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漢人與蒙古人同屬黃色人種,但歷史上的父系祖先卻各不相同?
5
回覆列表
  • 1 # 全球史下看中國

    原因便是漢人與蒙古人擁有共同的母系祖先,所以能擁有類似的外貌。

    研究現存人類種族的演化一直是人類學的熱門話題,目前科學家透過研究人類基因組中的線粒體 DNA 與 Y 染色體 DNA已初步得出現代人類的遷移演化程序。根據遺傳學原理,人類細胞決定遺傳性質的物體被稱為染色體,每個人都有 46 條染色體,其中 44 條為常染色體,X、Y 為兩條性染色體。XY 組合的為男性,XX 組合的為女性,男性身上特有 Y 染色體 DNA,因為 Y 染色體 DNA 只能父子相傳,所以Y 染色體 DNA表現為父系遺傳。而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線粒體DNA雖然男女都有,但只有女性的的線粒體基因能隨其卵子遺傳給後代,因此線粒體DNA表現為母系遺傳。透過檢測現代人的線粒體 DNA 與 Y 染色體,就能弄清各種族,乃至各民族的血緣關係與遷徙路線。

    (父系DNA遷移圖)

    蒙古人的父系祖先是是更早之前進入亞洲的老亞洲人C下面的C3,如今Y 染色體為C3的人群主要分佈在中國、蒙古國、俄羅斯聯邦、阿富汗等地,基本上離中國越遠的蒙古族 C3 比率越高,如我國境內蒙古族 C3 比率約為 40%,外蒙古族約為 58%、布里亞特蒙古人約為60%、離中國最遠的俄羅斯的卡爾梅克蒙古人 C3 更是高達約70%。

    而漢人的父系祖先主要是比老亞洲人C更晚來的O,由於O人群晚於老亞洲人C抵達亞洲東部,所以他們又被稱為新亞洲人。新亞洲人在與老亞洲人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如今東亞及東南亞基本全是新亞洲人的天下,而且新亞洲人的配偶不但包括自己的原配 N,還融入了大量老亞洲的配偶 M,這源自新亞洲人 O 對老亞洲 C的征服。因為人類的戰爭基本就是男性的戰爭,在古代戰爭中失敗的男子往往被殺死,而他們的女人則被勝利者當作戰利品掠走,古詩“馬前懸人頭,馬後載婦女”就是對人類古代戰爭的真實寫照。而在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以氏族公社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各氏族部落的兼併戰爭,通常就是殺光男人,留下女人,不會留下俘虜作奴隸,女性的基因也因此比男性的基因更容易流傳至今。

    新亞洲人O的後代則廣泛分佈在東亞、東南亞等地,他們的配偶主要是原配N下面的A,B,F及老亞洲人原配M下面的C,D,G,M7,其中M下的成分更是佔到約60%。

    (母系DNA遷移圖)

    新亞洲人和老亞洲母系的混血,形成今日大多數東亞人的外貌,而從常染色體角度上說,老亞洲人的基因更是佔到今天東亞人基因的約一半。因此新亞洲人群的後代有些擁有老亞洲人的外貌特徵,也有些擁有明顯不同於老亞洲人的外貌特徵。可以說,黃種人是由老亞洲人與新亞洲人混合形成,東亞黃種人一些明顯不同於西亞人種的典型體態特徵如單眼皮、小眼睛、矮鼻樑、扁平臉等來自老亞洲人的基因,而有些與西亞人種較為相似的長臉、中鼻樑、雙眼皮、大眼睛、深棕發、棕色眼珠等體貌特徵則來自新亞洲人的基因。

  • 2 # HuiNanHistory

    黃種人並不是什麼科學的分類概念。這是一個18-19世紀歐洲種族主義歧視下的病態產物。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17世紀以前,中國人、朝鮮人、日本人,都是被劃入白種人的。

    換言之,我們是“由白變黃”的。17世紀時,歐洲將東亞地區的國家想象為一片富饒的土地,有一種美好的印象,願意用一切美好的詞語形容這裡。

    其中一種形容,就體現在膚色上。自古以來,歐洲就有一種白膚色的優越論。他們人為白色面板是文明社會才有的膚色。

    因此,在17世紀中期以前,歐洲對東亞的美好想象也就使得他們願意將中國人稱呼為白人。隨著這種美好印象的破滅,歐洲人才開始將我們稱為黃種人。例如,18世紀的科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稱

