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有靈魂的農村妞

    第一,溫度對分櫱的影響導致分櫱後比主顆粒小。

    第二,雨水,比如分櫱期趕上連陰雨天,日照時間不足,會影響分櫱後主顆粒小。

  • 2 # 蘇北農園

    水稻分櫱後期發棵出來的偏棵苗比主棵小,其主要原因還是地力不足,嚴重缺少氮肥,後期的管理也沒有跟上。

    目前水稻的發棵期已經過去了,處於第七、八個葉子期間,到七月的中旬吧,水稻普遍進入拔節期和孕穂的開始期,所以在水稻的後期管理上對於發棵末期秧苗小、且發棵少的部分地塊要注意以下幾點了。

    第一,可採取浮皮水淺水促進秧苗儘早發棵,同時撒入每畝地10幾斤的尿素,因為尿素可以使肥力長久,不燒苗。同時田塊不可上深水,也不能曬田。可以放入浮皮水(地面有水)以保持地溫,有效的平衡晝夜溫差,以便促進發棵苗的快遞生長。這期間可以適當的曬田,在灌入浮皮水,以便土壤中進入氧氣,使秧苗根系往下扎,促進壯根壯杆。假如田塊裡有冒泡、根系發黑、有異味情況是屬於缺氧吧,應排水曬田,以便土壤進氧,田塊充氧後及時補入新水!

    第二,水稻發棵偏棵小,在秧苗7至8葉期施入調節肥,對於長勢不怎麼的好的田塊,苗弱、或者有早穂現象的地塊,要提前幾天施入氮肥,施肥時要根據水稻的長勢,黃、瘦、小可多施入氮肥,同時噴施葉面肥,這樣對水稻的提苗,壯苗,壯根搶大苗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水稻的發棵數夠生長的了,要及時的進行曬田,更要趕在其拔節前曬田,標準是地面有輕微溼潤時補入新水,以便保證田塊不缺氧。

    第四,水稻移栽後,大田除草以完成,除草劑沒有封住的大草,也只有採用葉面噴施除草了,對於稻郫草,穇草如果不是太多的話,可以採用2甲4氯能夠很快的除草。

    第五,田塊肥力大、遇到天氣高溫,悶熱應提前防治稻飛蝨、稻瘟病、紋枯病的發生,稻瘟病和紋枯病很容易造成水稻的倒伏,嚴重的慎至減產。

    建議我們農民朋友多到田間地頭走一走,多觀察,防止病蟲害的發生,為水稻的穩產增產打下基礎!

  • 3 # 三農禾本多

    水稻是多生分櫱的作物,在條件有利的情況下,四川中遲熟水稻單株分櫱可達30多個,後期的分櫱穗比主穗小是生理自然現象,和植株葉片多少、 積累幹物質數量有關。生產上為了獲取高產,都是強調 早生快發,利用前期分櫱上林。

    本文以成都水稻栽培為例進行總結

    圖例:早期分櫱葉片多,幹物質積累多

    水稻分櫱發生的基本規律

    水稻生長到第4片葉時,出現第一個分櫱,分櫱的發生符合n-3 的規律,主莖達到3片葉開始第一個分櫱發育,理論上,每一片葉的腋芽都能形成分櫱,主莖產生的分櫱是一次分櫱;當分櫱植株達到3片葉時,產生2次分櫱;在單株栽插的時候,可以產生3次分櫱,多數時候,此時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葉片不足的分櫱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積累,穗發育不良,不能成為有效穗上林。

    圖例:分櫱田間示意圖

    有專家試驗,小麥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可以有100多個分櫱,並且都能抽穗結實。水稻在單株單獨栽培的情況下,分櫱發生也是比較多的,今年瀘州數到的分櫱最多的單株72根。

    水稻產量與分櫱

    水稻的產量由畝有效穗、平均每穗實粒數、千粒重構成,分櫱成穗的多少和穗子的大小都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分櫱成穗越大,每穗實粒數才可能更多。在確定的區域、不同的品種,田間的容穗量是有一定的差異,比如說同樣的品種,在成都與漢源縣,有效穗分別是16萬和22萬,產量差異也是非常大,同樣品種高產栽培,在成都產量是600公斤,在漢源縣九襄鎮產量900公斤左右。

    成都推廣的水稻品種葉片在18-19片,能夠進行有效分櫱的時間是35天左右,8片左右的葉片。越到後邊出現的分櫱,葉片數越少。如何利用前期分櫱上林就是增產的關鍵點。

    圖例:有效穗多、有效穗差異不大,更容易獲得高產

    實際操作中的建議

    增加用種量

    雜交稻推廣初期,由於種子生產不容易,提倡溫室兩端育秧,節約用種,最極端的做法是剝櫱栽秧,一粒谷分成兩株來進行栽培。隨著機插秧的普及,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增加用種量成為提升主莖數量,增加前期分櫱的有效手段。

    這個可以從成都的機插秧和普通人工栽秧的產量差異可以看出來,同樣品種,機插秧比人工插秧產量高50斤以上。主要原因分析,機插秧用種量3斤半,人工秧用種量1斤半,機插秧能保證穴數1.1萬,基本苗3.3萬左右;人工插秧主要是基本苗不足,哪怕是自己的田,插秧到田中間也會稀很多。

