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郭嘉,龐統,魯肅是三國時期非常著明的謀士,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他們的一生走的很短暫,後來的紛爭中少了他們的真知卓見而少了些許的精彩,但是,說他們的死影響了三國四十多年的歷史走向,卻也是不見的。
先說郭嘉,郭嘉在許多人的眼中就是神一樣的存在,所以,人稱鬼才。的確,郭嘉的計謀往往出人意料,甚至有點匪夷所思,比如,他對孫策死的預測就是如此。
郭嘉的計謀還有一個特點,非常精準,他對袁紹性格的分析,給人的感覺就是,他的雙眼就是一架X光機一樣,袁紹在他的眼中就象一個透明人。恐怕袁紹都未必對自己有那麼清晰的認知。
官渡之戰後,針對當時曹魏上下都認為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想法,郭嘉卻出人意料的認為,應停止征伐。只有這樣才能讓二袁內訌,然後征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郭嘉之計謀奇則奇矣,但是,給人的感覺有點奇玄,缺乏高屋建瓴式的大氣和格局。這樣的謀士在混亂的前期大有用武之地,當大穩定後所需要的是更高層次的陽謀而不是奇謀了。
有人說,赤壁之戰的失敗是因為少了郭嘉才造成的,就連曹操也這樣認為。其實,也未必如此,通觀曹營內赤壁之戰時還在的謀士中,能和郭嘉匹敵的還有賈詡,賈詡之才應和郭嘉持平,在謀種程度上還要高於郭嘉。賈詡曾經建議不要征伐東吳,然而,曹操卻聽不進去了。是賈詡人微言輕嗎?非也,是曹操太自大了,由於,這一時期的順利,許多建言曹操已經聽不進去了。所以,即便郭嘉在恐怕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再說龐統,龐統在三國中就象流星一樣,可惜光芒不是太耀眼。
龐統號稱鳳雛,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這句話給人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後世的人們總為擁有鳳雛和伏龍的劉備沒有取得天下而感到惋惜。總認為龐統不死,蜀漢的大業會是另一種情況,其實,這有點高看龐統了。
龐統在東吳的那段歲月,雖有過人的名聲,但仕途卻不順,為什麼呢?是東吳方面不識人嗎?不是,魯肅就稱之為非百里之才,應堪大用。然而,在周瑜手下的龐統卻只是一名普通的功曹。是周瑜不識才嗎?魯肅卻是在周瑜的極力推薦下才在孫權那裡展露頭角的,或許,周瑜認為龐統之才不如魯肅吧,但龐統是否有責任呢?
龐統來到劉備手下時前期的境遇同樣不如意,只是在魯肅和諸葛亮的大力推薦下才被劉備重用。
然而,龐統在攻取益州的過程中所展露出的才華卻並不出眾,他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並不出人意料,且可行性並不高。在劉備和劉璋周旋的一年內,龐統也沒有其它更高明的策略,只是任由時間空耗下去。
所以,龐統有才,但欠缺諸葛亮的大局觀和睿智,甚至還不如法正。
魯肅是這三人中少有的有著高遠卓見政治格局的人物。
初見孫權,魯肅就明確指出了東吳以後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法,東吳以後的發展也的確如他所說的那樣,所以,多年以後,孫權還念念不忘他。
魯肅在政治上的格局之大,在三國曆史應和諸葛亮齊名。能夠力排眾議把南郡借給劉備的人,除了他不會有第二人了。這是雙贏的手筆,所以曹操聽了會驚的把筆掉在地上,但孫權卻不理解。
基於此,有人認為,如果魯肅不早死,孫劉不會有有荊州之戰,孫劉聯盟也不會破裂。其實未必,孫劉聯盟的破裂不是他一人能作主的,這是雙方的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的必然結果。更何況,劉備在其中的責任更大一些,當這些矛盾持續發酵到一定程度時,佔在敵對方的魯肅沒有更好方法來維繫這個聯盟的存在。
所以,魯肅欠缺的不是智慧而是霸氣。
綜上所述,這三個人在三國曆史很出彩,但影響不了走向。
-
3 # 韶華傾夢
在三國中,早逝病逝,亦或者在戰場上中計被殺的文臣武將並不在少數。就如曹魏中的戲志才,郭嘉等;蜀漢中的龐統,法正等;東吳中的周瑜,魯肅等。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各自的政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而他們的去世,無疑是一種損失。
那麼,對於郭嘉、龐統,以及魯肅等三人,為什麼會有他們的去世,間接影響三國40多年曆史走向的說法呢?