    亞洲人的面板是像死人一般的淺黃色(luridus)。

    黃種人的替代名詞就是蒙古人種(Mongoloid)。

    必須強調一點, 歐洲人定義的蒙古人種,並不是說我們的祖先是蒙古人,或者蒙古人和你祖先相同。

    這個說法是德國人布盧門巴赫(Johann Blumenbach)在1795年提出的。當時,歐洲對東亞已普遍呈現負面印象。在歷史上,由於蒙古帝國曾經征討歐洲,歐洲人就人為蒙古代表著愚昧、殺戮與野蠻。

    於是,就把這個標籤賦予亞洲人,將我們稱為蒙古人種。從當時人種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個詞語其實就是黃種人的代稱。

    那麼,這種劃分是基於科學標準嗎?當然不是了,其背後埋藏著一段種族歧視的歷史。

  • 3 # 味哎兒

    人類有五個人種,在母系時代,因看見天空出現過多次九個太陽,從而開始了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由會製陶及石器弓箭用火建賬篷才開展的,這也是全地球各處考古可挖出土的文物是這些物品的原因。

    開始追日的人群,同時接前紅種人,後黑種人,左青種人,右白種人,中間黃種人的編陣向北方前進的。

    因當時居非洲,其地南是大洋,東西也大洋,只能向北,跨紅海入亞洲歐洲交界處,再各分工追太陽到底有幾個,與由哪升由哪落的具體位置。

    這個分工地點就是現在的印度,因此印度是歐洲人大航海發現新大陸前,地球上人種及種族民族最多的唯一地區。大航海後才是現在的美國成人種種族民族最豐富的地區了。

    印度半島上分工是:白種人向西追太陽落下之地,黑種人返非洲照顧留當的老幼病殘,紅種人入海探太陽昇降處,黃種向東追太陽昇起處,青種人不知所蹤。

    從而,歐洲人文藝復興後,大航海前,人類分佈是:黑人居非洲,白人居歐洲,紅人居各海島及岸邊,黃種人居亞洲與北冰塬上及北南美洲。

    各洲只一個人種,從而再分支出種族,種族構成現中國地圖上的省形式區域,而其它洲為列國版圖。從而中國的省地盤與其他人的國地盤一致。

    省的同一個種族再分支就是民族,民族居地地盤為市範圍。

    市的同一個民族再分支就是氏族,氏族居地地盤為縣範圍。

    縣的同一個氏族再分支就是姓族,姓族居地地盤為鎮範圍。

    鎮的同一個姓族再分支就是部族,部族居地地盤為鄉範圍。

    鄉的同一個部族再分支就是家族,家族居地地盤為村範圍。

    但,這是秦始皇及以後的行政區域的劃區式。其前並不完全固定。因牧業耕種業區分不太清楚外,也不太強調區分。從而加人口稀少,一部族或氏族可千里範圍內隨水草遊牧與輪耕的。春秋戰國時才有封地50裡的小地盤式了。

    蒙古是種族單位內民族分支的其中一支,其種族歸北冰塬及邊緣的鄂倫春人式樣,特徵是臉形上的大顴骨。這一種族包括北冰塬上居住的因紐特人在內。在歐洲類似鄂倫春人的是馴鹿養殖人的北冰塬邊緣的居住人群。

    大禹治水時卷龍人就是鄂倫春人,現瀋陽省的遼陽一帶的紅山文物玉C龍是其遺物。

    漢朝時候墓內俑有其形象存留。

    母系時段由有人類開始達距今6千年左右漸由父系取代。

    在中國以黃帝用武力奪首長之公職算起,至大禹兒子殺受禪人結束母系,但父系成立於春秋戰國後的秦始皇統一六國,確定於漢朝,完善於隋朝,成熟於唐朝。且沿習至今。

    真父系是氏族分化出姓族,姓族不聽周天子令,各以自姓為國為標誌出現的。

    這時的人們不論哪大洲上的居住人群,都不知人種概念了。

    僅知種族民族氏族姓族,且部族及家族沒分化出成型的。

    漢朝後種族被民族替代,且傳至今。且漢民不知有氏族了,用姓族替代。實用部族又無名號,僅其祖譜體現了。而宗譜是家族單位,即遷出祖地不返回人的再立譜系。但時間過長,現用的族譜是姓初形成的祖譜轉成,從而各降一輩紀的。自此漢族無人種.種族.氏族概念了,僅民族家族家庭被應用著的。

    其他人群也是人種種族概念忘記了,僅民族氏族部族家族家庭保留較完好。

    真實裡不是父系沒共同祖先,而是大禹把沒來參加治水的人群,劃出“我們人群的人”之外,且憑頂居他劃的九州之內,無頂者不得入內。這才是地域突然縮為中原中洲的原因,且由秦始皇連城牆,以長城隔開的出現。

