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瓜悅讀
-
2 # 長江路292號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出自《文王有聲》,作者不可考,是歌頌周文王的一篇詩文。目的在於美化周文王,為“以下犯上”的行為作出辯解。
全文: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文王烝哉!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闢。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的意思:文王有非常大的聲望,就如同雷電一樣響亮。文王只求天下能夠安寧,終於看到國運昌盛。文王真的一個英明的君王!
鑑賞:瞭解古詩詞,必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以及創作的目的。
《文王有聲》出自詩經,具體作者已不可考。商朝末年,紂王無道,肆意妄為,屠殺功勳,引發各諸侯的不滿與恐懼。為求自保,西伯侯(即周文王)憤而反抗,終於奪得政權。
民間傳說夏商兩代的君王都是人王,與諸神並列,自周朝起,君王只能稱“天子”,就是上天的兒子。那麼就意味著文王伐紂實際上是人臣背主、以下犯上。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的頭一次。為了統治需要,就需要做兩件事:
1,美化“文王伐紂”這一行為,把大眾對於“以下犯上”的焦點轉移到“以有道伐無道”,美化成“正義的戰爭”。事實上,這為後世“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埋下了伏筆。朝代更替,文王是始作俑者。
2,美化周文王。“以下犯上”在封建社會為禮法所不容,除了美化“文王伐紂”的正當性,還需要美化“文王”,就像“高祖斬白蛇”一個道理。那麼《文王有聲》通篇都是在陳述文王的高貴品德和豐功偉績,塑造一個偉大的形象,來維護周朝的合法性。
《詩經》言:“文王有聲,遹駿有聲”。現在的意思是“周文王有好名聲,如雷貫耳大名響”。
這是在點醒人:人是有名聲的。
一個好名聲,抬你一輩子;
一個壞名聲,毀你一輩子。
有些名聲一輩子都完不了,周文王的好名聲流傳了幾千年了。名聲兩個字,真是既讓人喜,又讓人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