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枯木禪師

    這就要提到國學中常用的一個概念,叫做體用關係。那麼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佛教為體,主要關懷自己;儒學為用,拿來經世治國。

    儒學告訴弟子要做到仁,佛學告訴弟子為什麼要仁,有了依據便不再迷茫,即使是要對人好,也要有利可圖,就如功德。

  • 2 # 文螢之

    看到這個問題的問法,貌似沒問題,其實稍微有點常識,或者讀過相關書籍的人都知道“為什麼將儒學和宗教並列”這個說法,全是錯誤的,理由見下:

    第一,儒釋道,說得都不是宗教,而是一個學派!

    儒釋道,指的是儒家,佛家,道家。注意是“家”而不是“教”!

    釋家,或者說是佛家,是以佛學為思想理論基礎的一個學派;道家,是以道家為思想理論基礎的一個學派;儒家,是以儒學為思想理論基礎的一個學派。都是學派,不是宗教教派。如果不能理解的話,可以將三家用“數理化”替代,一個是研究數學的,一個是研究物理的,一個是研究化學的,是三個學科而已。歸根結底,都是研究世界的一個學科,但是方向有區別。

    為什麼會產生“教”的誤解呢?就是因為現實社會中,佛家和道家,都有相應的宗教形式。其實,儒家雖沒有成型的宗教形式,但社會中的儒學群體的扭曲和狂熱程度不亞於宗教形式,只不過沒正式提出並以宗教形式廣泛傳播罷了。不過“儒教”的傳播廣度和影響力,可能不亞於道教和佛教。

    佛家和佛教,道家和道教,是有區別的。佛教和道教的說法,是區別於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的說法;佛家和道家,是區別於諸子百家等其他學派的說法。“教”是以該學派思想為思想行為宗旨的一些信徒的總稱和表現形式,“家”是以該學派思想和歷史為研究物件的一個群體的總稱,“家”和“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範疇。從範疇上看,“家”包含“教”,“教”只是“家”其中的一小部分。簡而言之,佛家不等於佛教,佛家範疇遠遠大於佛教範疇,道家和道教也是如此。

    因此,問題中將“儒家”和“宗教”放到一起,是錯誤的,因為他們不是同一類!不能相提並論!

    第二,“並列”該說法有問題,是不瞭解三家思想核心的說法!

    儒家,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佛家和道家,是全面認識、研究世界的哲學理論,其範疇遠遠大於儒家的社會倫理人生層面。可以粗暴的理解為,佛家和道家包含儒家。

    先表明一下,我不是任何宗教信徒,只是一個對各種學問感興趣的年輕人。從我認識到的這三家的思想理論,個人認為,儒家遠遠達不到佛家和道家的層次和高度,就更別提儒家學派中,到了宋明時期,那些扭曲儒家思想的政治投機分子強加的內容了。儒學,個人以為不大成體系,本身就有些泛泛而談,有點像政治投機的社會、人生行為規範。而道家和佛家思想體系要比儒家成熟的太多,高度和深度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是個瞭解三家思想、是個沒偏見的人,自然知道其中差別有多大。

    另外,若強行扯到信仰問題上,就當我什麼也沒說。

    個人認為,從思想深度上看,是不能說“並列”的,是太抬舉儒家的說法。若說影響力,從歷史表面上看,似乎儒家影響力大一些,但實際上一定是這樣的嗎?恐怕也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非要有個排序,個人認為,儒家肯定是要排在道家和佛家之後的,至於佛家和道家,實在分不清孰高孰低。

    結語

    再說一遍,道教不等於道家,佛教不等於佛家,教是信仰,家是學派。個人認為,儒家遠遠不足以與道家和佛家“並列”的。如果有對佛家和道家思想中的“空”、“無為”理解層次還在字面意思上的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做的朋友,麻煩思考清楚了再發表議論。以上是個人見解,望各位批評指正,歡迎評論交流。

  • 3 # 珂珂讀書

    我也曾疑惑,為什麼可以將“儒、釋、道”三家並列。因為在我的潛意識中儒學是偉光正的國學,而道教和佛教則是屬於偏門別類的宗教學說,而宗教有時又跟神鬼之說攪在一起,因此總覺得將三者並列實在違和。