    小苗移栽

    小苗移栽可以及時返青,前期分櫱可以早發生。成都高產栽培,施氮量12kg/畝為宜,施肥上採用“重底早追”的模式,群體起點構建上採用機插規格為30cm×16cm、機插秧取秧量為2~3苗/穴進行栽插,滿足3~4萬苗/畝的基本苗。

    及時曬田

    滿足18萬的有效穗,田間每株16.36穗就達到標準。當每株苗櫱數16-17個時開始曬田,控制後期無效分櫱的發生。

    圖例: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總是我們的期望

    總結:隨著水稻的生長,後期發生的分櫱由於生長時間不夠,會越來越小;為達到高產目的,可以提高用種量,增加基本苗,提升早期分櫱的數量,利用大穗上林;及時曬田、控制無效分櫱,提高上林率,減少養分的損失。

  • 4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分櫱的稻穗比主莖的稻穗稍小一些是很正常的情況,這也是水稻的正常生理表現。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的較為明顯的話,那就不正常了。而且,能夠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也比較多,下邊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1、水稻的分櫱。水稻是依靠來獲得產量的高產作物,目前黑龍江的寒地稻作區的水稻單產也能達到1000斤/畝以上的水平。而在吉林、遼寧等地由於有效積溫的優勢,水稻單產平均能保持在1200-1300斤左右的水平。而對水稻產量能夠造成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就是水稻的分櫱數量。

    水稻的分櫱是透過葉片的分化,而生長出的“杈子”。在水稻生長到一定的階段時,就會在第一片葉分化出第一個分櫱,接著是第二片葉繼續分化出第二個分櫱,然後在順序向上。而且,由於分櫱的分化時間不同,在最終的抽穗時間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主莖,是最先抽穗的;先分化出的分櫱先抽穗,後分化出的分櫱後出穗,這也是為什麼水稻抽穗分為始穗期、齊穗期的原因,從始穗期直至齊穗期大概需要5-7天左右的時間。

    而且,水稻分櫱的稻穗在穗長和穗粒數方面與主莖相比,多少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在養分供給充分、管理措施得當的情況下,從外觀上很難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只有在進行室內考種進行穗部的資料調查的時候才會發現其中的差異。在穗長、穗粒數方面的表現規律也會呈現主莖最長、最多,先分化的分櫱稻穗比主莖差一些,後分化的分櫱稻穗最短、穗粒數最少,但是差異不會太大。

    2、分櫱的稻穗明顯偏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分櫱肥用量不足、無效分櫱過多、管理措施不當等因素造成的。

    2.1分櫱肥用量不足。水稻不同的生育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異,水稻在分櫱階段主要是對氮、鉀兩種養分的需求。通常情況下,水稻在移栽之前會施用基肥,移栽之後會適時的施用分櫱肥,滿足分櫱盛期對養分的需求。以黑龍江的11-12片葉的寒地水稻為例,利用的是水稻的低位分櫱,一般是利用1-4葉的低位分櫱。而寒地稻作區的水稻分櫱盛期是在7.5葉左右,此時應該分化出3-4個低位分櫱。而這個階段也是水稻分櫱生長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不能獲得有效的分櫱肥的肥效反應,勢必會影響到水稻分櫱內部的生理程序和器官分化強度。由於分櫱與主莖的抽穗期僅僅相差5-7天左右,分櫱肥的用量不足就會對即將進入的生殖生長分化階段造成一定的養分供給障礙,影響分櫱的幼穗分化,從而造成分櫱的稻穗比主莖稻穗小的情況發生。

    2.2無效分櫱過多。水稻是依靠分櫱數量獲得產量的作物,但是,不同的水稻品種由於對有效積溫的需求、品種的特點以及種植地域的差異,後期的分櫱可能存在不能安全成熟、對產量影響接近於無的情況,我們就將這類分櫱稱為“無效分櫱”。還是以寒地稻作區的11-12片葉水稻品種為例,可以利用1-4葉的低位分櫱,如果移栽的早,第5葉的分櫱其實也可以利用。如果第6葉繼續分櫱的話,就是無效分櫱了,穗小、穗粒數少、不能安全的成熟,還會因為無效分櫱多影響到其他低位分櫱稻穗的結實率。所以,水稻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透過曬田的方式來控制即將分化的無效分櫱,減少無效分櫱的數量。

    2.3管理措施不當。對於這一點來講,其實是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說移栽密度過大、營養生長期間的水分管理措施和病害防治不當造成的分櫱生長強度不足、除草劑施用不當造成的分櫱生長障礙等因素,都會造成水稻分櫱的穗部發育不足,出現穗明顯比主莖的稻穗小的情況。而且,這類情況造成的分櫱稻穗小的結果是不可逆的。只能透過改善後期的管理方式來提高水稻的結實率,以此來保證產量不會大幅的降低。

    因此,科學的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適宜的移栽密度等,都會對分櫱的稻穗大小、穗粒數、結實率等因素造成直接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水稻的最終產量和品質。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畢業P40 Pro+和11 Pro Max哪個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