其實,這一種說法有點誇大,就如同“郭嘉不死,便無三國”、“孫策不死,便無三國”等等一些說法類似,把他們各自對魏蜀吳的影響力誇大了。當然,雖有誇大的嫌疑,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對魏蜀吳各自勢力的發展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首先,就郭嘉來說。郭嘉是在戲志才去世之後,才被舉薦給曹操的。可以說,郭嘉就是接替戲志才的位置,成為曹操前期在軍事戰爭中較為重要的謀士之一。
無論是在定河北和遼東、滅烏桓,還是助曹操平定呂布,以及提出“十勝十敗論”以穩定軍心,郭嘉在其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視。而且,郭嘉除了在軍事謀略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之外,其還擅長觀察,善於總結。因為對司馬懿的好奇和懷疑,郭嘉是經常對司馬懿進行暗中的觀察和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司馬懿會嚴重影響曹操的統治。
所以,郭嘉曾建議曹操趁早殺了司馬懿。但可惜的是,因為曹操覺得自己能夠控制的了司馬懿,便沒有聽從郭嘉的建議。在官渡之戰後不久,郭嘉便病逝在出徵的路上。
在赤壁之戰大敗而歸的時候,曹操曾悲痛哀悼郭嘉早逝。並說,如果郭奉孝還在世,也不至於讓其面臨如此大敗。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然後,就龐統而言,個人認為他在蜀漢的重要性還不如後來才加入的法正。畢竟,因為龐統生得較為“怪異”,就算劉備不像孫權和袁紹等人那般以貌取人,但其心中仍然免不了會有一些想法。
而且,就龐統和法正而言,劉備對法正的親近關係遠不是龐統能夠比較的。因為在法正投靠之後,劉備就和他談論的和投機,而且劉備常常向法正請教一些軍事等問題。而龐統,在投靠劉備勢力之後,劉備更多的是因為龐統和諸葛亮齊名,有軍事才能。
在劉備正值用人之際,才看重龐統而已。但可惜的是,龐統在跟隨劉備入蜀川作戰之後,便於落鳳坡被冷箭所殺。
最後,再來談談魯肅。魯肅是繼周瑜之後,江東最為重要的重臣和都督,深得孫權的看重。而且,魯肅的“榻上策”更是為江東後來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魯肅的存在,就是江東和劉備勢力之間的“潤滑劑”,其能夠很好的調解兩家的矛盾關係。當然,雖然魯肅的外交有點“穩重”,但是其主要的核心出發點還是向著江東。就荊南問題而言,當劉備勢力先後益州和涼州等為由推脫時,魯肅就建議孫權要採取強硬的態度,而後更是單刀赴會。
所以說,郭嘉、龐統,以及魯肅等三人,雖然沒有“三人不死,便無三國”這般誇張,但是,他們的早逝,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各自的政權有著很大的影響。
-
4 # 羅賓說歷史
首先說下郭嘉,郭嘉跟隨曹操後就扮演著軍師角色,為曹操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尤其在曹操和袁紹爭奪北方霸權時,在大多數人認為袁紹勢力強大勸曹操儘量避戰時,郭嘉則認為袁紹只是虛有其表,並提出十勝十敗的結論,極大的堅定了曹操擊敗袁紹的決心。
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並平定河北之後,郭嘉不幸患病,在彌留之際還給曹操留下除去袁紹殘餘勢力的計策,後世稱為“遺計平遼”,可見郭嘉的謀略之深。如果郭嘉活到赤壁之戰,那也許就能夠幫助曹操打敗劉備和孫權,從而統一天下改變歷史。
接下來說下龐統,龐統也是很有謀略的,投奔劉備後,在軍事上多有建設性意見。成功說服劉備不再顧及和劉璋的漢室同宗的關係,下決心奪取益州,並積極為劉備出謀劃策,為拿下益州立下大功。只可惜龐統在攻取雒城的戰鬥中不幸戰死,不然以龐統的能力必然會讓蜀國更上一層樓,改變此後蜀國先盛然後迅速衰落的歷史。
最後說下魯肅,魯肅在赤壁之戰前,在東吳眾臣勸孫權投降的時候,力勸孫權抗擊曹操,並親自去聯絡劉備,組成聯盟,赤壁之戰取得勝利,魯肅也是居功至偉。後面接替周瑜出任大都督,努力維持孫劉聯盟。如果魯肅不死,那孫權就不會聽呂蒙的計劃改變戰略,去奪取荊州,從而爆發後面的夷陵之戰,吳國和蜀國都受到了很大損失,歷史徹底進入魏國統一的節奏。
