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文津
-
2 # 餘年不惑
利率的高低要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比如經濟發達的國家,以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為主要收入來源。政府鼓勵人們投資、消費、借貸以加快資金的流動,所以利率都比較低。如果利率太高了人們就靠存銀行吃利息生活了,不願意投資、消費社會上資金週轉慢了,經濟就降溫了,出口貿易逆差就加大,不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
對於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水平相對落後,出於對本國金融企業及實體經濟的保護,央行對市場利率的管控比較嚴格。因為利率訂的太高,則實體經濟和金融企業就容易引起融資成本過高從而打擊實體經濟和金融企業的借貸積極性。如果利率定的太低,則會引起通貨膨脹和流動性氾濫,推高固定資產價格和金融泡沫。對本國經濟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降息能刺激經濟,但是要與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不是說利息降的越低,對經濟越有促進作用。
-
3 # 每一個起風的夜晚
降息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可能只有一極,它永遠有它的雙面性,任何事都不是一勞永逸的,它需要根據事情的發展不斷調整,當社會經濟發展良好的情況下,適當的保持較低的利率,有助於加速經濟的發展速度,但並不是越低越好,理論上當降息的邊際收益等於0的時候是最理想的利率水平,但邊際收益率是很難去測量的,一般情況下實際利率在理想利率上下小幅波動都是健康的狀態,當經濟出現過熱現像,則需要提高利率,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當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也需要適當的放開利率,增加市場貨幣的存量,刺激貨幣的流通,但也不是越低越好,也要考慮到利率邊際收益,當利率邊際收益為零的時候,更低的利率不但不能刺激經濟發展,相反會導致經濟體系混亂,居民貧富差距變大的後果,所以利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符合經濟發展對利率水平的需求。
-
4 # 花仙谷saj
降息能刺激經濟發展,但不是越低越好,國家的貨幣政策手段就是調整利率。處在經濟發展不好時期,央行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發展,使企業減少了投資成本。但是利過低,也會引起通貨膨脹,推高金融泡沫,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所以說降息是一把雙刃劍。
-
5 # 財經一熱點
降息,是一項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多在經濟下行階段使用,具有刺激經濟的作用。
首先,講一下降息的兩大主要功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及促進居民消費。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降息報道通常出現在央行的逆回購利率上,這個最為頻繁。影響最大的則是一年期定期存款的降息,這個多是數年調整一次。不管是哪個的利息降了,都有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面,老百姓更關注的還是存款的利息。
第二,降息的目的主要是調節市場貨幣流量。透過降息,使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增加,企業也就更有錢發展生產了,老百姓覺得存錢的收益不高,也就更喜歡拿出來消費了,因而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果過分降息的話,市場上都是錢,沒有地方投資,會產生什麼?一方面,是經濟泡沫,比如股市泡沫,房市泡沫;另一方面則是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社會紊亂。
因而,只有市場上的貨幣量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降息的正效用才最大。
-
6 # 桀驁遊戲
降息對於基層老百姓傷害很大,首先老百姓除了存款,沒有很多其他理財方式!那麼就等於手上存款越來越不值錢,有房類的人就舒服了,利息多,房子漲
-
7 # 財經打工人
好不好先看降息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一點降息可以直接降低資金成本。
降息降的就是資金利息了,資金成本的降低會促進企業擴大投資意願。
比如企業從銀行貸款1億元,假如一年期的利率為4.5%,一年的利息就是450萬元。
如果現在降息至3.5%,那麼利息就減少至350萬元了。
利息減少的費用支出會促進企業增加投資、用於其他方面的生產意願。
第二點是促進消費。
降息一般是存貸款雙降,利率的降低言外之意就是鼓勵居民降低儲蓄,把錢從賬戶裡取出來拿出去花了!
