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賺錢的我
-
2 # 南昌陳落
這個想法很大膽,但是為了防洪而擴大湖體面積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江西省內眾多的江河流水匯聚而成,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湖面面積相差很大。枯水期受周圍水系降雨量的減少,湖面水位會下降很多,如果題主說的要擴大湖面面積,開挖湖道的話,肯定要選擇在枯水期,面對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如此大的體量,這肯定是一個浩大的過程。我們假設有足夠的能力,將湖體面積擴大一倍,這個時候,湖面水位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是周圍都是溼地,溼地有一個特點就是調節周邊水系,湖體水位下降,周圍溼地含水必然會釋放出來,補充一部分進入鄱陽湖,這種微妙的平衡,也正是鄱陽湖調節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巨大作用的體現。
洪災只會發生在豐水期,一般都在進入夏季雨水頻繁的季節,南方降雨豐富,鄱陽湖上游水系來水增多,匯入湖體,使得整個湖面水漲船高。這個時候也是長江流域的降水期,長江和鄱陽湖相通,很多時候受到長江水域漲水倒灌進入鄱陽湖的影響。所以漲水期間,是不能阻止周圍水系和長江水湧入鄱陽湖這個低窪地帶的。往年長江洪峰經過鄱陽湖湖口,如果鄱陽湖水位較高,江水就直接往下游上海方向流入大海。假設如題主所做的,擴大湖面一倍,這個時候鄱陽湖水位相對較低,長江水不流入大海,直接右拐進入鄱陽話,但是鄱陽湖再大也不可能接納的了整個長江中上游上漲的水量,頂多可以緩解一下下游安徽江蘇一帶的壓力。
-
3 # 地理有意思
洪災的含義是洪水形成的災難,把鄱陽湖周圍居民全部搬遷,雖然不再受洪水影響,但幾千萬人口搬遷,也算得上一種“另類災難”,至於鄱陽湖面積是否擴大,已經不重要了。
自然界只要不對人類形成危害的洪水都稱不上洪災,鄱陽湖地區也不可能全部搬遷,所以此問題更應該圍繞鄱陽湖面積擴大一倍來探討。不過,鄱陽湖當前重要的不是擴大湖面面積,而是減少淤積,疏通湖心泥沙等,這樣才能在洪水來臨時,有足夠的庫容消弱洪峰,旱季也能儲存更多水資源。
鄱陽湖最早稱彭蠡,範圍不但包含當前的鄱陽湖,也包含長江北岸的龍感湖區域,後來受長江泥沙淤積影響,逐漸分成南北兩個湖泊,南湖就是現在的鄱陽湖。南湖最初形成之時,面積其實與目前差別不大,因為鄱陽湖處在豫章平原,周邊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範圍輕易不可能發生大的改變,既不會減小,也不會擴大。
我們所說的鄱陽湖萎縮,其實是指鄱陽湖蓄水容積減少,幾千年來,受長江來沙、江西五大流域來沙共同影響,鄱陽湖湖底泥沙越來越厚,旱季鄱陽湖甚至都不是呈現湖泊形狀,而是縱橫交錯的“鄱陽河”,湖床上的落星墩等島嶼,全都露出水面,開車即可登島,這說明河床泥沙淤積嚴重。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認為趁著鄱陽湖旱季大規模挖沙清淤,擴大庫容就好了,其實不然,不合理的採砂會引發諸多問題,破壞鄱陽湖周邊生態。而且,鄱陽湖周邊區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過大規模的圍湖造田,很多村莊、田地就是建立在古河床之上,全面清理勢必也涉及到搬遷問題。
-
4 # 多助得道827
這個問題本身就問的野蠻!為擴大鄱陽湖的面積搬遷沿岸上千萬人口,首先經濟上是否可行,還有會產生社會問題,不可行,事實上鄱陽湖今年的水災情況,因鄱陽湖水系大面積的降雨超歷史最高紀錄,又加上鄱陽湖出口湖口長江段因湖口長江上游的水量大,而造成長江水位高過鄱陽湖而到流入鄱陽湖,幾個因素疊加,又加上鄱陽湖的本身上游的水土流失而造成湖整體的容量變小了。方方面面就造成今年鄱陽湖地區的超嚴重水災。
-
5 # 小酒喝著美
逐水而居是人類聚居的根本,湖周圍的人已經習慣了水來了躲災,水退了繼續圍墾的生活方式,水淹是正常,沒水才是災難。其他地區的人不用為古人擔憂。
-
6 # 溫柔的風23962667
雖大膽了點,但真合理。本來就是湖的地盤,還回去合情合理。還地於湖不是一搬了事,合理利用,趨利避害是天道。為生存搬是人道。利用湖邊是用地之道!