    這種疑惑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將儒釋道並列,而在於對道家與道教、佛家與佛教概念的混淆;而人們通常所講的儒釋道是指儒家學說流派、道家學說流派和佛家學說流派三者,而並不是儒家、道教和佛教三者。

    佛家與佛教

    佛教是起源於印度的一個宗教派別,有自己的門徒、理論知識和組織結構,釋迦牟尼是其創始人,在中國屬於外來宗教。

    而佛家則指從佛教理論中衍生出來的學說流派,其核心在於思想而並不注重組織形式,沒有獨立的創始人,也沒有是不是外來之說。

    佛家研究的是人與自己的關係,其核心思想在於“性空”和“當下”。在於無求。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說的便是這個。修為成佛,在求;悟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制心,無昧因果而能無住而住便是到了無求的境界。

    而不為今生只為來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則是佛教以幻制幻導人至善的做法,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關係。

    道家與道教

    道家先於道教出現,是老子和莊子在春秋時期創立的學說流派,而道教則源於東漢時期的五斗米教,道教具有明顯的黃老之術的色彩,其產生和發展也多是由於權力鬥爭的需要,與道家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種存在。

    佛家探究人與自己的關係,而道家探究的則是人與自然的關係,“道法自然”,按照客觀規律處世是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思想一般被認為是出世的思想,因為道家流派的人輕名利而追求淡泊的生活。這並不準確,道家也有入世意識,當國家或者名族有危難的時候他們也會應世道變化挺身而出,並不是永遠無為和絕世獨立,具有一種英雄主義色彩。

    總之,道家尋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強調客觀規律的作用。

    儒家

    儒家則是以孔、孟為代表的以“仁”為核心的學說流派,探究的則是人與人的關係,它倡導中庸之道以達到人與人和諧共榮的關係。

    儒家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秉持的是入世、學而優則仕最後能有一番作為的思想。也正因為這種思想更能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也更符合大多數人的現實需要,所以普遍流行和被人們接受。

    綜上所述,儒家、道家、佛家分別探求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其最終目的都在於尋求一種符合自身需求的和諧。三者之間只有研究方向的不同,而其思想內容則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我們芸芸眾生只需根據自己的意願從中各取所需就好。

  • 4 # 好哎

    這裡儒釋道說的不是宗教,是思想學派,宗教是世俗化後的民間機構組織,最主要的是儒釋道幾乎出現在同一個歷史時期範圍,而且一直存在到現在

    公元前600―前200年,地球北緯25°-35°之間,誕生了第一個人類文明軸心時代

    西歐的愛琴海、地中海附近,有了希臘最早哲人,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包括早期的希臘神話、羅馬神話

    西亞的以色列出現了最早的猶太先知,創辦了猶太教,後來又發展了基督教

    南亞次大陸的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

    東亞的中國,有了老子、墨子、孔子、莊子等儒墨道法思想家

  • 5 # 紹興李珍

    為什麼將儒學和宗教並列呢?(儒釋道)

    答:人類生存需要相互依賴,那麼就必須有一個認知上的共識,這個共識的形成就是思想,社會的先進與否:一是由於思想的領先,二是由於遵行某種思想所產生的果實。

    而儒、釋、道三種都是思想,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與宗教並列,但是,儒家終究不是宗教,並且三者也是有區別的。

    我們的中原思想只有儒、道二家。前者儒家是以人為本位,結合天地萬物的道理,得出的原理。相當於:萬物有品種,比方竹秀松青荷潔,但是隨著季節不同而興衰有別。但是,人畢竟不同於物種,她的興衰規例可以自己把握,這就是儒家學說的原點。

    不要懷疑其正確性,因為是幾千年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理,並且都是當時負主責人的感悟之言,是被實踐反覆證明其正確性的語言,孔子把它們全部整理,奉獻給後嗣作為禮物。族群得以延續,那麼,必須懂得“孝、悌”之道,其目的:就是讓族群綿綿延延,並且,儘可以過上“養生喪死無憾”之王道生活,為了這些而努力不懈。

    後者道家是與自然的和諧度為原則,人只是自然的一份子,必須與萬物共同擁有我們的空間,不要說人與人的相互侵軋了,給物種也要留有相當的地盤,我們是共生共榮的關係。這二家的學說已經包含了全部。敬奉!