由此可知,郭嘉、龐統、魯肅都是各自陣營的靈魂人物,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必然會參與制定自己陣營後面的戰略規劃,從而間接影響到三國後面的歷史走向。
-
5 # 歷冰雪聊歷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縱觀整個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今天咱們就簡單聊一下鬼才郭嘉、鳳雛龐統、都督魯肅是如何影響三國曆史走向的。
一、曹魏集團第一野戰軍師--鬼才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要說荀彧是曹氏集團的規劃者,那麼郭嘉就是實施規劃的重要謀略者。討袁術、平呂布、驅劉備、滅袁紹,定遼東,每一次重大戰役,均有郭嘉的奇謀,對袁紹的十勝十敗論,遺計定遼東等,對敵情分析的一針見血。曹操就說過,諸位年齡與我相似,奉孝年紀尚輕,想把奉孝作為託孤之臣輔佐下一代,不料郭嘉早卒。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逃回,也哭著說過,若郭嘉還活著不至於讓我有如此失敗。均能看出郭嘉在曹氏集團的地位。
對三國曆史影響:綜上所述,郭嘉協助曹魏集團統一了關東地區,為後期曹魏一直處於三國不敗之地奠定了堅實基礎,影響整個三國時期。假如郭嘉不死,赤壁之戰結果肯定是另一種情況,郭嘉早卒很大程度的成就了劉備、孫權。
二、人不可貌相,人中之鳳--鳳雛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龐統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協助劉備奪取益州,軍事謀略在蜀漢絕對首屈一指,戰略謀略超前,曾提出荊州非就留之地,久必生亂,後來事實也證實,龐統的戰略眼光非常正確。只可惜龐統死的太早了,假如龐統不死,諸葛亮主內,龐統主外,劉備集團的軍事會少走很多歪路。
對三國曆史影響:綜上所述,幫助劉備奠定了蜀漢版圖,因過早去世,導致蜀漢軍團後期奇謀者缺乏,漢中之戰後加上法正去世,蜀漢沒有打過太大的勝利戰役。龐統之死對蜀漢軍事影響較大,如襄樊之戰、夷陵之戰。
三、孫劉聯盟的發起者,三國鼎立間接的締造者--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筆者認為魯肅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促成孫劉聯盟,也就是因為孫劉聯盟才會出現後期的三國鼎立,要不然三國曆史赤壁之戰曹操勝利就是結局。在魯肅擔任東吳大都督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來,孫劉聯盟是最穩固的,魯肅戰略眼光很遠大,孫權、周瑜之輩天天想著荊州荊州,最後白衣渡江是把荊州奪回來了,可最後還是被東晉給滅了,鼠目寸光。只有魯肅堅持孫劉聯盟抗曹才是最好的外交戰略,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
對三國曆史影響:綜上所述,魯肅促成了孫劉聯盟,是三國鼎立的間接締造者,這一戰略眼光,維持了三國之間的平衡,延長了三國的歷史,假如魯肅在活的長一些,三國後期走向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回覆列表
三國,作為我們大眾最熟悉的一段時期,精彩萬分,猛將的沙場熱血,謀臣的指點江山給我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當屬一些天才的英年早逝,因為早逝,他們沒能在那亂世中發揮更大的才能,留下了不甘的遺憾。而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三位死去的謀士,他們的死間接影響了三國40多年的歷史走向。
第一個:郭嘉
郭嘉可謂是三國中英年早逝的代表人物了,他38歲就因病去世了。其在世時,被曹操看作是張良一般的人物,被稱為“吾之子房”,足見曹操對他有多麼的重視。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郭嘉是去投奔袁紹的,然而他發現袁紹色厲內荏,好謀無斷,跟著袁紹沒有前途,便離開袁紹,轉投曹操了。在曹操這裡,他的才能等到了充分施展。
