邊的人,所以給了這些人機會。劉邦勝利了,他們這些人自然就獲得了比較大的功勞,自然就容易當上大官,從而在歷史上出名。正所謂,打仗父子兵,上陣親兄弟。一個籬笆三個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喜歡用身邊的人,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眼光有限。
二,劉邦從一個亭長髮展成為皇帝的過程,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各種事變、戰爭,經歷了各種複雜的局面。都基本上與這些人共同應對。可以說,這些人就在在應對各種複雜的事態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本領和能力增強了,素質提高了,自己容易立大功,升大官。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只是發生在劉邦時期。縱觀歷史,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事情。明朝的朱元彰是安徽鳳陽人,那個時候,在他們鳳陽,就有不少他的小兄弟成為他的開國功臣。正所謂,一個得道,雞犬升天。其實說的是一個道理。
-
5 # 奕辰辭肉
劉邦是能人嗎?回答這個,也就好解釋什麼他的老鄉為什麼能人怎麼多。
從古至今,物以類分,人自然也是如此。優秀的人身邊總是有著一群這樣的人,現代如此古代也是這樣。
一個開國皇帝自然不是一個普通人,他身後的人可能一開始是普通人,但是隨著時間的磨練,能力的提升,個人也見多識廣,自然就不是庸人,就如劉邦這個劉氏集團,劉邦是混混出生,樊噲是殺狗屠夫,夏侯嬰是車伕,蕭何曹參事雖然不普通,但也只是中庸的官僚,談不上牛人,前三者是典行的由平凡到不平凡,一個是皇帝,兩個是將軍,後兩者也是由普通的能幹到牛人,因此,或許如果不是天下大亂,他們也只是普通人而已,頂多後者過的舒坦,但是隨著戰亂,他們逐漸成長了,成功了,才逐漸成為能人。
所以他們同鄉是能人,也有能力,但是並不是能人多,只是時勢造英雄而已!
-
6 # 閩中郡節度使
古之成就大業者,除了自己過人之處之外,更要有外力的幫助,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開始的是,就要有自己的基本盤,首選老家附近,資源、人脈都在這裡:例如,曹老闆從董卓那裡逃出來的時候就是回老家,一開始追隨他的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年輕一代;李淵背靠關隴貴族;朱元璋有自己的淮西幫,一水的親朋好友。所以古代的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都要有自己的團隊,不管團隊是基於親屬關係、利益關係、還是二者互而有之,這還必須的,孤家寡人那也是當皇帝之後的事兒了!不管這些人一開始能力如何,那也是劉老四幾十年的小夥伴,臭味相投,用的順手,所以大部分人最後得以善終!能力可以慢慢培養,從戰爭中慢慢磨練出來!
回覆列表
劉邦起事之前只是一個亭長,所以交往的圈子都是社會底層,蕭何與曹參是小吏,陳平是遊士,樊噲是屠夫殺狗的,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伕趕車的。
起事之後,這些人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頭目。這個很好理解,造反是掉腦袋的買賣,用這些人,剛開始並不是這些人有多厲害,而是用著放心。
這些人當時在社會上也沒有什麼地位,有的大字不識一筐,後來怎麼就變成朝廷大才了?
所謂時勢造英雄,人的能力並非是一蹴而就的。這些人都是在生死考驗中不斷的透過實踐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跟上隊伍的,基本上都被殘酷的戰爭淘汰了。
而沒有被淘汰的這些人,則不斷的在鬥爭中磨練,一步一經驗,一步一成長。到最後,自然就成了人才,假如讓亭長劉邦直接當皇帝,他也未必能當好。他也是在鬥爭中不斷成長,不斷積累了政治經驗,從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他的功臣們,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