  • 6 # 悲心俱德

    儒家說有入世

    道家說無無為

    佛講無有不二

    同心當下本體

    三空真如成聖

    故華夏儒道釋

  • 7 # 真一道子

    儒釋道三教本是一家,皆是宗教,儒乃道之正宗,道乃道之玄宗,釋乃道之禪宗,三教只是法門不同,世人不明,生分別心,執著於一法,而失之圓融,不得真道。王重陽祖師曰:“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其實,三教同源一理,儒之道,釋之道,道之道,皆一道也,一本散萬殊,三教殊途同歸也。

    儒教言實,道教言虛,釋教言空;孔聖之絕四:“意、必、固、我”,佛祖之空五:色、受、想、行、識,道祖之抱一:道、德、仁、義、禮;佛祖之救苦救難,道祖之濟世度人,孔聖之仁政愛民。三教之行,無非是濟世度人、度己度人、度盡眾生,皆是慈悲為懷,法雖有別,其宗旨實乃一致也。

    奈何後世三教修行者,執持我見,以名相或形儀來分,既不察三教之實,也不按三教之其理,議是論非,爭高貶低,以我教之長,誹謗他教之短,此者,實乃狂妄無知之徒也。如此之者,在儒家則為楊墨之流,在道家則為方士之輩,在釋家則為妖僧之徒。故而,在當下之世,切莫再存門戶之見,儒釋道三教本是一家,實虛空本是一物,聖賢佛本是一體。

      

  • 8 # 河東來

    因為儒教本來就是一種宗教信仰,只不過它是無神論者的宗教而已。

    西方的宗教則不同,他們是有神論者的宗教。

    為什麼儒教、道教、佛教的思維可以實現三教合一,因為中古儒教和中古道教都是發源於上古時期周公旦創立的上古儒教,上古儒教一般傾向於稱之為“闡教”,民間神話其為“元始天尊”,中古儒教尊奉儒教中儒家的祖師爺孔子為名譽教主,一般傾向於稱之為“截教”,中古儒教因為通了漢武帝的天,民間神話孔子為“通天教主”,中古道教尊奉儒教中道家祖師爺老子為名譽教主,民間神話其為“太上老君”,其族群是代表社會原來處於勝者地位的炎黃百姓聯盟,以“人”為主,一般傾向於稱之為“人教”,這個淵源,就是“一氣化三清”說法的來源。

    佛教最先進入中原是信奉有神論者理論的,並由此而被武則天利用其宗教特性使自己成為第一個佛家女皇帝,但象徵其彌勒佛轉世的大明宮毀於一旦,代表了佛教勢力的有神論者思想被打落凡塵,在下來唐肅宗又來了“滅佛運動”,導致佛教不得不實現無神論化,演變為中國特色的佛教,也就是“禪宗”,“明心見性”即為佛,不再追求如來佛祖、彌勒佛的神格“人格化”,徹底成為無神論者宗教的另外一種形式。

    無神論者創造的宗教儒教的核心在於“裝”,透過“言出法隨”創造“神”的被稱之為“方士”,後來成為法家的“法派”,代表人物商鞅、韓非,透過“裝腔作勢”創造“神”的被稱之為“道士”,後來成為法家的“勢派”,代表人物莊周、慎到,透過“裝神弄鬼”創造“神”的被稱之為“術士”,後來成為法家的“術派”,代表人物申不害,道家史官司馬遷《史記》中採用的是這種分類辦法。

  • 9 # 行者唯我獨行

    三教原本是一家,教義的目標都是相同,都是教育人的。儒家講的是人所需的,人所應該做的。儒家思想主要是講成人之道、做人之道。宗教的教義是透過人們信仰宗教後參禪悟道,理解人生的意義,懂得人生在世的目標和意義,從而來修正約束自己的一些無知的言行舉止,達到教育人們如何成人做人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肚煮熟後脫層是怎麼回事?