郭嘉跟隨曹操後,很受重視,他也替曹操屢出奇謀。在曹操擔心自身實力不足與袁紹抗衡,心有怯意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幫助曹操堅定了征伐袁紹的決心,振奮了曹軍計程車氣,甚至還幫助曹操制定了長期的戰略目標。
建安三年,曹操進攻呂布,一路大勝,將呂布圍困至下邳城,呂布堅守不出,曹軍無法攻克城池。圍城半年後,逐漸兵困馬乏,曹操眼見於此,便決定班師回朝,以作修整。這個時候,是郭嘉堅定曹操的信念,讓他一定堅持進攻,最終活捉呂布,掃除了一個大敵。
後來郭嘉屢次獻策,幫助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曹操盡佔袁紹之地後,郭嘉又為曹操謀劃攻打烏桓,使得曹操一躍成為東漢最大的諸侯。
曹操一統北方,再加上郭嘉的幫助,一統天下指日可待。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郭嘉卻因病去世了,年僅38歲,留下了諸多遺憾。
赤壁之戰後,曹操曾感嘆,要是郭嘉還在,絕對不會有此大敗。事實上,我們也可以推測,如果郭嘉跟隨曹操南下,肯定能識別周瑜的火攻之計,那麼曹操就不一定會大敗,說不定最終能夠擊敗孫權,提前統一天下,改變戰爭走向,影響三國40年的歷史。
第二個:龐統
龐統雖然長相醜陋,但是謀略過人,是一個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司馬徽曾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其中的鳳雛便是龐統。
剛開始的時候,龐統是在周瑜手下做事,赤壁之戰中,正是龐統使出連環計,才使得曹操將所有大船鐵索相連,要是沒有龐統,周瑜的火攻之計要大打折扣。不過在周瑜去世後,龐統並沒有受到孫權的重視,最終怒而轉投劉備。
在劉備這裡,龐統受到了重視和優待。他也積極地向劉備建議進攻西川,以取得穩固的根據地。如果劉備按照龐統的建議實施作戰的話,其實攻下西川會更加簡單,不會遭遇重大抵抗,但是劉備為人仁義,不願挾持劉璋,最終在被逼到兩難的境地時,才選擇進攻西川,給自己的軍隊平添了諸多麻煩。
在進攻雒城時,龐統被亂箭射中,英年早逝,年僅36歲。如果他沒有死,諸葛亮就不會入川,有他輔助關羽鎮守荊州,那麼荊州肯定不會丟失,劉備則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北伐,不會有夷陵慘敗。蜀漢說不定真能北伐成功,扭轉乾坤,影響三國40年的歷史。
第三位:魯肅
魯肅是東吳重要的外交家、戰略家,有網友曾說,在他魯肅死後,東吳再也沒人能稱得上懂大戰略了,剩下的人都是一群擅長戰術的謀士。足見大家對他的評價有多高。魯肅在世時,深受孫權的倚重,他也為孫權擬定了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
曹操南下進攻時,孫權部下大多數人都希望投降,只有魯肅和周瑜力排眾議,堅持主戰,結果孫權在赤壁大敗曹軍,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周瑜死後,魯肅替代他的職務,鎮守荊州。而關羽也是十分敬佩魯肅,不敢對東吳相逼,兩軍達到了戰略默契,互不侵擾。年僅46歲的魯肅死後,關羽認為孫權無人,逐漸開始輕視東吳群臣,搞壞了兩國關係,最終搞出了個偷襲荊州。
假若魯肅在世,那麼首先關羽不敢輕視東吳,其次有魯肅堅持,孫權肯定還會堅定的選擇聯蜀抗曹,荊州不會那麼容易丟失,劉備就仍有機會北伐成功。魯肅一死,孫權戰略發生改變,荊州被襲,關羽身死,劉備南下征伐東吳,夷陵兵敗,蜀漢實力大減,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直接削弱了蜀漢聯盟的實力,倒是便宜了曹魏。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如果郭嘉不死,曹操就不會赤壁大敗,三國劇情將會改寫,提前“三國歸晉”。龐統不死,諸葛亮不會入川,那麼荊州肯定不會丟失,諸葛亮《隆中對》戰略得以實施,多次北伐不至於徒勞無功。魯肅不死,吳蜀聯盟不會破裂,不會搞得個兩敗俱傷,讓曹魏撿大便宜,兩國可以齊心協力,共同伐魏,瓜分曹魏,平分天下。
如果郭嘉、龐統、魯肅不死,三國40多年的歷史也會隨之改變。因此這三人的死,間接影響了三國40多年的歷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