GDP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降息一下就促進了兩架馬車的前進,所以降息也是貨幣工具中被用得最多的手段之一。
那麼降息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顯然不是。
這和喝藥一樣,都會有副作用,一旦超量就過猶不及了。
低利率往往伴隨著信貸寬鬆,市場流動性充裕帶來的結果如果控制不好就會發生通脹。
所以降息也要悠著點,一旦超量很容易造成舊的問題沒解決又產生新的問題。
-
8 # 旁解生活與投資
利率是資金的成本,基礎利率可以說是利率之母,基礎利率決定了社會無風險收益的高低,也是投資收益高低的重要參照物。
一般來說,資金成本越低,投資時成本越低,商業機會越大。所以,透過降息,可以刺激商業活動,最終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一個社會只有在沒有商業機會的時候,才會降息刺激商業,這個原因是很清楚的,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投資能夠賺到錢的話,誰不願意去借錢投資呢?正是因為很難賺到錢,政府才會透過降息刺激私人進行借貸,來提升經濟。
但是我們要明白,利率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一個經濟體執行比較健康,投資比較旺盛,過低的利率會使得經濟過熱,經濟提前進入到衰退週期。所以央行透過對利率進行調整,間接的調節經濟發展的速度。國際通行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就是通貨膨脹率,如果降息後,社會依舊能夠維持在一個正常的通貨膨脹水平,說明這個利率就比較合適。反之,過於火爆的投資為提高全社會的通貨膨脹水平,侵蝕整個社會的福利。
歐洲和美國目前都執行了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他們的利率非常的低,甚至接近於0,有的國家還出現了負利率。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依然較低。這個時候貨幣政策就不能發揮太好的效果,大量的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催生了資產價格的上升。樓市股市異常火爆,這顯然不是一種常態化的現象。較低的資金進入到發展中國家,同樣也會帶發展中國家帶去通貨膨脹。
所以,雖然降息通常情況下可以刺激經濟,但也不是說利率越低越好。
-
9 # Roseview財經
凡事過猶不及,利率也是如此,並不是利率越低越好。
利率作為央行常用的經濟調控手段之一,是央行常用的宏觀經濟調控金融工具,按照現代經濟學來講,央行通常透過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當經濟表現繁榮,甚至出現經濟過熱的景象時候,央行就會收緊貨幣政策,啟動加息,提高資本使用成本,避免經濟過熱,滋生泡沫引發通脹問題。
反之,當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經濟陷入蕭條或者危機之時,央行會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透過下調基準利率,也就是降息來提振經濟,降低資本的使用成本,向市場提供大量的貨幣,增加貨幣的流動性,促使錢流動起來,進而拉動經濟的復甦。
近年來比較經典的案例,就是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以後,美聯儲迅速降息,將聯邦基準利率下調至零附近,同時,先後開啟幾輪大規模的QE,讓經濟在短短几年之內復甦,2015年開始加息程序。與之形成對比的就是歐元區,債務危機將歐元區拖入泥沼,加上經濟危機的刺激,這些年來歐元區的經濟一直比較低迷,然而,歐元區不但實行降息,甚至率先實施負利率,負利率國債,都沒有拯救經濟與水火之中,可見利率並不是越低越好,符合經濟增長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回覆列表
觀點:利率不是越低越好,是有條件的。
利率就是企業或個人使用資金的成本,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降低利率有利於激勵企業或個人增加投資,增強經濟活力。但是,不是利率降到越低越好,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降低利率有用時,一個是降低利率沒用時。
在有用時,降低利率,企業或個人使用資金增多,透過金融系統不斷的借貸,創造更多貨幣,市場上貨幣增加太快,會導致通貨膨脹,如果市場一旦形成通貨膨脹預期,將打亂企業或個人安排生產生活的節奏。所以,降低利率,為經濟注水,要有比較匹配的通貨膨脹水平。
在沒用時,指的是經濟景氣度已經非常差了,企業或個人對未來投資收益預期非常低,低到還不如把錢放在手裡,不去投資,這就是理論上說得流動性陷阱,凱恩斯提出來的。這時候,降低利率,就像牛不喝水強按頭,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是微乎其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