    但,西.西北.北.東北.東南.西南人群不服,才引發東南.西南.偶爾南各人群斷聯中原,西北.北.東北各人群時不時南侵,甚至入駐中央政府的。

    北冰塬內居者,就是原往返南北美洲與亞洲的通訊部落,憑項駐中原後,進退不得,無奈居於冰塬上的。

    入不得中原,只可自立祖。所以蒙古人咋脫離鄂倫春種族的,不得而知。但比女真.拓撥等晚太多是史實。可言突然橫空出世的。但史太年青距今僅1500年左右。

  • 4 # 坤水

    蒙古人祖先起源於黃河流域,純屬黃種人種。世上所有黃種人都是炎黃的子孫。那個主宰人類的物是以地球的中心中國劃分了東、西方兩陰陽矛盾世界。

    中國是炎黃子孫的中心。

  • 5 # 大送題型

    問題不正確,現在的外蒙古可能基因混雜了,但是最早的蒙古人和漢人是一樣的。就像印第安人一樣,500年前基因更單純

  • 6 # 國病

    這個問題並不僅限於蒙古族和漢人之間,而是可以涉及到西藏人、日本人、泰國寮國高棉人、印尼馬來人與華人的一個大問題。

    蒙古族父系基因構成的確有不同於漢人的情況,就是C系比例很大。如果僅僅按這個角度去認知,肯定會不解。但是把歷史拉得足夠長,就簡單了。

    C系和D系的原始形態都是矮黑,因為非洲B系也是矮黑,而A系明顯是混血群體。所以夾在中間的C並不是什麼棕色人種,而是矮黑。澳洲土人是混血不充分形成的中和狀態。C和D歷史上一直是黃種人的跟隨民族,黃種人的原始形態是白人。按父系基因看,人類從G系開始就是泛白人種了,k系之後則是大頭顱高智商白人。黃種NO系沒有理由另闢蹊徑。黃種人是混入了矮黑母系變得樣。黃帝娶的那個嫫母大機率就是矮黑,黃帝娶四妃的意思也是指母系有四個群體。

    C系和D系跟隨黃種人,在歷史上就發生過一次反向混血。也就是顓頊時代的和九黎制度,就是大混血的意思。澳洲土人是由中國東北方向過去的,這說明早期混血並不徹底,跟隨民族總體還呈現於半混血狀態。由於越原始的基因遺傳性越強,所以只經歷一次混血是不可能變為黃種人的。

    黃種原始形態是白人,黃種人自己已經被改變,按理說只有黃種人絕對佔優時才會同化矮黑。可是別忘了,早期黃種人還與印歐R系白種母系和印第安Q系白母系存在混血,而北方遊牧區歷史上更多活躍著白種。就是說由歐美原始白種與矮黑混合,也會出現類黃種的狀態。比如白馬藏族D系其服飾形態是能發現德意志特色的,早期有扈氏與大禹體系就共同帶著西南矮黑。有扈氏就是日耳曼群體。所以由R系白母系與矮黑反覆混血也能達成類黃種樣貌,何況還有黃種。所以在藏區、遊牧區、東北地界的一些C系和D系群體就更多趨於黃種形態,因為一直有這個機會反覆混血。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歐美人與非洲黑人沒有混出黃種人。實際上這個問題很簡單,不僅非洲E系黑人不同於矮黑,而且現在的歐美白人也不是原始白人的形態。他們混入了大量的高加索小頭顱泛白人種,面貌也由靈動柔和變為了刻板猙獰。真正的k系白人是靈動柔和的面貌,偶爾才可以發現一些。

    蒙古族是由羌系北三苗建立的,與漢族人是同源的。蒙古兼併後才形成了原通古斯C系佔優的局面。而這些通古斯C系歷史上已經被黃種N系的布里亞特烏拉爾匈奴和印第安基因兼併改造過了。羌系入東胡後羌系人口進入到了東北各族裡,很明顯就是因為強勢而改造了東胡。而羌系又與斯拉夫基因群體是聯盟,所以這種反覆混血是一直在發生的。這樣才會使得北方的C系更有機會變為趨於黃種的狀態。

    反而是南逃的黃種在東南亞被二次混入矮黑以及印度低種姓群體母系後反而變味了。因為越原始的基因遺傳性越強,吸收其基因無論父系母系太多,就會導致很難逆轉。高棉裡還存在更大比例的斯拉夫基因,還不是被被同化成黃種後又再次在東南亞被矮黑母系改變。因為東南亞存在相對原始形態的矮黑,比如安達曼群島上,還有印度低種姓群體也對這些地區有一定影響。你吸收其母系,哪怕沒有一個父系流入,也會使得變化很大的。相反,北方的矮黑群體是反覆混血過的,當然就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仝卓這是怎麼了,為什麼又喊話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