-
7 # 飄飄愚仙
有常識的人都不會有這想法,不瞭解這次漲水的原因,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這想法不如再在長江上架500000抽水機直接抽水到海里更有效更可行。
-
8 # 學習的少年
還是遷民還湖,不過得想到安置。願意走向外省或地區外,政府給聯絡安置地,最好不要還在洩洪區。就得闖關東,走西口似也行!只要有生存的地方,他們同樣接受。
-
9 # 黑狼傳說389
相傳大禹治水靠疏通引流,他爹叫啥來著用堵靠填,所以水患經過禹的整改才逐漸消除,都在填湖淤湖再怎麼堵也只是急病亂投醫而已[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10 # 還是都存在
鄱陽湖:老子清朝6000多平方公里.,現在你們把我搞到500平方公里還叫老子鄱陽湖大草原。。。。。老子發發奮搞到4000平方公里,你們說老子鬧洪災。。。。。
-
11 # 機械師style
其實早就應該這麼做了,現在做也不晚,去亞馬遜引進耐澇樹種讓洞庭湖和鄱陽湖成為中國的亞馬遜,一勞永逸何樂不為。
-
12 # 梵媒文化
答案是會的,不過會減輕很多。長江流域的大小湖泊在近二三十年,縮小了多少,自己去看看吧,有些可以避免的,都是自己作出來的。天道有輪迴。
-
13 # 雪花秦巴道士
順其自然發展,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居民居住集中圍屋式建造,或城堡式(外圍高層建築,再外面拔臺繞城公路,當然路面超過歷史最高洪水水位。)
-
14 # 歷史知事
將鄱陽湖周邊全部搬遷,湖面擴大一倍,還會發生洪災嗎?
洪水為何會發生?說白了就是一件事——人類佔用了水的地盤,水透過大量淹沒城市農村來索還欠債而已。
於是,面對如今鄱陽湖地區的洪水問題,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鄱陽湖周邊全部搬遷,將湖面擴大一倍,是否可以解決鄱陽湖洪水問題?
不得不說,這個設想很大膽,但是,基本沒有可以實施的可能。
首先我們來看,如果搬遷鄱陽湖周邊人口,到底多少人會受到影響?
鄱陽湖面積現有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如果水位達到20米時,面積會擴大到4125平方公里。而鄱陽湖周邊的鄱陽湖平原,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面積為3.8萬平方公里,即便是去掉鄱陽湖面積,也有3.4平方公里。
如果把鄱陽湖面積擴大一倍,就是達到8000平方公里的水平,這意味著,鄱陽湖平原將有4000平方公里土地接受拆遷。鄱陽湖平原佔江西省23.2%,其中耕地87.67萬公頃,佔全省37.3%,2004年人口約1510.3萬,人口密度389 人/平方公里。
按照比例,鄱陽湖平原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能會有200多萬人,10萬公頃(1500萬畝)耕地被淹沒。如果每個人補償100萬,就要花2億元,每畝土地補償10萬就要再花1.5萬億,僅僅拆遷補償費用,就是一場大災難。
關鍵是,這些靠近鄱陽湖周邊的人,遠離鄱陽湖,意味著鄱陽湖及其周邊溼地的收益全部喪失。
這樣不管是拆遷戶還是政府,都要承擔相當大的損失。
所以,簡單粗暴進行集體搬遷,擴大鄱陽湖水域面積,基本不可行。
那麼,該怎樣做可以解決鄱陽湖水患,增強鄱陽湖蓄洪防洪能力?
主要做法有三:
1,逐步退耕還林還草還湖。讓靠近湖邊的土地,尤其是經常性被湖水淹沒的土地,全部退還,海拔過低,淹沒風險比較大的土地,儘量建設為溼地保護區。這樣,一段時間後,鄱陽湖加上週邊溼地面積,將會成為很好的自然風景區,雖然少了耕地收入,但旅遊收入可以彌補一多半。
2,鄱陽湖水系上建設大量水利設施,減少鄱陽湖在洪峰時期匯入的水量。鄱陽湖水系大部分都在江西省,上游如果興建了較多的水利設施,透過大壩攔截河水,實際上就形成了大量的小型鄱陽湖,分流效果非常顯著。
3,興建大壩,阻止鄱陽湖水淹沒城市和農村。鄱陽湖的水位本身就有上限,按照工程設定要求興建湖邊安全壩,即便是水位過高,也不會淹沒城市和農村。這樣成本遠低於集體搬遷。
不過,我以上說的這三點,其實就是鄱陽湖周邊一直以來在努力的事情。2020年,長江中下游遭遇強降雨,鄱陽湖水位預警,但是因為我們前期做了充分準備,基本不可能造成巨大洪災。
2020年的中國,遠不是1998年的中國,洪水想淹沒基建狂魔,真是痴心妄想!
-
15 # 千佛山車神
鄱陽湖和洞庭湖是我國最大的兩個淡水湖,至於誰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這個確實不好說。因為鄱陽湖和洞庭湖水位並不是很穩定,兩湖的面積不是固定的,而且也相差無幾,所以本文將兩湖並列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鄱陽湖和洞庭湖)
鄱陽湖和洞庭湖的上游分別是贛江和湘江,在贛、湘兩江匯入長江的地方是一大片地理窪地,因此形成了鄱陽湖和洞庭湖。
鄱陽湖和洞庭湖面積原本比現在大不少,但是由於幾千年來的圍湖造田,兩湖的面積縮水了不少。
湖面縮小必然意味著湖水容量減小,這對防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遇到洪水的時候,鄱陽湖和洞庭湖會接納大量上漲的長江水,舒緩長江干流的洪峰壓力,而為人的蠶食則導致鄱陽湖的防洪能力減弱。
(以鄱陽湖為例,平時鄱陽湖湖水注入長江,在洪水期間,鄱陽湖既可以緩解來自贛江的洪水,也能接納一部分長江干流的洪水,相當於一個大型洩洪區)
那麼把鄱陽湖或洞庭湖的面積擴大一倍,可以防止洪災的發生嗎?
答案是肯定不行。
首先,這個想法並不具備可行性。
還是以鄱陽湖為例,當鄱陽湖水深在15米時,其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幾乎等於3個香港,1.5個深圳,半個上海,如果擴大一倍,需要騰出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實如今鄱陽湖的水量也就這麼大了,在乾旱期甚至出現大面積乾涸的情況,所謂把鄱陽湖面積擴大一倍,無非就是騰出一片洩洪區。
這片洩洪區平常不會有水,因為平常沒有那麼多水,只有在洪水氾濫時才起到洩洪和分洪的作用。
為了騰出一片洩洪區,就搬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要知道這裡可是人口密集區,遷移民眾何止百萬,太不值當了。
並且鄱陽湖周圍可以都是沃野良田,在平時這裡可以糧食主產區,退耕作為洩洪區是不是太浪費了,畢竟洪水不是年年有,但糧食要天天吃。
(鄱陽湖周邊農田)
其次,就算是把鄱陽湖面積擴大一倍,也不可能消弭洪水。
所謂洪水,就是降水過多,導致河道無法及時代謝過量的降水,於是河水便漫過大堤,淹沒人類的居住區,這就是洪水。
長江作為一條巨大的河流,想讓長江出現洪水並不容易,必須是長江流域內大面積持續降雨,才能導致長江水位暴漲。
而長江水位暴漲絕不可能侷限於某一地區,例如這次洪水涉及整個長江中下游,這麼大範圍內出現洪水,單單指望鄱陽湖或洞庭湖洩洪是不現實的。
總之,長江洪水伴隨中華歷史千年,如今隨著一系列水利設施的完成,長江洪水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控制,如果有更好的防洪水段,我們早就使用了。
回覆列表
洪災的發生有當地人為因素影響,也有天氣氣候因素影響,透過恢復當地生態環境,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洪災影響,但無法完全避免,極端天氣災害是無法預知和避免的,在大自然面前我們太微不足道,所以僅僅靠清淤,搬遷湖區居民擴大湖泊面積,不足以解決洪澇災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